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提高不同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对2006—2017年中国22个生猪主产省份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成本效率的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效率总体较高,且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但成本变动率逐年下降,其中小规模(31~100头)成本效率下降幅度最大,散养(30头以下)其次,中规模(101~1 000头)和大规模(1 000头以上)下降幅度较小;不同省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的养殖大省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并不高,成本效率总体呈现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
2017中国生猪市场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接2019年2期《饲料与畜牧》第42页)精饲料费方面,中规模养殖户最高达879元/头;小规模养殖户次之,为875元/头;大规模养殖户约为835元/头;散养户精饲料费最低,仅为819元/头,但其所投精饲料数量的单价也明显低于规模养殖户。人工成本是不同规模户之间在所有投入要素中差异最  相似文献   

3.
运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调查数据对贵州省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近年养殖成本增加,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相对较低的养殖成本和偏高的主产品销售价格,使其生猪养殖净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立起一定的比较优势;贵州省生猪养殖规模大小与总成本呈线性负相关,与净利润呈U型关系,即散养和大规模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贵州各种规模的生猪养殖都不约而同地增加对配合饲料的需求,配合饲料费用增加是养殖成本上升的关键因素;由于单位主产品耗粮数量增加、玉米总产量有限以及周边省份大力发展生猪的影响等,贵州省发展生猪现有比较优势可能有弱化的倾向,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仍面临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散养肉牛的饲养成本收益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1999—2019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黑龙江、河南、宁夏、陕西、新疆5个省(区)散养肉牛的统计数据,对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和结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Eviews 10.0软件建立模型,以仔畜费、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死亡损失费、医疗防疫费、燃料动力费和人工成本费7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不同生产要素对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生产总成本的影响。[结果]1998—2018年,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养殖的生产总成本呈缓慢上升趋势,净利润也呈现波动上涨趋势,2008年以后成本利润率在30%左右。物质与服务费的直接费用中,仔畜费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较大,其次是饲料费;除燃料动力费外,其他直接费用均呈上涨趋势;间接费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09年之后,劳动日工价与雇工工价同步增长,人工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在生产要素中,仔畜费、精饲料费和人工成本费是影响散养肉牛生产总成本的主要因素,与生产总成本有正相关关系。[结论]从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来看,养殖成本在不断提高,养殖收益良好;建议适度提升饲养规模,以降低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2006—2015年全国4种规模奶牛养殖的生产要素配置现状、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技术损失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中规模奶牛(51~500头)养殖要素配置相对最优,大规模(500头以上)急需提高生产前沿面,散养(1~10头)和小规模(11~50头)的要素配置最差;目前技术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饲料的投入,但这种粗放、低效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持续为我国奶牛增产提供支持;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值,说明我国奶牛产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技术进步对于突破我国奶牛产值瓶颈有巨大的潜力。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广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模式、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与进步、支持和引导农户养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散养肉牛的饲养成本收益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1999—2019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黑龙江、河南、宁夏、陕西、新疆5个省(区)散养肉牛的统计数据,对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和结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Eviews 10.0软件建立模型,以仔畜费、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死亡损失费、医疗防疫费、燃料动力费和人工成本费7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不同生产要素对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生产总成本的影响。[结果] 1998—2018年,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养殖的生产总成本呈缓慢上升趋势,净利润也呈现波动上涨趋势,2008年以后成本利润率在30%左右。物质与服务费的直接费用中,仔畜费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较大,其次是饲料费;除燃料动力费外,其他直接费用均呈上涨趋势;间接费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09年之后,劳动日工价与雇工工价同步增长,人工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在生产要素中,仔畜费、精饲料费和人工成本费是影响散养肉牛生产总成本的主要因素,与生产总成本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从五大主产省(区)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来看,养殖成本在不断提高,养殖收益良好;建议适度提升饲养规模,以降低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以后,我国成为猪肉净进口国,猪肉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并且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我国的生猪生产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间虽然也有一些波动,但是在2008年以后生猪的生产成本已经逐步超过部分欧美国家。数据显示:散养户成本已经逐步超过规模养殖户。从成本构成来看,仔猪、饲料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90%以上。影响成本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不同规模经营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吉林省作为国内生猪生产发展潜力区以来,生猪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态势已形成。为了研究生猪养殖成本效益构成及变动情况,找出引起成本效益变动的主要原因,笔者以吉林省2004—2016年生猪养殖数据为基础,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不同规模经营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生猪养殖的总成本随规模的增加而降低;仔畜进价、精饲料费、人工成本的高低是影响生猪养殖生产成本大小的主要原因,规模养殖总成本低于散养户;吉林省小规模生猪养殖户效益最为可观,大、中规模养殖并无效益优势。说明目前吉林省生猪养殖水平并未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2004~2014年湖南省生猪养殖头均产值、利润、利润率以及湖南不同规模生猪头均产值、利润及利润率。结果表明:湖南省生猪产业不断扩大,但生猪市场波动仍然较大,生猪利润空间逐步减小。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生猪产业产值还将进一步增长,生猪市场仍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散养养殖风险依旧较高,养殖比例或将有所降低。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利润相对较高,养殖比例或将有所增长。大规模养殖风险规避能力最好,养殖比例或将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虽然我国规模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但还是不能满足我国生猪的市场需求。又因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规模生猪养殖场及农村散养户养殖影响大、损失多,其数量也明显减少。为提高我国生猪市场供给,发展当前农村散养户生猪养殖业就十分重要。1农村散养户生猪养殖的优势1.1当前农村散养户生猪养殖的现状是利用早晚空余时间进行养殖,不请专人进行饲养,减少了用人成本。1.2剩余农产品增多饲养成本降低。散养户是利用当地自种的一些南瓜红薯、马铃薯及生活剩余饭菜进行饲喂,大大降低饲料成本,农村散养户出栏1头商品猪的饲料成本比大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肉羊养殖的最大收益水平,需要确定最佳的肉羊养殖规模。笔者以哈密地区伊吾县为例,通过调查该地区肉羊养殖的成本收益情况,并结合其中的一些成本收益指标,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从其现有的4种肉羊养殖规模中选择出最佳的养殖规模。研究表明,在农区规模化养殖中,中等规模肉羊养殖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中等规模养殖模式效益好于小规模养殖模式,小规模养殖模式效益好于大规模和散养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养殖模式效益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SFA的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对2004—2012年中国17个生猪主产省份的生猪养殖成本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按养殖规模和地区划分,分析了不同规模养殖户的成本效率差异及各生猪主产省份的成本效率差别。研究发现:中国生猪养殖的成本效率总体较高,散养户的成本效率始终在高位运行,大规模养殖户和中规模养殖户的成本效率优势正逐步显现,小规模养殖户的成本效率不具有优势。不同地区的成本效率存在明显差别,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成本效率要高于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笔者根据《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200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DEA模型,以主产品产值和副产品产值为产出变量,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为投入变量,分别对四川省4种生猪饲养规模的生产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生猪生产效率均值从大到小对四种饲养规模进行排序,依次为中规模生猪饲养、大规模生猪饲养、小规模生猪饲养、散户生猪饲养。得出四川省最适生猪饲养规模是中规模生猪饲养,阻碍生猪饲养规模的原因有生猪饲养技术落后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结论,并提出提高四川省生猪生产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析贵州省饲料价格波动对生猪养殖成本的影响,笔者首先对2000—2015年贵州省饲料价格波动与生猪散养成本、规模养殖成本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时间序列分析法,实证研究了贵州省饲料价格波动对生猪养殖成本的影响;最后基于结论从饲料的供应、生猪养殖方式的选择以及养殖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贵州省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提供理论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1东北地区发展大规模生猪养殖一定会降低生产成本吗?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玉米饲料资源,土地广阔、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已成为生猪规模养殖投资最集中的区域,达产后这两省将分别新增生猪出栏量1 500万头和1 000万头。不可否认,也有个别企业也存在通过投资生猪产业项目,达到圈地的目的。但东北地区发展大规模的生猪养殖一定能降低生产成本吗?首先,东北地区大规模猪场也面临粪污处理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现状、模式与区域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我国生猪养殖规模、成本收益、区域分布数据的基础上,回顾并总结了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大致历程,分析了生猪养殖的现状、模式与区域布局。分析认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持续发展,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但散养模式仍占较大比重。与散养模式相比,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且规模化养殖也将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从养殖区域变化看,受粮食种植、环境、养殖成本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逐渐向饲料供应充足、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环保压力上行,生猪养殖准入门槛及生产标准日益严格,小规模生猪散养户大规模退出是当前生猪养殖业的突出现象。文章以吉林省2007—2016年生猪养殖户规模变动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小规模生猪散养户(以下简称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波动、获利水平、环保规制因素对吉林省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决策有显著影响作用,机会成本对吉林省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决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生猪成本要素对农户散养(养猪规模在15头以下)生猪生产的影响,本文基于1995~2009年农户散养生猪的成本效益数据,研究了农户散养生猪的生产成本构成,并对主要成本要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的产出弹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散养生猪的生产成本主要由饲料(主要是精料)、仔猪和人工组成。不同地区精料、仔猪、人工三个成本要素的产出弹性存在差异,但同一阶段的精料消耗量的产出弹性显著高于仔猪和人工。随着年份的增长,生猪出栏重逐渐增加,而精料的产出弹性逐渐增大,仔猪和人工的产出弹性逐渐降低。可见,农户散养生猪生产越来越依靠饲料,要提高产出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王化青 《中国猪业》2022,17(6):27-29
本文以生猪养殖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2年生猪养殖成本及收益统计数据,分析我国近10年生猪养殖成本及收益的变化规律。近10年间我国生猪养殖总成本呈现波动上升特征,2019—2020年生猪养殖成 本增幅最大,同时,这2 年的产值涨幅也呈现激增态势,涨幅均超过60%。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主体的净利润、利润成本分析表明生猪养殖的利润水平差异较大,大规模养殖成本收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以60头杜长大三元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饲料配方不同生长阶段的增重及料重比、千克增重成本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2.1~100kg阶段高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饲养效果最好,头均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效益亦最佳;100~125 kg和125~140 kg两个阶段高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在头均增重、料重比两个指标上继续保持优势,但饲养成本也升高,阶段千克重成本比中等营养水平组略高;140~180kg阶段中等营养水平组头均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效益最佳,高营养水平组饲养效果虽与中等营养水平组相差不多,但效益最差。同时依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增重、料肉比、饲养成本等试验数据,利用经济学平衡原理对生猪最佳上市体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猪的最佳上市屠宰体重取决于生猪价格、饲料价格以及猪场自身的一些条件,生产者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最佳上市屠宰体重,是猪场获得最大利润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