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为探索尼罗罗非鱼在我省移植驯化的可能性,80年6月至9月,81年5月至10月,我们在定县鱼种场进行了尼罗罗非鱼与家鱼池塘混养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条件及经过 1.池塘条件: 80年试验用4排1号池和4排3号池,各1.5亩,水深1—1.3米,因准备工作较仓促,未行清塘,池中杂鱼小虾较多。 81年试验用成1号、2号、3号池,各4亩,水深1~1.5米,石灰清塘,1、3号池行回水灌塘,2号池灌注机井水。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以下简称尼罗鱼)商品规格和养殖尼罗鱼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一冬龄尼罗鱼与家鱼混养的试验,现将1983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池条件。试验池6口,总面积117.2亩,水深2~2.5米。7、8、9三个月分别对各池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量进行测定,测得的平均值为:水温24~33.5℃,pH6.5~7.2,溶解氧1.4~14.7毫克/升,有机物耗氧量11.99~16.79毫克/升,浮游植物量473.7~2,331.4万个/升,浮游动物量15.3~35.1万个/升。2.试验鱼来源及放养情况。尼罗鱼种由本场越冬温室提供,规格为5~15克,先后于4月30日、5月  相似文献   

3.
蚌鱼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淡水养殖模式。我们于2000年~2001年在诸暨市王家井水产珍珠养殖场进行了光合细菌(PSB)在池塘蚌鱼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养殖条件 蚌鱼混养池塘为标准长方形土池,池塘9个,共计面积200亩。池塘水深2.0m左  相似文献   

4.
单雄性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口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中,按80:20池塘主养模式进行主养单性奥尼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对比试验,亩产奥尼罗非鱼822公斤,亩纯收益3130元;亩产尼罗罗非鱼720公斤,亩纯收益316.62元。奥尼罗非鱼平均个体300克,尼罗罗非鱼平均个体168克。奥尼鱼较尼罗罗非鱼生长快42.6%。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P.fuluidraco(Richardson)俗称嘎牙子。由于其肉质细、味美,食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明显增大;尤其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1998年笔者采用人工池塘养殖方式,设计不同密度对照其生长情况与经济效益关系,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 1.池塘条件:选择4口面积均为4.6亩的池塘(编号402、506、702、605)。平均水深1.8m,池塘淤泥厚约30cm,注排水条件良好,水源为穆棱河水。  相似文献   

6.
在池塘养鱼生产中,池塘水质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池塘水质条件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中,有使用增氧机改善水质条件的,也有使用潜水泵改善水质条件的。我们对增氧机和潜水泵循环水养鱼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比较,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1.鱼池:鱼池两个,面积分别为10亩,水深1.8~2.0m,水源为井水。 2.鱼种:鲤鱼、链鱼鳙鱼春片鱼种是本场培育的  相似文献   

7.
改善水质,特别是改善池塘的溶氧条件是提高池塘单位面积载鱼量和单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加水增氧池塘的生态环境及效果观察,进一步探讨连片池塘大面积高产水质调节技术问题。试验用池塘三个,加水1号塘面积2.9亩,水深1.7米,利用潮矽差每天每亩加水2000~2800立方米;加水2号塘面积2.9亩,水深1.6米,利用潮汐差每天  相似文献   

8.
尼罗罗非鱼海水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0亩废虾池进行尼罗罗非鱼以海水为主的养成试验,3-4月向池塘注淡水深60cm,投放鱼种时只注海上,使水深升至1.3m,盐度为15,简化了罗非鱼种的盐度驯化程序,避免了幼苗过度繁殖。起捕时盐度为22。120天养成商品鱼,平均亩产364kg。本试验养成的罗非鱼肉味鲜美,生长速度比纯淡水快10%。鉴定认为:本研究属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巍 《科学养鱼》2006,(6):25-25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鱼,2005年3月10日,江苏南通市港闸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醒龙养殖场进行瓦氏黄颡鱼一龄鱼种养成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和水质条件试验池塘为养殖场3号塘,面积5亩,东西向较长,池底平坦,有水草,平均水深1.5米。水源为养殖场附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面积2亩,平均水深2米的池塘一张进行高产试验,放养密度4,875尾/亩,其中尼罗罗非冬片4,500尾,规格2.5寸/尾(每公斤90尾),团头鲂50尾(O.2公斤/尾),4寸的草、鲢、鳙分别为25尾、200尾、50尾,鲤鱼50尾(O.035公斤/尾)。鱼总重66.25公斤/亩。除罗非鱼在4月15~18日放塘外,均在3月22日放养。  相似文献   

11.
<正> 针对尼罗罗非鱼不耐低温,在北方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及繁殖基点低,影响商品率的特点,我们设计了早春尼罗罗非鱼直接养成商品鱼的方案,现报告如下: 一、试验条件 1.池塘:利用13口面积为2.73—4.97亩水面的池塘,粘土质,池深1.5m左右,有进、排水口。 2.水源:利用孵化、育种的排放水和雨水,盐度在4—15‰。  相似文献   

12.
锦鲤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6年我们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基地进行锦鲤的苗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试验初探,初获成功,为今后大面积人工养殖锦鲤苗种和成鱼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依据。一、锦鲤的苗种繁育1.池塘条件(1)亲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共4个,其中室外池塘2个,长方形,面积为1.5亩;温室内亲鱼暂养池2个,正方形,面积36米2,池深1.8米,水深1米,具加温设施。(2)产卵池:条件相同的产卵池9个,正方形,面积均为4米2,池深1米,水深80厘米,产  相似文献   

13.
池塘无公害养殖尼罗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为了合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养殖效益,我们在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尼罗罗非鱼池塘套养试验。2005年5月19日放养8cm-9cm单性尼罗罗非鱼种2.9万尾,并搭配放养鲢鱼3600尾、鳙鱼900尾和加州鲈1360尾,获得了亩产1439kg商品鱼、亩盈利4938元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传统的鱼片如狭鳕、青鱼、鲽鱼等供应不足,而罗非鱼以其无肌间刺、易于繁养殖、适宜加工等特点成为首选替代产品,为国际市场上最活跃的水产品贸易对象。尼罗罗非鱼从1978年引进我国,在很多地方开展了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试验,其生长迅速,个体肥大,肉质完全可与海水鲷媲美,产量也较高,但时至今日海水养殖罗非鱼尚不成规模。为了促进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的发展,笔者将我所曾进行的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成情况做一工作小结,向大家汇报。一、养成设施1.池塘每个面积3亩,水深1.0m~3.0m,多为闲置的、用于海水育苗的海边蓄水池塘,形状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行生物防治鱼病,提高养殖鱼类产量和经济效益,护城乡田家湖渔场于1988年进行了精养成鱼池套养黄(鱼桑)鱼及乌鳢、鲶鱼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试验户六个,鱼池六口,面积53.4亩,年均水深1.6—1.8米,水系畅通,排灌方便,配有育种池11亩,饲料地15亩。二、鱼池投入:53.4亩成鱼池,都于1—2月下种,共投鱼种52342尾,重4069.3公斤(其中鲢鳙鱼35800尾,2914公斤;粗鳞鱼14572尾,1085公斤;黄(鱼桑)鱼1800尾,57.5公斤;乌鳢138尾,11.5公斤;鲶鱼32尾,5公斤),亩平980尾,76公斤。试验池共投精料31000公斤,亩平562公斤;化肥3200公斤,亩平60公斤;粪肥125000公斤,  相似文献   

16.
放养规格、养殖密度和水深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池塘集约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分别设置了不同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池塘水深进行养成试验.结果表明,苗种的放养规格对养殖效果有明显影响,放养规格为2.5 ~2.7 cm的试验组,其亩产量、成鱼规格和成活率均高于放养规格为0.8 ~1.0 cm和1.2~1.5cm的试验组.不同放养密度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放养密度为1500尾/亩的试验组,收获的商品鱼规格最大;而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的试验组,其亩产量最高.不同池塘水深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水深2m时,商品鱼的规格、产量及养殖成活率均最高;水深1 m时,各项养殖指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于1980年~1981年在武汉市后湖公社及本所进行了鲢鱼与罗非鱼轮养试验,对改进城郊养鱼的商品鱼结构,提高单产有一定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分别为30亩(后湖,简称Ⅰ),12亩(本所,简称Ⅱ)。平均水深2米左右。30亩池南面有猪舍一栋,喂养15头肉猪;12亩池由原来4个小池合并而成。2.鱼种来源及放养  相似文献   

18.
2010-2011年我们在一口15亩常规鱼池塘中进行以锦鲤、红鲫这两种观赏鱼为主适当套养草鱼和鲢鳙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选择的池塘为土池塘,面积15亩,水深1.5  相似文献   

19.
棉籽粉长期作为尼罗罗非鱼蛋白源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本研究旨在评价有皮棉籽粉CSM(CC)和无壳棉籽粉CSM(DC)长期作为尼罗罗非鱼主要蛋白源对鱼的影响及经济价值。1 材料和方法 将平均体重20g的尼罗罗非鱼分别放入3个同样的尼龙网箱(1×1×1.5m)中,密度为每箱150尾。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附近的一个私人养鱼场的土池中架设网箱,池塘灌满来自西诺巴日阿德埃思的水。试验期间,水深为0.75~1.0m,水温23~27℃。 选用5种等热量(475kcal代谢能/  相似文献   

20.
池塘大面积鳜蚌混养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 ,鱼蚌混养在我国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养殖场利用 2 0 0亩池塘开展了鱼蚌混养试验 ,取得了产值 3 4 2万元、净利润 81万元的好成绩 ,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鱼蚌混养池塘为标准的长方形土池 ,共有 9口 ,每口 2 2 .2亩 ,合计面积 2 0 0亩。池塘水深 2 .0 m左右。每口池设增氧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