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测定黄瓜和土壤中氟唑活化酯的方法。结果显示,当添加水平为0.02~2.0 mg·kg-1时,所建立的方法对黄瓜和土壤中氟唑活化酯的添加回收率在92.1%~106.8%,相对标准偏差为1.7%~6.1%。仪器对氟唑活化酯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2 g,该方法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1。在浙江杭州、山东淄博和湖北武汉3地开展的2 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用药量为20~30 mg·kg-1,施药5~6次,施药间隔7 d时,距末次施药3 d,黄瓜和土壤中氟唑活化酯的最终残留量均<0.02 mg·kg-1。氟唑活化酯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不易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造成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及安全性,为柑橘全爪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0%丁氟螨酯悬浮剂2500、2000、1500和1000倍液4个浓度处理,与两个常用化学药剂73%炔螨特乳油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药前调查虫ri基数,药后3、7、15、30d调查防治效果,两年重复试验。【结果】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处理,药后30d的防效为98.80%~100.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3%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4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且对柑橘安全,对其他非标靶牛物无不良影响。【结论】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柑橘全爪螨有很好的防效,建议在柑橘全爪螨发生高峰前期,田间全爪螨种群密度为5头/叶左右时施药,推荐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及安全性,为柑橘全爪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0%丁氟螨酯悬浮剂2500、2000、1500和1000倍液4个浓度处理,与两个常用化学药剂73%炔螨特乳油和240 g/L螺螨酯悬浮剂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7、15、30 d调查防治效果,两年重复试验。【结果】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处理,药后30 d的防效为98.80%~100.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3%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240 g/L螺螨酯悬浮剂4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且对柑橘安全,对其他非标靶生物无不良影响。【结论】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柑橘全爪螨有很好的防效,建议在柑橘全爪螨发生高峰前期,田间全爪螨种群密度为5头/叶左右时施药,推荐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芸苔素内酯分别与氟酰羟·苯甲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混用组合为供试药剂,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连续喷施2次,进行弯孢霉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防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氟酰羟·苯甲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3个组合处理,在防病、提高抗倒伏能力、增产增效方面,总体均优于代森锰锌常用药剂处理。为有效控制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以及落实农药减施措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豫东平原夏玉米病虫害综合化学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材,选用8种药剂,设置10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1%寡糖?噻?氟虫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抽雄期喷施,玉米螟虫防效为90.35%~93.96%,蚜虫防效为91.82%~92.72%,均显著高于单独喷施。抽雄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戊唑?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对玉米叶斑病、南方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抽雄期喷药,对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的防效,18.7%丙环?嘧菌酯分别为83.36%、76.51%、78.93%;75%戊唑?嘧菌酯分别为79.25%、75.76%、83.81%;75%肟菌?戊唑醇分别为76.32%、82.83%、74.51%。不同药剂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产。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75%戊唑?嘧菌酯比与对照增产21.77%,比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增产7.94%,比单独种子包衣增产13.83%,比单独喷洒14%氯虫?高氯氟增产13.45%,比单独喷洒18.7%丙环?嘧菌酯11.54%。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采取种衣剂包衣和田间喷施杀虫防病农药相结合综合防控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防治效果及对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喷雾1次,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最佳施药时间是小麦扬花30%~50%时,此时施药对小麦籽粒中DON毒素控制效果达97.48%。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适宜药剂,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吡唑醚菌酯、氟环唑等4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计吡唑醚菌酯100g·hm-2、氟环唑135g·hm-2、丙环唑168.8g·hm-2及代森铵675g·hm-2三次药后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分别为82.1%、81.2%、82.9%和77.3%,对玉米安全、无药害;综合保产因素,生产上防治玉米大斑病宜采用含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成分的药剂为佳,建议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早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8.
吡唑醚菌酯及三唑类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灌根处理法,于施药后7、15 d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量,评价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安全性;在室内,利用盆栽番茄,采用先接菌后施药的方法,测定施药后7、15和30 d药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同样采用灌根处理,分别于施药后60、90和150 d调查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情况及最终番茄产量,评价不同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吡唑醚菌酯对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表现出较高的毒力,EC_(50)分别为0.055、0.012、0.010μg·m L~(-1),其次为丙环唑,EC_(50)分别为0.058、0.060、0.011μg·m L~(-1)。戊唑醇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强,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较低,EC_(50)分别为0.075、0.255、0.455μg·m L~(-1);氟硅唑抑制分生孢子芽管伸长的毒力高,而抑制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毒力相对较低,EC_(50)分别为0.013、0.078、0.457μg·mL~(-1)。戊唑醇25、50 mg a.i./株、丙环唑5、10 mg a.i./株、氟硅唑5、10 mg a.i./株均显著抑制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吡唑醚菌酯30、60 mg a.i./株处理则均无影响。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中,药后3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87.12%,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防治效果为82.17%,戊唑醇50 mg a.i./株与氟硅唑1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0%与71.67%。田间施药后9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90.36%,戊唑醇50 mg a.i./株与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分别为84.20%与82.55%,氟硅唑5 mg a.i./株防治效果最低,为65.06%。而至施药后15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显著降低,戊唑醇50 mg a.i./株最高,为40.40%。最终产量统计,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处理增产率最高,为50.63%,丙环唑5 mg a.i./株最低,为-2.61%。【结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相近,吡唑醚菌酯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高于3种三唑类药剂。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及戊唑醇均可用于设施内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最高,对植株安全且增产显著,而丙环唑与戊唑醇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菌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目前玉米大斑病已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通过示范,了解400g/L氟硅唑EC、25%丙环唑EC、250g/L吡唑醚菌酯EC等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持效期及对产量影响等,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36%烯肟菌胺·氟环唑F、12.5%氟环唑F由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40%氟硅唑EC(福星)、22.5%啶氧菌酯(阿陀)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25%必扑尔EC(丙环唑)由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氟唑磺隆与炔草酯及代谢物炔草酸在小麦及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并对氟唑磺隆和炔草酯、炔草酸同时进行检测,以期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氟唑磺隆和炔草酯在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均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过程,半衰期分别为2.5~4.4 d和3.0~5.0 d。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贾云鹤  张扬  李宏伟  周飞  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136-138+200
[目的]比较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方法]室内生测试验(叶片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对照药剂相比,丙硫菌唑对大豆锈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其EC90分别为0.647 1、7.088 4、9.600 7、30.617 1、34.021 7和39.110 1 mg/L,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大豆锈病菌的活性优于氯氟醚菌唑;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大豆锈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EC90分别为3.210 6、3.536 1、24.498 2、46.005 2和52.074 3 mg/L。其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优于丙硫菌唑。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35和200 g/hm2试验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优于同等施药剂量下10%氯氟醚菌唑悬浮剂的防效;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50 mg/L...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为对照,研究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不同剂量对苹果褐斑病、炭疽叶枯病引起的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7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4.32%,极显著高于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处理;施药后3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炭疽落叶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0.40%,与常规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杀菌剂及同一药剂不同时期防治玉米大斑病对比试验,研究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各个不同药剂中,50%多菌灵悬浮剂防效最好,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各个不同施药时期中,10叶期喷施防效最好,其次是11叶期。从产量结果看,不同药剂处理中,50%多菌灵悬浮剂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不同施药时期,10叶期喷施40%氟硅唑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5%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的药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己唑·嘧菌酯悬浮剂在玉米拔节中期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一次性施用可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药剂使用剂量为225~300 mL/hm2;该药剂施药后15 d对玉米大斑病的平均防效幅度为68.9%~81.4%,施药后30 d对玉米大斑病的平均防效幅度为78.0%~84.4%,玉米平均增产幅度为10.8%~1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褐腐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抑菌持效期长且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为火龙果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褐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通过测量和观察抑菌圈大小及消失时间测定16种杀菌剂抑制病菌生长的持效期,对其中抑菌效果好或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与防效比较。【结果】咯菌腈、丙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氟硅唑、异菌脲等6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长,培养15 d后抑菌圈尚未消失;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3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较长;多菌灵、噻菌灵、嘧菌酯等3种杀菌剂初期对病菌的抑菌持效期较短;丙森锌、春雷霉素、百菌清、氟环唑等4种杀菌剂的抑菌持效期极短。田间药效试验显示,戊唑醇、异菌脲、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嫩茎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除丙环唑在500 mg/kg施药浓度下对火龙果嫩茎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外,其余4种杀菌剂对火龙果生长安全。【结论】生产上优先推荐使用具有内吸活性的戊唑醇、异菌脲、氟硅唑、丙硫菌唑、丙环唑等药剂防治火龙果褐腐病,轮换用药;在病情压力较大的果园,施药浓度可以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29-231
为探索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时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喷施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大喇叭口期喷施后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都最大,3个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喷施药剂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但鉴于吐丝期植株高大,不便于喷施药剂,所以,建议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如果错过了大喇叭口期,可以在玉米吐丝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玉米锈病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和杀菌剂药效试验方法,分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进行药剂处理,调查分析玉米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1次处理、施药2次处理、施药3次处理、施药4次处理、清水对照处理在玉米蜡熟期锈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8.0、23.3、22.9、17.9、31.0,发病等级分别为2.6级、2.1级、2.1级、1.6级、2.8级,产量分别为12 157.5、12 183.0、12 196.5、12 234.0、11 041.5 kg/hm2。施药1次、2次、3次、4次分别可以挽回产量10.1%、10.3%、10.5%、10.8%。玉米籽粒形成期药剂处理1次是最经济有效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籽粒形成期是玉米锈病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劳荒现象凸显,高效率、低强度的植保无人机作业服务蓬勃发展,有关无人机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在水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方面很少有人涉及。为了探索植保无人机施药在单季晚稻水直播田杂草防除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推进植物保护"机器换人",2018年开展了以担架式喷雾机为对照,植保无人机施药防除单季晚稻水直播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在单晚水直播稻田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其防除效果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相近,作业效率高,喷洒均匀度相对较高,使用300 g/L丙草胺乳油播后1 d封杀和40%氰氟草酯乳油、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10%噁唑酰草胺乳油播后15 d茎叶处理,对水稻比较安全,但植保无人机作业受风力等环境因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油菜根肿病的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根肿病是一典型土传病害,防治困难。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种药剂,比较不同药剂使用剂量、施药方式和施用时间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方式药剂出苗率不同:药剂拌土整体出苗率较高,氰霜唑、氟啶胺、噻唑锌出苗率均高于70.00%;药剂浇淋,氰霜唑出苗率最高,达到96.67%;药剂拌种,整体出苗率偏低。药剂拌种、药剂浇淋和药剂拌土平均防效分别为81.55%、67.47%和62.44%。3叶1心期,药剂灌根,以氟啶胺、氰霜唑和多菌灵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1.9%、71.1%和7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