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确保管桥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分析论证了贝雷桁架悬臂顸推法、搭设满堂红支架法、大型吊车抬吊法、金属桅杆吊装法等管桥施工方案.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得出,金属桅杆吊装法与大型吊车抬吊法结合起来施工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悬索斜拉索组合式跨越管桥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某悬索斜拉索组合式跨越管桥现状,应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软件,通过选用合理的有限单元以及对有限元模型输入参数的修正,根据20年前建造时成桥状态和服役20年后管桥状态的变形测量结果,建立了管桥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静力计算,得到管桥在输油状况下的位移和应力,为管桥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涩宁兰输气管道刘化支线黄河跨越工程,利用了现场原有的废弃铁路桥墩条件,在对该桥进行低应变应力检测及各项观测后,采用经济、结构简单、受力明确的空间桁架梁式管道跨越结构设计方案,主枝和腹杆全部采用钢管结构,节点全部采用无节点板的相贯节点,使得整个跨越结构设计合理,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相似文献   

4.
悬索斜拉索组合式跨越管桥风致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建立了大跨度悬索斜拉索组合式管桥建造时成桥状态和服役20年后运行状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管桥两种状况下的模态分析,获得管桥前二十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管桥进行风致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风力的等级对管桥疲劳载荷幅值的大小影响不大;管桥在服役20年后,管道和拉索的疲劳载荷幅值低于管道和拉索允许的疲劳强度值,不会引起管桥的疲劳失效,但要高于20年前建造时的疲劳载荷幅值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世圣  张宏 《油气储运》2003,22(1):27-29
按照悬索式管桥的实际结构特点,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专业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悬索式管桥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前二十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通过对各阶振型的分析,掌握了悬索式管桥的振动形态。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悬索式管桥进行了横向风共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横向风载荷作用下,管道产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根据管桥结构自身的受力特点,采用复合蒙特卡罗抽样法,结合有限元及二次开发工具APDL,对跨越管道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指标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以腐蚀速率分析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随机参数共同作用下结构的年失效概率。以某现役管桥为例,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全面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结构可靠性指标关系较密切的参数是主索截面积、管道外径和介质油密度。采用不同风险地段允许的失效概率对管桥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低风险地段管桥的安全寿命可达39年,高风险地段管桥的安全寿命为26年。  相似文献   

7.
1常采用的的渡槽基本结构型式1.1型式Ⅰ:渡槽槽身既是输水结构,又是纵向的梁式(或拉杆)承重结构,属于这种型式的有简支式、双悬臂式、连续梁式、下承式桁架拱式。1.2型式Ⅱ:渡槽槽身置于拱式支承结构(包括实腹拱和  相似文献   

8.
研究腹杆节间间距对平行弦木桁架承载性能的影响,控制融余强度,形成平行弦木桁架强度及质量控制的理论支撑。采用Smsolve结构力学求解器对桁架进行内力分析,并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与稳定性验算,得到桁架腹杆节间间距临界值。采用静力加载方式,对平行弦木桁架挠度、轴向应变以及破坏形式进行测试,对2种工况模拟变形趋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腹杆节间间距0 mm与65 mm的桁架,极限荷载平均值分别是设计荷载的5.26倍和3.49倍,均满足设计要求,且节间间距0 mm桁架的承载力高于节间间距65 mm桁架,2种桁架变异系数均较小,表现出较小的离散性。当达到极限荷载时,2种工况的跨中挠度值相差不大;节间间距0 mm桁架,跨中与两加载点处挠度值相差不大,变形较小;节间间距65 mm桁架,跨中与两加载点处挠度值相差1.5倍,此工况试件极限荷载均超过3倍设计荷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比较2种工况下桁架变形形式,可以看出节间间距0 mm桁架整体变形较小,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试验证明桁架破坏形式主要为节点齿板拔出,而导致桁架失效,破坏位置主要出现在两侧端部、跨中、加载点下端节点位置,与模型分析相一致。分析认为平行弦木桁架有较好的强度储备,在满足构件承载能力、稳定性的情况下,腹杆节间间距可在65 mm范围内进行调节,桁架失效主要发生在齿板连接节点处。  相似文献   

9.
潘世维 《油气储运》1996,15(3):29-30
管桥的钢索承受着管桥的全部重量,它的防腐问题直接影响着管桥的寿命。用传统的地蜡防腐方法,存在着迫不及待寿命短、年平均施工费用高、大修周期短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施工简单、粘结牢固、寿命长的防腐材料,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试验之后,认为改性橡胶自粘防腐胶带能够适应钢索防腐施工中高空作业多、施工条件差的特点,其优点是:具有非常好的电绝缘性能、耐化学腐蚀及耐低温性能;操作简便;不需加热和其它处理。缠绕后,  相似文献   

10.
长输管道悬索跨越空中发送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长输管道悬索跨越空中发送施工方法,对管桥安装中的架设空中索道,主索发送,吊索安装,管桥发送安装,抗风索发送安装,共轭索及其吊索安装,管道发送安装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描述,悬索跨越空中发送施工方法不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施工难度小,施工质量容易保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忠武输气管道干线渝东及鄂西山区的地形特点,通过比选确定了木龙河、马水河、蚂蝗溪、野三河跨越宜采用大、中型悬索跨越结构;大溪沟、黄水湖1号和黄水湖2号跨越宜采用桁架跨越结构.针对这7处跨越设计,从结构特点、桥面结构和跨越主索的选材等方面进行了优选与改进.  相似文献   

12.
邓道明 《油气储运》1995,14(4):17-20
组合拱式管桥是一种合理的中型管道跨越型式,分析其结构的稳定,则应首先确定这拱的剪刚度。推导其抗剪刚度时,首先要确定杵梁的剪切位移及抗剪刚度。由于组合 合管拱一般为坦拱,其杵梁的抗剪刚度一般不受拱轴线曲率的影响,按直线杵梁处理。在管道跨越工程中,常用三角形截面组合管拱,由三角形截面杵梁的受力分析图,分析推导出其抗剪刚度。利用相似原理也推出了梯形、菱形截面桁梁的抗剪刚度计算式。所述分析方法可推广到其它  相似文献   

13.
在对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乡慈口村原简易柔性 型悬索桥的设计和已建成构筑物进行审核、评价和检验的基础上 ,根据有关的桥梁规范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可能投入的经费 ,进行原桥的改建设计 ,使之达到技术先进、使用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 .本着节约资金的精神 ,对原桥已建成构筑物采取有效的利用和改建 .在桥型的选择、主体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上突破传统的设计 .  相似文献   

14.
左雷彬  李国辉  王学军  刘其民 《油气储运》2012,31(7):514-517,95
大跨度管道桁架跨越多采用牵引(顶推)方法施工,但施工荷载和外界因素导致桁架杆件产生复杂的应力状态,因而过程控制对整个施工成败具有关键作用。以境外某管道桁架跨越工程为例,从桥路选择、数据采集系统、施工过程数值模拟计算、传感器选择与安装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应力应变监控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监控结果显示桁架最大应力为121 MPa,经现场及时调整牵引速度后,桁架应力稳定在90 MPa以内,与计算值基本吻合。应力应变监控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关键结构部位的受力情况,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可以有效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涩宁兰管道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广 《油气储运》2002,21(6):20-23
涩宁兰管道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是大型管道跨越,其跨度居大管径管桥之首,且跨越段水深流急,工程设计及施工难度较大。针对设计方案选定、结构计算、主材选用及工程实施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设计调研,经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悬索结构形式。介绍了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的设计过程,设计经验可供同类型管道跨越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管道跨越结构的分类及选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家齐 《油气储运》1999,18(5):12-14
管道跨越结构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管道在跨越结构中为受力构件、称之为跨越管段;一类是管道不作为跨越中的受力构件,只是敷设于桥面,称为管桥。通过对俄、美两国规范规范的研究分析,指了在设计和施工中顺尽量避免管道承受外力引卢的纵向应力。对悬索跨越管段和拉索跨越管  相似文献   

17.
程梦鹏  王福胜 《油气储运》1998,17(11):29-32
在输油管道跨越河流地,其自重载荷大,设计跨度大的特点给工程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诸多问题,针对东临输油管道跨越工程,通过诸方案比较认为,悬索跨越方案结构传力简捷,主索,风索,消振索与输油管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既安全又适用,在具体施工中,对传统悬索跨越结构作了改进,指出在悬索跨越设计中用钢丝绳作主索的局限性很大,而对大管径,大跨度悬索跨越工程采用高强钢丝平行束作为主索势在必行,采用这一技术无论是跨越桥面结  相似文献   

18.
赵炳刚 《油气储运》2005,24(8):38-40
介绍了斜张桥钢索的设计构思,分析了钢索的材料选型和防腐性能、钢索的疲劳和非线性以及张拉与锚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斜张桥钢索的设计中宜采用辐射型或扇型的索型,并推广采用预应力钢筋作为斜张管桥钢索.可采用对钢索反复张拉的方法消除或减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并从索的选型和施工两个方面解决钢索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可通过将恒载所产生的最大弯矩减到预定值和减小管道或主梁的位移来确定索施加的张拉力.  相似文献   

19.
张维尧  吴志平 《油气储运》1999,18(12):31-34
在尖山铁矿--太原钢铁公司矿浆管道设计中,针对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提出了采取开凿隧洞使管道穿山通过的方法,而被汾河或深谷隔离的隧洞出口之间采用水中不设墩的悬索、悬缆结构方案,将管道连通。结合各隧洞口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跨越常采用的标准式争分夺秒了简化改进,使其更有利于山高壁陆的自然特征和地形状态变化复杂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