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季直播晚稻生育特点及"六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的嘉兴市,是浙江省重要产粮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效益农业的提出,农田种植制度已由春花连作稻为主体三熟制调整为春花(蔬菜)茬单季稻两熟制.区域内土壤肥力高,气候条件优越,单晚增产潜力大,近几年种植13.33万hm2左右,占晚稻面积的83.3%.而水稻直播技术具有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优点,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推广面积迅速扩大,1994年单晚直播面积0.95万hm2,1999年4.28万hm2.尤以嘉兴海宁市推广面积最大,1998年达到1.36万hm2,占晚稻面积的61.66.但单季直播水稻,由于采用传统的移栽栽培措施和连作晚稻的栽培技术,其高产优势难以发挥.1998年开始在改善生产条件和前几年直播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以"六改”为中心的单季晚稻直播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海宁市单季直播平均单产8 025kg/hm2,比1996年的7 635kg/hm2增5.1%.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季晚稻作为本县田多人少和山阴冷浸地区的一种保留型耕作制度 ,常年种植面积 1 30 0 hm2左右。预计其种植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一季晚稻生产优势( 1 )高产高效。一季晚稻生长发育期处于高温富照季节 ,能获高产。据本县近 1 0年的资料统计 ,一季晚稻平均产量 8355kg/hm2 ,最高达 1 0 530kg/hm2 ,比双季晚稻增产 1 80 0 kg/hm2 。同时 ,一季晚稻灌浆期 (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温度日较差大 ,籽粒灌浆充实好 ,稻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 ,整精米率高 ,完全符合高档优质米的生产要求 ,粮食加工企业愿优…  相似文献   

3.
杂交晚稻组合配套栽培是扩大杂交水稻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晚稻单产的有效途径。它的主要效益是: 一、拉长了杂交晚稻插秧适期,缓和了早、晚稻季节矛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杂交晚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
“麦、瓜、豆、稻”一年四熟栽培模式,是我们近几年来在水稻种植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不断试验推广总结出来的,即前茬小麦。中茬西瓜地里种黄豆,后茬栽双季晚稻。如此四种四收的模式,一般一年亩均收粮食可达750公斤,经济效益1500元以上.较之“油稻稻”、“肥稻稻”,亩增产值800多元。在栽培上要求小麦、黄豆品种熟期早,产量高;双季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耐肥、耐迟栽。其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水稻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茬移栽稻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稻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茬晚稻以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产量最高,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次之,分别比传统翻耕移栽增产121%~20.5%和7.5%~7.7%。主要表现在白根比例高,根系伤流量大,分蘖早生快发,干物质量高。玉米茬晚稻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各主要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高,氮素的积累和吸收量大。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开花前生长较旺,但后期存在早衰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推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炎陵县农技推广部门不断探索 ,在晚稻秧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黄瓜—晚稻秧田—晚稻”的高效栽培模式 ,并很快被农民所接受 ,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效益不断提高 ,成为炎陵县种植结构调整的典型。一、模式的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1998~2002年连续5年调查统计 ,应用该模式后 ,每667m2 可产黄瓜4500~5500kg,因黄瓜早熟 ,市场价格好 ,产值达3000元 ,纯收益2000元 ;同时 ,每667m2还可产晚稻谷550kg。2.社会效益该模式提高了晚稻秧田的综合利用率 ,为晚…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产优质的中晚熟粳稻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机械化插秧等新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人为推迟水稻播种期,使水稻熟期明显推迟,给下茬小麦的适期播种造成了影响。小麦播种偏迟,难以形成冬前壮苗,常规生产上应用的高产优化调控技术在迟播麦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根据我县近几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对晚茬小麦的一些主要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晚茬小麦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晚稻威优64、威优35等早中熟杂交组合面积不断扩大,这些组合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播种,秧田播种前空闲时间很长。怎样利用晚稻秧田播种前种植一季作物呢?1984年在我县龙凤山乡进行了豆—秧—稻复种制的试验,面积1.1亩,结果亩产大豆87.6公斤,晚稻亩平477.9公斤。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9年以来浙江省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数据,分析了不同时期浙江的主栽品种数量和品种集聚度等。结果表明,与《种子法》实施前的1999年相比:一是2002年以来浙江省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总数变化不大,但杂交晚稻品种数量逐年增加,常规水稻(除晚籼稻外)品种数量则逐年下降;二是杂交晚籼稻品种集聚度呈下降趋势,常规晚粳稻品种集聚度呈上升趋势;三是杂交晚稻面积占比逐年上升,而常规晚稻面积占晚稻面积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四是1999-2013年期间水稻主栽品种已经更新1次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米》2013,(4):138-163
双季晚粳高产形成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摘要)张军张洪程霍中洋花劲郭保卫戴其根许轲魏海燕高辉(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1双季晚粳的研究概况湖南、江西及"两广"等传统的籼稻主产区晚稻季温光资源充沛,而晚籼收割后大部分田块是空茬田,或种植绿肥,这种种植制度使得当地土地及温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以上双季稻区晚稻季常遭遇"寒露风"灾害天气影响,导致晚籼稻不能高产、稳产;双季稻区晚籼收割时的日均温仍达到15℃以上,且这一气温能够维持20 d以上,粳稻在此环境条件下利于其灌浆充实获得高产,同时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也利于其优良品质的形成。江西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带,双季晚稻种植面积高达160万hm2左右,而由于当地粳稻品种资源匮乏,晚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相对较少,目前该地区晚粳稻种植面积较小。本课题组于2009-2012年在江西开展晚粳百亩连片高产示范及专题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晚粳稻在江西较籼稻表现出更高的生产力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连免高桩抛秧的优势连免高桩抛秧是基于以往的研究于1999年提出的一项秸秆自然还田超简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在稻麦(油 )连续免耕 (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 )的基础上 ,收小麦 (油菜 )时只收麦穗 (油菜果枝) ,然后在留下的高桩小麦 (油菜 )秆间抛秧 ,利用秸秆改良土壤从而弥补常规免耕的缺陷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土壤长期免耕 ,使作物持续高产高效。自1999年以来 ,连续设置试验对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同时省内许多地方也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应用 ,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 ,即优质、高效、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2.
PZ-2-2-2-2-1紫色糯质玉米自交系,是从一个杂合的紫色糯质玉米地方种中经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配合力,用PZ-2-2-2-2-1×1241紫-8配成的烟紫糯3号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果穗大,丰产性好,目前已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李怡  罗学刚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2):90-91,109
以盐酸、聚丙烯酰胺(PAM)为分离、絮凝试剂,通过二因素实验,利用方差分析对快速絮凝分离进行条件筛选。结果表明:苎麻脱胶黑液实现快速絮凝分离的最佳分离条件为分析纯盐酸4%,PAM2%,此时絮凝率达到80.02%。处理后废液色度、污染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对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关犍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示范,总结了“一增施、二示范、三改革、四推广、十统一”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指导。实现了667m^2 200kg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15.
闵彩云  贾尚智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毛迎新 《茶叶》2010,36(4):208-209,212
以龙井43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采用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品比试验育成茶树新品种20-3-2。经多年的观察和比较试验结果,20-3-2一芽一叶期、制茶品质与福鼎大白茶(CK)相仿;氨基酸含量4.1%;鲜叶产量比CK增产72%;抗性强。  相似文献   

16.
"高菜-早稻-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两年试验示范,“高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种植效益的经粮双丰收的高产高效模式。本文完善和总结了此模式的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Zhongjian 96-3, a late season japonica rice variety derived from C81-40/87095, was developed by CNRRI, with the characters of early-maturity, a total growth duration of about 128 d (5-7 d less than CK Xiushui 11), insensitive to photo-period, ideal plant type, middle tillering ability, strong culm, high lodging tolerance, erect flag leave,and good leave color at maturity. It has an average plant height of 76.9 cm, productive panicle of 370.35/m2, spikelets/panicle of 78.6, seed-setting rate of 93.5% , and 1000-grain weight of 29.9 g.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品种、育秧方式、生物专用肥、生物农药、管水方式等的试验,提出了里下河地区偏迟熟粳稻无公害生产应选用的品种为宁粳1号、常优1号,采用肥床旱育秧,环境友好的专用肥黑丰佳和华丰肥士特及精简施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评价了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在农业科技创新、稻作理论与实践和节本增产增效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的主要方法,明确了深化研究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20.
对水稻品种RP1976-18-6-4-2进行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它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