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棉麦两熟面积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新的耕作制度。但在某些地方,由于技术措施不配套,往往造成棉花迟熟减产,小麦黄丛矮病严重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82年始,进行了保棉增麦研究,结果表明,套棉不套麦,适时拔柴种麦,是保证棉麦套种连年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改棉垄内连年串种小麦为每隔三年拔柴种麦或轮作倒茬我县夏棉麦垄点种和小麦棉垄串种已有八年了。这种棉麦两熟制,造成了土壤恶性循环,给农作物带来了不良影响。如孙杏村乡  相似文献   

3.
移栽地膜棉配套工序石高圣江苏省靖江市农业局214500通过1994~1995两年的实践,移栽地膜棉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分解移栽时的用工量,减轻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移栽质量。1留茬种麦。麦套棉比麦后棉早15~20d,有利棉苗早发。种单行棉花,以93...  相似文献   

4.
荣青海  李保英 《中国棉花》2002,29(10):33-33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提高,麦套春棉已成为安阳地区棉花栽培的主体形式.本区常年植棉面积6.7万公顷左右,其中80%为麦套春棉.为有效解决麦套春棉晚发迟熟问题,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探讨了麦套春棉"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促早栽培技术,对实现棉田高产优质高效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82~1985年,江苏省邳县种植棉茬麦有三种形式:一是11月中旬少量秋桃离体后拔柴种麦;二是10月下旬带桃拔柴种麦;三是棉花未拔柴即钻行种麦。近年来,棉棵套麦已在全县推广普及。为总结棉  相似文献   

6.
春棉麦后大苗移栽增产技术韩海江,杨证明河南虞城县棉办476300棉花麦后大苗移栽,是利用中早熟春棉品种在麦收前育苗在麦后移栽的一种麦棉两熟种植方式。1989年4466.7公顷麦后大苗移栽棉,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032kg,产小麦4125kg,比夏棉麦后...  相似文献   

7.
省早441是利用268×821-18杂交,经南繁北育及多年连续定向选择而育成,1995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预备试验,1996~1997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试验,1998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生产试验,199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委员会决审并命名.该品种2000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8.
怎样防止麦套棉缺苗断垅郭连柱,魏海华,庞彤山东阳谷县棉办2523001种麦时,分别按套种春棉和套种夏棉的计划面积留好标准行。套春棉三二式即带宽1.5m,高低畦种植,低畦内种3行小麦,预留空档1.1m起垄,次年种2行棉花,小行50cm,麦棉间距30cm...  相似文献   

9.
棉花不同时期化调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调作为一种新的增产技术,已在棉花上广泛应用。为适应生产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使用技术,1991年进行了不同化调时期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后。材料和处理试验以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为材料。春棉为中棉12,夏棉为中棉14。春棉化调时期处理:1.苗、蕾、初花期  相似文献   

10.
两膜棉能促进麦套春棉增产张乃安,郭翠英河南通许县棉办452270麦套春棉常因小麦的影响,棉苗生长迟缓,伏前桃和伏桃减少,秋桃比例加大,致使产量不高,品质欠佳。通过多年生产调查,采用两膜棉是解决麦套春棉迟发减产的重要途径。1两膜育苗能促早发我县有麦套地...  相似文献   

11.
我区人多地少,棉花生产没有集中专用的生产基地。为了发展棉花生产,历来采用棉麦套种的种植方式。但这种种植方式,两季都不能耕翻土地,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小麦要预留播棉行,土地利用率低,单产不高;棉花在前作行间播种,管理比较费工,两种作物共生期长,影响棉花壮苗早发和早熟丰产。为了夺取粮棉高产,我们从1976年开始进行试验,改棉麦套种为棉麦连作。在小麦收割后耕翻土地播种棉花,棉花拔杆后又耕地种麦子。试验地1.31亩,亩产皮棉186斤。1977年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试验,小麦选用中熟偏早的47(1)品种,于1976年11月3日播种,1977年5月21日收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目前生产上正在应用和最新设计的几种麦油两熟制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在鲁东畦田麦花生夏直播和小垄宽幅麦花生套种两种模式对小麦产量较为有利,大垄宽幅麦花生套种对花生产量更为有利,兼顾麦油产量和全年效益,麦油均分式花生套直播表现最佳.在鲁西,适于小麦等行距花生套种条件下麦油高产高效的小麦行距为35~40cm.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植棉的劳动强度和节本增效,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改棉麦套作为棉麦连作,发展和创新了适合本区域的棉麦连作两熟种植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实现养分归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用工,实现棉花小麦减投不减产。分析了棉麦连作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棉麦连作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下转Bt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在麦套夏播、麦套春播和单作三种种植条件下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种植方式的棉田,棉铃虫均不再是主要害虫,而棉叶螨、棉蚜和棉蓟马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天敌的种类变化不大;三种种植方式以麦套春播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最好,单作春棉次之,麦套夏棉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5.
省早441是适宜在黄河流域棉麦套作或麦后直播一年两季栽培的短季棉新品种。1 990年以早熟性较好、单株结铃性强产量高、株型紧凑的中2 68作母本,以出苗好、子指大、抗枯耐黄萎病、单纤维强力高的82 1 - 1 8作父本进行杂交;1 991年测试其F2 代性状,以441区的早熟性、丰产性最突出。1 992- 1 994年间用母本2 68进行了两次回交,1 994年育成91 - 44 1新品系;1 995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区域预备试验,1 996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区域试验,1 997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生产试验,1 99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预审,1 999年通过决审并定名为省早441 …  相似文献   

16.
麦后移栽棉种植制度的技术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地尽其用,增加全年农田收入,采取一年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是我国种植业系统的一大特色。并已成为缓解土地资源不足与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矛盾的技术保障。江苏省棉田种植制度的发展也围绕着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这一主轴,经历了一熟直播棉→麦套直播棉→麦套移栽棉→麦(油)后移栽棉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17.
麦套夏棉是山东省麦棉两熟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温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夏棉既可缓解粮棉争地的矛盾,又可弥补春棉面积的不足,是保证粮棉双丰收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本省产棉区夏棉生长期短,晚熟、霜前花率低的问题突出,且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  相似文献   

18.
麦棉套种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在培育麦棉良好的株型群体的基础上,建立两熟套种下麦棉生育互利的田间结构,促成高光效麦棉早熟的良性循环,对麦棉双高产最大总体功能和农艺措施,进行系统的试验示范。通过小麦矮化,棉花株型栽培,探讨了两熟制麦棉双高产的生育性状和高产规律,总结出一套优化农艺措施,为我区大面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以来,随着中棉12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麦套地膜栽培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90年全市12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78.3公斤、小麦275.2公斤,其中贾悦镇5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93公斤,小麦302公斤,亩收入超  相似文献   

20.
1 改种植模式安阳市麦棉套种 3— 1式在全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1 990~ 1 996年累计推广达 1 4万公顷。占麦套棉总面积的 70 %以上 ,为安阳市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 ,产量水平、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3— 1式麦棉矛盾逐渐突出 ,田间管理困难 ,产量、品质下降。为此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1 997年麦播期间 ,在 3— 1式面积集中的内黄县示范了麦棉套种 4— 2式 1 40 0公顷。由于示范带动 ,3年来全市累计推广 2 .5万公顷 ,占春播麦棉套的 65% ,试验与生产实践证明 ,麦棉套种4— 2比 3— 1式每公顷减少棉花苗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