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报道了贵州东部地区茶园土壤甲螨111种,分属38科。以奥甲螨科、单翼甲螨科、盲甲螨科、菌甲螨科、上罗甲螨科等为茶园土壤甲螨优势类群,新小奥甲螨、卵角单翼甲螨、棒菌甲螨等为茶园土壤甲螨类动物常见种类。  相似文献   

2.
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和石漠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08年8月对贵州顶坛、簸箩和石桥等地的土壤动物及部分土壤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土壤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种类占优势,优势种类群是猛蚁亚科、甲螨亚目和奥甲螨科。随着纬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个体数量、类群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在水平分布上的差异与人类干预生境的程度和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差异有关,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呈现表聚现象。在0~5 cm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数、个体数量分别与土壤pH、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环境较为复杂,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轩 《贵州茶叶》2005,33(3):10-12
对三种不同生境条件的茶园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得土壤动物样本4816个,隶属于4门12纲,共计20个类拜。蜱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为优势类拜,占个体总数的88.50%.它们构成了茶园土壤动物的主体。对密植茶园、条植茶园、更新茶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结构分析表明:土壤动物密度、类拜数、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C)排序均为密植茶园〉更新茶园〉常规茶园。土壤动物的类拜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拜数向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水稻前翼甲螨 Eupelops sp.隶属蛛形纲Arachnido 蜱螨亚纲 Acayi 真螨目 Acayifor-mes 甲螨亚目 Cyibatida 短孔总股 Byachypy-lides 腹翼(甲)螨股 Pteyogactyina 前翼(甲)螨总科 Pelopoidea 真前翼甲螨科 Eupelopid-ae,是我国水稻上已发现的四种害螨之一。据报道该螨分布于四川万县和江苏等省的一些水稻栽培区,主要为害一季晚稻和杂交水稻稻  相似文献   

5.
戴轩 《贵州茶叶》2007,35(3):19-22
本文对贵州东北低山丘陵山区茶园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标本4253头,分隶4个亚目。其中隐气门类占个体总数的63%,分属38科。土壤螨类平均密度为1833.4ind/m^2。土层(0-20cm)的螨类优势类群Schelorbates latpes(LC.Koch),Rostrozetes ovulumBedese占土层螨类27.43%。凋落物层(L层)的优势类群S.1atipes(L.C.Koch)Galumnaeurvum Eeing,Ofibate Uameridionalis Berlese R.ovulum Bedese共占L层的42.73%。土壤螨类在L层和表土层(0—5cm)所占整个土壤螨类的87.73%。一年中以3—5月和9—12月份出现较多。土壤螨类栖息层次出现较强的表聚性,冬季也不减弱。  相似文献   

6.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生物源农药甲维盐与矿物油绿颖复合液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害螨等防治效果。[方法]应用3000倍甲维盐,300倍绿颖复合液;2500倍甲维盐、250倍绿颖复合液与两种化学农药1000倍乙硫磷、1000倍乐果,于广西桂北茶园茶尺蠖第二代孵化高峰及茶橙螨第一次高峰前期进行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3000倍甲维盐、300倍绿颖复合液;2500倍甲维盐、250倍绿颖复合液对茶尺蠖的防效:药后2天分别为82.46%~87.78%,7天达93.95%~97.36%,药后40天后仍达83.33%~88.39%。而对比的化学农药1000倍乙硫磷、1000倍乐果药后2天为81.78%~76.32%药后7天为77.97%~75.45%。药后30天的虫口基数已接近开始防治前的虫口基数,防治茶橙瘿螨的药效:3000倍甲维盐、300倍绿颖复合液;2500倍甲维盐、250倍绿颖复合液药后2天分别为85.15%~89.13%,药后21天为96.91%~98.70%,药后40天仍达93.84%~95.59%,而对比的化学农药1000倍乙硫磷及1000倍乐果药后2天为90.07%~71.81%,药后21天仅为35.35%~31.17%。药后30天的虫口基数已接近开始防治前1天的虫口基数。[结论]甲维盐与绿颖复合液对茶尺蠖及橙瘿螨等茶园害虫、害螨有良好防效及较长的持效期,可作为生态友善型农药在无公害茶园生产基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常熟虞山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25~35年茶树种植区域土壤动物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对常熟市虞山林场茶园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095个,隶属于4门7纲27类。优势类群为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3类,占个体总数的88.18%,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蜘蛛目、原尾目、膜翅目幼虫和鳞翅目幼虫4类;其他为稀有类群。三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依次为茶园2>茶园1>茶园3;类群数依次为茶园1>茶园3>茶园2;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茶园3>茶园1>茶园2;均匀度指数(J)依次为茶园3>茶园2>茶园1;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C)依次为茶园1>茶园2>茶园3。茶园中三样地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茶园1与茶园2、茶园1与茶园3、茶园2与茶园3的q值均在0.5<q<0.75之间,均表明相似水平为中等。茶园中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双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29-234
生态空间变小、新梢生长快、叶质柔嫩易导致有害生物危害台刈茶园。通过在台刈茶园套种藿香蓟实施生物覆盖措施改善茶园温室度状况,促进天敌植绥螨种群数量的发展达到“以螨治螨”的生态控制目的。在试验的台刈茶园设置了3种不同耕作模式茶园的试验区,即套种藿香蓟的生物覆盖茶园试验区(A)、对比套种决明的生物覆盖茶园试验区(B)、清耕茶园试验区(C)。从5月开始,当藿香蓟长至10~15 cm时开始调查3种不同耕作模式茶园的跗线螨及其天敌植绥螨的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并于盛夏的7-8月测定、记录试验茶园的空气温、湿度的变化。A、B 2个生物覆盖区,尤其是A区天敌植绥螨在9月中旬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C区的天敌植绥螨的高峰期不明显。在跗线螨及植绥螨的高峰期,C区跗线螨的密度高达6.6头/芽梢,天敌植绥螨的密度仅为0.13头/芽梢;B区的跗线螨密度为5.3头/芽梢,天敌植绥螨的密度为1.26头/芽梢;而在A区,跗线螨螨口密度仅为2.1头/芽梢,天敌植绥螨则高达2.48头/芽梢。在盛夏的7-8月,A、B 2个试验区与C区相比,空气的平均温度降低2.57~2.84℃,平均相对湿度提高12%~13%。台刈茶园套种藿香蓟的生物覆盖措施,可显著改善茶园的小气候,为植绥螨提供丰富的食料,营造利于天敌植绥螨种群数量增长的生存环境,构建良好的茶树-藿香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扩展了植绥螨的种群,促进“以螨治螨”的生态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茶园中利用植绥螨防治叶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茶园中利用植绥螨对害螨的控制作用及几种茶园常用的农药在非致死浓度下对植绥螨定居的影响。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是叶螨在茶园中发生的高峰期,也是植绥螨在茶园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时期(最高可达46%),茶园中常用几种农药溴氰菊酯、速灭杀丁、乐果乳油、扑虱灵对植绥螨的迁移率达28%~66%,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在茶园中采用“以螨治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茶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是评价茶园土壤环境质量与健康的重要依据。以代表性古茶山森林、现代茶园和古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18S rDNA区段测序,结合土壤养分水平分析,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养分状况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壶菌和球囊菌5个门的相对丰度占真菌群落的97.17%~99.67%,CryptococcusArchaeorhizomycesMortierella 3个属在森林和茶园土壤中分布广泛;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与土壤pH、C:N和Olsen-P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钾;茶园土壤真菌数量和多样性优于森林土壤;属最佳分类水平上,森林土壤优势群落HannaellaTrichodermaAlternariaHerpotrichiellaceaeRussulaMembranomycesGliocladiopsisPenicillium等丰度与土壤C: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茶园土壤优势群落:CryptococcusArchaeorhizomycesFusariumExophialaMortierellaMetarhizium等丰度与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和Olse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茶树种植及年限和不同茶山土壤pH及碳氮磷钾养分状况与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弄清贵州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保障茶叶质量安全。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主要产茶区,采集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Cr、Cu、As、Cd、Zn的含量特征分析,以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茶区茶园土壤质量良好,云雾、都匀、湄潭3个产茶区PLIzone均小于1,污染负荷指数表现为湄潭茶区>云雾茶区>都匀茶区。3个产茶区土壤Cr、Cu、As、Cd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茶园土壤限量值,只有湄潭茶区少部分样品Zn超标。3个茶区茶园土壤Cu和As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d与Cr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Cd和Cr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典型茶园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的积累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解杭州市茶园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其重金属的可能污染来源,选择杭州市典型茶园20个,按区位与施肥的不同分为城郊-化肥、城郊-有机肥、山区-化肥和山区有机肥等4种类型,采集了0~15、45~60 cm分层土样及茶树新叶和老叶样品,分析土样和茶叶样品中Pb、Zn、Cu、Cd、Hg、Cr和Co等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土壤Pb、Zn、Cu、Cd、Hg、Cr和Co污染程度较轻,其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除老叶样中Pb有25%样品超标外,新叶及老叶的其他重金属元素都在限值以下。城郊区茶园土壤的Pb、Cd和Hg含量普遍高于山区茶园。施用化肥的茶园土壤Cd略高于施用有机肥的茶园,施有机肥的茶园土壤Hg略高于施用化肥的茶园。施用有机肥的茶园土壤Zn和Cu明显高于施化肥的茶园。施用有机肥可轻微提高茶园土壤中Cr的积累;土壤中Co的积累受人为影响较小。研究认为,研究区茶园土壤中重金属Pb、Cd和Hg的积累主要与大气沉降有关,而Zn和Cu的积累主要与有机肥料的施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崂山茶园土壤养分水平与年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崂山绿茶重点种植区内茶园土壤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动态,并运用SPSS软件,对所选茶园的土壤养分水平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养分指标因季节和地点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茶园按土壤养分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等,且不同等级的茶园养分均呈现明显的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贵州四种名优茶叶的电子鼻鉴别与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贵州4种名优茶叶(湄潭翠芽茶、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都匀毛尖)的鉴别,本文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载荷分析(Loadings),研究电子鼻技术对贵州4种名优茶叶的鉴别能力,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中LDA方法能够将4种名优茶叶有效鉴别,而Loadings分析表明2号(氮氧化合物)和7号(萜烯类、硫化物)传感器在整体气味鉴别中起到主要作用。对4种名优茶叶的具体香气成分分析表明,4种茶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77种,共有成分14种。其中,醇类和烷烃类在4种茶叶香气成分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4种茶叶均未检测出独立的醛类化合物。芳樟醇、2-丁基-1-辛醇、5-庚基苯-1,3-二醇、癸烷分别是湄潭翠芽、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和都匀毛尖茶中检测出独有的且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说明不同种类的茶叶均有独自的香气成分。因此,不同种类的茶叶由于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有差异导致其香气不同,并且电子鼻技术可以对贵州这4种茶叶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15.
陈周一琪  武涛 《作物杂志》2012,28(2):105-108,160
以我国丰富的特色茶树品种资源为核心,提出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特色品种资源应用在生态观光茶园总体布局设计、立体设计、季相设计、色彩设计和文化设计中,为我国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池州 247000)  相似文献   

18.
安徽典型山地茶园养分状况与土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安徽山地茶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紧实度的基本情况,分析土壤养分供应和茶树养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可为山地茶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在不同pH区段内的化学性质随 pH 值的变化差异明显,当土壤pH处于4.0~4.5区段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明显减弱,其盐基离子的脱除速度也显著增加,交换性阳离子中致酸离子比例增大,而当土壤pH>5.0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则明显增强,盐基脱除速度也迅速下降,交换性阳离子中致酸离子比例下降。皖南山区的茶园土壤中氮磷含量较高,但钾的含量相对不足,皖西的茶园土壤中氮磷钾含量较为均匀。各区县茶园土壤pH都较低,其中低于4.5的占到将近50%,土壤酸化的程度呈日益加剧的趋势。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32~1.47 g/cm3和1.37~1.58 g/cm3之间,土壤总孔隙率在50%左右,气相所占比例相对不足,土壤通透性不良。各区县的施肥水平差异较大,皖南的肥料投入量要比皖西的肥料投入量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