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引起的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芒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芒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Xanthomonas citri pv. mangiferaeindicae,XCM)后芒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芒果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PAL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但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增幅抗病品种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均迅速降低;而PAL、PPO活性感病品种增幅较高。【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芒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与芒果抗性呈正相关,而PAL、PPO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降低土壤含水量可提高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据《北方园艺》2021年第7期《成熟期土壤含水量对北玫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作者李萍等)报道,以北玫葡萄为试材,采用HPLC法测定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了成熟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果实品质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     
《中国果业信息》2016,(6):48-52
正大砀山酥梨和秋白梨酚类物质分析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4期《砀山酥梨和秋白梨酚类物质UPLC-PDA-MS/MS-ESI分析》(作者李静等)报道,为研究梨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实酚类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选用中国特有白梨地方品种"砀山酥梨"和"秋白梨",研究UPLC-PDA-MS/MS-ESI方法分析梨果实不同部位(果皮、果肉和果心)酚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两个品种检出42种酚类组分。  相似文献   

4.
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酚类物质,又称维生素P,常与维生素C伴随存在,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已有大量试验证明,类黄酮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类黄酮的生理活性,探讨了几种主要的提取类黄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据《北方园艺》2021年第7期《成熟期土壤含水量对北玫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作者李萍等)报道,以北玫葡萄为试材,采用HPLC法测定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了成熟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果实品质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32期《软儿梨冷冻贮藏过程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的区域化分布》(作者段瑞君等)报道,为研究冷冻贮藏中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分布特征,以青海省地方梨优良品种"软儿梨"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软儿梨果实后熟(室温)、冻藏(-18℃)和解冻(室温)3个时期的果皮、果肉中总多酚、绿原酸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软儿梨果实后熟后,酚类物质果肉果皮,多酚氧化酶则果皮果肉;冷冻贮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酚类物  相似文献   

7.
正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类黄酮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作者石莹等)报道,为分析黄龙病病菌侵染对茶枝柑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天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茶枝柑感染黄龙病病菌后,果皮中桔皮素等4种聚甲氧基黄酮以及α-蒎烯、辛醛等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氮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胡椒烯等16种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腐殖酸钾和糖醇钙与氯化钾和氯化钙肥相比对香蕉生长、果实品质及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糖醇钙和腐殖酸钾均能显著增加香蕉的产量,当腐植酸钾以600g/株(K2O)施钾量施入时,香蕉增产最高达21.32%;糖醇钙的钙用量为60g/株时,香蕉增产达20.68%。同时钙钾肥施入增加了香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稳定了香蕉果实贮存期花青素、类黄酮、酚类物质的含量,其中腐植酸钾以600g/株(K2O)施钾量施入时,香蕉产量最高为20.94kg/株,香蕉的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mg/kg、7.98mg/100g和2.05g/kg。当糖醇钙的钙用量为60g/株时,香蕉产量最高为20.83kg/株,用量为20g/株时,香蕉的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mg/kg、5.52mg/100g和2.26g/kg。香蕉果实贮藏至18d时,氯化钾、腐植酸钾和常规香蕉果皮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了2.78%、1.11%、2.49%、10.58%、10.94%、11.60%和82.01%,果皮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了36.40%、19.64%、7.50%、17.45%、16.99%、20.90%和40.04%,香蕉总酚类物质含量分别升高了60.28%、95.24%、146.15%、97.15%、91.22%、81.27%和128.74%,整个贮藏期内钙肥处理香蕉花青素、类黄酮变化差异不显著,但均表明新型钙钾肥可以提高香蕉的耐储性。  相似文献   

9.
正据《核农学报》2016年第4期《不同石榴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冯立娟等)报道,为探明石榴不同栽培地区和不同品种间酚类物质含量分布特征,筛选抗氧化能力强的功能型优良品种,以期为深入挖掘石榴果实的营养价值与创制优异新种质提供依据,以山东、云南、新疆和四川地区8个主栽石榴品种  相似文献   

10.
蜂胶质量控制的几个指标和检测方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99第4期)讨 论总的说来,表2中列出的类黄酮的含量比文献报道的温带蜂胶样品的分析数值低。1994年Gonvehi等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对巴西、乌拉圭和中国蜂胶样品中的类黄酮和总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每100克巴西蜂胶中上述物质的含量分别为30克和66克;乌拉圭和中国蜂胶的含量为101克和286克,巴西蜂胶中的含量最低。574′~三羟基黄酮和金合欢素是蜂胶中最常见的类黄酮。1982年Bankova等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发现蜂胶中类黄酮的含量为35克/100克。1994年Bonveh…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我国柑橘产区罕见遇到多年未有的低温天气,导致其树体和果实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为了弄清不同区县、不同地形和不同品种柑橘树体和果实的冻害情况,我们于2021年2月对眉山5个区县不同果园和不同品种树体和果实进行了冻害调查,并与对应5个区县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区县的冻害程度与低温密切相关,同期以仁寿县温度最低(-3.7℃)其柑橘树体和果实冻害最重,而丹棱县(-1.2℃)且日温差较差小冻害最轻。不同地形的树体和果实冻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低洼>平地>山地。对于不同的地区和立地条件以及不同柑橘品种在低温来临前,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促使树体和果实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品种宽皮柑橘果肉的特征性香气物质,以芦柑、温州蜜柑、红桔、瓯柑、砂糖橘的果肉为研究对象,基于GC-MS共分离鉴定出65种香气物质,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占56.34~85.98%。采用香气活性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温州蜜柑的特征香气物质为反式-β-罗勒烯、(E)-2-壬烯醛、橙花醛、香叶基丙酮,红桔为香叶醛、(-)-4-松油醇、α-萜品烯、辛醛、α-萜品醇、芳樟醇、β-香茅醇、β-月桂烯、?-萜品烯,瓯柑为顺式-β-罗勒烯、d-柠檬烯、β-水芹烯,砂糖橘为β-香茅醛、癸醛、紫苏醛、(E)-2-己烯醛,而芦柑仅有α-金合欢烯。这些特征香气性物质的差异,形成宽皮柑橘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3.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Rosa laevigata Michx. fruits, 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cellulase-assisted extraction,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Rosa laevigata Michx. fruits were determined with a double-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ry with detection wavelength were 500 nm and 580 nm as the reference, using rutin as a standard material, and the process of cellulase-assisted extraction designed by orthogonal test was optimized with the yield of flavonoids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cellulase dosage, ratio of liquid to material and other 4 factors on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investigated. It showed a good linearity (r=0.9981) between absorbance difference(ΔA) and the rutin mass ranging of 19.90 to 398.00 μg, the standard curve equation was y=0.0008x-0.0047, and the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87.94 mg/g, the average recovery and RSD were 98.23% and 8.77%, respectively. And the optimumcellulase-assist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Rosa laevigata Michx. fruits by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wer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80℃,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of 40%, cellulase dosage of 0.5%, ratio of liquid to material of 40:1, extraction time of 90 min, pH of 6.0, and extraction numbers of 2.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extracting yield were in a order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 cellulase dosage > ratio of liquid to material >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In this condition of extraction,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Rosa laevigata Michx. fruits was (93.35±3.15) mg/g.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Rosa laevigata Michx. fruits by cellulase-assisted extraction was feasible, and the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higher and its conditions was mild.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定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确定测定波长500 nm,参比波长580 nm,对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等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正交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在19.90~398.00 μg范围内,芦丁的质量与吸光度差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8x-0.0047,该方法下测得其得率为87.94 mg/g,平均加样回收率98.23%,相对标准偏差为8.77%;正交试验优化的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纤维素酶用量0.5%、液料比40:1、提取时间90 min、pH为6.0、提取次数2次,且各因素对金樱子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 > 纤维素酶用量 > 液料比 > 乙醇浓度;在该提取条件下,金樱子总黄酮得率为(93.35±3.15)mg/g。因此,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可行,得率较高,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寄生疫霉病菌对柑桔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人工接种寄生疫霉病菌的晚熟柑桔品种岩溪晚芦的果皮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皮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由稀萜类、醇类、酯类、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果皮共检测到47种物质,发病果皮检测到85种,两者共有物质37种,在感病后未检测出而在健康果皮中存在的物质10种,占健康柑桔果皮挥发性物质含量的20%,感病后特有的挥发性物质47种,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14.11%,柑桔感病后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增加了53.98%,其中增加种类和含量最多的是芳香族和稀萜类物质,分别增加了72.51%和167.64%。寄生疫霉病菌引起了柑桔生理代谢紊乱,挥发性物质变化。  相似文献   

16.
几个果桑品种桑椹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的多酚、黄酮类物质能够抗脂质过氧化,起到延缓衰老及润肤美容的功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生产上大面积栽植的4个果桑品种鲜桑椹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总还原活力进行测定,4个品种鲜桑椹中的总多酚含量以及氧化还原能力大小依次为红果2号、大10、5801、红果1号,总黄酮含量大小依次为红果2号、大10、红果1号、5801,其中红果2号桑椹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C的质量比分别为3.683、4.095、3.164mg/g。测定结果可作为桑椹制品原料选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究不同大小刺梨的果实品质特征及重要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确定刺梨产品加工中原料鲜果的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以贵州6个县(区)种植的4~5年生‘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大小等级的果实重、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析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指标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等级大小的刺梨果实的品质特征差异明显,种子多、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低是刺梨大果的品质特征;中、小果的品质特征是种子少、出汁率及可食率和含酸量较低,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高。在每100g小型果的果肉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比大型果高276.67mg和1307.38mg。在刺梨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增加,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随单果重的增大而降低。果实大小与种子数、出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不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刺梨的中、小型果实也是产品加工的优质原料鲜果,在刺梨果实质量分级中不宜仅以果实大小作为判定质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离子果膜对沃柑果实日灼、品质和光合的影响,2018-2019年在广西武鸣进行了喷施不同浓度离子果膜对沃柑果实日灼发生率、果面温度、叶片光合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了离子果膜的沃柑果实日灼发生率为0.98%-1.73%,极显著低于对照的14.77%;沃柑叶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午休”现象,同一时刻不同处理间沃柑叶片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对照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气温33.1℃情况下,喷了离子果膜的沃柑果面平均温度39.97℃-41.47℃,而对照果面平均温度达到48.36℃,两者相差6-8度,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离子果膜对果实着色、果皮厚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糖代谢影响显著,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对照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低于4个处理,4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离子果膜预防沃柑果实日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用索氏回流浸提法提取台湾椪柑果皮,得到乙醇粗提取物浸膏,蒸馏水复溶浸膏后采用梯度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用HPLC鉴定各极性部位的类黄酮组分,用DPPH、ABTS、ORAC法鉴定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台湾椪柑果皮醇提取物类黄酮主要富集在乙酸乙酯部分,且该部分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极性部位。说明柑橘类黄酮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老鹳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鹳草为临床常用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是一大类从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可食用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对人体具有营养及医疗价值,如抗病毒、抗癌、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本文介绍了老鹳草黄酮类成分的药理、生物学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老鹳草的黄酮类物质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