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牛、猪、羊O型、亚洲-Ⅰ口蹄疫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对北京市密云地区偶蹄动物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初步摸索到口蹄疫O型、亚洲-Ⅰ2价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看出有基础免疫的牛、羊亚洲-Ⅰ型FMD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120d内均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滴度70%以上的保护水平,有明显的免疫效果,并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但是从监测分析,猪群亚洲-Ⅰ型FMD的免疫抗体水平非常低,根本达不到对猪群的有效保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几年来,口蹄疫疫情时有发生,对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我区实行了已春、秋两季为主,进行全覆盖强制免疫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免疫间隔期长,部分牲畜免疫后期抗体效价达不到抵御外界病毒侵袭的水平,不能使畜群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为使畜群免疫抗体水平能始终保持在有效保护的状态,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和次数,我们应用口蹄疫O型、AsiaI型双价灭活疫苗进行每年2次和3次免疫对比试验,检测牛体内免疫抗体水平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最佳免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骆驼、鹿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偶蹄动物. 本试验对绒山羊O-AsiaI口蹄疫双价苗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观察,以期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牛、猪、羊O型、亚洲Ⅰ(AsiaⅠ)型、A型口蹄疫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对北京市密云地区奶牛A型口蹄疫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初步摸索到奶牛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基础免疫的经产奶牛、青年奶牛初免后1个月加强1次,A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4个月内均能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滴度70%以上的保护水平,有明显的免疫效果。犊牛90日龄初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奶牛的50%,间隔1个月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口蹄疫的免疫抗体保护率水平仍低于70%,因此鉴于上述情况2免后1个月又进行了3免,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才完全能够达到农业部免疫抗体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正大型猪场口蹄疫是完全可以预防控制的。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出栏猪易发的情况,在于广大养殖户对口蹄疫免疫不重视。笔者认为,尽管预防口蹄疫不能完全依赖疫苗,但绝对不能不打疫苗,科学的制定好制定好免疫程序,是提高口蹄疫免疫效果的关键。1口蹄疫免疫抗体存在一定的消长规律,最好根据抗体水平监测科学的制定好免疫程序1.1抓住易感动物感染或注射疫苗后存在如下抗体消长规律:1.1.1人工免疫的猪:首免后3-4天产生免疫抗体,14-28天  相似文献   

6.
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偏低原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动物按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关键,为此,固原市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为主,常年补针为辅的方针对动物实施免疫。为了了解免疫抗体产生和免疫抗体水平的情况,我站实验室对春季免疫结束后30日的牛羊猪采集血清共210份做了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监测结果为  相似文献   

7.
为详细了解、掌握和科学评价新疆兵团第四师辖区羊口蹄疫免疫成效,制定科学有效的羊口蹄疫防控方案,该文对辖区2016—2020年间羊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5770头次,其中O型口蹄疫样品7640份,合格7050份,平均合格率92.28%;A型口蹄疫样品5736份,合格5254份,平均合格率91.60%;亚洲Ⅰ型口蹄疫样品2394份,合格2220份,平均合格率92.73%。师市羊口蹄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已建立起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确保养羊业能有效抵御口蹄疫的侵袭。  相似文献   

8.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家畜O型口蹄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监测,准确监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特对某地方乡镇散养、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牛、羊、猪的血清,利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了解家畜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地方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抗体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抗体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效果。  相似文献   

9.
液相阻断ELISA在奶牛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相阻断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奶牛进行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调查,液相阻断ELISA方法在现实应用中对亚洲I型口蹄疫已经成熟,用同样的方法对A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探寻奶牛体内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奶牛A型口蹄疫的免疫。根据以往免疫经验来看,结果发现90日龄首免后,抗体滴度开始回升,免后21d回升到最高1:324(1:128),之后开始下降,28d后免疫抗体滴度回落至1:204,说明首免抗体维持时间较短,需要进行2免,2免后免疫抗体保护率可维持4个月,再进行3免,抗体滴度又很快回升,且维持较长时间。说明A型口蹄疫间隔28d进行2免,再间隔4个月进行3免,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适时地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A型口蹄疫;FMD疫苗对育成、青年和成年期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防城港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效果,对防城港市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等国家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集中抽检,以期为指导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抗体均超过了农业部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评价的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的要求。因此,要加强鸡禽流感和新城疫的二免和补免工作,确保鸡群整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有效杜绝禽流感疫病在本地区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最佳的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质量,更好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我们对国家采购的猪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的评估。本实验采用液相阻断ELISA(Lp B-ELISA)的方法对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易感动物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疫苗免疫,免疫工作到位与否是当前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对强制免疫工作极为重视,但为什么有时免疫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掌握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免疫抗体水平的因素,笔者于2016年在葫芦岛市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进  相似文献   

13.
多种疫苗分点同时注射与按免疫程序注射的免疫抗体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猪一次性分点注射猪脾淋疫苗、猪三联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口蹄疫O型疫苗后,猪瘟的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和口蹄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比分次注射均较高,原因可能是多种疫苗协同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后有提高动物产生免疫抗体的作用。多种苗一次性分点注射,省事、省力,且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2015年庆城县秋季牛口蹄疫防疫工作成效,客观评价防疫质量,确保全县养牛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庆城县17个乡镇随机采集部分牛血清,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测牛口蹄疫免疫抗体。结果表明,庆城县秋季牛口蹄疫整体免疫水平较好,但各乡镇散养牛免疫抗体水平不均衡,免疫效果差距明显,仍存在发生流行口蹄疫疫情的隐患。通过分析个别乡镇免疫质量不佳的原因,对提高牛口蹄疫免疫水平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有效提高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羊口蹄疫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羊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正确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疫苗免疫效果实施监测,制定适合永靖县养羊场的有效免疫程序。是保证羊健康生长的关键措施。为此。于2011年在永靖县瑞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羊场进行羔羊门蹄疫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消长情况的观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魏晓晖  姚维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81-82,109
为准确掌握2018年肥东县春季猪口蹄疫防疫工作成效,客观评价防疫质量,确保全县养猪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肥东县18个乡镇随机采集部分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液相阻断法检测猪口蹄疫免疫抗体.结果表明:肥东县春季猪口蹄疫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但各乡镇散养猪免疫抗体水平不均衡,免疫效果差距明显,仍存在发生流行口蹄疫疫情的隐患.通过分析个别乡镇免疫质量不佳的原因,对提高猪口蹄疫免疫水平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有效提高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发生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发达国家通过扑杀感染动物控制口蹄疫的传播,发展中国家依然采取疫苗免疫方式提高畜群的整体抗体水平,所以定期对动物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口蹄疫的防控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口蹄疫发病原因、症状、诊断和防止措施进行分析,为今后综合预防控制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接种猪口蹄疫疫苗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猪口蹄疫疫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免疫抗体合格率是评价动物疫苗免疫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格率的高低反映动物群体对疫病抵抗力的大小。在监测中发现,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常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分析原因主要有八个方面,品种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疫苗方面、病原的血清型、疾病对免疫的影响、母源抗体的影响、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及其他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下。  相似文献   

19.
吴在玉  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92-6293
[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从根本上控制仔猪O型口蹄疫的发生。[方法]采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涪陵某规模化养殖场母猪和仔猪进行了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仔猪在10日龄左右抗体效价最高,平均效价为2.62。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迅速下降至不完全保护水平。不同日龄首免仔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效价对试验猪的免疫应答有较大的影响。[结论]30~45日龄是仔猪接种FMD疫苗的最佳时间,这与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雷山县小香羊的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等方法对雷山县小香羊血清样本1 152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免疫羊群中,O型口蹄疫、亚洲Ⅰ型口蹄疫、山羊痘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0.2%、79.3%、82.2%和64.4%;在非免疫羊群中,口蹄疫、山羊痘、布氏杆菌病和羊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