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自2000年以来,兴安盟先后推广了四单19、丰田6、吉单27等一大批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使玉米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更好的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性能,文章对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 我所在夏玉米单产500公斤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1981~1985年,采用紧凑型品种掖单二号、烟单14、郑单八号等杂交种,培植高产块和辅助试验,探讨夏玉米单产600~650公斤以上的群体生理指标和相应的栽培技术。五年来,示范面积438亩,单产都在600公斤以上,最高单产653公斤,基本摸清了夏玉米高产栽培的群体生理指标及其配  相似文献   

3.
玉米高产竞赛对于带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播种面积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玉米高产竞赛、推行集成化高产种植技术,是促进玉米产量提高的有效途径。目前水稻亩产已突破800公斤,小麦也出现了亩产700公斤的产量,玉米是高产C4作物,其光合效率与增产潜力要高于水稻与小麦,而且玉米生产的耗水量较少,实现玉米超高产种植是可行的。美国已成功创造了1849.5公斤的玉米单产记录。根据近年玉米高产竞赛的成功实践,此文总结了几点玉米高产竞赛田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裂区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紧凑型玉米登海 6号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群体主要质量生理指标、田间小气候指标、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等。获得了登海 6号间套作种植条件下 ,产量在 12 996~ 13 2 2 7kg/ ha时的高产栽培理论参数和多套技术方案。大面积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登海 6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两年13 .85 ha平均产量达到 12 5 10 kg/ ha,其中 75 4 .7m2产量高达 15 4 77kg/ ha。黔西北山区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生态条件能满足高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 豫玉二号玉米(原名郑单八号)是河南省农科院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株型理想的新杂交种。在1985~1987年各地示范推广中均表现高产、稳产,已显示出巨大的增产潜力及经济效益。为迅速提高豫西的玉米产量,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高产试验,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并对其生育规律及高产生理指标进行了探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昌图县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3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650kg。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增加总产,增加农民收入,使全县玉米生产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玉米亩产750kg的高产栽培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发挥增产作用优良种子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实现高产要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各地区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搭配,有计划的种植、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7.
<正> 1 选用优质杂交种。良种是增产的内因,选用良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麦垄套种玉米,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穗子较大的杂交种,如豫玉22、豫玉15等;铁茬播种的可选用生育期较短的杂交种,如豫玉21、安王6号、豫玉15等。水肥充足的高产田块,应选用耐肥水,抗倒伏平展叶型玉米杂交种,如豫玉22和耐密植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豫玉11、掖单19、豫玉21;肥水条件较差的中低产田块,可选用抗逆性好,稳产性强的郑单18、掖单4  相似文献   

8.
<正>1选好种子在生产上要选用高产、抗病、耐密的优良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在玉米产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中,紧凑型玉米逐渐被广泛用于生产,其特点是采光性好、叶面积指数和生物学产量高,种植密度可达到4000~5000株,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2优良的种植方式选择优良的适当晚熟品种,运用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种植,其显著特点是增产幅度大,实用性强等。作法是以95~105cm的大垄代替以前的65~70cm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玉米杂交种发展历史的回顾与现状分析,预测了未来生产对玉米杂交种的要求,并试拟了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的发展战略,即要以种质资源的征集,改良和利用为基础,以大幅度地提高单产为前提,实现局部高产与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结合,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的结合,高产与低成本高纯度的结合和品种配套与合理布局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密度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合理密植是一条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农垦地区的粮食增产潜力,提高玉米单产,配合实现黑龙江农垦430亿斤目标。友谊农场积极改进栽培措施,制定玉米小垄密植科技高产攻关技术栽培模式,并取得了亩产705公斤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一、选用优良杂交种。在同样条件下,与松散型玉米品种相比,紧凑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较大,比松散型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一般要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如浚单20、邯丰79等品种。如要间作其它作物可选择稀植大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我县玉米多为铁茬抢种,它既可为玉米生长争取到所需要的积温,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还可省种省工,节约成本;同时改良土壤,增加肥效,提高地力,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显著方法。一、选种。杂交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极具增产潜力,少则可增产25-30%,多则可增产50-60%,适合我县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中科4号,浚单22、鲁单981等,这些品种在我县多年种植,丰产稳产,是我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为探索今后玉米增产的途径,本文从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每公顷提高了4 205.1 kg,增幅为437.3%,年均增加85.84 kg?hm-2;总产由1 241.8万吨提高到15 230.0万吨,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1)玉米品种选育由筛选推广优良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4个阶段,在杂种优势得到广泛利用后,抗病基因选择、株型改良、保绿与晚熟成为玉米品种产量潜力提高的主要育种技术方向,今后将向着耐密、抗逆、广适、高产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选育方向发展;(2)栽培技术表现出由单项适用技术推广、农田条件改善到技术集成与模式化栽培,今后将向以耐密、抗逆、高产品种与机械化为载体的简化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向发展;3)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由提高单株生产力,到改善株型增大群体和保绿、晚熟延长光合与灌浆时间来增大群体生产量,向提高群体整齐度、花后物质高效生产与转移方向发展,同时对群体的抗倒、抗病和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中国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需求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5个典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物质生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这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前迥然不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库容优势也十分明显,就其总体而言,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与库容比例高于平展型(丹玉13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获得高产的前提是在增加种植密度和扩大库容量的基础上,增强源的供应能力,保持一定的库源比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一、选用良种。玉米品种分地方品种和杂交品种两大类型。地方品种单产一般比杂交种品种低.但适应性好,种子繁殖程序简单,目前在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区仍有一定栽植面积。因此大面积种植主要是以杂交品种为主。杂交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推广杂交玉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选用杂交种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的气候和生产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情况下,应当选择生育期稍长的玉米品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种植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玉米育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杂交种在美国玉米生产中的作用从美国1875—1985年玉米单产的变化情况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875—1935年的前60年,玉米单产停留在83.3—125.3公斤,但从1940—1985年的45年玉米单产由130公斤上升到458.7公斤,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应用了杂交种。1930年以前主要应用的是天然授粉品种(农家种)。1945年以后美国玉米带几乎100%应用了杂交种。说明前60年所采取的选择方法,玉米单产提高不显著。美国玉米杂交种利用始于1908—1910年,从1918—1960年一直利用的是双交种,1960年以后单交种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生  相似文献   

17.
玉米蛋白质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玉米是C4植物,具有光合效率高、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世界各地广为种植.近几十年来,随着玉米高产杂交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玉米的单产和总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杂交玉米因其高产的优势,早已成为人类食粮和畜禽饲料中热能供应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正>馆陶县地处河北省南部,是夏玉米的主产区,但单产一直徘徊在550kg左右。为了提高单产,实现夏玉米的高产,馆陶县农技专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3年夏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750kg,带动了当地夏玉米生产的发展,其关键栽培技术经验如下。1选用高产耐密植的品种选对品种是确保夏玉米高产、丰产的关键。在生产上主要选用增产潜力大、耐密植、抗逆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深入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促进良种良法配套,依靠科技,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单产,带动全镇玉米生产的发展。本文结合本镇实际,用2011年玉米高产创建数据作参考,浅谈玉米高产创建工作中的技术措施及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各地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紧凑型玉米在生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产量逐年提高,面积逐年加大,但与亩产750~1 000千克的攻关田、展示田相比仍然没有发挥紧凑型玉米增产的巨大潜力.探讨其原因,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着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