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试验室条件下,对牛粪高浓度批次厌氧发酵进行试验研究,考察发酵温度、干物质含量和接种率对牛粪高浓度厌氧发酵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粪高浓度厌氧发酵在工艺上是可行的;高温55℃厌氧发酵较中温35℃厌氧发酵产气快,发酵周期短,但能耗高,二者总累计产气量相近;高温厌氧发酵第15d累积产气量基本都达到了总产气量的95%以上;接种充分和发酵条件适宜条件下,干物质含量TS对累计干物质产气率影响较小,高浓度厌氧发酵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器效率,且节水节能;随着接种率增大,高温高浓度厌氧发酵启动越迅速,平均日产气量越高,产气速度越快;接种率为30%时,第15d累计产气量为5 113mL,相当总产气量97%。  相似文献   

2.
牛粪厌氧发酵污泥回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两阶段厌氧发酵系统的效率,对混合使用在线活性污泥与后储罐最佳活性时段污泥的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研究。综合回流试验以进料质量分数、日进料量和污泥回流比为影响因素,以COD去除率、产气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试验设计,研究COD去除率和产气量在各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料质量分数、日进料量和污泥回流比是影响两个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其中混合污泥回流量的影响显著;试验得出该厌氧发酵系统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进料质量分数8.21%、日进料量7.15L/d、污泥回流比30%。  相似文献   

3.
不同阶段沼液作发酵接种物对牛粪产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牛粪厌氧发酵中,不同阶段沼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种群有较大差异,利用不同发酵阶的沼液作接种物必然会影响到系统的产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以发酵20天的发酵沼液作接种物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增加产气量,提高COD去除率;用60天的发酵沼液作接种物不利于产气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厌氧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厌氧发酵产气量为响应值,研究发酵温度、总固体浓度和生物炭添加量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厌氧发酵产气效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1℃,总固体浓度8.9%,水稻秸秆炭7.9%,在此工艺条件下,厌氧发酵产气量达到2735 mL±37 mL,与预测产气量2693 mL,两者偏差在2.0%以内。因此,所建模型能较好地用于生物炭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畜禽粪便及其浸出液常常是污染农村环境的根源。研究粪便分离物及其固形物厌氧发酵的各自沼气转化效率,确定分离液厌氧发酵的最适浸泡时间,既为粪便固液分离进行厌氧发酵提供理论基础,又为畜禽养殖场废水能源化和废渣的肥料化利用以及厌氧法处理有机废水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以调制的总固体质量分数(TS)为8%的新鲜猪粪、牛粪为原料,分别静置浸泡3,6,9和12h后进行固液分离,固形物和分离液分别加入200 g沼液接种物,在20℃,30℃条件下分别研究固形物和分离液的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结果表明:猪粪浸泡12 h后分离液发酵效果较好,而牛粪的最佳浸泡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总产气量为响应值,研究餐厨垃圾与牛粪质量比、温度、pH值、接种物与原料质量比4个因素对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建立了产气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及降维分析.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餐厨垃圾与牛粪质量比为2.5,温度37.5℃,pH值7.0,接种物与原料质量比为4;4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接种物与原料质量比、温度、餐厨垃圾与牛粪质量比、pH值;通过验证分析,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误差较小,方差分析不显著,模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微量金属元素添加频率对牛粪厌氧发酵细菌种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厌氧发酵液里,分别以1天、3天、5天、7天的间隔时间向反应器中添加微量金属元素,研究微量金属元素对牛粪厌氧发酵特性及细菌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每7天添加1次的效果最佳,产气率、总产气量以及COD去除率最高,生物相里有杆菌和球菌,但是球菌占优势;每天添加1次的挥发性有机酸(VFA)和产气量都是最低的,分析认为是微量金属元素的添加对细菌造成了抑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牛粪厌氧发酵效率,增加产气率,笔者提出在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加入电气石粉末的方法.通过构建试验装置,进行添加电气石的牛粪厌氧发酵试验,监测各反应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COD,氨氮浓度,pH值,细菌的数量及产气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电气石的加入量对牛粪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反应装置在产酸阶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恒温厌氧发酵装置,在35℃和TS为8%的条件下,研究奶牛粪、肉牛粪与稻草、玉米秸秆、麦秆分别在1∶9,3∶7,5∶5,7∶3,9∶1五种不同配比下混合发酵的产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麦秆与奶牛粪以1∶9混合发酵的累计产气量最高,为13245 mL,最低的是麦秆与肉牛粪以1∶9的混合配比,仅5585 mL.而稻草与奶牛粪以3∶7混合配比的总甲烷含量最高,达6573mL,占总产气量的52%,最低为麦秆与肉牛粪以1∶9混合配比,仅2565 mL,占总产气量的46%.稻草、玉米秸秆、麦秆与奶牛粪、肉牛粪混合发酵时,其混合配比决定着总产量与甲烷含量,且与发酵周期的长短有关,另外pH值对厌氧发酵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厌氧产氢菌利用复杂原料产氢的能力和稳定性,在35℃条件下,采用批式试验,考察了牛粪与餐厨废弃物混合比例对混合厌氧发酵产氢的挥发性固体产氢率、pH值、液相末端产物组成和挥发性固体去除率等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牛粪与餐厨废弃物比例接近时,体系pH值维持在5.5左右,丁酸为主要液相末端产物,二者以40:40混合时,挥发性固体产氢率和挥发性固体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 mL/g和27.9%;当底物以餐厨废弃物为主时,体系pH值在4.0以下,乙醇为主要液相末端产物,不产氢;当牛粪为主要底物时,体系pH值在6以上,乙酸为主要液相末端产物,产氢率低.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和消化污泥驯化培养作为SBR接种物对奶牛场废水进行处理,大约15天污泥驯化成熟,成熟污泥沉降比SV30在30%左右,驯化阶段CODCr和NH3-N去除率浮动较大;接种后,SBR反应器运行稳定,进水CODCr在500~3000mg/L之间变化时,去除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反应器具有抗负荷冲击能力;TKN去除率随进水TKN含量增加而略有降低,NH3-N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控制桂平市污泥处理厂中沼液多级好氧生化系统的曝气量,获得含游离亚硝酸(FNA)的短程硝化液并回流至有效容积为100 m3的中温厌氧反应器,与市政剩余污泥进行联合厌氧消化产沼气.试验结果表明:短程硝化液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市政污泥中温厌氧消化产酸产气效率.当反应器中HNO2-N浓度为178 mg·L-1时,SCOD的...  相似文献   

13.
蚓粪对厌氧发酵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蚓粪对废水厌氧发酵的影响,在厌氧发酵瓶中加入了质量为废水质量5%的蚓粪,使其与不加蚓粪的发酵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从产气量、pH值、COD降解速度等方面进行了两期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入蚓粪初始,即第一期,试验组比对照组产气量高,pH值有利于发酵进行,但由于蚓粪的加入,厌氧发酵瓶内废水的COD浓度也增大了,这样会加大前期厌氧反应器运行负荷;而在消除蚓粪本身产气的第二期,发酵产气量、COD降解速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蚓粪对厌氧发酵微生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沼气发酵反应器中加入5%的蚓粪,可以提高沼气产率与GOD降解速率,使pH值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马铃薯茎叶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特性和优化工艺参数,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物料质量分数、碳氮比和接种物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马铃薯茎叶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特性及其规律,以总固体产气率为响应值得出二次回归模型和优化工艺参数,并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优化和降维分析。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质量分数为9.87%、碳氮比为18.73、接种物质量分数为20.82%,预测总固体产气率为54.55 m L/g。3个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接种物质量分数、物料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各因素间交互作用以接种物质量分数与物料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最明显。通过验证试验得出,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相对误差小于5%,方差分析不显著,模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沼气发酵装置,以沼气产气量,甲烷含量,COD去除率为响应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沼气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配置,得到理论最优条件为:发酵原料池外堆沤,间隔5 d投料,接种沼气池污泥,接种量为30%;实际最优条件为:发酵原料不堆沤,投料间隔时间为9 d,接种沼气池污泥,接种量为3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秸秆水解浸泡和厌氧产气的小试测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标明,稻秆和麦秆都是适合产沼气的原料,并得出了秸秆产沼气工程应用的设计参数.每千克l厘米大小的干稻秆可析出0.51kg的CODcr,产沼气0.25 m3;每千克3厘米大小的于稻秆可析出0.27 kg的CODcr,产沼气0.14 m3;每千克3厘米大小的干麦秆可析出0.33 kg的CODcr,产沼气0.17 m3.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以化学强化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高温(35℃/55℃)厌氧消化方法,研究采用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CEPT)产生的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果,并对比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在中温、高温工况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确适合化学强化初沉污泥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强化初沉污泥单位VSS累积产甲烷量和VSS...  相似文献   

18.
王忠江  Yebo Li  赵佳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8):197-200,320
针对目前针叶类林木松树厌氧发酵前预处理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在添加食品废弃物的条件下,研究好氧堆肥方法对松木屑(6.35 mm、9.53 mm和12.70 mm)和食品废弃物混合物料的预处理效果,以及对后续干式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好氧堆肥过程对松木屑的预处理效果明显,但随着松木屑粒径的增大预处理效果降低;经堆肥预处理后物料的厌氧发酵原料的VS产气率均维持在199~215 L/kg范围内,约为未预处理组的1.4倍,而且发酵后物料中的VFA总量均维持在24.5左右,约为未堆肥预处理组的1.5倍,后续产气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马铃薯茎叶资源化利用水平,文章研究了自然风干对马铃薯茎叶成分及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首先比较了马铃薯茎叶营养成分和木质化程度随风干时间的变化情况;随后在35℃的中温条件下,分别以不同风干时间的马铃薯茎叶为发酵原料,进行周期为40 d的批式厌氧消化产沼气实验。结果表明:风干时间对马铃薯茎叶成分影响较大,风干时间越久,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脂肪等成分含量越低,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越高;原料风干程度显著影响厌氧消化启动速度,风干时间越久则发酵启动越慢,但对沼气中甲烷含量影响不大;实验条件下,48 h风干处理组TS产气率最高,达251.70 mL·g^-1,其后依次为24 h风干,新鲜72 h风干和96 h风干处理组,TS产气率分别为227.90 mL·g^-1,154.10 mL·g^-1,193.30 mL·g^-1,和120.50mL·g^-1,各组均未出现体系“过酸化”导致的发酵失败现象。对马铃薯茎叶做适当风干处理后用于厌氧沼气发酵,可有效提高产沼气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