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香蕉假茎象甲为研究对象,采用浸香蕉假茎接虫法和点滴法研究6种药剂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毒力和室内药效,为生产上选药提供参考依据。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毒力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异丙威>敌百虫>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24 h的LC50值分别为24.6249、42.6853、100.1624、162.3865、185.6267和228.8425 mg/L;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药后14 d,除敌百虫外,高效氯氟氰菊酯、异丙威、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且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异丙威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而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表现出较长的药效持续期。高效氯氟氰菊酯、异丙威、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均可作为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潜力药剂,供田间选择试用。  相似文献   

2.
筛选出防治香蕉蓟马的高工效施药方式,为香蕉生产中有效防控蓟马及减量使用农药提供依据。使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比较了喷雾、花蕾注射和假茎注射3种施药方式防治香蕉蓟马的效果。花蕾注射的防效最高,防效为86.7%,而喷雾和假茎注射施药的防效分别为80.2%和78.8%。假茎注射的施药时间最少,对一株香蕉施药平均需时0.76 min,而花蕾注射和喷雾施药所需时间分别约为假茎注射施药的5倍和7倍。假茎注射和花蕾注射所需药液及农药制剂用量最少,较喷雾处理每株可节省药液用量1610 mL,农药制剂量0.13 g。综合考虑防效,操作效率及药液用量,香蕉假茎注射是一种防治蓟马可行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柑桔大实蝇在贵州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死亡率约40%结合蛋白诱剂诱捕器监测进一步发现,柑桔大实蝇初次发生时间为4月,高峰期为7-8,尾期为9月。化学药剂防治试验表明:7种化学药剂防效为67.59~94.20%。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氰戊菊酯20%乳油>0.1%阿维菌素乳油饵剂>48%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敌百虫90%原药。实际生产中,推荐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氰戊菊酯20%乳油,若进一步节省成本可使用0.1%阿维菌素乳油饵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立了香蕉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测定方法,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香蕉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后,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去除杂质后,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0.002~0.500 mg/kg范围内,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在添加水平为0.005 mg/kg,0.050 mg/kg,0.500 mg/kg下,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回收率为75%~96%。相对准偏差为3.3%~8.7%,可满足香蕉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检测的要求。云南和福建两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香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7 d和17.2 d,较易降解。在推荐剂量18.77 g ai/hm2和1.5倍剂量28.15 g ai/hm2,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后21 d采集分析,香蕉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最终残留量为0.005~0.146 mg/kg。建议使用推荐剂量18.77 g ai/hm2进行施药,施药次数2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5.
<正>包胜是江苏克胜集团推出的复配高效杀虫剂,产品规格为44%氯氟·毒死蜱水乳剂,其有效成分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为4%,毒死蜱含量为40%。一、产品特点:高效氯氟氰菊酯:抑制昆虫神经轴突部位的传导,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掌握木毒蛾在广西荔枝上的发生危害规律,筛选出高效的防治药剂,为木毒蛾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室内继代饲养观察及田间调查相结合,掌握木毒蛾的生育历期;2)采用喷雾法对木毒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1)木毒蛾在广西的发生代数为一年一代,幼虫期7龄,幼虫期50-60天,以幼虫在卵壳内越冬。2)试验结果表明,施药24h后, 20%甲氰菊酯EC、2.5%敌杀死EC、4.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对木毒蛾的防效>90%,100克/升联苯菊酯EC、10%除尽SC的防效>80%,40%辛硫磷EC、480克/升毒死蜱EC60克/升乙基多杀霉素SC<80%。【结论】20%甲氰菊酯EC、2.5%敌杀死EC、4.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可做为荔枝木毒蛾暴发时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并测定了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了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22.5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天,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枝蝽的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为81.5%~88.9%。上述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5种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对红色砂梨上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为云南无公害绿色特色水果的生产提供指导。本试验选用80%敌敌畏乳油、2.5%高效氯氟氰聚酯水乳剂、20%吡虫啉水乳剂、5%啶虫脒乳油和30%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种化学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虫剂对梨树蓟马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药后第1天到第7天,防效都达到了70%以上。以氯虫噻虫嗪效果最好,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广东重要柑橘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Hongjiang)和广州园林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上的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进行比较,为合理选择农药、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结果显示,77.5%敌敌畏乳油对3个种群防效一致,处理24 h后死亡率都达100%。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20%甲氰菊酯乳油处理24 h后敏感种群死亡率也达100%,但2个野外种群死亡率略有下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30%噻虫嗪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5%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敏感种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48 h或72 h死亡率达100%。但广州九里香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显著下降,高效氯氟氰菊酯尤为严重,下降率达64-70%;湛江种群对啶虫脒、毒死蜱、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显著下降,对高氯·毒死蜱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39%。97%矿物油乳剂处理24 h防效很低,但随时间推移不断提高,72 h达71-8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3个种群的效果都不理想。测定结果说明两个地区、两种寄主植物的柑橘木虱对多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各柑橘产区加强对本地区柑橘木虱的抗药性监测,充分考虑防治其他害虫对柑橘木虱抗性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80 g/L毒死蜱乳油、450 g/L吡虫啉微乳剂、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当采用每间隔两天施药时,7种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都具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0.25ml/L对该虫的防效最高,为87.92%,其次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67 ml/L,其防效为86.02%,再次是450 g/L吡虫啉微乳剂0.33 ml/L,防效为72.00%;5%啶虫脒乳油0.67ml/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33 ml/L、480 g/L毒死蜱乳油0.5 ml/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33 ml/L对该虫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8%、51.47%和45.91%,显著低于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花蕾注射法对9种天然源农药防治香蕉黄胸蓟马的田间防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虫菊素、藜芦碱、d-柠檬烯、绿僵菌在推荐剂量下对香蕉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最高,其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同时,试验结果还显示,d-柠檬烯分别与除虫菊素和藜芦碱以2.5 mL/L +2.5 mL/L混配时增效作用显著,其防效分别为98.74%和98.26%,显著优于单剂和其他处理。花蕾注射除虫菊素、藜芦碱、d-柠檬烯、绿僵菌对香蕉黄胸蓟马具有较好防效,可作为香蕉黄胸蓟马绿色防控的药剂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
比较250 g/L丙环唑乳油等八种常用杀菌剂对香蕉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0 g/L丙环唑乳油750倍液的防效最好,施药3次后10天防效达83.68%,其次为125 g/L氟环唑悬浮剂900倍液和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防效分别为76.03%和74.58%。3种药剂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香蕉产生药害,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瑄wayama)是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目前,其防治以化防为主。为了监测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选用9种柑橘生产上常用的药剂对江西赣州市信丰县的柑橘木虱田间种群进行药效测定,并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用九里香饲养的种群作为敏感对照。测定虫态为成虫。结果表明,对信丰种群,处理24h后敌敌畏效果最好,死亡率达95.5%;其次为毒死蜱,死亡率为84.7%。48h和72h后,除敌敌畏、毒死蜱外,啶虫脒、丁硫克百威、噻虫嗪的防效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另外,吡虫啉SL的防效随时间推移逐渐提高。而甲维盐与清水对照相比一直无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也很低。对敏感种群,24h后效果最好的也是敌敌畏和毒死蜱;48h后除了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以外,其余7种药剂的防效均达87%以上,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72h后,这7种药剂的防效均接近100%。两个种群相比,信丰种群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SL、吡虫啉SC、毒死蜱、噻虫嗪、啶虫脒处理24h后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敏感种群,说明信丰种群对这些农药的敏感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8h和72h后,前4种处理的防效还显著低于敏感种群;另外,72h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处理的信丰种群防效也显著低于敏感种群。信丰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与敏感种群相比死亡率降低了65%~77%,其次为吡虫啉,降低17%~75%,建议该地区暂时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嘧菌酯与三唑类农药复配制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施药两次后,75%禾技(嘧菌酯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稀释30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悬浮剂 和25%丙环唑乳油稀释1000倍液的防效;而30%福递(嘧菌酯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稀释1500倍液的防效为83.4%;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据《山东农业科学》2018年第12期《氯氟氰菊酯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行为研究》(作者杜红霞等)报道,为了评价氯氟氰菊酯在梨上的使用安全性,于2015—2016年在济南、太原和杭州等3地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分析方法研究了氯氟氰菊酯在梨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在梨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3~23.1d、2.6~23.1d。氯氟氰菊酯在梨上最终残留均小于0.2mg/kg,低于氯氟氰菊酯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L)0.2mg/kg。建议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施药次数为1次,最高使用剂量(有效成分)12.5g/hm^2,在梨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  相似文献   

16.
厦门草圃主要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控药剂引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德亿  姚锦爱  黄鹏  方大琳 《草业科学》2011,28(7):1374-1378
以厦门灌口草圃为观测试验点,在调查草圃主要地下害虫发生情况的基础上,评判2.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蛴螬(Scarabaeoidea sp.)、地老虎(Agrotinae sp.)等主要地下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提出防控药剂引入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对厦门草圃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地下害虫为蛴螬和地老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蛴螬、地老虎的田间防治效果尚可,无药害产生,可作为防控药剂予以引入;防控药剂引入试验方法可为亚热带地区草圃主要地下害虫防控药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柑桔种植面积的扩大,柑桔潜叶蛾的发生逐年加重,加之果农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该虫产生明显抗药性,防治效果不断下降。为生产上推荐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本文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不尽相同,5%/阿维菌素6000倍液速效性、持效性和保梢效果都最高,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和20%啶虫脒12000倍液,而20%丁硫克百威1500倍液和10%联苯菊酯3000倍液的防效和保梢效果相对较差。试验期间6种药剂对柑橘均安全。生产上要选择好防治适期和防效好的药剂,同时注意不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罗兰  袁忠林  孙娟 《草业学报》2017,26(1):160-167
为评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剂量分别为35.7 g a.i. (g有效成分)/hm2、75.0 g a.i./hm2和480.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为80.83%~94.78%、79.29%~87.80%和90.93%~98.90%;对苜蓿蓟马的防效为78.33%~95.57%、78.56%~91.67%和92.78%~100.00%;在紫花苜蓿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78,3.69和2.48 d。按推荐使用量施药,吡虫啉和毒死蜱药后7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氯氰菊酯药后14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参照我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残留限量要求,拟建议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紫花苜蓿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分别为0.5,1.0和0.5 m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14和7 d。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六种药剂对芒果蓟马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三唑磷EC 、5%啶虫脒EC和3%阿维菌素EW在生产中能有效控制芒果蓟马虫口密度的增长,药后第8天防效分别达82.3%、79.3%、79.3%,持效时间长,且对果树安全,适宜在芒果生产中推广应用;25%吡虫啉WP对芒果蓟马的防效也较好,可与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减缓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功夫对芒果蓟马的防效较差,可能是长期反复使用,使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药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施药次数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为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LC50为7.34 mg/kg,具有较高的毒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的毒力则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中,以上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荔枝产区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