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岸带木麻黄基干林带采用间隔带状采伐和不同采伐宽度更新、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和林带最前沿保留30~50m宽不渐伐前提下对林带渐伐处理郁闭度降至0.2~0.3后套种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间隔带状采伐方式对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并选择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湿地松、刚果12号按等树种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三年郁闭成林,生长量均达到速生丰产标准,更新起来新林带内风速小,防护效能显。10m、20m、30m三种采代带宽度更新木麻黄幼林生长差别不明显,防护效能以10m、20m采伐带宽度为佳。(2)林下套种树种生长状况与老林带郁闭度关系密切。木麻黄、湿地松在林带郁闭度0.3以下套种生长较为正常,乌墨在林下套种生长不良,木麻黄无性系粤701、粤601、粤501、东1及东2在林带郁闭度0.25以下造林保存离高、生长较快,在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林带下套种潺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安县木麻黄基干林带营造年代久远,老化衰退较为严重,惠安赤湖林场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中开展了套种乡土树种潺槁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郁闭度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表现有差异,在郁闭度为0.5以下的林带中套种的潺槁其保存率和生长量高于郁闭度大于0.5的林带下的潺槁,而且叶绿素含量也表现为低郁闭的林带下潺槁更高。因此,对于郁闭度较大的林带,实行林下种植潺槁套种更新,需要对林带进行渐伐调整株数,以保证下层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沿海风口和基干林带木麻黄造林历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根据惠安县的沿海自然条件,分析影响木麻黄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总结不同造林地段、不同造林方式的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工程、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海岸带风口沙地开展木麻黄不同品系和不同造林方式试验,在木麻黄前沿林带选择木麻黄和湿地松两种树种实生苗按1∶2和2∶1两种比例进行林带更新,并按客土量分别为30kg/穴、15kg/穴和0kg/穴试验.结果表明,惠安1号和澳C38木麻黄无性苗在风口造林中成活率高、抗风力强;以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苗为种植材料,采用行状、篱式及丛状造林其成活率都较高;林带更新树种木麻黄和湿地松随客土量增加其生长量增大,更新树种比例不同对树种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潘自宝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49-50,104
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台湾、广东以及福建等地9个具有抗性的木麻黄无性系,并以平潭2号为试验对照进行造林抗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台山、龙7-18和粤抗702等3个木麻黄无性系遭受星天牛等害虫的危害最轻,其死亡与折倒两项指标平均每个无性系仅为3%,被害率很低,抗虫效能特别突出;与其他7个木麻黄无性系在被蛀干害虫危害死亡、危害折倒、危害后仍生长以及树高、胸径等5个重要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此,这3个木麻黄无性系完全可以在平潭综合试验区及福建省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而其他7个木麻黄无性系要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6.
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苗株,观察苗根苗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生长和造林12个月后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造林12个月后。多数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的促生作用明显下降。只有2~3个苗根菌株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促进木麻黄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密切值法,于200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5种更新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在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以窄采伐带为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林带渐伐后林下更新方式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渐伐调整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龙7-18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34个木麻黄优树家系17年生的子代测定林进行选优,筛选出优良单株46株,其中无性系龙7-18在水培无性繁殖出根率、抗青枯病能力和收集圃生长量等指标均表现最好。研究了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龙7-18在平潭4 a的造林试验结果,该无性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逆特性和生长特性,4年生保存率高达87.8%,树高和胸径生长平均值是目前使用无性系(对照)的1.11和1.10倍。木麻黄无性系龙7-18可以作为抗病优良品系在平潭县沿海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木麻黄无性系在闽南山地造林的可能性,分别在闽南沙地和山地两种立地类型土壤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造林试验,并在山地以当地普遍造林的桉树速生无性系DH32-29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在沙地和山地造林,成活率都较高,达90%以上,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生长量低于沙地,也低于山地速生桉树无性系DH32-29,但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造林当年高生长量达1m以上,表现出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木麻黄无性系与实生苗容器苗造林对比试验,对不同处理的木麻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生长性状表现优异,6年生时,参试无性系的胸径较实生苗提高48%以上,树高提高80%以上,保存率高于实生苗14.8%~36.4%;最优的无性系是P10-33,其次是A13。  相似文献   

11.
在综述平潭自然与气候环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两年生大苗的培育技术,并与1年生木麻黄苗木的造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苗生长与防护效能大大优于1年生木麻黄小苗;全岛沙质海岸可以大力推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2年生大苗营建防护林。  相似文献   

12.
沿海沙质岸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更新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或块状)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立地条件较差,防护要求较高,宜采用林冠下更新、隔行更新和留伐桩更新等方式。在基干林带后沿,立地条件较好,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防护林,宜采用带状更新,更新带宽以30m左右为宜,最大不能超过60m。对于林下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的成、过熟林带,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3.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杨树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林带不同林木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绝对差异逐渐增大而相对差异逐渐减小。②林带建立2 ̄3a后,林木进入速生期。③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符合Logistic方程。④林网中不同杨树无性系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NL-116杨,NL-121杨,W-46杨,NL-203杨,I-69杨和I-214杨,基干林带中NL-105杨和NL-106杨生  相似文献   

14.
吴炳其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2-143,165
根据闽南沿海木麻黄防护林2代更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营造林措施和树种混交研究木麻黄2代更新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2代更新造林采用客土伴磷肥的造林措施,与不放客土磷肥相比,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增加了15.93%,林分平均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分别提高了46.74%、38.09%、160.38%和201.84%,林分郁闭成林早,防护功能强;木麻黄更新选用木麻黄无性系601与相思或桉树混交,能促进木麻黄快速生长且林地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例,提出海岸基干林带为生态系统聚集体的新理念,把生态系统作为构成海岸基干林带的基本单元;提出在强化基干林带防风护岸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加强基干林带滞洪泄洪和景观美化功能,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基干林带;不仅赋予基干林带生态防护功能,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功能,与基干林带周边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衔接,提高基干林带的自我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木麻黄速生抗性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48个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和抗逆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初步选择出速生的无性系莆20、惠12、惠77、粤A1、粤杂交、粤A8-2、粤A13、惠65、湛江3和湛江2等10个;选择出对该地区适应性(保存率)高的无性系粤A14、东山2、惠58、惠78、惠98、粤杂交、粤701-2、惠83、惠95、粤南山7等10个;选择出抗虫的无性系粤A14、惠76、粤A8-2、平潭2、粤南山8、抗风、抗1、抗3、惠13、龙7-18等10个;选择出抗风的无性系惠58、惠98、粤A14、龙7-18、惠13、惠2、粤南山7、抗8、粤A1-3、龙4等10个。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胸径和抗风性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保存率和虫害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和抗风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虫害和风倒是影响无性系保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风口干旱沙地,选用木麻黄惠安1#和澳C38两种无性系容器苗为种植材料,采取挖大穴整地、下客土、雨天行状造林,并设立风障,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可达80%以上,年高生长量超过50cm,而且受风害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18.
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厚荚相思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生长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造林的通直率比实生苗造林高;从树高年生长量、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和经济效益来看,无性系造林明显优于实生苗,但其年平均胸径生长没有树高生长明显。最后论述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上虞盐碱地苗木基地从经过低温冻害的木麻黄林分中选出较耐寒单株,截干后移植于采穗圃中,9月采萌芽条在大棚中进行扦插繁殖成无性系,翌年春移植于大棚外容器中进行苗期生长及耐寒性试验。经冬季低温冻害后(-5.2℃),对16个月生木麻黄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和受冻害程度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并采用耐寒性唯一指标进行了耐寒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苗高、基径两生长性状和冻害程度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两生长性状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以上变异系数;木麻黄无性系2个生长性状与受冻害程度间为不显著相关。采用耐寒性唯一指标选择出了6个苗期耐寒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陈青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133-133,174
为丰富惠安县沿海沙地木麻黄造林品种,在前沿地段木麻黄老林带采伐迹地上进行了惠28#、惠65#、惠12#、惠45#、惠95#、惠88#、惠19#、惠76#8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惠12#、惠45#和惠88v3个无性系生长量在参试的无性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3a生时保存率达95.0%~100%,树高为5.7~8.5m,胸径为5.5~7.7cm;惠12#、惠45#和惠88#3个无性系受台风危害较小,风倒和风折木只占6.3%~10.2%,而参试的其它无性系风倒和风折木占12.1%-20.8%。木麻黄无性系惠12#、惠45#和惠88#具有较高的生长量和抗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