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产脂力和松脂主要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相关性,为优质、高产脂马尾松良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市林科所20年生马尾松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气质色谱仪对48个马尾松家系松脂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松脂萜类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树脂酸中左旋海松酸、山达海松酸、枞酸、去氢枞酸、新枞酸的家系效应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54、0.625、0.697、0.532、0.408、0.344、0.575、0.295、0.477、0.648,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04、0.559、0.624、0.418、0.322、0.269、0.511、0.225、0.378、0.589,受到不同强度的遗传控制;产脂力与松脂萜类及树脂酸主要成分的相关关系不一致,其中产脂力与α-蒎烯、长叶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蒎烯、石竹烯则为极显著负相关;萜类组分之间,α-蒎烯与β-蒎烯、石竹烯呈显著负相关;产脂力与海松酸型树脂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枞酸型树脂酸遗传相关性不显著;萜类与树脂酸主要组分呈显著正相关;树脂酸组分之间,海松酸型与枞酸型树脂酸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进行家系产脂力及目标松脂组分选择时,发现家系产脂力的排名与α-蒎烯、枞酸、去氢枞酸的排名顺序较为接近,而β-蒎烯、左旋海松酸排名顺序比较接近。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展开优良家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组分研究续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赣北湿地松子代试验林产脂量高于群体平均数的家系中随机抽取22个家系88单株及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各8株,测定每株中单萜类组分: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香叶烯、莰烯、α-松油醇的百分含量,从22个湿地松家系中初步筛选出高卢β-蒎烯、高抗家系4个,分别是家系13、15、16、19;初步筛选出高口α-蒎烯、高抗家系也是4个,分别是家系2、5、11、20.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莰烯各有90%以上的家系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单萜类中5个主要化学组分遗传力变动0.56~0.87;5个主要化学组分在家系间差异都达极显著,说明5个主要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选择育种潜力大,选择易见效.再次证实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α-蒎烯、β-蒎烯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株试样化学组分以α-蒎烯为主,还是以β-蒎烯为主,取决于家系遗传特性.马尾松抵抗松颈象危害能力比湿地松、火炬松强,通过不同种松树单萜类组分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马尾松内含萜类化合物中α-蒎烯和莰烯含量高、双戊烯含量低,揭示了诱发昆虫拒食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组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赣北湿地松子代试验林中随机抽取10个家系40个单株及赣中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各8株,测定每株中单萜类组分: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香叶烯、莰烯的百分含量,从中筛选出β-蒎烯比群体平均值分别高出26%和11%的湿地松优质家系2个。5个组分的遗传力分别在0.58~0.79之间,说明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的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不同定植点组分平均百分含量大致相同也证明了这一点,选择育种潜力大。研究揭示了湿地松化学组成以α-蒎烯、β-蒎烯为主,两者是相斥关系,平均百分含量相等,遗传力相近;单株试材单萜类化学组分以α-蒎烯为主,还是以β-蒎烯为主,取决于家系遗传特性;湿地松β-蒎烯平均百分含量与马尾松之间差异极显著,湿地松、火炬松中双戊烯平均百分含量与马尾松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化学组成以α-蒎烯为主,与湿地松、火炬松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江西省23年生的186株高产脂湿地松和60株普通湿地松松脂成分进行测定比较和各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产脂力与单萜类组分总含量显著正相关(0.287 1),与二萜类组分总含量显著负相关(-0.239 6),与单一组分含量无关。单萜类物质中除a-蒎烯外各组分之间呈正相关。a-蒎烯和β-蒎烯呈极显著负相关(-0.533 0)。海松酸型树脂酸各组分之间呈正相关。枞酸型树脂酸各组分之间呈正相关。单萜类组分含量与二萜类组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0.958 1)。单萜类物质各组分与二萜类物质各组分之间多呈负相关。江西省高产脂湿地松松脂成分较普通湿地松均一(约25种主要成分),松节油含量较普通湿地松高,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较普通湿地松低,是可贵的种质资源。高产脂湿地松松脂品质极好,可见,在高产脂的基础上选择高含油率的优良品种并不会降低其松节油品质,通过对高β-蒎烯优良单株的选择可以同时提高双戊烯和月桂烯的含量,但在提高海松酸型树脂酸的含量上并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松脂单萜类物质与油松对红脂大小蠹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油松松脂内萜烯类物质与寄主抗性的关系,作者于2005年7月底,利用气相色谱对山西省沁源县太岳林局灵空山林场油松松脂组分及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松脂中的单萜类物质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香叶烯和柠檬烯,另外还有少量的3-蒈烯和α-萜品烯,且各物质的含量受林龄、立地条件及危害程度的影响。结合红脂大小蠹发生与林龄、立地条件的关系推断,松脂内单萜类物质与油松的抗性相关;单萜总量与寄主油松抗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单萜中的β-蒎烯、香叶烯、柠檬烯也可能与寄主油松抗性存在相关性;其他单萜成分与寄主抗性的关系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6.
景东地区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组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形态鉴定之外的方法进行活体云南松和思茅松的区分,对生长于云南省景东山区的云南松、思茅松活体枝叶的挥发物进行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加以检测.结果表明,思茅松挥发物中含有1%左右的长叶松烯而云南松挥发物中未发现该成分;云南松和思茅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成分为主,其中β-蒎烯相对含量(云南松14.44%,思茅松41.68%)均高于α-蒎烯(云南松3.68%,思茅松9.72%),与云南松松脂和思茅松脂松节油中的含量相反.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中均检测到约10%的苯系物对繖花烃,云南松挥发物中还检出其少量异构体邻繖花烃.  相似文献   

7.
以荆门市彭场林场11年生湿地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量、产脂量和松脂各组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分析其生长和产脂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湖北省湿地松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家系之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产脂量存在显著差异,松脂中松节油含量与其他7种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生长量和产脂量的家系遗传力在0.46~0.61之间,受较高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在0.20~0.28之间;松脂各组分含量遗传力变化较大,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0~0.86和0.02~0.93;相关分析发现生长量和产脂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同时实现高产材和高产脂的可能性,松节油含量与生长量、产脂量相关性不显著,需要在生长量和产脂量选择的基础上开展松节油含量的选择;选择高产材高产脂优良家系2个(840,152),与目前湖北省主推的湿地松良种相比,可实现材积遗传增益48.00%、产脂量遗传增益27.45%。  相似文献   

8.
为了精确测定湿地松产脂力、树脂密度和松节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规律,选择产脂性状优良的湿地松遗传材料,利用一套改良的松脂测试收集器和水蒸气蒸馏装置,对49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显示湿地松产脂力、胸径和松脂基本密度的家系效应均极显著(P0.01),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98、0.436、0.337,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85、0.368、0.295,分别处于较高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产脂力与松脂基本密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0.540, P0.01),而松脂中松节油含量与松脂基本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8, P0.01);松脂中松节油含量是评价松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产脂力与松节油含量的乘积即松节油产量指数估算各个参试家系松节油含量指标的选择差、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筛选出显著优于对照的4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9.
测定鱼腥草土壤养分及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含量,对土壤养分与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鱼腥草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1-己醇、顺-3-己烯-1-醇、癸醛、β-石竹烯、甲基正壬酮、正癸醇、2-十四酮、植醇等;β-蒎烯与有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β-月桂烯、植醇与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α-蒎烯、1-己醇、顺-3-己烯-1-醇、癸醛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甲基正壬酮与有效磷含量、pH值呈显著正相关;2-十四酮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1-己醇、顺-3-己烯-1-醇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pH值是影响鱼腥草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土壤因子,人工栽培鱼腥草时可适当调整土壤磷、钾养分,改善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精确测定湿地松产脂力、树脂密度和松节油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规律,选择产脂性状优良的湿地松遗传材料,利用一套改良的松脂测试收集器和水蒸气蒸馏装置,对49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显示湿地松产脂力、胸径和松脂基本密度的家系效应均极显著(P〈0.01),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98、0.436、0.337,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85、0.368、0.295,分别处于较高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产脂力与松脂基本密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0.540,P〈0.01),而松脂中松节油含量与松脂基本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8,P〈0.01);松脂中松节油含量是评价松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产脂力与松节油含量的乘积即松节油产量指数估算各个参试家系松节油含量指标的选择差、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筛选出显著优于对照的4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食用菊花花朵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酯类、醇类,还有少量酸、杂环类和烷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α-蒎烯、β-月桂烯、α-松油烯、β-蒎烯、γ-松油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74.04%、5.24%、3.96%、3.44%、2.01%,共占总相对含量的88.69%。  相似文献   

12.
高松香思茅松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个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高产脂无性系的松香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的松香产量均大于对照,较对照松香产量平均提高192.4%;无性系间松香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松香产量的遗传力为0.68。初步选择出20个高产脂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松香产量的对照遗传增益为178.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亚麻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引自加拿大植物基因资源中心的82份亚麻材料和国内23份亚麻品种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并对各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中的平均脂肪酸含量顺序为亚麻酸(47.34%)油酸(28.62%)亚油酸(13.15%)棕榈酸(5.16%)硬脂酸(4.76%)。油分含量与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r=0.25*)*,与硬脂酸、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30**,r=-0.30*)*,与油酸呈负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亚麻酸与其他四种脂肪酸都呈负相关性,其中与硬脂酸、油酸达到极显著负相关(r=-0.52**,r=-0.87*)*。亚麻品种间脂肪酸组分差异极大,发现一些优异种质资源,为今后亚麻品质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的脂肪酸组分,为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品种的新鲜油棕果为试验材料,参考国家标准GB/T 14772—2008提取果肉脂肪酸,利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同时测定油脂营养成分。【结果】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脂肪酸种类相同,但成分含量所占比例不同。LS30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所占比例最高(53.00%),油酸含量比例最低(22.56%);SJ64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比例最低(43.94%),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比例最高(33.24%和7.10%)。4个品种油棕果肉脂肪酸组分中,棕榈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高达48.47%,变异系数为0.05;其次为油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为27.90%,变异系数为0.08。脂肪酸组分中,月桂酸与肉豆蔻酸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1.00,下同),其相关系数为0.90,与其他4种脂肪酸均呈负相关;棕榈酸与油酸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3,与亚油酸呈较大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1,与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呈负相关,与硬脂酸呈正相关。对油棕果肉油脂各营养成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品种间α-维生素E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多重比较分析,α-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SD60和XJS30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SJ64和LS30间存在显著差异;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SJ64果肉中的油酸、亚油酸,以及油脂营养成分α-维生素E和β-谷甾醇含量均最高,具有较高的营养开发价值,为今后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材料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和产脂性状是广东湿地松新一轮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分析湿地松树高、胸径、材积、松脂质量等的表型统计量、遗传力与性状相关性,为制定多性状遗传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收集24 h内胸高处的松脂样品,称质量并调查生长量。利用Asreml统计软件估算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松脂质量(m)呈正偏态分布,其变异系数高于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达到75.04%。转换后的松脂质量(mt)单株狭义遗传力与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216 1和0.600 5。生长性状单株狭义遗传力为0.252 7~0.415 1,家系平均遗传力为0.648 3~0.751 2。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0.983, P0.001),三者与木材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标准误较大;上述性状与松脂质量的遗传相关均不显著。【结论】在广东选择脂、材性状优良的个体,应采用家系选择与家系内单株选择的合并选择方法;在广东现有的湿地松遗传材料中,对生长量、木材密度和松脂质量做同步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巨桉叶的挥发性化感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巨桉叶片中的挥发性化感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巨桉叶片中含26种挥发性的化学组分,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要类别,含量共为85.32%,尤以α-蒎烯为最多(38.72%)。表明:巨桉叶片中的挥发性化感物质可能主要是α-蒎烯、斯巴醇、α-桉叶油醇等萜类,它们的化感作用有进一步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其资源间遗传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呈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显著负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呈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划分为3大类:品种群Ⅰ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油酸育种材料或油纤两用类型加以利用,品种群Ⅱ亚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亚油酸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品种群Ⅲ粗脂肪平均含量和α-亚麻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油用亚麻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柑橘属3种中药材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提取橘红、橘红珠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挥发油含量,并与程荷凤分析化橘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5%、1.8%和0.3%,主要成分有柠檬烯、β-香叶烯、γ-萜品烯、橙花叔醇、α-蒎烯、β-蒎烯等。橘红珠挥发油的大根香叶烯D含量较高,达到14.73%,而且分离出的组分数目较橘红和化橘红多。结论:橘红珠挥发油中的组分更丰富。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科学》2013,(3):68-71
本文以7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品质特性及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大豆品种样本群体的平均蛋白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和蛋脂含量分别为40.20%、22.81%和63.77%。东北地区的大豆品种在此3项指标上均低于其他地区。供试大豆品种样本群体的平均7S和11S组分含量分别为21.97%和38.83%;平均11S/7S比值为1.77%。东北地区的7S和11S组分含量均低于其他地区。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和蛋脂含量3项指标间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蛋白含量与AS亚基呈显著正相关;水溶性蛋白含量与α亚基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