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米老排改造为米×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混交林的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蓄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7%和50%;土壤入渗速度加快,蓄水能力提高,其0~40cm土壤的蓄水量约为杉木纯林的1.66倍,这对今后改造杉木低产林与规划经营水源涵养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闽中红壤区杉木生长情况、土壤养分的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闽中山地红壤杉木分布区内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其中以速效磷的变异系数为最大;杉木地位指数与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与速效钾相关最为密切,但杉木地位指数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并不都成正比关系;同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壤养分因子的杉木地位指数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林业苗圃地连作、轮作条件下土壤磷组分进行了3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情况下,连作培育杉木苗、酸枣苗、厚朴苗以及杉木与酸枣、厚朴轮作土壤全磷基本不变,而杉木连作土壤有效磷降幅最大.连作土壤中土壤无机磷组分O-P、Al-P、Fe-P略有增加,轮作土壤略有降低.连作土壤有机磷组分略有降低,轮作土壤略有增加.由于施用了有机肥,杉木与烟草、水稻、萝卜轮作土壤有机磷组分增幅较大,O-P、Al-P、Fe-P组分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13年生山杜英与杉木1︰1行状混交林、杉木纯林和山杜英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山杜英和杉木混交可以有效促进杉木和山杜英的生长,混交林中杉木和山杜英的生长量均高于其相应纯林,蓄积量比纯林提高65. 00%~72. 89%,生物生产力提高1. 11%~59. 11%;山杜英与杉木混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杉木混交山杜英模式在闽西北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杉木凋落物归还林地供其再度吸收和利用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虽然前人对杉木人工林、混交林凋落物的特性和养分循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凋落物的特性与土壤养分循环有了较深的了解,但杉木凋落物对土壤各项物理性质影响的相关综合论述类文献较少。文章通过分析近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运用对比、举例说明的方法阐述了杉木凋落物对土壤容重、孔隙度、通气性、水分、温度、团聚体等物理性质的影响,并对改善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杉木为浅根树种,其主根多分布于4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毛细很多分布在20米米左右的土层中.因此,如能使这部份土壤保肥、透水、通气,就使杉木速生丰产有了保证.我场大山工区杉木林地,土壤属粉沙性红黄土,表土贫瘠,粘重,透水、通气性能很差.为了改良林地土壤,为杉木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取样与种子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近自然森林经营主要林分类型(杉木、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土壤种子库主要由16种植物组成,其物种组成以草本为主,马尾松林20种,其种子库组成包括乔、灌、草生活型的物种。地上植被作为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来源,与种子库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种子库萌发过程呈现先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后木本植物的现象。杉木林、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一定相似性,杉木林、马尾松林最大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分别为434.7粒/m2、523.6粒/m2。杉木林、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10~20 cm土壤层中最低,最大值均出现在0~10cm土壤层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在10~20 cm土壤层中,杉木林多样性指数为1.56,而马尾松林为1.34,为各层取样中多样性指数最低值。杉木林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出现在枯枝落叶层,为0.70,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中,分别为1.72、2.01。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在数量及质量上高于杉木林土壤种子库,马尾松林已逐渐演变为以马尾松占优势,青冈栎、香樟等乔木伴生的次生林,具有一定的林分自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进行了杉木复层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郁闭度为0.50~0.59的杉木林下套种其生长最好。杉木-南方红豆杉复层林土壤的孔隙度、通气度、持水量均高于杉木纯林的土壤,而杉木纯林的土壤容重大于杉木-南方红豆杉复层林土壤。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杉木种子园是用优树的接穗或超级苗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嫁接或造林繁育起来的良种基地。种子园内的林木一般都具有优良的性状,能进一步提高林木后代的遗传品质,同时,也为选育新品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建立杉木种子园的基本条件1.开展了杉木选优工作;2.土壤肥沃、地势较平缓、开阔的半阳坡;3.要有一定的隔离带,使种子园与其它杉木林分相隔400米以上,以防不良花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屏边6、13及18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杉木后,林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容重降低,紧实度减小,土壤物理性状有改善的趋势;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速效P、pH逐渐降低,而水解N在杉木生长后期有上升趋势,速效K则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咸宁地区土壤物理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我国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咸宁市是湖北省杉木的集中产区。杉木性喜湿润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疏松的土壤;通过对咸宁杉木生长与土壤物理因素关系分析,提出杉木最适宜生长和不适宜生长的土壤物理因素,为杉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邱建华 《绿色科技》2019,(11):173-174,177
以福建省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三种不同栽培方式林地(杉木-13年马尾松、杉木-3年杉木、杉木-10年马尾松-3年杉木)为研究对象,以杉木-13年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作为对照,分析了杉木连栽和杉木林短期轮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杉木连栽导致的土壤退化治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的土壤质量相对较好。因此,土壤质量较差的林地,采取轮作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南省会同县广坪镇杉木基地Ⅱ号集水区19年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杉木不同器官与土壤之间的化学计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器官与土壤N元素含量的规律是凋落物叶根枝土;P含量表现出来的规律为凋落物根枝叶土;N∶P比值表现出的规律是凋落物叶根枝土;枝和凋落物的N含量与土壤的N含量呈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的N含量与土壤的N含量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叶的N含量与土壤的N含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枝、根、叶、凋落物的P含量与土壤的P含量均呈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枝的N∶P比值与土壤的N∶P比值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根、叶、凋落物的N∶P比值与土壤的N∶P比值之间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土壤的N含量与杉木叶片的P含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杉木叶的N∶P比值之间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杉木不同器官与土壤的N、P元素含量以及化学计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土壤的N元素很有可能成为该地杉木生长的限制性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杉木林的功能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细根的生长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杉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壤层次问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0~15 cm的表层土壤中,占总量的50.35%,15~30 cm层占30.04%,30~45 cm层占19.61%;细根表面积在不同层次土壤间差异不显著,主要分布在0~30 cm层中,为2.86m2·m-3,占总量的79.8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细根比根长增加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细根比根长存在不太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杉木集中分布的乡、镇选取不同年龄的杉木林设置20m×20m的调查样地,每个样地设置3个土壤剖面,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并进行了室内理化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树龄的增长,土壤自含水量与土壤贮水量均有明显增加,而容重与紧实度则随树龄的增加而降低.在土壤物理性质得以改善的同时,土壤速效N、P、K与pH值则随树龄的增加而递减.并对今后杉木的营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杉木造林地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定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促进了杉木幼林的生长;随着杉木林龄的增长,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枯枝落叶的腐烂和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淑琴 《绿色科技》2023,(5):189-191+196
为了解杉木与鹅掌楸混交效果,开展了杉木与鹅掌楸1∶1比例株间混交和7∶3比例插花混交试验,同时营造杉木纯林进行了对比。12 a生的试验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鹅掌楸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杉木与鹅掌楸7∶3比例插花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杉木纯林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杉木与鹅掌楸1∶1比例株间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胸径与杉木纯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杉木-鹅掌楸混交林土壤与杉木纯林土壤相比,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杉木与鹅掌楸按7∶3比例插花混交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