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南·岳×星·辰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十一五"期间育成的1对强健性春秋兼用斑纹全限性四元杂交家蚕品种。介绍了南·岳×星·辰的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特性、饲育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试验、农村比较饲养试验以及蚕种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南·岳×星·辰的双交原种强健好养,斑纹全限性,可实现蚕期鉴别雌雄,提高蚕种质量与蚕种繁育系数;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春、秋季均可饲养;解舒率高,洁净优,可缫制高品位生丝。南·岳×星·辰适宜在长江流域蚕区春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2.
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新·莹×玉·泉”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春用家蚕新品种新.莹×玉.泉。经四川省、江苏省实验室品比鉴定和农村试养的成绩表明,新品种的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和鲜茧出丝率均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皓月,解舒率、洁净、纤度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相似。新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更容易饲养和繁殖。2007年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蚕区春期饲养。  相似文献   

3.
采用杂交选育和定向选择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效、好养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蚕23号。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养表明,新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高温多湿、龄期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品种春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9.11 kg,比对照品种871×872提高8.58%;在实验室鉴定的成绩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虫蛹率96.20%,解舒率79.86%,鲜茧出丝率17.72%,洁净97.91分。新品种秋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7.54 kg,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3.98%;在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93.05%,万蚕产茧量18.77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1.74个百分点、2.46%,一粒茧丝长1 150 m,解舒丝长932 m,解舒率81.04%,洁净94.82分,鲜茧出丝率16.90%,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41 m、83 m、4.50个百分点、3.06分、0.38个百分点。新品种在饲养条件和气候环境较差的蚕区饲养,能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家蚕斑纹限性遗传规律,采用杂交、连续回交及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强健性中系斑纹限性夏秋用家蚕品种521B、523B,再将2个新品种与保育并改良的日系品种524、526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皖·丰×夏·晖。新品种杂交组合不仅具有强健好养、丝质优、繁育系数高的特点,而且可利用中系斑纹限性的表型,在幼虫5龄期准确鉴别雌雄,能有效降低蚕种繁育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和蚕种的杂交率。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安徽省农村试养鉴定试验中,亦表现出孵化和发育齐一、食桑旺盛、强健好养、老熟齐涌、产茧量高、丝质优的特点,主要成绩为:虫蛹率98.44%,万蚕收茧量19.110 kg,茧层率21.02%,鲜毛茧出丝率16.22%,茧丝长1 124.4 m,解舒丝长899.3 m,解舒率79.77%,纤度2.983 dtex,洁净95.09分。皖·丰×夏·晖于2018年1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的夏季及中晚秋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5.
龚大刚  鲜跃荣  冯光强 《蚕业科学》2017,43(6):1039-1044
以体质强健好养、茧丝优质高产、蚕种易繁育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对蚕茧产量高的家蚕品种锦7进行纯系分离育成新品种锦,将茧丝品质优的家蚕品种绫14与绫4杂交育成新品种绫,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7与限1杂交育成新品种苑,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8与限2杂交育成新品种州,并将4个新品种组配成具有幼虫斑纹限性特色性状的春秋兼用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锦·苑×绫·州。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实验室共同鉴定中的成绩良好:春季饲养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6.42%,全茧量2.10 g,四龄万蚕产茧量20.86 kg,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分别提高0.33个百分点、0.06 g、0.67 kg;秋季饲养的茧层率23.68%,四龄万蚕产茧量18.16 kg,鲜茧出丝率17.89%,与对照夏芳×秋白比较,分别提高0.51个百分点、0.4 kg、0.4个百分点。此外,利用限性斑纹性状在幼虫期区分雌雄,可节省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蛹鉴别用工成本及提高杂交率。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6.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7.
家蚕春秋兼用品种“明·丰×春·玉”的育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利用杂交育种及多元杂交种选配技术,育成了优质、高产、易繁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好养,茧形大,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5.22%、11.26%、7.72%,解舒丝长、洁净、鲜毛茧出丝率优于对照,蚕种繁育性能优良。2007年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杂交以及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中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9、限3和日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7、限镇,并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限9·限3×限7·限镇,命名为粤蚕9号。新品种杂交组合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饲养鉴定及蚕种繁育试验结果均表明其具有蚕卵孵化整齐,幼虫生长发育齐一、强健好养,产茧量高,以及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其中,实验室共同鉴定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为:虫蛹率97.78%;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提高9.06%、10.81%;一粒茧丝长1 002m,解舒率76.83%,茧丝纤度2.675 dtex,洁净98.00分。此外,斑纹全限性的特点能在原蚕饲养过程中通过幼虫斑纹鉴别雌雄,可有效缓解蚕种生产过程劳动力紧张的压力和减少用工成本。粤蚕9号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等华南蚕区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9.
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性黄茧品种能提高蚕种制造的雌雄鉴别效率,雌蚕丝呈天然金黄色,雄蚕丝为高品位生丝。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抗逆性选拔方法,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蜀.黄×川.白。实验室饲养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茧层厚,丝量多,强健性、产茧量达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缫丝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的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而雄蚕丝洁白,各项茧丝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长,纤度细,解舒优,一粒茧丝长达到1 397 m,解舒丝长1 244 m,洁净98.00分,鲜毛茧出丝率21.78%,比对照高2.23%。  相似文献   

10.
以强健好养、优质高产以及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强为家蚕新品种的主要选育目标,采用系统选育方法对保存的优良家蚕品种资源秋芳和732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并组配成一对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经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川山×蜀水具有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春季健蛹率93.84%,茧层率24.39%,万蚕产茧量19.59kg,茧丝长1 219.1 m,解舒率72.56%,洁净96.60分,出丝率18.00%,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比较,万蚕产茧量、全茧量、解舒丝长分别提高2.50%、2.50%、3.28%,洁净增加1.30分;秋季健蛹率89.00%,茧层率23.59%,万蚕产茧量18.22 kg,茧丝长1 247.6 m,解舒率78.68%,洁净94.60分,出丝率16.62%,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比较,出丝率提高0.69百分点,解舒丝长提高2.34%,洁净增加1.50分。新品种已在四川、云南、陕西、海南等省的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11.
夏秋用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夏月×秋玉”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夏秋用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夏月×秋玉。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新品种不仅具有强健好养、发育整齐、可根据幼虫体色和斑纹区分雌雄的特点,而且产茧量高,丝质优,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对照品种。新品种的万蚕产茧量达19.66kg,一粒茧丝长1241.29m,解舒丝长941.99m,解舒率75.87%,鲜茧出丝率17.07%,洁净94.03分。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12.
夏秋用家蚕品种湖·滨×明·光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长江流域夏秋蚕饲养的家蚕新品种湖.滨×明.光。经实验室多年夏秋季饲养鉴定,新品种的虫蛹率与对照品种9.芙×7.湘相仿,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万蚕收茧量16.73 kg,万蚕茧层量3.947 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5.5%和28.4%;一粒茧丝长1153.5 m,解舒丝长932.5 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210.5 m和166.5 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方法,将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夏秋用素斑(姬蚕p)家蚕品种夏芳、秋白改育成2个斑纹限性家蚕品种,从而可依据2个品种雌、雄幼虫差异明显的斑纹,使蚕种生产过程易于鉴别雌雄。经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育成的2个斑纹限性家蚕新品种蜀63、限16的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夏芳、秋白,并组配成春秋兼用双限性杂交组合蜀63×限16。经四川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蜀63×限16具有健康好养、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春季虫蛹率96.65%,茧层率23.76%,万蚕收茧量20.02 kg,茧丝长1 206 m,解舒率76.11%,洁净93.1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11%、3.77%、2.07个百分点,洁净也优于对照品种。秋季虫蛹率94.07%,茧层率23.10%,万蚕收茧量18.31 kg,茧丝长1 140 m,洁净93.0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相当,解舒率、洁净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02个百分点、4.69分。蜀63×限16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四川省及西南蚕区的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4.
雄蚕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对于提高叶丝转化效率与生丝品位具有重要作用。以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30作为供体亲本,普通家蚕品种云蚕8作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改良的方法,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用该品系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云蚕7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云蚕7×红平2。经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饲养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8%以上,且具有强健好养,产量稳定,茧丝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其中在四川、湖南、贵州、浙江4省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0.63个百分点、155 m、154 m、1.9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茧丝洁净达到97.2分。该雄蚕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秋期推广饲养,可生产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  相似文献   

15.
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丝质优、耐氟污染性能较强的品种为育种材料,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一对春秋兼用的中丝量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浙江省蚕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试养鉴定表明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孵化、眠起、老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较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春期饲养茧层率23.46%,鲜茧出丝率17.54%,茧丝长1 263 m,解舒率83.52%,纤度2.773 dtex,洁净94.50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比,万蚕产茧量提高7.0%,与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相比,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鲜茧出丝率分别提高1.7%、8.9%、9.0%、6.6%、8.1%。新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6.
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限性基础材料,采用连续回交的育种方法,育成了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新品种经高温多湿定向选育,抗逆性强,健康好养,万蚕产茧量18.39 kg,茧丝长1180.5 m、解舒丝长968.8 m、解舒率82.04%,鲜茧出丝率17.92%,洁净96.0分。新品种具有可利用幼虫斑纹区分雌雄的特性,可作为生产优质蚕种和雌雄分缫茧丝的专用蚕品种。2005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春用家蚕新品种“春·兰×玉·帛”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春用家蚕新品种春.兰×玉.帛。经四川省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蚕体粗壮,茧形大且匀整;产量高,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提高1.02%、3.65%、4.00%,分别比对照种871×872提高2.65%、6.32%、2.45%;茧丝长、解舒率、洁净、鲜毛茧出丝率分别为1 256 m、90.77%、97.60分、19.90%。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四川、重庆等西部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8.
家蚕雌蚕无性克隆系与限性卵色品种杂交的配合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单交制种”新模式在家蚕育种和蚕种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将雌蚕无性克隆系与限性卵色品种组配杂交组合,以秋丰×白玉为对照,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调查了42对单交组合蚕期的主要经济性状和配合力水平。结果表明,有19对组合的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指标均优于对照,虫蛹率与对照相仿或超过对照。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有望选育出应用于生产的单交组合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分离选育,对现行生产主要家蚕品种和引进育种素材进行改良提高,并经杂交组配筛选,育成了家蚕四元一代杂交种粤枫三号(五.选×28.32)。实验室鉴定及农村饲养和种场繁育的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逆性和耐氟污染能力强,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形大,茧层厚,产茧量较对照两广二号提高9.47%,茧丝质优良,一粒茧丝长1028 m,解舒丝长761 m,洁净92.25分;原蚕容易饲养,蚕种繁殖系数高。该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在珠江流域等华南蚕区全年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20.
针对蚕种和蚕茧生产省力化、规模化的发展需求,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斑纹限性抗血液型脓病家蚕新品种农科5号。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农科5号的4龄起蚕虫蛹率与对照(秋丰×白玉)相仿,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1.34%、15.12%;洁净94.98分,出丝率比对照高1.17百分点。浙江省农村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农科5号的张种产茧量48.2 kg,比对照提高9.54%;健蛹率96.56%,比对照提高2.92百分点。抗血液型脓病检测结果表明农科5号的抗病指标为对照的161倍。新品种于2021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浙江全省蚕区春期及条件较好的区域秋期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