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长大商品猪与PIC商品猪生长性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忠  杨玥  段加彪 《养猪》2011,(3):29-30
在相同条件下,通过饲养对比试验发现,杜长大商品猪与PIC商品猪比较,120 kg左右出栏,PIC商品猪日增重多38.9 g,料重比降低0.08,每头上市商品猪利润增加66.16元;150 kg左右出栏,杜长大商品猪日增重多121.7 g,料重比降低0.25,每头上市商品猪利润增加45.66元。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体重25 kg左右的杜长大、湘沙猪配套系各30头,按品种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比例一致,2个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饲粮,试验期127 d。结果表明:杜长大、湘沙猪配套系全期日增重分别为676.37 g、623.52 g,差异不显著(P>0.05);全期料重比分别为2.82、3.01;瘦肉率分别为69.16%、63.86%,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杜长大、湘沙猪配套系的脂率分别为12.02%、14.80%,皮率分别为5.89%、8.05%,脂率和皮率两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后腿比率、骨率等其他胴体品质性状,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头增重75 kg的湘沙猪配套系比杜长大多收入108.75元,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选育的湘沙猪配套系综合了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的优点,具有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适中、肉质优良、市场售价高、饲养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台、美系杜洛克作终端父本配长大母猪 ,统计其产仔数、断奶重、断奶育成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瘦肉率等。试验结果 ,台系杜♂×长大♀组合 ,窝均产活仔数比美系杜♂×长大♀组合提高 0 2 9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繁殖性能的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育肥试验结果 :小猪阶段的日增重美系杜长大比台系杜长大提高 41克 ,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饲料转化率则是台系杂优于美系杂 ,耗料增重比为台系杂 1 5 7:1 ,美系杂 1 87:1 ;中大猪阶段日增重美系杂比台系杂提高 87克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而耗料增重比为台系杂 2 78:1 ,美系杂 3 0 7:1 ;眼肌面积和瘦肉率 :台系杂比美系杂分别提高 9 63平方厘米 (均值 )和 1 85个百分点 (均值 )。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6,(3)
试验挑选体重15 kg左右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疾病的皮杜×长大四元杂种商品猪19头、杜长大三元杂种商品猪18头、长大二元杂种商品猪19头及大松(大白×松辽黑猪)二元杂种商品猪12头,按照不同杂交组合分成4组,研究其生长性能的差异。当试猪体重达110 kg左右时结束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皮杜×长大组合最高为850 g,分别比杜长大组合、长大组合、大松组合高8.97%、10.39%、3.66%,差异显著;大松组日增重为820 g,分别比杜长大组合、长大组合高5.13%、6.49%,差异显著;杜长大组合和长大组合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皮杜×长大组合最低为3.0;其次为杜长大组合和大松组合,均为3.1;长大组合最高为3.2。利润皮杜×长大组合最高达423.24元/头,大松为341.85元/头,杜长大为282.52元/头,长大利润最低为232.81元/头。  相似文献   

5.
特种野猪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F1代特种野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30日龄断奶重平均值分别为10.2头、10.24kg和57.81kg;初生个体平均重和30日龄断奶个体平均重分别为1.02±0.45kg、5.98±1.89kg;产活仔率和断奶成活率分别为98.4%、96.7%;180日龄平均日增重355g/d,料重比3.69∶1。  相似文献   

6.
酸化剂对杜长大商品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伟力  朱建和  向砥 《养猪》2006,(1):29-32
为探索酸化剂对杜长大系列商品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将40头4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或杜大长)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添加酸化剂BGIFEX001组、添加酸化剂BGIFEX002组、添加酸化剂BGIFEX003组),每组10头(母猪和阉公猪各半),测定4周龄至90kg体重时的生长性能,并测定达90kg屠宰体重时的胴体性能及肉质性能。结果显示,BGIFEX001和BGIFEX002组有改善日增重和料重比的趋势,4~10周龄阶段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88%和8.70%,全期料重比分别降低5.19%和4.81%;各处理组未对屠宰和胴体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肉质测定结果显示酸化剂有显著改善肉的红度(a)和拿破率的效应(P<0.05),各处理间肉质常规参数和风味前体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总体数据提示酸化剂BGIFEX001和BGIFEX002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杜长大商品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合菌固态发酵全价料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44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喂在每96 kg基础日粮和4 kg糖蜜基础上分别再添加0、0.5、1 kg和1.5 kg复合菌液固态发酵的日粮,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1饲喂添加复合菌发酵的饲料,8~25 kg阶段和25~45 kg阶段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猪的料重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饲喂添加复合菌液发酵的日粮,45~65 kg阶段、65~100 kg阶段和8~100 kg阶段猪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65 kg阶段、65~100 kg阶段和8~100 kg阶段猪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发酵日粮中复合菌最佳添加量为在每96 kg基础日粮和4 kg糖蜜基础上再添加1 kg的复合菌。由此可见,复合菌固态发酵全价饲料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斯格配套系杂交商品猪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斯格商品猪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胴体品质和肉质进行了抽样性能测定.斯格商品猪肥育期日增重达到876.6±95.0 g,肥育期料重比为2.67;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为152 d;106.3 kg体重时屠宰率为75.55%、6-7肋膘厚12.2+2.51 mm、眼肌面积53.79±5.64 cm2、瘦肉率为67.23%+3.86%、系水力为86.21%±2.10%、肌内脂肪含量为3.17%±1.37%.  相似文献   

9.
猪杂交配套系杂种优势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杜长大杂交繁育体系与斯格配套系各纯系和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斯格祖代猪与父母代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父母代猪与祖代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斯格父母代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与长大母猪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斯格父母代猪与长大母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繁殖性状的杂优率处于小到较高水平,斯格配套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斯格配套系父母代和商品代与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和商品代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日增重具有中等杂优率。  相似文献   

10.
桑梓湖长白猪新品系以新丹系和原有老丹系长白为材料,全年实行大群测定,运用Blup育种软件选育,经过1997~2001年共5年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了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0.82±0.97)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1.58±0.84)头,长白公猪达100kg日龄(158.9±8.2)天,30~100kg日增重(868.8±87.5)克,料重比2.25±0.11,校正100kg背膘(1.32±0.18)厘米,长白母猪100kg日龄(157.3±6.82)天,30~100kg日增重(841.1±80.7)克,料重比2.39±0.16,校正100kg背膘(1.35±0.19)厘米。运用BLUP分析五年选育累计,日龄缩短3.52天,背膘降低2.02毫米。长白眼肌面积(48.98±3.73)厘米2,胴体瘦肉率69.05%,且氟烷基因阴性,肉质优良;长大日增重达855.2g,达100kg日龄163.1天,达100kg背膘厚1.51cm,窝产仔数11.32头。用地方改良品种作母本,桑梓湖长白做父本,日增重提高61克,背膘下降0.56厘米,活体估测瘦肉率上升10.11%,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近五年来在选育同时,共向社会提供种猪19549头,其中长白原种3611头,商品猪3.1万头,创利1109万元,创社会效益1.96亿元。  相似文献   

11.
白雅琴 《养猪》2006,(6):17-20
选用体重20kg左右的杜长大、杜长本杂种猪各16头,分别饲养于种养结合棚和弓形暖棚舍至90kg,育肥期116~156d,测定暖棚类型和杂交组合对肥育猪育肥效果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棚和弓形暖棚舍肥育猪的日增重分别为578g和451g,棚舍类型对增重效果的影响极显著;杜长大和杜长本日增重分别为520g和494g,杂交组合对增重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种养结合棚肥育猪的料重比为3.47,低于弓形暖棚舍的3.99;杜长大和杜长本料重比分别为3.61和3.86。杂交组合和棚舍类型对猪肉品质均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9,(5)
试验旨在研究颗粒料和粉状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等)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00头体重6.0 kg左右、(25±1)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颗粒料和粉状料,试验期14 d。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①颗粒料组诱食性好于粉状料组。②断奶仔猪粉状料组与颗粒料组日增重、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和粉状料组相比,颗粒料组在断奶仔猪日采食量方面有改善趋势(P0.05)。2)经济效益:在当时的饲料原料价格下,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颗粒料组(4.91元)低于粉状料组(5.43元)。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断奶后仔猪使用颗粒料可较好地达到诱食目的,并改善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15头CRP配套系商品猪进行了生长肥育及屠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商品猪全期(30-100kg)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956g、2.75,达100kg体重日龄为171.4d,瘦肉率62.05%,pH1值6.27,失水率18.22%,肉色评分3.38分.大理石纹评分3.42分,肌内脂肪含量2.32%。商品猪表现出优良的猪肉品质和较高的生长肥育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非隔离条件下,选择长大杂种仔猪10窝,分为A、B 2组,A组14日龄断奶,B组21日龄断奶。结果表明,60日龄体重A组为18.31kg,B组为19.17 kg(P<0.05),试验全期日增重分别为306.7 g和331.0 g,差异不显著(P>0.05);A、B 2组料重比分别为1.66、1.85;腹泻发病率A组比B组高3.9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岔路猪在气候条件较差的冬季和夏季 ,其生理指标 (体温、呼吸次数、脉搏 )均为正常值 ;6月龄体重 57.2 3± 4.5kg、第 2~ 3次发情期持续时间为 50 .88± 7.97h。大杜岔和杜岔杂交组合产仔数分别为 1 4.88和 1 4.2 5头 ,与岔路猪相近 (p>0 .0 5) ,60日龄窝重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大杜岔杂交组合日增重 (70 8.3g)、料重比 (2 .72 )和瘦肉率 (57.85% )均明显高于杜岔杂交组合 ,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优质瘦肉型猪爱平系生长肥育性能选育进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爱平亲本系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5个世代开展选育与定向杂交组配的同时,对其亲本系及杂交组合生长肥育性能的选育进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爱平亲本系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以及长大、杜长大等组合的日增重高世代相对于低世代的选育效应分别达151.35 g、153.48 g、196.36 g和196.06 g、128.85 g,生长强度相应提高率达15.48%、22.54%、17.89%、22.2%、20.89%;饲料转化效率提高幅度最高达11.50%、14.53%、15.46 %、18.42%和9.06%;爱平系长大、杜长大等组合生长肥育全期日增重和料重比杂种优势率最高达7.28%、19.96%和9.25%、12.14%;与国内优质瘦肉型猪品系或配套系选育及常规杜长大与杜大长等组合商品猪的肥育性能相比,爱平系在总体上已有较大提高.这表明爱平系选育取得了良好进展.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0,(4)
为做好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上海4个地方猪种梅山猪、浦东白猪、沙乌头猪和枫泾猪开展集中饲养测定试验,测定肥育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并取样背最长肌测定氨基酸、脂肪酸和胆固醇。测定结果表明,4个地方猪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441.56 g和3.59,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分别为38.63 mm和19.28 cm2,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67.98%和49.33%,总体上,4个地方猪种之间的差异不大,与引进的瘦肉型猪种比较,生长速度和产肉效率显著低。4个地方猪种的肌内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杜长大商品猪,影响猪肉风味物质的脂肪酸和鲜味氨基酸优于杜长大瘦肉型商品猪。试验为指导开展地方猪种与引进品种杂交选育,生产出既具有地方猪产仔多、抗病力强、肉质优等优良特性,又兼备引进品种的生长速度快、料重比低、瘦肉率高的杂种商品猪,培育配套系或开发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出能够提高黔南黑猪繁殖、生长和胴体性能的途径,筛选出优质黔南黑猪杂交组合配套系,以黔南黑猪和二元杂交猪为母本,杜洛克为终端父本,开展杜黔(杜♂×黔♀)、杜大黔(杜♂×大黔♀)、杜长黔(杜♂×长黔♀)和杜长大(杜♂×长大♀)杂交试验,在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水平相同条件下,对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组合的后代的杂交性能。结果显示:杜黔组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每窝断奶仔猪数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断奶仔猪死亡率均低于其他杂交组,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出生重较其他杂交组低,且与杜长黔组和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而出生窝重与杜长大组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重,杜黔组较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大黔和杜长黔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30日龄断奶窝重,杜黔组与杜长黔和杜大黔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与其他3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杜长大组最高,杜黔组最低;平均料重比杜黔组最大,杜长大组最小,且差异显著(P0.05);平均始重、平均末重、饲料总消耗量、平均日采食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杜黔组猪的胴体重、瘦肉率、脂率、眼肌面积和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杂交改良可显著提高黔南黑猪生产性能,其中以杜长黔和杜大黔杂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乳猪教槽料的方法,选择胎次一致、产期相近(相差2~3d)、体重相近、体质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3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进行饲喂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喂乳猪早期教槽料和饲喂一般乳猪颗粒料仔猪断奶后采食量分别为359g±10.1和297g±11.3g/d,日增重分别为331g±8.2和210g±7.4g/d,料肉比分别为1.08:1和1.41:1,健康状况分别为健康无腹泻和健康有2例腹泻。试验组比对照组仔猪断奶后采食量提高31%,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提高17%,试验组仔猪断奶后采食量、日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猪腹泻状况好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料肉比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半乳甘露寡糖和金霉素在仔猪日粮中的效果饲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平均断奶日龄32d(1周内断奶),体重相近(9.4±0.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8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两组日粮分别为:处理1(GMOS组)在9.4~15kg阶段为基础日粮一+0.15%的半乳甘露寡糖,在15~27kg阶段为基础日粮二+0.12%的半乳甘露寡糖;处理2(CTC组)在9.4~15kg阶段为基础日粮一+100mg/kg金霉素,在15~27kg阶段为基础日粮二+75mg/kg金霉素,共进行了43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性能:GMOS组与CTC组相比9.4~15kg阶段平均日增重提高8.96%(P<0.05),平均日采食量略高,料重比下降9.00%(P<0.05);15~27kg阶段平均日增重降低15.43%(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2.12%(P>0.05),料重比提高8.66%(P>0.05)。抗病效果:在保育前期(9.4~15kg)GMOS组与CTC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腹泻等消化道病的发病日数(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