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武陵山区有各类天然草地185万多公顷,为湖南省草地面积的29%.是湖南省畜牧业重要基地之一。本文通过湘西武陵山区的生态条件和草地资源的分析,探计了合理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WFP3779项目──湘西分项目工程湘西3779项目是国家农业部在湘西扶贫期间引进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无偿粮食援助以帮助武陵山区贫困农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国际援助项目。确定花垣、保靖、永顺三县为项目实施地区,于1991年11月19—21日分别在上述...  相似文献   

3.
对湘西北旱地粮经多熟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粮(粮食作物)经(经济作物)分厢间套作多熟制是一种保粮增收的耕作方式,是开发高效旱作农业的有效途径,在湘西北及武陵山区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湘西北旱地粮食经多熟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粮食(粮食作物)经(经济作物)分厢间套作多熟制是一种保粮增收的耕作方式,是开发高效旱作农业的有效途径,在湘西北及武陵山区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扶贫是武陵山区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武陵山区各少数民族最为期盼的发展路子,同时又是武陵山区各少数民族摆脱贫困奔上小康的有效路径。对于土地资源禀赋不同的武陵山区各个扶贫点,应该找准路子,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视察强调那样搞好精准扶贫。武陵山区产业扶贫多年来尽管取得成绩不小,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使这个片区全部脱贫。本文想借用凤凰县的产业扶贫来作为样本点,分析产业扶贫的得失及其定位的合理性来说明产业扶贫的前提条件和可行性,以实证方式来阐释产业扶贫的实效性及其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武陵山区地处湘西及湘西北,包括吉首、大庸、石门、桃源等19个县市。总土地面积4.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占湘、鄂、川、黔四省武陵山区总土地面积的41%。人口646万多,占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为整个武陵山区总人口的41.4%,其中农业人口573万多,占总人口的88.7%。区内有土家,苗、侗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本区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革命胜利三十多年了,这里科技、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也很严重,经济十分贫穷,全省16个贫困县,本区占12个。  相似文献   

7.
古丈县属于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湖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古丈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国家著名商标。2014荣获美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12月被评为“国家著名商标”。2008年,国家农业部在古丈设立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湘西综合实验站,使其成为全国22个综合茶叶实验站之一,加强古丈茶叶产业综合开发,推动资源开发,经济加快发展,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向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转变,是解决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清代湘西山区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为湘西社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大规模的山区开发,则是推动当时湘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事件。本文即以清代为主要研究时段,以山区开发为切入点,从社会经济的视角来解读湘西历史。文章论述了清代湘西山区经济开发的历史背景、具体情况,分析了其特征,考察了这一开发过程的利与弊。一方面,山区开发推动了湘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只是低水平、不可持续的开发,在促进湘西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深入总结历史上湘西经济开发的经验,同时吸取其中的教训,对今天湘西的经济开发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9.
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各种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合理保护。本文根据永顺县连洞乡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实践和湘西武陵山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系统特点,提出建设“生态农业”和实行“立体开发,综合发展,形成产业,讲究效益”的资源生态经济战略思想。同时,对该山区当前重点贫困地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和建立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农业部常务副部长韩长赋在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上表示,农业部定点帮扶武陵山区的工作将一如既往,“一诺十年,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从1986年开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农业部在武陵山区进行对口帮扶,涉及湖北恩施、湖南湘西、贵州铜仁、重庆黔江4个地、州、区21个贫困县。16年来,农业部先后派出15批32个工作组,220名干部到武陵山区挂职扶贫,累计安排专项投资1.2亿多元,引进国外资金8992万美元,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综合开发我国南方山区资源,发展和繁荣山区经济有关问题,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以及湖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从1982年起开展了湘西武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几年来,在由点到面进行全面调查整个山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同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合作,选定该县连洞乡作为基点,采取农业资源调  相似文献   

12.
发展湘西武陵山区油桐生产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湘西武陵山区发展油桐生产的客观条件及其油桐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山区发展油桐生产的战略设想是:适当调减油桐栽培面积,重视零星栽培,实行集约化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是武陵山区野生的珍稀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武陵山区极具开发潜质的珍贵菌类。基于武陵山区的地理、气候等特点,本研究以黔江区为实例,系统地研究了武陵山区羊肚菌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探索了羊肚菌在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的管理措施,为实现羊肚菌工厂化栽培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湘西武陵山区重点贫困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现状及贫困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治穷脱贫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并根据该山区贫困乡(镇)的特点,提出了治穷脱贫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慈利县位于湘西北的武陵山区,方圆3415平方公里,溪河纵横,水能资源丰富。据初步勘测,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3万瓩,除江垭一处24万瓩由省计划开发外,其余均属于小水电资源,可建中站300余处,装机19万瓩,年发电量约10亿度。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其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武陵山区的实地调研,分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辉  牟小燕 《农家科技》2013,(11):26-31
“优先抓好重点开发,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成渝东南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9.
去年暑假,我参加系里组织的社会考察团,来到地处湘西的武陵山区学习、考察。虽然仅仅是20多天的时间,但我的感触颇多,收获很大。 我是一个从小学门到初中、高中门,并有幸在亲朋的赞扬声中、同龄人羡慕的目光中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所以我是相当自信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处,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较为独特,很早就是茶叶种植的地区。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各府州县志中,均对当时的茶叶种植情况有所记载,是我们今天了解明清时期武陵山区植茶的基本资料,从资料中也可以看到其植茶范围广、发展并不落后,但总体规模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