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郭亚楠 《福建茶叶》2016,(10):121-122
生态观光茶园以其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优秀的自然景观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茶园景观设计实践以及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笔者在研究杭州、福建、安徽等地的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基础上,选取山水景观设计作为研究对象,详细阐释山水自然风光在茶园规划设计中运用以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当前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闽东茶园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态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初步设想,即采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等种植方式,利用生物生育过程的时空差异、生物链,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我区茶叶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闽东茶园生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引起茶业界同仁对生态问题的共同关心,在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初探@陈强$宁德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352100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云南少数民族几千年来与古茶园共生共长,两者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的区域文化符号。在当今生态文明、生态审美语境下,本文对古茶园文化符号的当代价值做出阐释。运用符号学、艺术人类学、生态美学理论,分析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互文关系,彰显云南民族村寨古茶园与物共适的生态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生态茶园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气候的角度讨论了生态茶园的光能利用,热量资源利用,水分资源利用特征,和生态茶园的防风效应,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气候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生态位理论在贵州茶园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生态位理论对贵州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引入林果木等生态位元素构建的人工生态茶园,对贵州茶园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茶园的抗逆性和茶园的产量产值,显示出很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05,32(2):19-22
作者根据多年实践调查和驻点指导示范,探讨了不施化学农药,实施生态控制茶园虫、病、草害的可能性。阐述了茶园虫、病、草生态控制的原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茶园人工生态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茶园人工生态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优良性,系统的能值和蒸散力以及光效能与生物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人工生态群落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具体表现为茶园人工生态群落系统光效能、土壤肥力能值、系统蒸散力、系统有益生物信息较纯茶园分别提高40.8%.55.34%、76.34%、16.07%,系统有益生物信息量大幅度增加,抑制了病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生态茶园建设与水利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茶园是确保茶叶产品卫生安全、增强茶叶品质、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新世纪后,生态茶园的建设模式、应用技术、建设标准都在逐步发展。随着生态观光茶园的发展,对规划与设计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分析和研究生态茶园与水利系统景观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在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文 《福建茶叶》2016,(4):151-152
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国人盲目崇尚、模仿国外文化,导致我国生态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呈现出趋同化现象,各地区茶园景观设计大同小异、"如出一辙"。针对当前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生态茶园规划设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生态观光茶园的典型案例,重点在于分析各地人文、自然、社会等地域文化在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所遵循的总体设计原则,旨在为我国生态观光茶园的特色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也在为传承传统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各地旅游产业的绿色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茶园天敌优势,开展害虫生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意义茶园害虫生态控制是茶园综合治理的核心,它是在深入了解茶园生态系统内有关因素的特性、动态和相关联系的全貌下,运用有效的防治技术,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的繁殖条件,尽量减少喷布化学农药次  相似文献   

11.
茶园景观设计及其美学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景观设计要融入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遵循茶园景观设计原则和理念,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和独特性格的景观艺术品,本文即从茶园景观的形象、生态、心理等方面出发,进行茶园景观的设计及规划,营造出茶园的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生态空间和氛围,全面提升茶园景观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阐述通过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来生产无公害茶叶,尤其是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谭璐 《福建茶叶》2016,(7):15-16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加强,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及安全要求也逐步提高,纯天然的高品质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绿色安全的根本在于解决茶叶种植污染这一源头问题,由此看来,建设生态茶园是促进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本文结合生态茶园的具体含义、特点等理论概念,总结了生态茶园的建设规划内容,并对生态茶园的建设措施和要点进行了相关探讨归纳,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期参考。  相似文献   

14.
翁以财 《福建茶叶》2023,(11):37-40
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和可持续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福鼎白茶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备受关注。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建设高标准的生态茶园,以提升白茶的质量和可持续生产能力。通过分析高标准的生态茶园特点、茶园规划、土壤管理与肥料运用、种植技术与(加工工艺)、生态害虫与病害防治,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的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包括优化土壤环境、生态害虫防控管理等,有助于推动白茶产业向着更加可持续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茶园的概念与关键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现代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生态茶园是指产地环境良好、生态因子相互协调、茶园园相优美、茶园管理绿色高效、茶叶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高、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茶园。阐述了目前生态茶园存在的茶园建设缺乏规划、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结合武夷山市特殊地理条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出运用生物措施综合治理茶园水土流失及其建设生态茶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寿宁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园地规划、茶园种树、梯壁留草种草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围绕改善茶园小(微)生态环境为中心,针对降低茶园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丰富茶园生态群落、营造小气候环境等方面,对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提高种植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总结,可为低矮平缓地区发展生态茶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绿色安全,宁化县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根据宁化县生态茶园建设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技术要点,为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