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对100单株果样7项品质指标分析,单果重与其它品质指标相关显著性排序:可食率>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滴定酸TA。果越大,皮越厚,可食率、TSS和TA越低。当单果重≥350g时,TSS≤10%的果实比率为31%;单果重≤200g时,TA≥1.0%的果实比率为29%。相关分析筛选,单果重200g~320g范围与TA、TSS不相关,约占果实总体70%,回归模拟:果实横径cm=5.192+0.01033×单果重g(F=5699、P≤0.0001)。单果重与果形指数相关性极显著,平均果形指数≈1.0。建议《脐橙GB/T 21488-2008》取消4L级,并修订S级为6.5~7.0cm;果实内质TSS、TA推荐修订:特等TSS≥12.0%& TSS/TA≥11;一等TSS≥10.5%& TSS/TA≥10;二等TSS≥10.0%& TSS/TA≥9。  相似文献   

2.
以卡里佐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材料,研究果面色泽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树冠不同方位的果面色泽L值(亮度)与b值(黄蓝色差)为中部>北面>西面>东面>南面,a值(红绿色差)则正好相反;树冠不同方位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为南面>东面>西面>北面>中部,维生素C(Vc)含量为南面>北面>东面>西面>中部;不同果面色泽的果实TSS和Vc含量为红色>浅红色>黄色;同一个果实不同着色部位对应的果肉TSS含量为红色和中间部位色显著高于黄色部位。果面色泽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果面a值与果实TSS、固酸比(TSS/TA)和Vc呈显著正相关,果面L值和b值则与上述果实品质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塔罗科血橙果实可依据果面红色色素(花青素)的累积差异判断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仙进奉”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不同抽生期的末次秋梢为试材,探究其对成花、坐果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九月中旬抽生末次秋梢的树结果母枝质量最佳,其成花枝率和挂果枝率最高,分别为94.41%和63.8%;果实发育期间的累积落果率最低,只有77.38%;平均单株产量和单果重最高,分别为59.6 kg 和25.37g,相较于八月下旬和九月下旬抽生末次秋梢的树,其产量分别增加了158%和22%,单果重分别增大了8.8%和6.6%;但是不同的末次秋梢抽生期对焦核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SS)以及固酸比(TSS/TA)等果实内部品质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据此认为,在广州地区,“仙进奉”末次秋梢放梢时期以9月中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天草”与“不知火”是日本近年来育成的桔橙新品种。经浙江象山、台州等地引进试种观察,其果实品质等经济及栽培性状表现较好,现将两品种介绍如下。 天草枯橙是日本农水省口之津支场1982年以清见和兴津早生NO.14杂交后代为母本再与佩奇桔柚杂交实生育成,1995年定名并获得品种登记。天草树姿开张,树冠较小,树势中庸。果实扁球形、紧实,果梗部略呈球形,果顶部平坦,果皮淡红橙色、较薄(约3mm),剥皮略难,果面光滑,油胞大、稍凸,香气近似橙类,单果重200g左右,大小较一致;果肉橙色,沙囊小、纺锤形,肉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红美人’桔橙果实在浙江衢州地区的适宜采摘期和上市期,对‘红美人’桔橙果实10月以后的品质变化进行观测,进行了不同采摘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美人’桔橙果实的适宜采摘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品质表现为果实风味口感好,尤其是化渣性特佳、有果冻感。上市期以11月中旬至翌年的1月下旬 ,过早则果实风味不浓、香气不足及化渣性不突出,体现不了‘红美人’的极致口感,失去了该品种的辨识度。2月以后上市,果实易出现陈味,其鲜味受影响,影响作为高档柑桔果实的品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研究不同修剪程度对结果母枝、果实质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二次重度短截,翌年结果枝短而粗壮,叶片数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特级果率和收益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44.80%,41.5%和85.80%。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江西赣南地区猕猴桃主栽品种‘东红’为试材,调查其结果母枝粗度分布范围并划分为5个等级粗度,探究不同等级粗度结果母枝‘东红’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差异,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可为‘东红’猕猴桃冬季修剪时适宜结果母枝的选留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粗度结果母枝的‘东红’猕猴桃在果实风味品质、色泽指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果母枝粗度在10-12 mm时,单果重、果实横纵径均最大;结果母枝粗度在8-10 mm时,果实干物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大;随着结果母枝粗度的增加,果肉色调角、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固酸比、糖酸比上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表明,‘东红’猕猴桃结果母枝粗度为8-10 mm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随着结果母枝粗度增加,果实综合品质下降,结果母枝粗度为16 mm以上的果实综合评价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晚熟脐橙品质变化,以及确定其适宜采收期。2015年1-5月在重庆市奉节县的6个主产乡镇的10个代表性果园,分别采集凤晚和鲍威尔脐橙果实横径80-85mm的大果和横径60-70mm的小果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相同采果时期,2个品种的大果单果重、纵横径和皮厚均高于小果,但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含量、还原糖、转化糖及总糖均低于小果,2种类型果实的各个品质指标大多数有显著性差异;由于小果的TA均高于大果,导致其固酸比(TSS/TA)低于大果。总体而言,两个品种随采果时期的推移,TSS和TSS/TA上升,TA含量下降;Vc含量先减后增,多数在4月18日最小,随后上升。两个品种果面色差L值随着采果时期的推移先减后增,在4月18日达到最小值,随后上升;凤晚脐橙果面色差a值在3月18日最大,鲍威尔脐橙果面色差a值在1月18日最大;而两个品种的果面色差b值均在1月18日最大;凤晚的果面色差a/b值先增后减,在3月18日达到最大值;鲍威尔的果面色差a/b值先减后增,在4月18日达到最小。总的来说,凤晚脐橙果实成熟期和适宜采收期为4月中旬,鲍威尔脐橙为5月中旬;凤晚脐橙品质优于鲍威尔脐橙;小果的果实品质优于大果。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013年1月对3种不同树龄的“蓬安100号”果实进行定期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可食率为69.72-72.94%%,果型指数为1.13-1.14,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均随采收时间推迟而上升,而酸含量却一直下降趋势,TSS上升幅度最大的为4年生树,上升了2.99个百分点,酸含量下降最多的为26年生树,下降了0.47个百分点。果实大小、TSS含量、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受树龄影响较大,其中幼龄树单果重较成年树大,26年生高换树TSS含量最高,固酸比最低,4年生和14年生树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7年生塔罗科血橙树为试验对象,设置黑膜(T1)、内黑外银反光膜(T2)、无色透明膜(T3)以及不覆膜为对照(CK)等4种处理,研究了塔罗科血橙园地面不同材料覆盖对塔罗科血橙果实果面、果肉和果汁的颜色以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三种覆膜处理的塔罗科血橙果实着色明显且均匀,可溶性固形物(TSS)提高11.20%~13.20%、维生素C含量提高7.88%~14.49%、固酸比提高9.31%~14.13%,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不大。综合比较3种地膜材料的果园地面覆盖效果,T2处理好于T1,T1好于T3,即以内黑外银色的反光膜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1.
柑橘一旦感染黄龙病,叶片将出现黄化、果实品质劣变。本研究比较了赣州纽荷尔脐橙、永春芦柑、广西砂糖桔的黄龙病果实与正常果实在果实大小、形状、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和矿质营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感病果实纵、横径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中纽荷尔果实的果形指数显著变小、芦柑和砂糖桔的果实指数则显著变长,并且纽荷尔和芦柑的感病果实重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实;其次,感病果实的TS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但是TA和Vc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现不一致。另外,矿质元素分析表明,纽荷尔病果中N、P、K、Ca、B、Cu、Zn、Al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芦柑病果中只有Z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砂糖桔病果中有Ca、Fe、Mn、Na和Al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方软溶质水蜜桃‘玉露’的不同成熟度,比较果实单果重、果型、色差、TSS和TA含量、硬度、出汁率、腐烂率和贮藏性等指标发现,七成熟(CK)采收的果实色泽和品质都与成熟(八、九成熟)果实有显著差异,即使在室温下贮藏后,仍不能达到成熟果实品质;但室温下贮藏3 d后腐烂率为30.4%,6 d后腐烂率为41.9%,仍具有部分商品性。而成熟(八、九成熟)的果实,采收时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室温贮藏后,经过后熟,色泽与留树完熟的果实无显著差异;其中八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达到40.5%,6 d后为50%,而九成熟果实在室温贮藏3 d后腐烂率即达到了68.2%,6 d后不具商品性。  相似文献   

13.
粗皮果的出现严重降低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商品性。研究粗皮果与正常果品质及矿质营养差异,初步明确粗皮果发病原因。以正常果为对照,分析了粗皮果与正常果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TA)、Vc和果皮颜色等品质指标的差异,并对N、Ca、K、Mg、P、B等6种矿质元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粗皮果单果重、硬度、TA均显著高于正常果(P<0.05),SSC显著低于正常果(P<0.05),Vc含量粗皮果高于正常果,但差异不显著,且粗皮果中公梨所占百分率远高于正常果; N、Ca、K、P、B、 N/Ca 和N/(Mg Ca)粗皮果均高于正常果,而K/Ca则低于正常果。粗皮果多在公梨上发生,品质较正常果差,且其发生与N及N/Ca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柑桔裂果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弄清不同柑桔品种裂果的差异及成因对提高柑桔品质、减少产量损失尤为重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纽荷尔脐橙、朋娜脐橙、白柳脐橙、清家脐橙、塔罗科血橙、兴津温州蜜柑、清见桔橙、不知火桔橙、485-28、32-1(其中485-28、32-1为柑研所新品系)10个品种进行裂果数目调查,并与气象资料、树体叶片营养状况和果实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裂果率差异极大,清见未见裂果,而 485-28 的累计裂果率达到 78.72%。甜橙类品种裂果率与果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雨量分布不均是导致果实裂果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柑桔叶片钾含量与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枝与营养枝的钙含量与果实裂果率相关性不明显,但二者间的差值与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 Ca的调运能力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因此,生产上应选择裂果率较低的品种,合理灌溉,适当增施钾和钙肥,以降低果实裂果率。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适于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Vc和TSS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Ⅱ与采收期Ⅲ;货架中期,采收期Ⅲ的翠冠梨其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以及Vc和TSS含量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的;在货架后期 ,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速率和均为采收期Ⅲ>采收期Ⅱ>采收期Ⅰ,色差指数和硬度三者无显著差异,Vc含量采收期Ⅲ和采收期Ⅱ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采收期Ⅰ,TSS和TA含量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显著高于采收期Ⅲ。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期Ⅱ的果实货架期品质优于采收期Ⅰ、Ⅲ的果实,为较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在果实发育期进行套袋,果实果面光洁,能有效降低农药残留, 提高果实优级率,是柚子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栽培措施。研究不同套袋类型对‘黄金蜜柚’果实外观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色单层纸袋和外黄内黑双层纸袋透气性好,操作方便,套袋果实果面光洁美观,着色均匀,裂瓣率和木质化率较低,糖酸含量适中,风味、品质较好,综合效益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维生素C、风味和香气等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 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增强UV-B辐射对“贵妃”杧果产量、果实品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田间人工模拟96 kJ·m-2·d-1增强UV-B辐射处理“贵妃”杧果成年树,以自然光为对照,测定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成熟批次比率、单位树冠体积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表明,处理的果实成熟期明显提前,单果重下降,但单位树冠体积产量效率无显著差异;在第一批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后两批果除5月7日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外,处理与对照在其余品质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可见,96 kJ·m-2·d-1的增强UV-B辐射通过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而促使果实提早成熟,导致第一批果实综合营养风味品质优于对照;使平均单果重降低而又不引起单位树冠体积产量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2014~2020年在观察比较了桂柚1号与沙田柚在生物学特性、结果习性、产量、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桂柚1号与沙田柚的叶片、花、果实及种籽外形特征、果实成熟期基本相同。桂柚1号自交亲和,以1年生以上春梢结果母枝、无叶花序花结果为主,自然自花坐果率1.71~9.7%,可节省异花授粉人工费622.82~674.68元/666.7m2,沙田柚自交不亲和,以1年生以上春梢结果母枝、无叶花序花结果为主,自然自花坐果率0~0.47%;桂柚1号与沙田柚的果实产量、单果重量及采收时的TSS、维生素C、全糖、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糖酸比的差异不显著;在耐贮藏性方面,桂柚1号优于沙田柚。桂柚1号综合表现优于沙田柚。  相似文献   

20.
以结果习性好的龙眼立冬本为试材,研究不同留果量对枝梢成花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果实60-70粒,穗重0.8kg左右,果穗数量以32%最为适宜,果实单果重13g以上优质果;营养枝粗度、长度和复叶数分别为8.46mm、26.35cm和19.60个,次年枝条成花率77.13%,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属优良结果母枝;大小年平均株产最高(55.322kg),效益最好(936.03元/株),大小年幅度最小(5.94%),是龙眼立冬本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相对平衡的适宜留果量。留果量38%-48%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小年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