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渝黄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研究室采用化学杀雄配制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经重庆市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示范,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出油率高、油清澈透明、抗(耐)病害、熟期适中等特征.重庆市区试两年平均产量1 888.65kg/hm2,比对照中油 821增产20.9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36.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3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214.50kg/hm2.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扬油4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杂交选育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组合为"鉴13×8705".2001年7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渝黄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研究室采用化学杀雄配制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经重庆市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示范,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出油率高、油清澈透明、抗(耐)病害、熟期适中等特征。重庆市区试两年平均产量1888.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0.9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36.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3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214.50kg/hm^2。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供试材料甘蓝型黄籽油菜杂交种"渝黄1号"分别种植在7个不同经纬度的生态点,研究了地理位置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纬度的升高,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逐渐增加,粒色变淡,表明高纬度可能不利于种皮色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川大319"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种,比对照种"蜀杂6号"增产8%~15%.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为0.20%,F2种子硫甙(含吲哚硫代葡萄糖甙)小于25μmol/g,芥酸为0.18%,生育期为220天左右.含油率(干基)为43.20%.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789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进行有性人工杂交,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5735R.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硫甙17.8~21.3μmol/(g·饼),含油量41.3%~43.6%.种子蛋白质21.3%~23.9%.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的方法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44%,硫苷含量27.81 μmol/g,种子含油率45.60%.2006-2008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05.63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78%,产油量比对照"沪油15"增产11.32%.  相似文献   

8.
地理位置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供试材料甘蓝型黄籽油菜杂交种“渝黄1号”分别种植在7个不同经纬度的生态点,研究了地理位置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纬度的升高,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逐渐增加,粒色变淡,表明高纬度可能不利于种皮色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蓉油7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为四川省主推油菜新品种。蓉油7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  相似文献   

10.
油菜籽的黄色种皮是一个高含油量的标志性状, 黄色愈淡, 含油率愈高.以黄色种皮为指示性状选育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品种,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如瑞典育成一个双低白菜型黄籽油菜品种.而甘蓝型油菜籽的种皮是黑、褐等深色,没有黄色种皮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华中农业大学的刘后利先生等,在国内首次发现并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华黄1号.由此兴起了国内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选育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B. napus)油蔬两用新品种宁杂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杂15号是在MICMS雄性不育系宁A6改良成功的基础上,以新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油蔬两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测交配组并进入产量鉴定试验,2003年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预试,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通过江苏省审定的第1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蓉油13号是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蓉油系列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和国家审定。蓉油13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具有双低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A35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从"双低"油菜"84001"变异植株中,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已于2000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滇油23号".  相似文献   

14.
蓉油9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9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熟期早、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黔油12号系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995年参加组合鉴定;1996年进行品比试验;1997~1999年连续2年通过省区域试验和省生产试验;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准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黄杂1号是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继秦油二号之后育成的国内外第一个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1996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与秦油二号相当,其含油量比秦油二号高出1.5%~2%,成熟期在黄淮  相似文献   

17.
蓉油8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8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熟期早、抗逆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核杂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杂7号”系上海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4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油2004019),适宜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河南、江西、湖南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扬油5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鉴10/F6008/加拿大3号”配组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夏播甘蓝型油菜“双高,双低”品种云油20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油20号(原系91Ⅱ006),采用澳大利亚甘蓝型春油菜"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Wesroons,经夏播连续4次自交分离,定向选育而成.1997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