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我国养殖对虾病害发生与池塘环境生态的关系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键 《现代渔业信息》1996,11(5):4-8,17
我国的对养殖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对虾产量从1978年的450t发展到1991年的接近22万t,居世界首位。从1934上开始由于受暴发性流行病的影响,急据下降,1994年产量只有5.3万t,对虾养殖受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2.
对虾养殖现状及对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行 《齐鲁渔业》2001,18(1):8-10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正在经历一个马鞍形的发展过程,自1978年国家水产总局在文登召开的全国鱼虾养殖会议之后,特别是 1980年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突破之后,对虾养殖业在80年代中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至1991年全国养虾面积达220万亩,总产量达21.9万 t,平均亩产对虾99、2 kg。但 1992年于福建漳浦地区暴发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至1994年传遍了我国沿海各个角落,使对虾产量下降到6.38万t,亩产量降至28.25kg(主要还是病残虾),直接经济损失35亿。之后,经过全国广大养虾工…  相似文献   

3.
北方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产业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养殖产量 2 0多万吨 ,约占全球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30 %以上。从1 993年开始由于受暴发性流行病的影响 ,养殖产量急剧下降 ,1 994年产量只有 6.3万吨。近年通过“对虾养殖二次创业” ,养殖产量逐渐恢复 ,到2 0 0 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达到 30万吨。据统计 ,我国对虾养殖总面积约 40 0万亩 ,其中北方地区占 5 0 %以上 ,但养殖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2 3%。主要原因是以池塘养殖方式为主 ,在潮间带开挖土池 ,利用开放式进排水系统 ,大多不使用增氧机械 ,病害未得到有效控制 ,…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对虾养殖主要品种南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到斑节对虾再到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为主发展到粗放、半集约化、集约化几种养殖方式并存,养殖的规模和产量、效益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2年广东省对虾养殖产量已超过2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对虾产量近11.8万吨,淡水养殖对虾产量8万多吨。对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1988年对虾产量达25.3万吨,其中养殖虾19.9万吨,占世界养虾量的30%,80%销往日美市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但是我国对虾养殖业在品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养殖品种主要是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和东方对虾,世界性养殖品种草虾在我国养殖规模甚小,近两年才开始在广东、福建、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海水虾类养殖生产发展概况我国的海水虾类养殖业从起步到现在已走过了25个年头。1978年开始组织中国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1982年获得突破性进展,从此开始了中国海水虾类养殖业的发展历史;1983年后,对虾养殖业迅速在全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急速上升,到1992年仅10年时间,全国的养殖面积发展到208.53万亩,产量达20.7万吨;1993年,因对虾疾病的大面积暴发,养殖产量锐减,当年的产量下降到8.8万吨,1994年继续下降到6.2万吨。为重振我国对虾养殖业,年农业部全国水产1993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相似文献   

7.
陈雪忠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6,18(4):184-187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全球虾类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从1989年的252.6万t增至1992年的291.3万t,主要系养殖虾收获增加所致。同期养殖虾产量从56.5万t增至73.1万t,稳定了国际市场虾类的供应,价格趋平稳,贸易日益兴旺。中国养殖虾产量从1992年的14.0万t骤降至1993年的5.0万t,使世界养殖虾产量在以往五年里首次出现减产,打破了国际市场的稳定性。1994年全球对虾养殖业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海鲜世界》2004,(5):25-25
湛江市海产品非常丰富。主要海产品有:对虾,龙虾,蟹,海蜇,黄花鱼,花鳝,海参,东风螺等。这里的龙虾、鲍鱼等是名贵品种。湛江对虾产量很大,历来为广东省有名的对虾产区,年产一般2000多吨,其中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最多。从70年代初郊区开始试养对虾获得成功始,至1991年湛江市已经建造虾池18万亩放养数万亩,总产量达9000多吨。品尝对虾以天然海产者为佳,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这儿养殖的对虾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关键性产业,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的对虾养殖种类主要是以养殖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主。80年代中后期以及90年代,随着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突破,斑节对虾养殖在我国南方兴起,尤其是1992~1993年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在我国暴发后,斑节对虾养殖得到迅速恢复并成为90年代我国南方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近年来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养殖范围最广的品种。2000年以后,凡纳滨对虾养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养殖面积以及养殖产量在我国占居主导地位,从南方的海南省到北方的辽宁省,从沿海到内陆,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养殖。但是随着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对虾单产面积的不断提高,对虾养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4个安全问题,即养殖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枝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自 8 0年代开始 ,对虾养殖、贝类养殖及浅海网箱养殖先后兴起 ,几乎遍及沿海所有可开发的滩涂和海湾 ,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产量第一的水产大国。由于养殖方式以投饵为主 ,残饵、粪便及生物残骸堆积在养殖池底或近海滩涂 ,使得养殖水域有机污染不断加重 ,环境质量逐年恶化。袁有宪[1]曾计算 ,生产 1t对虾水中可残留粗蛋白 1 .3t ,说明对虾养殖业的污染主要是有机氮污染。袁有宪等 ① 对我国黄渤海沿岸重要对虾养殖区进行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表明 ,黄渤海对虾养殖区部分虾池水体的COD指标超过国家二类 ,甚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池底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现状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暴发性流行病的严重困扰之后,近年来全球对虾养殖进入了一个更为理性的发展阶段。亚洲作为世界养殖对虾的主要产区,据估计2003年养殖对虾产量达到13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6%。中国作为养殖对虾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03年的养殖产量达到49.3万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吨/公顷/年。养殖对虾产量占中国当年海水养殖产量的3.9%,估计占全球海虾养殖产量的30%以上。中国沿海各地均进行对虾养殖,但各地采用的养殖模式以及各种养殖摸式的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引进养殖的巨大成功,促进我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2003年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24.7万hm^2,产量达45.5万t,占全世界产量的35%,出口约10万t。不仅沿海地区能养殖,而且在没有海水的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山西、青海、新疆和吉林等内陆省市也开始养殖。但其疾病严重、价格下跌、养殖成本提高等困难,严重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走出困境,开创对虾养殖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青岛对虾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青岛地区的对虾养殖曾达到12万亩左右,产量达到 9000余吨,为青岛市水产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自1993年对虾暴发性虾病发生后,对虾养殖生产受到严重挫伤。为了尽快恢复我市对虾养殖生产,1999~2000年我们承担了农业部对虾健康养殖青岛示范区项目,经过2年实施共完成面积722亩,产量达到120238.5kg,亩均单产166.5kg,12cm以上对虾占总产量的 50%以上,总产值782.3万元,总成本323.5万元,总利润458.8万元,亩均利润6354元。最高单产412kg,创青岛市…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对虾产量增长了5%左右。1977年,世界对虾产量创最高纪录,达170万吨。但跨进80年代以后,世界的对虾生产有所下降,据估计,1980,1981年的世界对虾产量分别为150和160万吨(鲜重)。一些主要国家的对虾生产情况参看表1.2。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对虾养殖“二次创业”概况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对虾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自1978年10月全国开始发展对虾人工养殖以来,两次创业、两次辉煌。第一次辉煌是1978-1992年我国连续六年居世界养殖产量首位,最高年产量达21万吨。第二次辉煌是1993年全国虾病大暴发以后,在各级政府重视下,科技人员与生产者紧密结合,找到了病原、传播途径及新的养殖模式,2000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达21.7万吨,再次居世界第一。    “二次创业”是1998年初于上海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9.
渤海对虾亲体与补充量(SRR)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以来,渤海对虾的补充量,特别是亲体数量大幅度下降。根据1983-1994年4月烟威外海对虾亲体资源量指数和渤海秋汛对虾渔获量,按Beverton-Holt和Ricker模式求得各项参数值,有R-1t=3.86×10-3+1.17×10-2S-1tR2=0.74p<0.001Rt=90.05Ste-0.16217StR2=0.51p<0.01表明:当今渤海对虾亲体对补充量有决定影响,可是80年代亲体数量的平均值只有60年代和70年代的34.4%和44.2%;而进入90年代以来,亲体数量又较80代下降了20%。80年代中期渤海沿岸产卵场的环境条件因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养殖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个新的环境因素对对虾补充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渤海对虾亲体数量严重短缺,是恢复和增加对虾补充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全世界养虾产量只有2万吨,1983年已达10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二番多。其中白虾系产量6.5万吨,产量最大的是厄瓜多尔,达4万吨,其次是中国8,800吨;黑虾系(斑节对虾)产量3.5万吨,我国台湾省达1.6万吨,其次是孟加拉国7,000吨,印尼5,000吨,菲律宾4,000吨,印度3,000吨。厄瓜多尔的养虾业居世界首位。该国从70年代初开始养虾,79年以来养殖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4年养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