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得到抑霉唑、吡唑·醚菌酯、啶菌噁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室内毒力值。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菌丝和孢子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种测定方法EC50值均<1μg/ml的是咪鲜胺,葡萄灰霉病对咪鲜胺最敏感,可作为治疗和保护药剂在生产中使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测定法EC50值<1μg/ml的是啶菌噁唑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葡萄灰霉病的治疗药剂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6μg/m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2μg/m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μg/mL以下。 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橘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桃褐腐病是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8类15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很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EC50值为0.0085 礸?mL-1;其次是己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和多菌灵,EC50值分别为0.0207、0.0397、。0.0506、0.0627、0.0802和0.0840 礸?mL-1。在保护性杀菌剂中,福美双要优于代森锰锌。而新型杀菌剂嘧菌酯对褐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弱,EC50值为51.5900 礸?mL-1。  相似文献   

4.
目前,柑橘砂皮病在国内发病面积逐渐增大,其引起的砂皮、褐色蒂腐和树干流胶大大降低了柑橘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更有效的防治柑橘砂皮病,提高柑橘果品质量和产量。本试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4种杀菌剂对柑橘砂皮病菌Diaporthe citri 的毒力。结果表明,百可得效果最好,EC50为0.0112 ug/ml。EC50在1.0000 ug/ml以下的有氟硅唑、多菌灵、咪鲜胺锰盐、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丙环唑、克菌利果、腐霉利、腈菌唑、病菌清和抑霉唑的EC50在1.0000~10.0000ug/ml之间。EC50在10.0000~100.0000ug/ml的为喹啉铜、烯唑醇、异菌脲、丙森锌、二氯异氰尿酸钠、嘧菌酯、井冈霉素、代森锌和醚菌酯。田间防控杀菌剂以氟硅唑和多菌灵为主,果实贮藏以百可得为主。本研究为田间防控砂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李果腐病菌、桃枝枯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上述3种拟茎点霉病菌(Phomopsis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WP、40%咪鲜胺EW和12.5%腈菌唑EC等3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均小于1μg/mL。其中40%氟硅唑WP对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和0.13 μg/mL;40%咪鲜胺EW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66 μg/mL。本研究结果为这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苯甲.丙环唑对病原菌的菌丝抑制作用最强,测试的8个浓度均完全抑制了菌丝的生长;百菌清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100%;对病原菌芽管的生长抑制率最高的是百菌清和苯甲.丙环唑,达到100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十三吗啉、异菌脲和甲基硫菌灵的毒力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3768×10﹣5、0.0432、0.2692、1.2462和4.5994 μg/ml。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5,(4):13-16
为评价几种杀菌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和15种杀菌剂对蜜蜂急性经口毒性,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蜜蜂的接触毒性,氟硅唑为高毒,丙环唑和咪鲜胺为中毒,丙森锌、苯醚1甲环唑、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氟菌唑、武夷菌素和三环唑为低毒;15种杀菌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丙环唑和抑霉唑为中毒,咪鲜胺、丙森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氟菌唑、三环唑、春雷霉素、代森锰锌、腐霉利、嘧霉胺和烯唑醇为低毒。因此,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高毒杀菌剂氟硅唑,慎重选择中等毒性杀菌剂丙环唑、咪鲜胺和抑霉唑,尽量选择对蜜蜂低毒杀菌剂,以保护蜜蜂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杧果流胶病是杧果上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杧果流胶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杧果流胶病3种主要病原可可毛色二孢、七叶树壳梭孢和小新壳梭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0.1 μg.ml-1,EC90值均低于1.4 μg.ml-1;其次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1 μg.ml-1,EC90值均低于74 μg.ml-1;最差的是嘧菌酯和醚菌酯,两者对可可毛色二孢和七叶树壳梭孢的EC50和EC90值均较高,分别在80~640 μg.ml-1和25000~750000 μg.ml-1之间,而对小新壳梭孢的EC50值均低于3 μg.ml-1,但EC90值较高,分别为635.0832 μg.ml-1和747796.1651 μg.ml-1。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均可有效抑制杧果流胶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番石榴褐斑病菌分离和致病性的测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常用杀菌剂对番石榴褐斑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3599 mg/L;其次是45%咪鲜胺,EC50为2.9438 mg/L;再次是80%代森锰锌和75%百菌清, EC50分别为191.5667mg/L和 415.0018mg/L,80%克菌丹抑菌效果最弱,EC50为721.0244 m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不同化学杀菌剂对香蕉灰纹病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3株香蕉灰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和12.5%氟环唑悬浮剂(SC)毒力最强,平均EC50值均小于1 mg/L;25%丙环唑乳油(EC)、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20%戊唑醇乳油(EC)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次之,平均EC50值在1~3 mg/L之间;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和24%腈苯唑悬浮剂(SC)毒力一般,平均EC50值在9~20 mg/L之间;40%百菌清悬浮剂(SC)毒力最弱,平均EC50值为46.572 4 mg/L。80%多菌灵WP、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37%苯醚甲环唑WG、20%戊唑醇EC和50%甲基硫菌灵SC可有效抑制香蕉灰纹病菌菌丝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蓝莓煤污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3种蓝莓煤污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煤污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药剂氟菌.戊唑醇、多抗霉素、异菌脲对3种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介于0.2409~3.1832 mg/L。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苜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杀菌剂对其传粉昆虫意大利蜜蜂(意蜂)的安全性,利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的菌核净、咪鲜胺和异菌脲处理意大利蜜蜂,分别测定蜜蜂体内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P450)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杀菌剂均可诱导意蜂SOD和POD活性,其中咪鲜胺1500倍液(0.17 mg·L-1)处理的蜜蜂体内SOD和POD活性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82和5.40倍。3种杀菌剂对CAT、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对P450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咪鲜胺)或者诱导作用(菌核净和异菌脲)。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杀菌剂1000倍液(0.40、0.25和0.50 mg·L-1)对意蜂体内3种保护酶的活性总体表现为诱导作用;而对3种解毒酶的影响各异,菌核净对3种解毒酶活性均为先激活后抑制;异菌脲对CarE和GSTs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对P450为诱导作用;咪鲜胺对CarE和GSTs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对P450表现为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抑制作用。该结果表明意蜂可以通过调节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降低杀菌剂的负面影响,但对蜜蜂正常生理和代谢产生了影响。因此在生产中应当谨慎施用杀菌剂,保护蜜蜂安全授粉。  相似文献   

13.
李银萍  袁庆华  王瑜 《草业科学》2013,30(3):341-345
采用生长速度法和孢子囊形成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草坪腐霉枯萎病菌的毒力作用,并进行了7种杀菌剂拌种的温室盆栽防治效果研究。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腐霉菌菌丝的生长和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杀菌剂主要是霜脲锰锌、代森锰锌和霜霉威盐酸盐,前两种杀菌剂的半致死浓度(EC50)值均为1.28 mg·L-1,后者的EC50值为3.26 mg·L-1。对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抑制效果明显的杀菌剂是吡唑醚菌酯、霜脲锰锌和代森锰锌,其EC50值分别是0.09 、0.21和0.46 mg·L-1。用7种杀菌剂分别拌种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出苗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霜脲锰锌和代森锰锌对腐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根据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霜脲锰锌和代森锰锌对腐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其它5种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防治糜子丝黑穗病的杀菌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糜子丝黑穗病的高效药剂,采用琼脂平板孢子萌芽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糜子丝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杀菌剂对糜子丝黑穗病的药效及糜子植株生长的影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丝黑穗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1127 μg/mL,其次为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EC50值分别为1.0634,6.1775,12.4969和54.4021 μg/mL,福美双的毒力最弱,EC50值为1169.6448 μg/mL。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发芽率均有显著降低,随浓度的增高,种子活力下降,其中烯唑醇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一致,戊唑醇防效最好,其次为烯唑醇、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仅在浓度高时防效较好,福美双防治效果最差。植株生长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多菌灵显著降低主茎倒二叶面积、主茎倒三叶面积、叶干重和分蘖数。与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下的单株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产量均增加,其中戊唑醇处理下的产量两年均最高,而福美双在2014年没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在6种供试药剂中,戊唑醇能以最低浓度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霉心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以及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WP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霉心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60mg/L、1.84mg/L和1.18mg/L,1%蛇床子素EW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1.52 mg/L和2.65 mg/L,0.3%苦参碱AS只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值为1.0mg/L。因此,3%中生菌素WP、1%蛇床子素EW和0.3%苦参碱AS可作为后续田间药效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比较250 g/L丙环唑乳油等八种常用杀菌剂对香蕉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0 g/L丙环唑乳油750倍液的防效最好,施药3次后10天防效达83.68%,其次为125 g/L氟环唑悬浮剂900倍液和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防效分别为76.03%和74.58%。3种药剂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未发现对香蕉产生药害,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保护地辣椒多发、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4种真菌病害,开发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新资源。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微量稀释法、种子萌发和温室盆栽防效等试验,研究了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对保护地辣椒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所引发病害的防控效果以及对被保护植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制活性强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对各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EC50分别为11.93、51.25、19.93、13.84 g·L-1, 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的EC50分别为15.05、55.26、57.86、16.50 g·L-1,最小抑菌浓度为0.83~1.75 g·L-1,最小杀菌浓度为2.50~11.67 g·L-1。对4种病原真菌引发的辣椒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和疫病防治效果较好,100倍稀释液的预防效果均可达75%以上,治疗效果也可达70%左右,与相应常用化学农药防效相当。但是其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大于20.00 g·L-1时,种子萌发抑制率大于52.27%,幼苗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证明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能有效防控保护地辣椒多发性真菌病害的危害,是一种广谱生物杀菌剂优质资源,合理应用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柿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ri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16种常用杀菌剂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孢子萌发的影响。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篊,最适产孢温度为28篊,适合菌丝生长的pH值为4.0~6.0,最适产孢pH值为4.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16种常用杀菌剂中, 33.5%喹啉铜悬浮剂、25%溴菌腈乳油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抑制效果最好,可作为防治柿树炭疽病的优选药剂,其次为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 g?L-1氟硅唑乳油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该研究结果可为柿树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火龙果溃疡病是贵州火龙果上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测定了12种化学药剂和11种生物药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7种化学药剂,以及1%申嗉霉素悬浮剂等4种生物药剂的效果较好。进一步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的结果显示,化学药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生物药剂80%乙蒜素乳油防效最佳,分别为86.33%、70.63%。综合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推荐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0.3%四霉素水剂可有效防控火龙果溃疡病。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贵州4个地区蓝莓灰霉病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5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腐霉利EC50值范围为0.56-31.21mg?L-1,嘧菌酯EC50值范围为0.81-75.57mg?L-1,丁子香酚EC50值范围为1.08-2.17mg?L-1,氟硅唑的EC50值范围为1.46-4.47mg?L-1,多菌灵的EC50值范围为1.65-298.42mg?L-1。为增强杀菌剂效果、延长使用时间,应根据地区病原抗性、杀菌剂持效期及作用类型科学确定药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