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延安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别从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产品以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分析2017年7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陕北局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此次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点。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出现大于35d Bz的回波,并有45~60d Bz的强回波带维持在回波区域内,且回波稳定少动有一小时之多,这是产生暴雨的关键性原因;雷达径向速度产品出现明显逆风区,是暴雨天气速度回波的明显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产品(VIL)对暴雨天气的分析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极具挑战性。随着天气雷达的发展,其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使其迅速应用于短时临近预报研究中。利用雷达回波数据计算其在相邻时次内最优空间相关,得到不同时次的移动矢量序列;在此基础上,叠加前一时次雷达回波变化量,完成雷达回波形状和量的外推。采用SCE-UA算法对雷达回波强度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式进行参数估算,从而达到预报降雨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雷达回波最优空间相关方法的预报图像与实况较为接近,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利用SCE-UA算法的预测降雨强度,与雨量站实测雨强进行误差分析,均方根误差δ为2.48,相较于利用经验参数进行的降雨预报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陕西榆林市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本次暴雨过程是层状云上的中小尺度扰动所致,具有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组合反射率因子图较好地反映了中小尺度雨团活动全过程;径向速度图较好地反映了大范围降水形势下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各层气流辐合辐散的特征;风廓线资料较好地反映了各层风向风速的大小和演变;风暴总降水产品反映了本次暴雨过程总降水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陕西榆林市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本次暴雨过程是层状云上的中小尺度扰动所致,具有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组合反射率因子图较好地反映了中小尺度雨团活动全过程;径向速度图较好地反映了大范围降水形势下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各层气流辐合辐散的特征;风廓线资料较好地反映了各层风向风速的大小和演变;风暴总降水产品反映了本次暴雨过程总降水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现今多普勒天气雷达在短期预报和近似预报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实时回波勘测,同时其也是现场实地气象观测的有效工具。本文作者将会介绍多普勒实时雷达实现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回波分析应用,以希能够对有关部门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榆林市榆阳机场2008年—2011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榆阳机场雷暴天气的特征及其对飞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榆阳机场年平均有17个雷暴日,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10月份,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生成雷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500 hPa有高空冷槽,700,850 hPa有切变线和辐合线;雷暴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云图云顶TBB-10℃~-30℃,雷达回波强度35~65 dbz以上。这些分析及数据对预报榆林市榆阳机场的雷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志询 《河北农机》2022,(6):106-10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赣州市2019年6月23~24日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低层切变线、高空槽、西南急流共同作用结果,受各层系统的共同作用,配合较长的持续时间,赣州市出现了此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房山区自动气象站数据、Micaps常规资料、Gps水汽资料、雷达资料、房山区霞云岭气象站风廓线资料等,具体分析了房山区2018年6月16日夜间至17日早晨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较高能量值与中低层湿区和急流配合,容易产生对流性天气;(2)低层较大的水汽通量为产生对流降水提供重要的水汽积聚;(3)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配置是触发对流的有利形势,同时湿层较浅薄也预示强对流天气以短时雷雨大风为主。  相似文献   

9.
兵团农四师气象雷达站将原711数字化雷达改造为全新的极化天气雷达.其主要技术性能大大超过上一代的常规天气雷达,在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极化天气雷达大量采用了成熟的高性能电子技术,在收发机系统中采用了一体化的调制器和固态混频器,发射功率大,接收机灵敏度高。从而提高了雷达对冰雹云监测、识别和作业指挥的有效性,提高了资料采集的速度,及实时采集多窗显示和存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2017年7月5日-6日,鄂尔多斯市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5个区域站降雨量突破50毫米,2个区域站在100毫米以上。此次降水天气是受暖湿系统影响,在大范围的稳定降水云系中,不断出现强对流云团,伴有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出现。通过雷达资料对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来探讨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并对对流系统的演变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雷达是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冰雹等的监测预警预报的重要手段,也是定量估测高时空分辨率大范围降水的先进工具。通过广州雷达站历史典型降雨场次的雷达资料来确定雷达定量估测的降雨量,作为东莞内涝模型监测预警的降雨数据输入,进行东莞城区内涝预警监测。用基于一维及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控制方程的内涝模型系统算出典型场次暴雨的东莞城区内涝积水深度(风险级别)。实例研究表明,应用天气雷达估测降雨结果应用于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的优势效果,即充分发挥雷达探测降雨的优势,为内涝的监测预警延长了预见期。  相似文献   

12.
李红艳  王莹 《湖南农机》2016,(11):89-90
2015年7月9日,新巴尔虎左旗(以下简称新左旗)罕达盖苏木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在MICAPS软件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等多方面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层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受高空槽前和东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且有地面冷锋过境的协同作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众多新型的技术与方法在高空气象探测领域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其中以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雷达在高空气象探测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且具有探测精确度高、工作效率与数据质量高等特点,自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引入新一代天气雷达及探空雷达以来,该地区气象探测的效率与质量显著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气象探测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象探测设备的软硬件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高空气象探测质量。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高空气象探测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保障措施,仅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然天气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通过现代科技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能够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造成伤害。文章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展开了分析,了解新一代天气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促进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的提升,为人类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常规资料、诊断分析资料和FY—2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4月25日—26日陕北地区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套北部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在蒙古低涡发展成熟阶段,有明显的斜压不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2—2018年甘南州181个区域站及自动站雨量、高空、地面、卫星云图、雷达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甘南州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南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雨季,8月最多,多发生于午后,中心位于玛曲县城;主要分为高原低槽切变型、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内部型等3种天气形势,以高原低槽切变型为主。短时强降水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移动路径可分为西北、西路、西南路径,高原低槽切变型中尺度对流系统移动路径以西路路径为主;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内部型中尺度对流系统落区较分散,少部分表现为西路路径及西北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茎体超声回波检测中,超声一次回波位置的确定是超声检测的基础。因茎体为非均匀、强衰减的介质,超声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传播路径,这导致超声一次回波位置不易判定。提出了混合差分的最小信息准则(Akaike of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算法,可自动有效地获取茎体超声一次回波位置信息。首先,分析该算法的实现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其次,以茎体木块为检测对象,分析了超声一次回波位置变化与茎体水分变化的关系,发现超声一次回波位置可有效跟踪茎体水分变化。最后,以不同土壤湿度环境下种植的向日葵为检测对象,在09:00—19:00期间完成向日葵茎体超声一次回波位置的动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向日葵茎体超声一次回波位置的变化与土壤湿度变化呈正相关。不同土壤湿度的向日葵茎体超声检测差异明显:当土壤短时缺水,茎体超声一次回波位置与土壤水分变化波动明显,符合因短时缺水导致的植物抗旱调节活动与正常的水分吸收与蒸腾活动不断转换的生理活动特点;当土壤水分充盈时,茎体超声一次回波位置和土壤水分变化缓和,同时,在11:00—12:00期间,出现土壤水分最小值与超声一次回波位置最大值,符合因蒸腾作用导致茎体水分下降的生理特点。混合差分AIC算法可自动、有效地获取植物茎体的超声一次回波位置,该信息可作为动态跟踪植物茎体生长状态的检测特征。  相似文献   

18.
崔琳 《南方农机》2019,(7):190-190
2017年7月19~21日吉林延边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当地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行业领域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着重从天气形势分析、物理量诊断等角度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此类暴雨的预报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生长期茎流变化特性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生长期茎流特征,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玉米的节水灌溉及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包裹式茎流计及小型自计式气象站对甘肃省会宁县太平镇夏玉米的液流通量密度以及其周围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合人工记录,选取3种典型的天气条件对玉米液流通量密度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玉米液流日变化曲线在3种天气条件下总体趋势相同,都呈现出"几"字型的多峰曲线,但各天气条件下液流日变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玉米液流的变化是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环境因子与玉米液流都呈现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天气条件下影响玉米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各异,但光合有效辐射始终是影响玉米液流变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玉米液流日累积量在3种天气条件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值预报的发展,在暴雨预报中,预报员不仅能获得传统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卫星、雷达等遥感资料,还能获取确定性高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的单模式数值预报产品和集合预报产品。在有效数值模式预报基础上,我国现阶段短期天气预报思路需要改进。从天气型预报方法改变成以模式释用为主的预报。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基层暴雨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配料法,现以四川省暴雨个例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