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及时掌握当前江、浙两省桑蚕微粒子病发生的现状,交流近年来各生产单位在防治微粒子病方面的经验,了解关于桑蚕微粒子病研究的信息,以更好地防止桑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及蔓延,江苏、浙江省蚕桑学会于1987年8月13日至15日在杭州市浙江农业大学蚕桑馆联合召开了“桑蚕微粒子病发生及防治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江苏、浙江蚕桑学会有关代表31人,会议还邀请了安徽、江西两省派代表列席会议。与会代表对当前江、浙两省桑蚕微粒子病发生情况作了通  相似文献   

2.
江苏、浙江两省蚕桑学会于8月中旬在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联合召开了“桑蚕微粒子病发生与防治”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两省生产、科研和教育单位的蚕种和蚕病科技工作者、专家、教授共31人,另外还邀请安徽、江西两省蚕桑学会派代表列席了会议。会议从13日至15日共开了3天,座谈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相互通报了两省近年来蚕种生产上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交流了集团母蛾检查工作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办法。2.分析了近年来两省微粒子病有所抬头的原因,探讨了防治微粒子病应采取的技术措施。3.两省的科研教育机构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微粒子病研究工作进展,特别是关于微粒子孢  相似文献   

3.
在桑蚕原种生产中,通过搞好桑园害虫防治,减少桑园害虫微粒子病交叉感染,对预防桑蚕微粒子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廖先谋 《广西蚕业》2003,40(3):40-43
在河池市蚕业指导站的组织下,于2003年6月26日在宜州市盐业大酒店召开了桑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学术研论会。河池市蚕种场、宜州市蚕种站、环江县蚕种站的领导、技术干部、技术工人骨干等43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潘志新、罗梅兰、毛洪斌三位领导和专家到会亲临指导。针对2003年我市蚕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2003年下半年全市蚕种生产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措施。12003年上半年我市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1.1思想麻痹,放松管理1.1.1认为桑蚕微粒子病毒在已采取的消毒防病措施下,桑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可能性很…  相似文献   

5.
多菌灵对桑蚕微粒子病经卵传染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多菌灵治疗桑蚕微粒子病经卵传染的效果,上代患微粒子病经卵传染后新孵化的蚁蚕用多菌灵(?)食,浓度为10,000ppm,每日二次,直至三龄眠蚕为止,结果表明,多菌灵对防治桑蚕微粒子病的经卵传染有效,上代经多菌灵治疗后仍然患病的后代发病率比对(?)(不(?)食多菌灵区)明显减少,如果这些后代继续使用多菌灵(?)食,则抑制桑蚕微粒子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热空气处理蚕种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科研成果,省丝绸公司于1986年4月16日至4月18日在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场召开有英德、清远、罗定、德庆、郁南、廉江、合江、化州等蚕种场的代表16人参加的热空气箱处理蚕种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座谈会。座谈会期间委请了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主任卢铿明、讲师徐兴耀、设备科工程师吴焕文同志为代表们讲授了热空气处理蚕种防  相似文献   

7.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6,33(2):48-52
以1993年以来全区桑蚕种微粒子病检验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几年来桑蚕种微粒子病的分布,为害状况、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提出了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一、微粒子病昆虫微粒子病种类不少,近年来研究颇为活跃。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微粒子病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手段,如加拿大等国,试验应用微粒子病来防除粮食仓库的害虫,另一类是研究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现将后一部分分述如下:据日本1978年〈蚕丝年鉴〉报导,桑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结果说明,原原种和原种  相似文献   

9.
骆文  罗海信  何东 《四川蚕业》2005,33(1):13-15
蚕种成品微粒子病检疫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使用蚕种的质量。农业行业标准《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对成品微粒子病病卵率指标及检疫方法作了具体规定。我省通过开展蚕种成品检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4,31(1):23-24
区农业厅经作处和广西蚕学会联合于1994年1月6日至7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区蚕种繁育与防治桑蚕微粒子病研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区蚕业指导所和各地区、南宁市、柳城县、防城港市、合浦县农业局蚕业站或经作站负责人,以及各级蚕种场场长。区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11.
桑叶全程消毒是蚕种繁育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在原种繁育中比较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与桑叶不消毒的微粒子病"毒率"发生情况,调查桑叶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桑蚕原种繁育生产中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能很好的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毒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桑蚕微粒子病是严重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做好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能预知微粒子病原菌的存在与分布情况,预测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回避蚕种生产的风险,保证蚕种质量.在这几年的三级原种繁育中,我们原种场都把预知检查工作作为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下面结合笔者从事多年三级原种繁育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三级原种预知检查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 自从美国尤他州大学Hsiao(1973)发现苯来特药物对紫花苜蓿象鼻虫微粒子病有显著治疗效果之后,有关研究人员相继对各种昆虫微粒子病进行了试验。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Shinholster(1974)认为,苯来特对红黄粉虫微粒子病有抑制效果。美国华盛顿哈佛大学Armstrong(1976)指出,苯来特对蝇微粒子病同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Brooks等(1978)通过试验证明,苯来特对玉米穗夜蛾微粒子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所蚕病组(1978)及刘仕贤等(1979)在1978年共进行了十六批试验,反复证实多菌灵和苯来特等类似化合物对桑蚕微粒子病食下传染和经卵传染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通过广东省十三个蚕种场站共45批生产鉴定试验初步证明,多菌灵可在生产上有效地防治桑蚕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14.
张培芬 《广西蚕业》2010,47(4):21-22
母蛾微粒子毒率是桑蚕原种合格与否的重要检测指标,随着桑蚕业规模的迅速扩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桑蚕原种生产中的防"微"形势也日趋严峻。本文根据微粒子在蚕体的传染特点并结合桑蚕原种生产一线的经验,阐述了目前原种生产防"微"的思路,为桑蚕原种的合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桑蚕一代杂交种病卵率检疫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结果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已经成为蚕种质量检验机构实施蚕种微粒子病的检疫项目.笔者结合几年来的试验情况,就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微粒子病检疫标准作如下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桑蚕三级原种母蛾检验检疫是对桑蚕微粒子病的专项检疫。该项工作非常重要,工作开展的到位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蚕桑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桑蚕三级原种母蛾检验检疫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与同行共同学习和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桑蚕母蛾检验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微粒子病对桑蚕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杂交蚕种生产中不同蚕品种微粒子病的流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是该病害控制措施采取的基础。以往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较多地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 ,推测流行的主要因子 ,这种分析和推测主要依靠技术经验。充分利用和发挥母蛾检验的作用 ,将大大增加桑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分析的科学性 ,为实际生产提供更科学和更有效的依据。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杂交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相关分析表明 :当防止桑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人为因素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蚕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和制种季节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微粒子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在发生和流行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论述了桑蚕原种繁育中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规律,提出了一些防控家蚕原种微粒子病的意见,以期在生产上对微粒子病防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庞朝平 《广西蚕业》1994,31(2):56-57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给蚕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微粒子病扩散的最快方式即是通过带“毒”的蚕种传染到蚕区.所以生产无微粒子病源的蚕种是蚕种场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管理,不认真贯彻自治区“桑蚕良种繁育检验制度”,微粒子病随时都会突然发生,影响蚕种场的声誉、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蚕业生产中,桑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不可放松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还关系到全区的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历史上就有因微粒子病暴发、蔓延而使蚕业毁于一旦的惨重教训!我们要引以为诫!因此,全区各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必须把“防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