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常宁市是全国"油茶之乡",也是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1.67万公顷,其中油茶林面积4.87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1.7%。近年来,常宁市以打造油茶第一市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新造与低改相结合,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育娟 《绿色科技》2022,(1):165-169
肇庆市宜林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油茶,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小、产量少、多为散生、不成规模,应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为此,提出了肇庆市发展油茶产业要重视栽培区域与立地、油茶品种与苗木、茶油产量与品质等3大关键科技问题.油茶基地规划与建设务必考虑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及...  相似文献   

3.
阐述广东油茶林资源、油茶基地建设、油茶种苗选育及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油茶开花时节,走进浏阳市镇头镇,这里有着全省唯一连片的10万亩油茶林,一望无际的油茶林,淡淡的油茶花香扑鼻而来。村民卢术根一有空就会到自己家承包的300多亩油茶林来看看,"最近天冷,过来看看油茶林情况,自从改造后,每年收入都在增长。"据统计,目前长沙油茶林面积99.69万亩,预计今年全市油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0亿元。长沙把油茶产业定为浏阳"一县一特"农业的主打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市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助推湖南省油茶产业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湖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具体研究。研究认为:湖南省具有油茶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科技研发、规模、品质品牌等多方面的优势,且湖南省油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与问题,如湖南省油茶产业加工现代化与精深加工发展不足、品牌意识和品牌发展不足、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难、消费市场拓展受限等,也面临消费观念转变与供需差距带来的市场发展新空间、科技研发不断增强助推产业发展的新活力、"互联网"以及电商平台发展创造的新业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诞生的新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油茶产业给予的发展新契机等多重机遇。发展新阶段湖南省要站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高度,重视湖南油茶产业的发展,打造"湖南油茶"公共品牌,狠抓油茶的"种、研、销"3个关键环节,缓解油茶产业融资难题,以助推湖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油茶产业现状进行总结,并指出海南油茶产业在种植、加工和市场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包括油茶种苗来源和种类混乱、授粉树种配置随意、水肥管理粗放、低产林和大小年结果问题突出、茶油产品单一、价格长期停留在高位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发展对策:科研单位应加强油茶关键产业问题研发和成果推广;政府层面应加大油茶科研项目投入,加大油茶全产业链的支持;尽快成立海南油茶协会,促进油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该文对海南油茶产业的管理、研发和生产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述我国发展油茶的7个关系。①发挥自然能力与采用人工措施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利用和发挥自然力发展油茶产业;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高质量地数量扩张",又好又快"地发展油茶产业;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三大效益综合的自然属性;④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关系。研究要"深入",推广要"浅出";⑤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的关系。以提高油茶产品的规格和附加值来推动油茶资源的培育;⑥用地和养地的关系。养好地才能使油茶林经营可持续,只有林地地力维护好,才能保持油茶林的高产、稳产、高效;⑦新建油茶林与改造低产林的关系。要对油茶低产林进行分类,利用已有科技成果,根据条件先易后难逐步、稳妥地推进低产林改造。7个问题的相对两面是发展油茶产业的必然关系,因地制宜的处理好7个关系,是在发展油茶产业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环宇  侯娥 《国土绿化》2009,(10):52-52
10月12日,江西省永丰县龙冈畲族乡的农民正在喜滋滋的采摘油茶果。永丰县现有油茶林486万亩,为全国19个油茶生产重点县之一。为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永丰县实行油茶低产林改造与新造高产油茶林同步推进,产量翻番增长。预计今年油茶种植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太湖县抓住国家倡导发展油茶的良机,新造与改造一齐抓,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现全县油茶林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初步形成油茶产业化发展链条。该县确立了今后十年主抓油茶产业的思路,制订了《太湖县油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县政府从2007起每年安  相似文献   

10.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科物种,在我国经济林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较高的地位。近年来,油茶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展中,推动了我国产业发展。在浙江省青田地区,油茶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全县共有油茶林29.39万亩,其中老油茶林的种植数量为21.4万亩,占全省的最大比重,在油茶低产林改造实施上,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基于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更加深入的对油茶林进行改革,进一步促进油茶种植经济效益提升,提升油茶林产量,改变油茶林低产问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株洲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有油茶林面积2.53万公顷,是湖南省主要油茶生产县之一。但目前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认识不高、粗放经营、油茶林面积不断减少、品种改良进程缓慢、生产组织形式落后、加工利用滞后等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株洲县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1月7日,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全区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上强调2013年油茶产业核心能力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良种壮苗培育,保障良种苗木供应。要把良种苗木生产作为油茶产业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实现油茶产业发展良种化。全面推广油茶轻基质容器苗,普遍使用两年生、三年生嫁接苗造林。坚持定点育苗、统一调配苗木。二是突出抓好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要加快新造林、油茶造林步伐,扩大油茶林规模。加强低产林改造,提高油茶林产量。三是突出抓  相似文献   

13.
攸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油茶在攸县的经营现状及油茶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攸县油茶产业发展的5大对策和措施:政府重视,广泛宣传,拓宽发展环境;实施科学营林;努力开展科技攻关;优化攸县油茶产业环境;建立和完善加工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联天地公司开启掘金油茶的"梦之旅"。公司的100多台挖掘机,正在湘南开挖全国最大油茶林基地。此前,金庾油茶公司因资金不济,新造的约230公顷油茶林被迫转手,近千万元资金血本无归,被迫离场。新造林的大户热盼油茶早日挂果;而在浏阳市淳口油茶示范基地,虽然油茶已到盛果期,种植户却为"大小年"发愁,"小年"减产过半。一些县(市)为坐上油茶"头把交椅",争得不可开交;也有县(市)不为所动:油茶是"富人产业",贫困县只能摸索着前进。  相似文献   

15.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召开后,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但由于我省油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良种穗条供应能力有限,致使当前优质种苗缺口较大。因此,近两年内,除新造一部分优质油茶林外,要重点对现有油茶林进行高标准垦复。这是提高我省油茶产业发展整体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油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增加科技投入、合理规划、加强示范林建设、加快油茶林低效、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开展综合利用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四川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产业富民政策真好,我2008年种植的湘油系列油茶,2011年已大面积挂果;2009年低改的油茶林,2011年获得了大丰收,油茶林收益近3万元,掘得了政府产业富民政策的第一桶金。"这是湖南省桂东县大塘乡春风村盆洞组村民朱万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是我国油茶北缘中心产区,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其适生范围广,在全省13个市(州)、51个县(市、区)都有分布。近几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金、群众参与,全省油茶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截止2020年全省油茶林面积达到28.33万hm2。油茶产业作为湖北省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能充分利用山区丰富林地资源,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幼林低产改造、成林低产改造及老残林低产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油茶低产的问题,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湖南林业》2010,(10):9-9
衡阳市是传统的油茶中心产区之一,现有油茶林21万余公顷,大约占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的18%,年产茶油1.5万余吨。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6个县市油茶林面积达6666.7公顷以上,衡东、衡南等4个县市被确定为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末阳市、常宁市进入全国13个“中国油茶之乡”行列。去年以来,该市以“振兴油茶产业、打造中国油都”为目标,累计完成油茶新造林7300公顷,抚育垦复1.66万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