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瘟病是稻作的重要病害。传统上都以病害的发生部位或病斑特征加以区分。就其发生部位划分有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以叶瘟的病斑型划分有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这些以病征分类的方法无疑对准确识别与防治稻瘟病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根据闽西北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情况,为了客观反映病害起因与发展趋势,便于掌握病情,指导防治,还应该有一个与生产实际更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ZB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曾和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也有显著差异,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比叶瘟复杂,致病力比叶瘟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表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存在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21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9个抗性组分。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为抗稻瘟病病害基本因子,它主要由产孢量、成株叶瘟严重度、成株病斑孢子层级指数、苗期叶瘟严重度和苗期病斑孢子层级指数5个有效组分构成;第二主成分为抗穗瘟因子,主要由穗颈瘟严重率构成。两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占全部特征根的96.2%。该两综合因子几乎能反映原来抗性组分的全部信息量。此外,研究还表明,选用苗期病斑孢子层级指数、产孢量、成株期或苗期叶瘟严重度和穗颈瘟严重率作持久抗性的病区病圃抗性组分鉴定的定量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在晋安区北峰单季稻上连年发生,分布广,危害重,而再生头季稻上的稻瘟病又比单季中晚稻重。据田间考察,再生稻头季稻稻瘟病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23%~48.4%,与单季稻相比要高出24.2%。经过多年的实践调查分析,再生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原因与防治对策简述如下:1发生特点发生早、流行期长、为害重。据调查5月上中旬稻叶瘟始见。5月中旬到6月下旬流行,7月中旬田间穗颈瘟普遍发生。田间发病中心多,叶病率23,4%~50.7%,病情指数17%~50%以上,部分田国苗瘟严重而枯死。穗病率(粒瘟、枝梗瘟、穗颈瘟)达…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病原菌属于半知菌类,丛梗孢科梨形孢属。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病草上越冬。菌丝体发有温度范围8~37℃,以26~28℃为最适宜。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发生,危害秧苗、叶片、茎节、穗节,造成苗瘟、叶瘟、穗瘟及节瘟等。尤其是穗颈稻瘟病,对水稻产量和米质影响最大,一般减产10%-20%,重者40%-50%,甚至颗粒无收。营口稻区处于辽河下游,濒临渤海,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盐碱较重。年降水量640~750mm,以7、8月份降水最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稻的正常生育,…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同时病虫害防治也是制种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在10多a制种实际中积累了一点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杂交水稻制种区病虫害发生的规律1.1病虫害的主要种类(1)稻瘟病。杂交水稻制种一般以本田分蘖期的叶瘟和抽穗授粉期的穗颈瘟危害较大。(2)僵苗。属于生理性病害。低温、高温、缺素、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引起僵苗。对父本危害较母本严重,造成分蘖减少,生育期推迟,从而影响花期相遇,降低结实率。(3)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制种本田父本分蘖盛期以后,危害…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产由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轻的达1—2成,重的3—5成,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情况,除加强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工作外,农药防治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下面就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稻瘟病叶瘟在发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立即对发病中心及周围四块进行喷药防治,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5—7天.苗叶瘟要带药下田。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是在水稻抽穗期.凡是稻苗生长后期叶瘟仍普遍发生,剑叶或叶枕出现病斑,稻株贫青徒长,感病品种,晚稻抽穗期遇寒流的,均要列为防对象田,这类四块要…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苗期喷雾接种和成株期注射、涂抹接种对375份国际稻瘟病圃材料进行稻瘟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发现苗瘟与叶瘟抗性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苗瘟、叶瘟与穗颈瘟间相关性不显著,结果筛选出一批抗性较好的材料,可供育种部门在选配亲本时应用。  相似文献   

9.
 1982~1985年在辽宁省丹东市前阳水稻试验站对用三个田间抗性亲本配成的六个组合(银河/蒙古稻、蒙古稻/银河、誉锦/蒙古稻、蒙古稻/黎明、银河/水原300粒和银河/京越1号)的F_1、F+2和F_3代的表现做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上的侵染点数和感病病斑数、病斑在单位时间内的扩展速度、发病叶面积百分率(DLA)以及穗颈瘟百分率在F_2和F_3的分布都为连续正态或偏态分布,变异位于双亲之间,很少有超亲现象,证明这种田间抗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平均)和狭义遗传力(平均)分别以单位叶面积上的感病病斑数(h_B~2=79.5%)和穗颈瘟百分率(h_N~2=65.3%)最高。各性状的亲子相关都达显著水平。文中提出,育种中田间抗性的选择,低世代(2—4代)以DLA为指标,高世代(5代以后)以感病病斑数和病斑扩展速度为指标。对叶瘟和穗瘟抗性的选择应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一、水稻病虫害种类 我县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秧苗绵腐病、立枯病和病毒普矮病、黄矮病等。害虫有54种,常见主要害虫有三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瘿蚊、稻蓟马等。 二、常见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条件)与防治 (一)病害: 1、稻瘟病:真菌,半知菌纲梨孢菌属。 ①发病条件:菌丝在稻草、稻谷越冬,气温≥15℃,湿度80%以上,即可发病,稻苗感病,“一路青”苗,气温24-28℃,湿度90%以上,寡照,将暴流行。 ②病状:叶瘟:叶片病斑:梭形褐色,灰绿豆圆目,密生灰色霉层,嫩叶…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简介1.龙粳9号生育日数 (插秧栽培 )135~140天 ,活动积温2500~2600℃。株高85~90cm ,剑叶挺直 ,茎秆粗壮 ,有弹性。抗霜冻 ,分蘖中等 ,株型理想 ,活秆成熟。谷粒细长 ,长宽比为2∶1 ,每穗粒数100~120粒 ,着粒较稀 ,千粒重24~26g。抗稻瘟病 ,1996~1998年经人工接种鉴定 ,叶瘟5.0级 ,穗颈瘟7.0级 ;自然感病鉴定 ,叶瘟3.7级 ,穗颈瘟5.0级 ,其苗瘟、叶瘟、穗颈瘟总平均5.56级 ,属中抗类型。适应性较强 ,产量一般在7500~8500kg/hm2,高的可达900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水稻不同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在新民村和梧桐河农场水稻田利用7个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民村叶瘟与穗颈瘟发生较梧桐河农场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绥粳8在两点均无稻瘟病发生,其他品种(系)均有不同程度稻瘟病发生,穗颈瘟发生程度与叶瘟成正相关关系。相同品种不同的播期之间稻瘟病表现出播期1(S1)播期3(S3)播期2(S2)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梁绍静 《北方水稻》2007,(3):130-131
阐述了绥化市2006年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介绍了在绥化市常见的、危害重的叶瘟、节瘟、穗颈瘟的发病症状。从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气候等方面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芝麻叶枯病(Corgnespora sesameum Goto)是危害芝麻叶、茎、蒴的一种主要病害。感病后,叶片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灰褐色的角斑、大斑,最后叶片脱落。茎最初为棱形病斑,中央凹陷,后成红褐色条斑,植株易折断倒伏。蒴果上出现红褐、紫黑色病斑,易裂蒴.此病初花期开始发病,封顶前最重。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日本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在成熟期的水稻叶鞘,会形成与纹枯病相似病斑的褐色纹枯病、红色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色菌核病、球状菌核病等假纹枯病。这些病害发生期晚,很少向上位叶鞘发展,因而如纹枯病一样,对产量很少有大的影响,其危害不受重视。但是,如果大量发生,就会减产或使米粒品质下降。在追求优质米的今天,这已成为一大问题。这些菌核病是由几种近缘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因此形成类似的病斑,由于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米》2001,7(1):20-20
(1)龙稻1号粳稻 ,系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育成。1997~1998年区试平均单产8107.0kg/hm2,较对照东农415平均增产9.5% ;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242.0kg/hm2 ,较对照品种东农415平均增产10.26%。生育日数133天 ,需活动积温2450~2500℃。株高92cm ,穗长17cm ,每穗85粒 ,千粒重28g。分蘖性强 ,抗倒伏中 ,耐冷性中 ,耐盐碱中下。1998年人工接种苗瘟8级、叶瘟5级、穗颈瘟9级 ,自然感病苗瘟6级、叶瘟5级、穗颈瘟5级。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7.
香蕉叶斑病是属真菌性病害,我省闽南香蕉产区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三种.褐缘灰斑病:先是叶面或叶背出现淡褐色条纹,沿叶脉纵向扩展为圆形斑或长条斑,暗褐色至黑色,后期条斑周缘呈褐色,中央灰白色,长有稀疏的灰白色雾状物,病斑大量发生时,会出现全叶枯死,挂果株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是最主要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多个特效药剂和广谱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探讨了稻瘟病的最优防治适期和穗颈瘟、稻曲病兼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三环唑仍然是预防穗颈瘟的特效杀菌剂,而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广谱杀菌剂对叶瘟表现出更好的防控效果。始穗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在齐穗期再施1次药是必要的。如果选用合适的药剂,破口前施药对穗颈瘟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由于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施药时期是破口前,因此,一次施药兼防穗颈瘟和稻曲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硬化病:病症:发生于叶部和球根.在叶部,最初有小的褐色不规则斑点出现,这些斑点慢慢扩大,成为不规则的凹状病斑,病斑的中央部位,往往有空洞出现,而老病斑上面有小黑粒点成形成.在球根,有比叶部病斑稍大些的黑褐色不规则凹状点形成,病斑处慢慢腐败,最后球根成为木乃伊状的干腐状态,被害严重的球根,往往繁殖而不发芽,或者虽发芽但是生育不佳.  相似文献   

20.
董国忠  刘喜 《中国稻米》2003,9(4):25-26
1.农粳1号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选育的粳稻品种。生育期122天。品质分析结果 :糙米率82.4% ,精米率74.1 % ,整精米率72.4% ,长宽比1.7,垩白大小2.4% ,垩白米率8.3 % ,垩白度0.5% ,直链淀粉含量16.61% ,胶稠度75.2mm ,碱消值7.0级 ,粗蛋白含量7.09%。经人工接种鉴定 :苗瘟7级、叶瘟7~9级、穗颈瘟7~9级 ,自然感病评价 :苗瘟5~7级、叶瘟7级、穗颈瘟7级。1999~2000年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6645.6kg/hm2 ,较对照品种增产6.8 % ;2002年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6645.6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1 %。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