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董廷旭  罗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78-4080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熵数值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经济增长迅速的主城区处于信息熵高值区和增长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县处于信息熵低值区和下降区,中等经济水平的丘陵县处于信息熵中值区.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其土地分异应介于混沌与有序之间,因而,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适度提高或降低信息熵,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22-225
镇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连结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重要节点。分析我国镇域发展格局与演化特征,提出培育镇域经济,推进以村镇建设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增强镇域经济对我国乡村发展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并指出了以镇域经济为核心的不同类型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可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衡量芜湖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度α模型对芜湖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2006年到2010年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从0.5240 32提高到0.646 547,处于中等水平。从协调度上讲,2006年到2008年之间经济、环境、社会三者的协调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截至2010年仍是0.369813的低水平,这就要求芜湖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急需加强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绵阳城市绿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董廷旭  邓小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35-7536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发展城市绿地,不仅可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可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以绵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绵阳市城市绿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相关显著。此外,还建立了绵阳市城市经济增长与各驱动因子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据模型对绵阳市2005~2010年城市经济增长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需求做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5.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社会、经济和环境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新疆正处于跨域式发展新时期,对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对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各县区为研究区,整理搜集2011年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判,并针对乌鲁木齐市区县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伊春域市转型进一步的发展,对伊春城市转型进程进行阶段性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伊春城市转型相关数据,分析伊春城市转型中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对伊春城市转型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伊春城市转型有效推进了城市综合系统的发展,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需要采取加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建设、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强化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社会、经济和环境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新疆正处于跨域式发展新时期,对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对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各县区为研究区,整理搜集2011年社会经济环境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判,并针对乌鲁木齐市区县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安徽省域层面和市域层面分别对2013-2017年五年期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安徽省域层面来看,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两者处于良性共振阶段以及良好协调类型;从市域层面来看,安徽省内16地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耦合度和协调度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分层特征。  相似文献   

9.
熊春梅  贺玉龙  任挺  覃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91-22693,22696
结合绵阳市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000~2009年绵阳市的生态足迹,分析在此期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对绵阳市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测度绵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绵阳市生态足迹平均为1.192hm^2/人,生态承载力平均为0.5803hm^2/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2.05倍;近10年生态赤字逐年上升,平均每年上升13%。对绵阳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表明绵阳市经济发展模式已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绵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以绵阳市为例,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绵阳市及其所辖9个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通过计算各指标的障碍度,识别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绵阳市2002—2012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的拉动因素为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是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2011年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平武县发展良好,安县和梓潼县为中等水平,三台县、游仙区、北川县、江油市、涪城区和盐亭县为中下水平。应加强科技、资金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提高资源的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权法的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现代农业内涵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05—201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涿鹿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总体高于张家口市,但与河北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涿鹿县的产出效益水平、产业化经营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物质装备水平不断下降,且经济结构水平呈现较大波动;与张家口市相比,涿鹿县的优势在于物质装备水平和产出效益水平较高;与河北省相比,涿鹿县的劣势在于物质装备水平、经济结构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明显较低。综合评价结果,本研究对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关键性建议,促进全县现代农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衔接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用地分类标准,从而保证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在用地规模统计与空间布局上的一致性。以天津市静海县为例,提出"两规融合"背景下的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分析其可行性,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从而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木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8-189
分析了英德市红茶文化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介绍了英德市旅游发展概况,认为英德市红茶文化与其旅游业耦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助推红茶文化与旅游业相协调发展、茶园融入文化体验型旅游元素设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红茶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路径,强调科学规划、建设品牌形象、创新旅游观光元素、提升红茶文化内涵与层次。旨在探索英德市茶叶及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推进英德市旅游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和多要素综合分析功能,提取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4年7个时期绵阳市建成区的扩展信息,并结合绵阳市经济社会数据,从扩展数量、扩展形态、扩展合理性、扩展空间差异4个方面对绵阳市城市建成区扩展情况进行分析;选取自然因素、经济和产业结构因素等方面指标,分析绵阳城市扩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85~2014年绵阳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26.27 km2,1985~1995年以中心区为中心呈外延式多方向扩展,1995~2010年呈多方向廊道式扩展,2010~2014年以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绵阳市城市扩展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绵阳市今后的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邹静源  李霈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50-10954
分析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价值,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遂宁市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产业转型的创新之路。概括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并抓住"一个中心,四大片区",解析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布局模式,强调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融资渠道,并且注重优化服务质量,重视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聂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47-2148
以山东省莱芜市王石门旅游村规划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索山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郑文俊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06-1610
[目的]分析柳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的“推力-拉力”因子,为柳州市及广西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柳州市为实证案例区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从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定量分析乡村旅游动机的潜在特征.[结果]柳州城市居民赴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力因素为“乡村休闲放松”、“怀旧与新鲜感”和“商务需要”等旅游需求;主要拉力因素为“乡村自然与生活”、“乡村人文景观”和“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吸引力.[建议]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促推城市居民出游;营造乡村休闲氛围,增强乡村旅游拉力;保护乡土景观资源,促进柳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