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长调节剂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BRs、BT和SA对低温胁迫下酸橙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寻找缓解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可行方法,为酸橙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盆栽酸橙幼苗为材料,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s)、甜菜碱(BT)和水杨酸(SA)溶液后,置于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的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常温(温度25℃/23℃(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1,以低温胁迫(4℃/0℃(昼/夜),光照600μmol·m~(-2)s~(-1))下喷施蒸馏水为CK_2。低温胁迫处理3天后,测定酸橙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CK_1相比,低温显著抑制CK_2酸橙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加重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致使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引起酸橙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低温处理也会导致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致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与CK_2相比,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酸橙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轻酸橙幼苗叶片因低温而导致的细胞失水;提高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避免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使细胞膜系统代谢正常,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造成的伤害。同时,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弱低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生长调节剂对酸橙幼苗低温伤害的缓解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以叶面喷施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叶面喷施浓度为0.15 mg·L~(-1)BRs、10 mmol·L~(-1)BT、1 mmol·L~(-1)SA溶液可明显减轻低温胁迫对酸橙幼苗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植物可以通过减少色素和捕光色素复合体Ⅱ的含量来降低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土壤水分胁迫会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促进已合成的叶绿素分解,使其含量降低,这可能是土壤水分胁迫下植物体内产生的多种活性氧使光合色素发生降解所致。为研究持续干旱对巨龙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巨龙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自然持续干旱,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巨龙竹叶片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均降低;初始荧光(Fo),说明干旱胁迫伤害了光系统Ⅱ(PSⅡ),使得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降低,光合电子传递、光合原初反应过程受到抑制,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1a生大红袍花椒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分别喷施0.1、0.2、0.4mg·L-1的NBR溶液,同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进行干旱胁迫,探讨油菜素内酯(NBR)对花椒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BR处理均可提高苗高、地上部干物质含量、根冠比及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促进壮苗的形成,改善生长状况。干旱胁迫下BR可以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后的花椒幼苗叶片细胞膜的透性,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但减缓了丙二醛(MDA)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干旱胁迫对花椒幼苗造成的伤害。本试验条件下,NBR较适宜的喷施浓度是0.01mg·L-1。  相似文献   

4.
采用Li-6400光合仪和OS1-FL调制荧光仪分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低度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平均光合速率最大,而在严重水分胁迫下则最小;欧李的气孔导度在无水分胁迫下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在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变化不明显.欧李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低度水分胁迫、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8.447±0.831、6.811±0.690、2.658±0.756、1.474±0.469 μmol·m-2·s-1,前2种条件下与后2种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水分胁迫下欧李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类似.(2)荧光参数初始荧光与非光化萃灭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最大光化量子产量、光系统Ⅱ潜在活性则均降低.这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PSⅡ反应中心受到破坏或可逆失活,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欧李可能通过热耗散消耗掉过剩光能,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3)低度水分胁迫即土壤含水量为21%~24%时,欧李光合生理指标达到最佳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214±0.112 μmol·mmol-1).  相似文献   

5.
以2a生胡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研究轻度(持续干旱6d)、中度(持续干旱12d)和重度(持续干旱18d)干旱及旱后复水过程中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等含量的变化,探讨不同程度干旱及复水过程中胡杨幼苗生理生化响应与旱后恢复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持续干旱,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n)、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II反应中心光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及光合色素含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减小逐渐下降;轻度和中度胁迫幼苗Pn分别下降了25%和60%,但Fv/Fm、Fv'/Fm'、ΦPSII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较短期的缺水条件下幼苗光合系统稳定;重度胁迫,幼苗Pn接近零,光合几乎完全受抑,Fv/Fm下降17%,长期缺水致使幼苗光合器官受损。(2)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细胞膜遭到破坏;幼苗可溶性糖、Chl a/b、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大,其通过渗透调节提高抗旱性,减少光捕获及热耗散以避免过剩光对光合机构造成更大损伤;(3)轻度和中度胁迫后复水,幼苗光合、荧光参数均在短期内快速恢复,重度胁迫也在复水8d完全恢复,反映了幼苗较强的旱后修复能力;轻度胁迫幼苗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补偿效应,表明适度干旱诱导了幼苗的抗旱适应性。研究发现,干旱胁迫对胡杨幼苗光合生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胡杨通过一些列光保护、光适应机制以及渗透调节等使其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生存,并能够在复水后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短期干旱和复水对麻栎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是鲁中山区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阔叶树种之一,本文以1年生麻标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短期干旱和复水对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等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干旱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过高的土壤含水量并不利于麻栎幼苗的生长;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幼苗的气孔导度减少,导致光合和蒸腾作用的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升高;胁迫末期各项光合指标均降到最低。从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看出,干旱胁迫并未使幼苗的光合机构发生伤害,幼苗在适宜的水分条件时产生光合能力上调,当水分匮缺时,以叶黄素循环为主的非光化学淬灭耗散掉过剩的光能达到保护光合机构的目的。复水后麻栎幼苗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恢复正常,但气孔导度的增大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导致了水分利用效率的反冲,同时叶黄素库仍然维持较高水平,麻栎幼苗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保护来抵御干旱胁迫和进行胁迫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槐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当年生槐树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槐树幼苗生长和若干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槐树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逐渐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和脯氨酸含量则显著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大,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无显著变化;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造成的,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迪下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重度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樟树幼苗进行光合指标的测定,探究樟树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自我调节与适应性,为苗期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1)在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的条件下,樟树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胁迫结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且重度胁迫(SS)时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较大,叶绿素a下降幅度略高于叶绿素b,导致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2)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在干旱条件下持续下降,在重度干旱(SS)条件下下降幅度最高,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 <0.05);3)轻度干旱(LS)与中度干旱(MS)下胁迫结束时水分利用效率(RWUE)高于对照组,重度干旱(SS)则略低于对照组;4)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一年生香樟幼苗可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与水分利用情况来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9.
NAA处理对圣诞红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NAA水溶液对圣诞红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程度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表现出明显变化,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随胁迫的加剧表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以土壤含水量为72.75%时为由高到低的分界点.由此说明,圣诞红幼苗在干旱胁迫下不仅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且促进已形成的叶绿素加速分解,造成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同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以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影响,为油桐苗期施肥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取一年生‘葡萄桐’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盆栽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叶片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后的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荧光及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油桐幼苗具有较高净光合速率(P_n),平均值可达12.2μmol·m~(-2)·s~(-1);叶片喷施尿素和KH2PO4能够显著提高油桐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_s)、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速率(ETR)及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初始荧光(F_o)、CO_2补偿点;根外追肥对羧化效率(CE)、叶绿素含量、株高等指标的提高略有增加,叶面喷施尿素的作用比KH_2PO_4的作用更明显;叶面喷施尿素能使油桐幼苗的叶面积增加59.70%,而KH_2PO_4对油桐幼苗地径的增加优于尿素。与对照相比,根外追肥能够提高油桐幼苗的光合能力,从而增加了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木霉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聚糖酶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酶。试验采用DNS法对一种木(Trichoderma)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5,Cu^2+、Fe^2+、Fe^3+、Mn^2+对酶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木聚糖和桑树叶粉分解能力很强,对其他底物分解能力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