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果园套种牧草对生态环境、培肥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果园套种牧草生态栽培试验表明:果园中套种牧草,在高温季节,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减缓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和上下土层温度变化,明显地改善了果园温度状况.同时,因牧草形成覆盖,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套种印度豇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区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清耕(对照)区分别高出5.07%、4.74%、4 36%;而且减少园区土壤流失量,3a来依次比清耕(对照)区减少70.84%、70.39%和60.74%.土壤肥力也有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55.86%、58.56%、52.25%,速效养分也较大幅度提高.果园套种牧草对果园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山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方红壤区果园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问题,结合目前山区果园管理模式,研究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对红壤生态和果树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果园套种圆叶决明牧草的植草区与清耕区相比,在高温季节不同土层可降低土壤地温1 ̄5℃,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3.79 ̄5.98%,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93%和213%,细菌和固氮菌量分别提高64倍、57倍,减少径流次数和总量,防止水土流失,产量和单果重分别增加6.9%和1.8%,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和蔗糖含量分别提高13.3%和11.5%,总酸降低8.4%。  相似文献   

3.
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韬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80-81,88
针对果园长期采用传统的清耕除草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进行果园套种圆叶决明牧草的试验。结果表明:果园套种圆叶决明牧草与传统的果园土壤管理清耕法相比,具有调控土壤地温、保持土壤水分的效应以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果园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果园套种牧草的根系分布研究表明,圆叶决明根系88.2%集中在0-20cm土层,龙眼根系92.7%集中在冠幅内,且71.5%在20cm以下土层,两者根系的重叠率小于5%。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套种决明3a的果园径流总量由2482.4t/hm^2减少到61t/hm^2,土壤流失量由42.06t/hm^2下降到零;地表极端温度夏季降低7.8℃(43.8℃降到36.0℃)、冬季提高8.8℃(-2.8℃上升到6.0℃);土壤有机质由10.2g/kg提高到17.7g/kg,速效N、P、K含量从47.6、2.3、30.4mg/kg提高到85.4、9.0、95.1mg/kg;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提高7.1、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成龄香梨果园间作牧草,研究饲草间作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小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果园间作牧草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状,地温、空气温湿度,并与清耕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香梨果园间作牧草后土壤全量养分发生变化,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有效提高,表现为草木樨>一年生黑麦草>小麦>清耕;0~30 cm土层全氮含量草木樨最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变小,差异不显著;种草区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对照,但全钾含量差异不明显;与清耕区相比,生草区地温与空气温度降低,而且日变化相对平缓;牧草间作能有效提高香梨果园相对湿度.[结论]牧草间作不仅能提高香梨果园土壤有机质,还能改善果园生态小环境.  相似文献   

6.
果园种草对区域生态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种草调节园间的空气温、温度,稳定土壤含水量和表土的温度,降低地表温度,同时土壤中的全氮、磷、钾比清耕对照分别提高了38.03%、7.10%和2.40%,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比清耕对照分别提高16.29%和18.98%和9.76%,pH值和有机质比清耕对照分别提高了0.419%和7.36%,橄榄冠幅的增长率则清耕对照的763.2%增加到949.1%~1114.8%,枇杷冠幅增长率由清耕对照的  相似文献   

7.
红枣与牧草间作对果园土壤养分及小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枣果园间作不同牧草,测定产草量以及对果园小环境的影响,与清耕区进行比较分析,为红枣果林行间种草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枣林行间套种草木犀、大叶苜蓿、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的干草产量为9 198.3、8 775.3、14 331.75、7 576.8 kg/hm2;与清耕区相比,生草区的地温与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得到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得到有效提高,间作豆科牧草对全氮含量的改善较明显,表现为豆科禾本科清耕,各处理区中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加深略有上升的趋势,全钾含量则差异均不显著。红枣间作牧草不仅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而且对果园生态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覆草及覆膜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土壤中的水分直接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覆草、覆膜效果明显好于清耕。果园覆盖后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其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 3 44 %、 18 39%。覆草、覆膜后 ,苹果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新梢长度、叶面积大小、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 ,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强度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覆草、覆膜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土壤水分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覆草、覆膜效果明显好于清耕。果园覆草、覆膜后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其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 3.4 4 % ,18.39% ;苹果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新梢长度、叶面积大小、叶绿素含量等均高于对照 ,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强度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果园套种绿肥作物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都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提高园地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少地温变化幅度,改善果园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生草栽培对湘东丘陵砂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丘陵果园生草栽培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省浏阳市对丘陵砂梨(Pyrus pyrifoliaNakai)园生草栽培区和清耕区(对照)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在旱季可显著提高0~35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蓄水保墒效果明显;春季可提高30 cm处土层地温,夏季可降低地温2℃左右,同时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显著提高;与清耕区相比,生草栽培区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所增长,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也显著高于清耕区,但速效氮含量有所下降,比清耕区降低了4.34%。  相似文献   

12.
在枇杷园内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以室内圈养为对照,结果表明:(1)果园放养日均增重为55.5g,室内圈养的日均增重58.5g,80d后果园放养的重量为2.965kg,圈养的肉鸡重量为3.125kg,放养的肉鸡品质优、售价高,放养比圈养收益增加95.04%;(2)套种圆叶决明且2年均在果园内放养肉鸡的果园土壤全氮含量达到2.217g.kg-1,果园进行肉鸡放养在治理虫害的同时,以鸡治草降低了人工除草用工,而鸡粪回田又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3)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与自然生草相比,枇杷单果重、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3.68%、12.25%。  相似文献   

13.
在龙眼果园套作蔓花生、鼠茅草、百喜草、白三叶草以及自然生草,并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草栽培对龙眼果园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套种蔓花生、鼠茅草、百喜草、白三叶草可不同程度改善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氮磷含量,提升Ca、Mg含量,其中套种百喜草、蔓花生、白三叶草的龙眼果园土壤含水量提升10.86%~30.25%;此外,还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提高磷酸二酯酶、氨肽酶、β-葡萄糖苷酶含量;龙眼单果重、单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47%~9.73%、8.45%~17.45%,龙眼单株产量各处理依次表现为白三叶草鼠茅草蔓花生自然生草百喜草清耕。综合以上分析表明,套种蔓花生、鼠茅草、百喜草、白三叶草4种生草栽培相较清耕均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龙眼产量,以套作白三叶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南疆环塔里木特色林果产区果林行间套种生产牧草的干草产量、根系分布、营养品质及土壤相关性状,探讨林下套种牧草的生产可行性及对果园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成龄香梨果林套种高羊茅、鸭茅、黑麦草和苏丹草干草产量分别为5.45、3.62、4.71、11.12 t/hm2;低矮红枣果林行间套种草木樨、大叶苜蓿、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一年内可刈割3 次,其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20、8.78、14.33、7.58 t/hm2,且供试牧草地下根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20 cm 土层以内,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清耕区;稀植果林套种牧草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对果林根层土壤性状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壤管理模式对幼龄果园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初步研究了红壤幼龄果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含水量大于非根际土壤,且果园生草区根际土壤含水量最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套种绿肥区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25.5 g@kg-1),处理间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速效氮、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在绿肥套种区和清耕区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有很大差异,多酚氧化酶活性在3个处理中变化都比较大,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丘陵岗坡地果园土壤管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丘陵岗坡地上以二年生水蜜桃品种良姬为试材,通过深翻改土研究了桃树根系的分布状况及土壤结构情况。结果表明:土壤深翻后,结构疏松,土层深度20 cm和40 cm处的土壤容重比对照减小2.19%和10.59%;深翻1年和2年后与对照相比根系总量分别增加32.6%和43.5%,且深层根系数量明显增加;在果园自然生草情况下每年能产鲜草4 687 kg/667m2;2005年8月4日中午调查表明,清耕区地表的温度比自然生草区和种植印度豇豆区分别高出21.6%和25.5%。自然生草区与种植印度豇豆区的相对湿度日变化不大,而清耕区早中晚相对湿度分别为86%、56%、93%,中午相对湿度较低,园内比较干燥。说明草地对温湿度具有调节作用,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苹果园树下覆草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出一套适合山西省吕梁山区旱地苹果园的集雨保墒模式,随机选取大宁县的3个山地果园,采用树下覆草、清耕对比试验对果园的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养分、根系垂直分布特点、树体单株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果园树下覆草4 a与对照相比,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均逐渐升高,说明树下覆草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冬季树下覆草,在气温最低的1月份,距地面15 cm处土壤始终不结冻,地温为0.7~1.9℃;树下清耕距地面15 cm处结冻,温度为-2.4~-1.7℃。连续覆草4 a后较树下清耕,3个果园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树下覆草较清耕根系总数有显著增加,且随着处理年份的增加提高幅度增大,说明覆草促进了果树根系生长发育,有效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成龄库尔勒香梨林下进行苜蓿套种或清耕果园,比较分析在离树干的不同距离进行套种时果园土壤相关性状以及对香梨品质的影响。苜蓿套种和清耕果园内分别设离树干0.5、1.5 m处以外采样区,测定苜蓿的地上生物量,0~9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以及香梨品质。结果表明,离树干0.5 m处以外地上生物量为1.01 kg/m~2(以干草计),显著少于离树干1.5 m处以外的1.60 kg/m~2(以干草计)。0~6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以及有效钾含量得到提高,0~90 cm土层苜蓿套种果园土壤的有效铁、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清耕果园土壤。研究结果显示,库尔勒香梨套种苜蓿能显著提高果园土壤的有效养分和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南疆环塔里木特色林果产区果林行间套种生产牧草的干草产量、根系分布、营养品质及土壤相关性状,探讨林下套种牧草的生产可行性及对果园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成龄香梨果林套种高羊茅、鸭茅、黑麦草和苏丹草干草产量分别为5.45、3.62、4.71、11.12 t/hm2;低矮红枣果林行间套种草木樨、大叶苜蓿、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一年内可刈割3次,其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20、8.78、14.33、7.58 t/hm2,且供试牧草地下根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20 cm土层以内,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清耕区;稀植果林套种牧草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对果林根层土壤性状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套种吉祥草和清耕对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丰富猕猴桃生态学理论,猕猴桃优质生产及猕猴桃园套种吉祥草栽培模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猕猴桃行间套种吉祥草,以清耕为对照,测定不同生长期猕猴桃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含水量及果实的产量品质,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套种吉祥草可显著提高不同时期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猕猴桃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并随套种年限的延长趋于增加。连续4年套种吉祥草猕猴桃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7.85%-54.34%、28.57%-96.05%和16.39%-148.38%,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含水量分别为对照的0.20-0.61倍、0.30-0.87倍、0.41-0.65倍、0.23-0.32倍和0.05-0.16倍;果实单果体积和亩产量分别提高3.26%和4.88%;果实达食用时,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干物质和可滴定酸分别提高15.24%、5.46%、12.11%、5.63%和4.12%。相关性分析表明,套种吉祥草的猕猴桃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达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猕猴桃果实单果重和品质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套种吉祥草对提高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