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小麦播种前使用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试验设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1.2、2.4和3.6 g/kg计3个处理,以不拌种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优拌悬浮种衣剂不同用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会推迟小麦的出苗时间,但对小麦出苗率、单株分蘖数、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不同时期麦蚜的防治效果均90%,产量较CK增加16.65%~24.76%。从用药成本以及种衣剂不同用量对蚜虫控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综合考虑,认为小麦拌种的种衣剂有效成分适宜用量为2.4 g/kg。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种子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并结合12.5%井冈蜡芽菌、25%吡蚜酮春季防治。结果表明:使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药剂拌种安全性比较强,且能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的田块在小麦孕穗期对蚜虫有很好的防效,说明药剂拌种有效控制了虫口基数,对后期防治较为关键。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有效控制了纹枯病的发展,且持续性较强,因而对纹枯病的防治要以拌种为主,并结合春季防治。  相似文献   

3.
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进行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返青期病株防效为75.0%~87.5%,灌浆期病指防效为14.41~54.59%;增产幅度为6.39%~9.53%;均高于对照药剂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小麦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田间种衣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的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0.006 0、0.108 7、5.113 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在50%~65%;3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其中戊唑醇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1.01%。[结论]3种种衣剂均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通过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使出苗率分别增加4.78、3.64百分点,使基本苗数分别增加9.31%、4.59%;至拔节期,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使小麦带蘖数分别增加2.17个、2.13个,使小麦单穗粒数分别增加3.12、2.55粒,使穗数分别增加39.6万株/hm~2,使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23、0.84 g,从而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6.50%、5.76%。说明,通过使用合理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晚播稻套麦的生长发育,改善小麦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种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综合效应。[方法]以大豆主栽品种阿豆1号作为试材,将大豆种子采用4种种衣剂处理后播种在根腐病严重的病土中,测定其出苗率、株高、病株率、死亡率、病情指数等指标。[结果]在根腐病严重的土壤条件下,4种种衣剂处理中,除处理Ⅰ和Ⅳ的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以外,处理Ⅱ和Ⅲ均保持与对照相同的水平;虽然种衣剂处理后,大豆须根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其株高有所提高,病株率、死亡率和病情指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病效果有差异,效果大小顺序依次为36.8%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ADF)悬浮种衣剂(Ⅱ)、40%卫福悬浮种衣剂(Ⅲ)、35%kdf悬浮种衣剂(Ⅰ)、18%福克悬浮种衣剂(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种子包衣已成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虫害和提高农药药效,减少用药次数,减少劳动力等。本研究基于构建的成膜助剂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系统评价水稻包衣后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拓宽悬浮种衣剂在水稻病虫害精准防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然后通过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优选其配方。对成膜助剂耐水性及成膜稳定性进行表征,检测制备的种衣剂的质量指标。同时,在不同浓度下对种子进行包衣,确定其最佳药种比,采用盆栽试验对种衣剂处理的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白根数、叶数、根系活力、叶绿素、游离脯氨酸、抗氧化酶等生物学性质进行评价。【结果】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具有良好的成膜稳定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种衣剂的吸水性、耐水性变化,发现该膜在水中溶解缓慢,直至35 d,破损面积和孔隙率变化仍没有明显增大。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的最佳配方为噻虫嗪25%,吡唑醚菌酯15%、快T0.5%、FS3000 8%、硅酸镁铝0.3%、黄原胶0.12%、皂土0.5%、乙二醇5%以及海舒液体红2R 5%。种衣剂悬浮率为97.90%,成膜时间为12 min,成膜性良好,包衣均度88.23%,分散性良好,黏度0.53 Pa·s,脱落率3.25%,有良好冷贮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质量标准要求。采用药种比1﹕50(2.88 g a.i/kg)处理,发芽率较对照组提高了31.98%,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提高了6.57%;株高较对照组提高了6.48%,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提高了9.42%;根系活力较对照组增加了38.07%,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24.20%;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3.02%,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78.63%;游离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28.70%,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23.7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增加了30.69%,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15.66%;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作用不明显,总体来说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论】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成膜性好、持效期长、发芽率高,对水稻种子安全,无不良影响,可为种子苗期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方法]2016—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不同处理拌种对小麦出苗率、生长情况(株高和鲜重等)、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拌种处理对小麦安全,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较小,药剂处理小麦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76.38%~78.87%,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能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蚜虫为害(可能与蚜虫发生轻有关),对小麦苗蚜和穗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3.72%~89.92%和74.63%~76.12%;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的防效分别为42.11%和50.82%,白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结论]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向日葵品种陇葵杂6号为试材,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陇葵杂6号向日葵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出苗率均高于对照白籽不包衣。其中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达95.71%。从长势、生育期、不育株率、盘径、单盘粒重及对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表现等综合分析,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效果最好,苗齐苗壮、根深叶茂,也有较强的田间抗病性;折合产量最高,为3 833.33 kg/hm2,较对照白籽不包衣增产18.56%。  相似文献   

10.
2种种衣剂拌种对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毒死蜱在马铃薯生产上禁用后的替代药剂,筛选出对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效、增产、农残指标都优异的农药品种及使用剂量,采用2种种衣剂不同剂量对马铃薯种薯拌种,统计各处理的生长状况、对蛴螬防效、商品薯的产量效益,并与传统毒死蜱颗粒剂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10%毒死蜱颗粒剂1.8kg/667m2处理相比,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以70mL/667m2和90mL/667m2拌种,25%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迈舒平)以70mL/667m2和90mL/667m2拌种处理对蛴螬的防效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高巧70mL/667m2增收比毒死蜱处理的产量效益低1.7%,基本持平;高巧90mL/667m2、迈舒平70 mL/667m2和90 mL/667m2处理分别比毒死蜱颗粒剂处理的产量效应高10.5%、7.3%和10.1%,且农残达到同类根茎类蔬菜国家标准。高巧和迈舒平70~90mL/667m2处理可以替代毒死蜱颗粒剂在生产中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但产品必须在取得马铃薯的登记后才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组成和致病性分化现象。[方法]以豫麦49和豫麦9023为试材,进行小麦纹枯病菌的分离、小麦纹枯病菌细胞核计数、纹枯病菌生长速度比较及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从河南省32个县(区)麦田病株中分离出57株小麦纹枯病菌,经过细胞核染色后发现,其中包括48个双核菌株,占84.21%,9个多核菌株,占15.79%。分别测定了57株小麦纹枯病菌对2个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9023的致病性,发现不同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差异明显。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纹枯病菌在2种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发现,纹枯病菌株之间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河南麦区的小麦纹枯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其次是立枯丝核菌。不同来源的小麦纹枯病菌存在显著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摘要: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发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研究了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35kg/亩底肥撒施,与25g/L咯菌腈FS,20mL/亩;60g/L戊唑醇FS,15mL/亩种子处理,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FS,50mL/亩。0.15%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噻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噻氟酰胺对江苏淮安地区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在小麦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分别在3月5日、15日、25日和4月5日、15日施用24%噻氟酰胺150和300ml/hm^2 2个浓度,确定24%噻氟酰胺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用药时期,并根据最佳用药时期的施药浓度进行杆发病率和白穗率情况调查,确定24%噻氟酰胺在小麦上的使用剂量,同时测定防治后的实际增产效果。[结果]24%噻氟酰胺sc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小麦拔节之前的3月5日~25日,用药量为150—300ml/hm^2,产量最高可增加到18.35%;小麦拔节之后的4月5日,24%噻氟酰胺的浓度为300ml/hm。时,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明显下降。[结论]于3月5日-25日施用150~300ml/hm^2噻氟酰胺对该地区小麦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贺国强  王磊  邓志平  李华敏  高淼  陈三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75-3876,3888
[目的]为小麦田间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麦菌剂浸种萌发试验中,分别以清水、菌剂W6、菌剂C4、菌剂S20、菌剂Yu62、复合菌剂A液(W6、Yu62、S20等比例复配)、复合菌剂B液(C4、Yu62、S20等比例复配)、复合菌剂C液(W6、C4、Yu62、S20等比例复配)对小麦种子浸种后,测定种子芽、根的长度、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种子发芽指数、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活力指数。在小麦田间试验中,分别将菌剂W6、菌剂C4、菌剂S20、菌剂Yu62、复合菌剂A液、复合菌剂B液、复合菌剂C液于小麦苗期、分蘖期根部浇施接种于小麦,并以清水作为对照,统计小麦株高、籽粒千粒重及产量。[结果]小麦菌剂浸种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除菌剂C4处理外,单菌W6、S20、Yu62处理及复合菌剂处理A、B、C均在小麦种子发芽率、芽长、根长、单株生物量干重、单株生物量鲜重、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方面较对照有所提高,且以复合菌剂C处理效果最好。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均可以促进小麦生长,使小麦增产,其中复合菌剂A、B、C处理产量分别增加8.39%、8.06%、14.49%。复合菌剂A、B处理千粒重及株高均高于对照,千粒重分别增加5.6%、0.8%,株高分别增加2.93%、1.51%。[结论]复合菌剂C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14.49%,有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河西平川灌区绿肥压青后氮肥最佳减施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包兴国  杨文玉  张久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16-12517
[目的]明确绿肥压青后小麦生产中的氮肥最佳减施比例。[方法]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设8个施肥处理,研究绿肥压青后小麦生产中的氮肥减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处理"绿肥+70%化肥"产量最高,而纯施化肥处理的小麦产量较低。在农艺指标方面,不同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千粒重及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处理"绿肥+70%化肥"及"绿肥+60%化肥"的生物产量、千粒重较其他处理处于较高水平。[结论]绿肥压青后减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是呈增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发生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为了明确稻秸秆、草木灰和钾肥等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调查了不同施肥处理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并通过稀释培养方法比较了不同处理区小麦根际总细菌、荧光假单胞菌、真菌数量以及拮抗菌群体活性,以探讨根际微生物与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稻秸秆、草木灰和钾肥处理都可以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以秸秆还田处理的效果最好.稻秸秆还田、草木灰和钾肥处理都可以提高小麦根际荧光假单胞菌种群量,钾肥主要在苗期发挥作用,而秸秆的作用可延续至小麦孕穗期.钾肥还可以显著增加小麦根际纹枯菌拮抗细菌指数.分析显示,稻秸秆还田的抑病作用与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钾有关,但两者的控病机理又有所不同.施用酸性肥料可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呈逐年加重趋势,国内外也加强了对该病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从小麦纹枯病病原、侵染过程、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今后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