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一、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病原留存量多、面广、病原活力强,容易发生各种蚕病。秋季原蚕饲育继春蚕和夏蚕(丝茧育以后,为害更大)以后,各种病原累积多、分布广、病原活力强,因此易感染蚕病。 秋季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虫口密度大,感染的各种病害可以通过桑叶途径带进蚕室感染家蚕,我省的桑树剪伐型式更是促成这种过程。 微粒子病、病毒病、真菌病是我省秋季蚕种生产为害最严重的三种蚕病,其次是蛹期  相似文献   

2.
李有德 《四川蚕业》2000,28(3):27-29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养蚕,都有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生产中,要明确病原的种类与致病特点,蚕病病原的存在场所及病原、环境与蚕体对蚕病发生的相互关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一些关键措施,就能搞好养蚕生产,获得高产、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一、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病原留存量多、面广、病原活力强,容易发生各种蚕病。秋季原蚕饲育继春蚕和夏蚕(丝茧育以后,为害更大)以后,各种病原累积多、分布广、病原活力强,因此易感染蚕病。 秋季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虫口密度大,感染的各种病害可以通过桑叶途径带进蚕室感染家蚕,我省的桑树剪伐型式更是促成这种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常见的蚕病有肠胃型脓病,软化病(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的)血液型脓病,白殭病,蝇蛆病及卒倒病,败血病等;这些病害都是由于某种微生物或其他寄生物侵入蚕体而引起,在蚕病学上把这些能寄生蚕体引起发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蝇蛆病是寄生性昆虫侵入蚕体引起,但既然作为一种蚕病,一般也将寄生的蝇蛆视为病原。  相似文献   

6.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和胃肠型脓病是当前蚕桑生产上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性蚕病。为了控制这两种蚕病的危害,各地正在广泛开展对这两种蚕病的病原特性、传染规律,药物防治等研究工作。因此收集和纯化这两种病原就成了首要的任务。对于胃肠型脓病病毒(简称CPV)来说,由于它形成病毒包函体—多角体,所以比较容易获得纯的病毒材料,而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简称FV)由于它不形成病毒包函体,一般即以患病蚕的肠组织为病原材料,但因患病毒性软化病的蚕儿,往往并发胃肠型脓病,这就给获取纯碎的  相似文献   

7.
蚕病是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通常所見的蚕病有脓病、軟化病、白僵病、微粒子病、蝇蛆病,其中除蝇蛆病外,都是强烈的傳染病。蚕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規律,病原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脓病的病原是滤过性病毒(又称病毒),  相似文献   

8.
蚕的一生中,如果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和理化学的刺激就会引起疾病,对蚕茧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蚕病的种类很多,大多数蚕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故称传染病。对传染病来说,它的发生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病原存在,二是病原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蚕儿体内;三是要被蚕儿感受。缺其中一个条件,蚕儿就不会发病。生产中要预防蚕病的发生,也应从破坏这些发病条件着手。这里,着重谈谈这三个发病条件的有关规律,作防治蚕病上的参考。一、要有病原的存在各种蚕病,各有其特定的病原。如白僵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家蚕軟化病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细菌性胃腸病,败血病及細菌毒素中毒病,其中以細菌性胃腸病最多,对生产为害最大。过去对細菌性胃腸病的病原研究很多,但迄今仍未确定,法国巴斯德氏(1867)首先提出本病的病原是细菌;以后,日本石森氏(1914)从病蚕体中分离的细菌,能引起特定的性状,認为細菌性胃腸病病原細菌是特异的。但细菌病原已为多數學者所屏棄。日本塚田氏(1851)认为是由于不良环环影响,致蚕儿体弱引起生理紊乱而导致軟化病。西川砂氏(1916)認为不良桑叶給予是主要原因。巴約氏認为是病毒与細菌联合侵袭致病,先由病毒侵染,使消化系統受障碍,病原細菌繼而大量繁殖而形成软化病。  相似文献   

10.
正蚕病对蚕桑生产影响很大,是导致蚕农养蚕减产减收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蚕病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侵入蚕体并在蚕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并可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指由非病原,如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引起的病害。生产上由于对各种蚕病认识不清,找不到发生的原因,造成工作的被动,为了减少蚕病发生,提早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就我省主要的蚕病识别和相应的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病原(Nosemabombycis)通过蚕儿食下传染而引发的传染性蚕病.该病具有胚种传染性,致病力强,对蚕业生产威胁很大,长期以来,一直为各级政府和蚕业管理部门所重视,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动物检疫所把蚕微粒子病列为《动物检疫》项目.但近10年来,该病在我国各蚕区又有发生,并呈发展、蔓延之势,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控制的办法.本文试从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历史对其原因及防治对策作些探讨,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丹阳县是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推行以户承包生产责任制后,进一步调动了全县广大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1984年起蚕茧产量连续三年超过5000吨。但是,在千家万户养蚕的新情况下,由于科学技术、消毒防病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使各种蚕病病原普遍扩散,蚕病的危害有所抬头,结果造成养蚕张产不高,蚕病问题在夏秋蚕期尤为突出。为了能够摸清蚕病危害状况,有效地控制蚕病的危害,最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蚕病发生情况的调查——①蚕病的主要种类及为害状况,②病原的留存分布及消长动态。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治蚕病措  相似文献   

13.
答:病蚕、死蚕丢给鸡、鸭吃不好,因为病蚕、死蚕体内有大量的病原,其生命力较强,鸡、鸭吃下排出的粪便中的蚕病病原仍有致病作用,并随着鸡、鸭的粪便到处排放,污染养蚕大环境,造成消毒难以彻底,严重影响养蚕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陕西蚕病流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虹  王进 《蚕业科学》1995,21(4):243-247
通过历年盒种产茧量、干茧病蛹及蚕期蚕病调查,得知养蚕技术、养蚕形式、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陕西蚕病的流行分布。近几年危害生产的主要是僵病、多角体病及微粒子病。各地由于养蚕形式、技术、地理及气候差异,蚕病发生轻重不同。僵病流行比其它蚕病受养蚕技术、地理、气候影响更明显。多角体病流行与僵病不同,有较明显的垂直传播特点。微粒子病自1989年发现之后,蔓延迅速,其病原首先来自从疫区调入的带毒蚕种。  相似文献   

15.
蚕病的发生是蚕体、病原和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后,在蚕体内发生发展的综合现象。所谓病原,广义讲是引起一切蚕病的致病原因,狭义讲是引起传染性蚕病的病原微生物。所有病原微生物都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蚕的发病也一定要有病原,不同的传染性蚕病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家蚕微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微孢子虫病是由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微粒子原虫类 )寄生蚕体引起的一种古老的、分布较广的传染性病害,因其经卵传染性而被世界各养蚕国家和地区列为蚕种生产的惟一检疫对象.多年来,广大学者对其病原、检测技术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家蚕微孢子虫病病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蚕种生产过程中的蚕室、蚕具及环境会被微粒子孢子等病原污染,正确运用漂白粉消毒,可杀灭病原。认真研究漂白粉、微粒子病原、蚕室蚕具以及消毒方法,总结其中规律,全面把握消毒要点,可达到彻底消毒、控制微粒子病暴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 蚕室蚕具为什么要彻底消毒养蚕能否丰产,首先要看有无蚕病发生,无病才能高产,所以,消毒防病是养蚕的重要技术环节,是优质丰产的关键.养蚕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造成的损失要占蚕病损失的70%以上.传染性蚕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9.
1972年前后,每当夏秋蚕生产中,常有较多的青头病蚕发生。江苏省蚕业研究所对本病曾作过研究,明确它属于细菌性败血病。我校也从生产上发生的青头病蚕体内,分离得到该病病原细菌。为了搞清青头病病原的分类及其特性,与黑胸败血病的鉴别方法以及药物防治的措施,于1973年夏秋蚕期,通过与黑胸败血病对照比较,进行了较  相似文献   

20.
<正>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原的侵害,引发各种蚕病,造成损失.为了控制蚕病,增加养蚕收益,人们经过多年的探求,发现了若干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蚕病的药物.但在生产实践中,蚕农用药步入误区者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