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茶银尺蠖又名白尺蠖、青尺蠖,属鳞翅日尺蠖蛾科。该虫在我省茶区均有分布,是茶园常见的暴食性害虫。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每年茶银尺蠖在我省主要茶叶产区均有零星发生,但危害不大。2009年3月该虫在夹江县等地局部茶园大面积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季茶叶产量,而且导致部分茶树树势衰退甚至死亡,对夏茶及次年茶叶生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茶园害虫840种,在四川主要的茶园害虫有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10来种,长期以来,茶园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加上茶园害虫天敌被大量杀伤,导致茶园害虫发生加重,防治次数增多,用药量增加,并造成农药残留问题,影响茶叶安全和茶叶的上市、出口。为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寻找安全有效的生物药剂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我们进行了苦参碱防治茶尺蠖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危害茶树较重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满、黑刺粉虱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茶树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树生产中主要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柳尺蠖、沙枣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  相似文献   

5.
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是茶园害虫物理防治的一项主要措施,以前多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对小型茶树害虫诱捕效果不高。为验证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2016年在松阳县开展了新开发的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试验。结果表明,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较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捕茶树主要害虫数量增加57.20%,对茶树最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杀数量增加194.21%,对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茶银尺蠖、茶刺蛾、茶细蛾诱捕数量增加明显;对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诱杀数量减少16.28%;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在茶园使用效果优于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具有节能、环保、生态、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三种落叶松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尺蠖是我省叶松叶部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省猖獗成灾,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报道了我省危害落叶松的3种尺蠖,即落叶松尺蠖,双肩尺蠖和落叶松缓尺蠖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情况及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茶叶害虫茶尺蠖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茶叶害虫茶尺蠖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油桐尺蠖、木橑尺蠖、云尺蠖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黄山区茶叶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山区茶树上的3种主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发生消长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各项技术措施的配套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茶树已知的害虫有400多种、病害100多种,主要病虫害有茶白星病、茶饼病、茶煤烟病、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茶毛虫、油桐尺蠖、蚧类和茶叶螨类等10余种。抓好这些主要病虫的防治就基本解决了茶树病虫防治的难题。1茶饼病1.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  相似文献   

10.
柑橘、茶树、水稻、蔬菜在宜都市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产中这些作物长期受到柑橘大实蝇、茶尺蠖、茶毛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湖北省宜都市植保站及相关单位在防治主要农作物害虫实践中综合集成了诱蝇球、黄色粘虫板、杀虫灯、茶尺蠖性信息素、二化螟性信息素、食物诱剂等农作物害虫诱杀技术,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本文介绍了宜都市农作物害虫诱杀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技术成效十分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剂每日诱虫量高于黑光灯诱虫量,其中性诱剂日诱虫量最多为35头,而同日黑光灯的诱虫量仅为3头;茶毛虫...  相似文献   

12.
在安徽茶区采获茶园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107种,鉴定了66种,分属于2目15科。主要有茧蜂、小蜂、缘腹卵蜂和寄蝇等类,均对害虫具有较大的自然控制效应。茶园山林植被繁杂,有利于多种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存繁衍;大量施用农药,则对天敌昆虫威胁很大。作者认为应发展生物防治,建立良好的茶园生态系,充分发挥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茶园害虫的制约效应。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induced by exogenous methyl jasmonate (MJA) on lipoxygenase (LOX),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roteinase inhibitor (PI) activity in the leaves of tea plants, as well as the growth and midgut proteinase activity of the geometrid Ectropis obliqua larvae were studied. MJA significantly induced LOX, PPO and PI activity in leaves of tea plants. When geometrid larvae have fed on leaves of tea plants treated with MJA, the activities of the high alkaline trypsin-like enzyme and chymotrypsin-like enzyme in their midgut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ut the activities of the low alkaline trypsin-like enzyme in their midgut were unaffected, leading to im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proteinase activity in the midgut of the larvae and in turn, the growth were inhibited. These chains of response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the direct resistance induced by MJA-treatment of tea plant on geometrid larvae.  相似文献   

14.
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对茶尺蠖幼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后,对茶树叶片中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素活性,以及对茶尺蠖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喷雾法或暴露法处理茶树,都能够诱导茶树叶片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素活性增加,茶尺蠖幼虫中肠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受抑制,但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未受抑制,从而导致茶尺蠖幼虫中肠内各种蛋白酶间的协调性遭到破坏,生长受阻,这可能是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对茶尺蠖幼虫产生直接抗性作用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5.
茶尺蠖幼虫在茶叶和人工饲料上的取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尺蠖五龄幼虫的取食活动是不连续的,在室内无昼夜节律。此文对取食行为作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区分出两种类型的取食间隔,证明了取食的开始与终止不是随机的,并提出了取食行为的动机模型,以解释取食行为和与之相关的的某些行为的发生。幼虫在人工饲料上与在茶叶上的取食行为表现出相似的时间模式,但在一些具体的指标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是中国茶区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其幼虫暴食性常给茶园带来巨大损失。鳞翅目昆虫雌雄个体间普遍存在着性信息素通讯环节,而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途径一直鲜有报道。论文旨在通过对茶尺蠖性信息素识别过程中的结合蛋白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为茶尺蠖性信息素化学通讯和嗅觉信息识别传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从雄虫触角转录组数据中首次鉴定和发现的一个茶尺蠖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heromone-binding protein,PBP)2(EoblPBP2)进行全长cDNA序列克隆(Gen Bank登录号为KX421383)后,将该基因与pET32a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载体。随后向导入pET32a/EoblPBP2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表达载体加入终浓度1 mmol·L~(-1)的IPTG进行蛋白的诱导表达,进一步利用镍NTA琼脂糖凝胶柱和含有咪唑的上清缓冲液分离目的蛋白,以PBS缓冲液作为透析液纯化得到高浓度重组蛋白。最后通过荧光竞争法,利用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作为荧光报告子以放大荧光信号,随后向重组蛋白与1-NPN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Z,Z,Z)-3,6,9-十八碳三烯以及10种测试气味后经过分子荧光光度计扫描得到相对荧光值,计算各配基的解离常数KD,研究重组蛋白与茶尺蠖性信息素和茶树挥发物的生理功能。【结果】EoblPBP2全长为492 bp,编码了163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5.9kD,等电点为4.983,具有保守的6个半胱氨酸,根据分子进化树分析其应归属于昆虫PBPs家族。结合功能结果显示,10种测试气味均能将1-NPN与茶尺蠖EoblPBP2重组蛋白的混合体系于420 nm处的相对荧光值降至50%以下。其中β-紫罗兰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乙醛、癸醛和反-2-癸烯醛等5种茶树挥发物质与EoblPBP2重组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强,解离常数KD分别为7.923、14.830、30.368、28.068和27.597μmol·L~(-1)。而性信息素成分之一的(Z,Z,Z)-3,6,9-十八碳三烯与EoblPBP2的解离常数KD仅为172.591μmol·L~(-1),仅小于苯甲醇的解离常数KD 230.880μmol·L~(-1),而远远大于上述5种气味物质。表明EoblPBP2重组蛋白具有茶尺蠖性信息素成分((Z,Z,Z)-3,6,9-十八碳三烯)和植物挥发物质广谱结合能力,而其与性信息素的亲和力弱于大部分测试植物挥发物。【结论】EoblPBP2能与包括性信息素成分在内的多种植物挥发物结合,可能是一种具备特殊复合功能的信息素结合蛋白,可用之进一步研究茶尺蠖的性信息素识别和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茶尺蠖Ectropis obligua hypulina Wehrli(鳞翅目尺蠖蛾科)是我国主要茶树害虫之一。长江下游至钱塘江流域,特别是浙江、苏南和皖南一带常有较重危害,成为当地许多生产单位的主治害虫。前人对茶尺蠖的生物学、消长规律和防治方法,有过不少研究报道。进一步对于温度与茶尺蠖发育的关系,侯建文等曾就变温对茶尺蠖第一代卵期发育的影响作过研究,其它则鲜有报道。本文系在不同恒温条件下,对茶尺蠖各虫态发育作系列观察,探明各虫态与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以求对其发生规律的掌握及虫情预测的应用有所裨益。现将观察结果整理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8.
周炎花  蔡烈伟  杨双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91-4992,5008
经过田间调查发现,金萱茶树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虫害的抗性较弱.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茶叶要求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0.6%苦参碱水剂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园病虫防治时,推荐使用0.6%苦参碱水剂600倍稀释液(1 125.00 m L/hm~2),在茶尺蠖1~2龄幼虫期每公顷对水675 kg于傍晚均匀喷雾到茶树全株,既节约成本,又达到最佳防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16年4月28日的试验,绿色防控模式(30%茶皂素300倍稀释液+调节剂B型750倍稀释液+3%多抗霉素750倍稀释液)对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分别较常规防控模式(30%唑虫酰胺1 000倍稀释液+25%戊唑醇800倍稀释液)高9.9、13.0、10.3个百分点;经7月26日调查,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园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与常规防控模式相比,害虫减少75.8%,病害降低了85.2%,且保护了天敌,3种天敌数量是常规防控模式的2.3倍;经9月25日调查,以常规防控模式为对照,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枝梢黑点病、茶饼病的防控效果分别为62.5%、85.9%、90.3%、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