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目前市场上面向老年人群体的家具产品种类匮乏、功能单一等问题,为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从适老化角度出发,以老人居家行为为立足点,发掘对于座椅的多重需求,并通过调研了解老年群体对座椅的功能和审美偏好,建立适老化座椅设计的基本框架。通过包容性设计方法对适老化座椅进行设计实践,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及安全需求,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增加了座椅的功能性,并提升了其舒适性。研究旨在探索针对老人群体的座椅包容性设计,以期为我国老龄化产品开发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以及经验总结法着重对智慧景观座椅使用人群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分析,以小区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需求提出一套智慧景观座椅设计方案:主要体现在内部结构、外在造形、功能优化等多方面的智能设计,综合运用多项现代技术和科学理论.应用感压、感温装置控制调节座椅的温度;应用声控、投影技术进行座椅的灯光设计;通过...  相似文献   

3.
为继承并创新我国传统明式座椅的造型设计,使其符合当代用户情感偏好,提出了一种基于KE(Kansei Engineering)/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相结合的设计流程。以明式家具中的明式座椅为例,在感性工学研究框架下,对明式座椅形态特征进行感性意象分析,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明式座椅样本以及感性词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感性词汇进行降维、聚类,形成3种最具代表性的用户感性语义词汇,即沉稳的、张力的、简约的;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明式座椅感性词汇的相对权重值;利用形态解析法,将明式座椅样本进行形态解构,分解成不同的部件特征;运用QFD质量功能展开工具将用户的感性意象转译为明式座椅的造型设计元素,并提取关键的设计特征,形成一套完整的明式座椅设计方案。设计出了一款符合用户感性意象的明式座椅,进一步验证了该套设计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用KE/AHP/QFD构建的明式座椅造型意象设计能够满足当代人的感性需求,可为相关产品设计提供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4.
《林产工业》2021,58(1)
老龄化是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积极老龄化语境,以适老家具为视点,采用包容性发展理念,从功能包容、行动包容、空间包容、身份包容、服务包容、情感包容六个角度构建适老家具包容性设计要素框架,提高适老家具的适合、适用、适应、适度与适配,为老年家具包容设计提供指导建议。这对积极应对老龄化议题,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归纳了自理老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情感需求和消费模式,并对市场上适老家具的种类、材质、风格、色彩、功能进行调研分析。在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理老人需求理论,根据此理论框架给出适老家具设计方法,以匹配自理老人需求。最后针对市场上适老家具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方法。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适老家具设计需关注的问题,对适老家具行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TRIZ理论的多功能异形架椅创新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人们使用的座椅多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座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外观造型和舒适性上,而在座椅的使用功能上,尤其是功能的多样性上,尚缺乏大胆的创新.本文利用TRIZ理论,对传统座椅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创新,在分析其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可随意变形、组合并具有台架功能的异形架椅,使座椅在原来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空中操作功能,以替代现有的A字形梯,适合于家庭和室内使用,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了PSO-FAHP模型。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办公座椅产品用户的需求进行收集,并运用KJ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完整分析用户需求,建立了办公座椅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与PSO-FAHP模型结合求解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而对办公座椅的设计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理想的设计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设计与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可为办公座椅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萧蕾  林雅橙 《广东园林》2019,41(2):79-83
以瑞士Reusspark长者护理中心花园为例,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为心理和物理空间双重安全营造、五感体验与园艺操作并重进行植栽设计,以及根据行动力差异布局,得出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的启示:建立跨学科团队以提高科学性和专业性,运用老人熟悉的场景要素营建心理安全感,组织布局要考虑老人行为习惯、行动能力和行走距离的差异性,提供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健康和舒适是家具领域人体工程学的研究重点,也是坐具设计的最高追求。然而,在探究坐具和脊柱形态的关系中,一直以来缺少安全无害的方法测量人体坐姿脊柱曲线,导致对健康的人体坐姿脊柱形态的定义模糊。为此,基于实现人体坐姿脊柱可视化需求,分析了人体坐姿脊柱曲线测试座椅的功能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基于此开发了一种通过4个生理弯曲点支架的调节,实现探究人体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点所呈角的关系变化的测试座椅,并定义了两种要求下的调节方式。测试座椅初步实现了脊柱形态的可视化,其研发对于健康坐具的开发,尤其是对椅背形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剖析了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常以图纸代替真实空间、视户外空间为不变客体及忽略人性需求等三种设计思维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风景园林设计的三基元架构,提倡设计应面向真实的场地,运用动态设计观点,满足使用者多层次需求,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乡村老人厨房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顶佛寺村为例,从厨房空间、通风照明、厨房操作、干湿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研究。以打造无障碍厨房,确保老人能够安全、独立地使用厨房,使老人省力、高效地完成厨房操作,从而提升老人自主生活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上海作为中国开放最久的大都市,其经济、文化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更具时代性与代表性。本文以梦清园为例,从设计要素、功能形式、工程技术、风格展现等方面,探讨了上海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手法,从而探索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了对动物园展区设计要顺从使用者需求,结合动物自然行为和栖息地特征以及平衡动物与游客,动物与饲养员之间的需求,重视植物的使用等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为增加展区丰容度,使动物能展示自然行为及社会交往互动,同时对游客提供多重感官的兴奋体验,从而实现动物园的保护和教育目标。也对未来该如何创建更多的成功展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于宁  陈师豪 《林产工业》2024,(2):68-72+79
针对现有假肢产品成人化、技术控、科技感等方面,本文在分析6~12岁肢残儿童身心发展差异化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挖掘用户情感化需求,进行了肢残儿童上肢假肢设计实践。通过收集肢残儿童上肢假肢样本及感性语汇,应用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建立了感性意象与设计要素的对应关系。设计师通过对木质材料产品设计特性、加工技术和情感化设计优势的分析,从造型、功能、人机进行产品适配设计,实现了产品的情感化体验。以肢残儿童假肢为载体进行感性工学设计实践,在满足6~12岁肢残儿童使用需求的同时契合其情感需求,实现了假肢产品的设计创新。研究旨在为同类型产品提供设计方法指导,给予特殊儿童群体人性化关怀。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设计法的特点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设计手段,以社会和人的需求为目的。现代设计法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可提高产品综合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本文重点介绍了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建模与仿真设计、并行设计、有限元法等现代设计法的特点及其在木工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智轨电车减重降本的目标,对座椅骨架进行强度分析及结构的优化设计.首先利用Creo和HyperMesh对座椅骨架进行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然后将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进行模态分析和强度分析,得到座椅骨架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最大应力;最后根据有限元结果进行结构优化,以实现座椅骨架的轻量化设计.对比优化前后的有限元计算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环境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研究如何从心理层面满足人在景观中的需求,以求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提供参考,从而设计出符合游人心理需求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城市里,游人在街道上倘佯;老人推着小车出来购物;孩子们在街心花园的空地里玩耍;广场的石凳和台阶上一些人小憩、一些人看书;有人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三五成群的人坐在咖啡馆的室外座椅上聊天,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城市呈现出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这就是一种生活的品质。城市的开放空间其实就是城市的“起居室”,满足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赵亚男  陶涛 《林产工业》2019,46(1):62-65
基于可拓学基本理论,以办公座椅扶手壳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体感评价"建立用户情感意象与扶手壳体特征的关联模型,并建立优度评价标准,以对模型推理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沈丹 《山东林业科技》2006,(2):54-55,78
在充分利用昆明理工大学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学校历史文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在改造设计中结合校区的现状,使改造设计的主题与历史和文化紧密联系,以形成一种场所属性和特征。同时,改造设计以“一轴、一环、两点、三核”的结构为指导,以“时间”为线索划分主要区域,营造了一种环境景观与建筑互动、新旧景观协调、历史与未来统一的校园环境,从而实现了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整个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园环境景观的营造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