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发展生态农业,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文指出了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阐明了生态农业的地位与作用,概述了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探析了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提高、完善优化、创新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对推动当前和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对强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的驱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价值取向的生态脆弱山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和禁止,而通过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延伸产业链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效益。从生态学视角,以产业共生理论、产业链理论分析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并通过陕南产业发展论证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余姚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长焕 《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92-193,196
余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壤肥力逐步衰退等诸多问题。要推进余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注重农业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培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意识;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生产与绿色食品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经营。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园区作为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实施模式,在设计中要突破传统农业观光园的限制,在构建景观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生态哲学思想出发,结合应用生态规划理论,分析了当前农业生态园区规划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合理规划园区的建议,并探讨了新时期农业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和经济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发展原则,以实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目标的现代农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对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系统梳理美国、德国、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支农机制、深入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及推广、发展生态农业新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知识方案植入型生态农业闭环供应链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立公  丁超勋  王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17-5919
根据国内外有关农业供应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遵循利益性、效率性、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构建了一种知识方案植入型的生态农业闭环供应链模式,该模式在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配送过程中植入了生态农作物种植和管理的技术知识方案,通过与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市场的连接实现利润。介绍了该模式的支持体系,包括技术、人力资源、政策、管理水平和财务支持。分析了生态农业闭环供应链从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阶段特点及演化进程。从物流网络渠道、人力资源协同、资金3个方面探讨了知识方案植入型生态农业闭环供应链模式的适用性。以广西康华生态农业种植发展有限公司为例,概述了其供应链运作过程,验证了知识植入型生态农业闭环供应链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首批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所在地,浙江德清县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回溯了德清县生态农业实践的基本历程,总结了当前德清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深入分析了“蚌-鱼-粮-桑-畜”复合系统、稻田生态种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核心内涵和主要价值,并基于当前德清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德清县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温慧 《乡村科技》2021,(4):120-121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省延安市各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生态循环农业的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延安各县政府需根据各县自然资源情况,从土地、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等方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基于此,本文以延安市为例,探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以期为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9.
耗散结构理论与生态农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如何组建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概括性探讨,认为一个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应该是最有序的结构,即它能在极大程度上做到时空有序和功能有序;提出了在生态共生系组合中,应当选择生物种群的优势,提高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在研究水平上,应当加强生物种群的共生机理研究;在研究范围上,应进一步扩大和注意模式内部以及内部与外部间的相关性和配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受到关注,为学习借鉴台湾先进的生态农业理念,采取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以台湾回乡有机生活农场为例,总结了基于农地重划的生态农法的基本理念和做法.结论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虽然各地生态农法具体做法不同,但是其拒绝使用化肥、农药,崇尚人与万物和谐相处,效法自然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国大陆很多农村地区可以借鉴此类思想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探讨生态农业的开发和建设。认为生态农业具有客观性和设计性,是一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应依据生态农业的综合性、整体性特点。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在现有区域生态农业体系基础上进行选优、模拟和优化。强调围绕农业中两个再生产过程的交结,加强农业生产综合体与农业生态经济整体系统的联系;加强定性与定量、定向与定位的综合分析研究,为生态农业的实践和指导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宗宝  林涛  莫彬 《广东农业科学》2009,(2):129-132,144
循环农业遵循3R原则,实现了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其发展模式包括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绿色有机农业模式.介绍了循环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水土资源的管理,高效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开发农村新能源,发展生态农业,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整治农村环境,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政府观念,加强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宣传、规划和协调工作:增加资金投入,扶持和激励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科技研究、开发、推广,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开发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三方面探讨秦巴山区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以期对秦巴山区农业发展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高效生态农业,是指发展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合理,比较利益驱动与技术构成合适,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作用有效,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一种新颖农业发展模式。一、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代表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生产是以有机农业为主,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有机结合:它用生态学原则来管理和建立一个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耗、经济可行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包括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化为前提、市场化为导向的绿色农业。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必须加大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速生态技术的推广应用,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壮大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随着农业投入与产出的不断增加,必将导致农业生态的严重破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加强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旱地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为例展开了实证分析,希望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等,它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种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原理与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者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目前生态农业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3E系统理论与云南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农业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该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用3E系统理论,分析提出云南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实现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方淑荣 《农业与技术》2007,27(2):136-139
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设计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其目的就是要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稻蟹共生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农业-渔业联合种养模式,在同等的生态空间内,最大程度优化产业协作模式,充分发挥稻田闲置区域的价值养殖螃蟹,为螃蟹提供资源丰富的生长空间。螃蟹可以在水稻成长期间降低虫害,代谢出丰富的含氮、氧物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稻蟹共生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水田原生环境系统,促进了生态系统有机资源的再循环。基于系统理论视角经济-生态-社会(EES)生态模式,分析了夹沟香糯稻蟹共生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并结合我国本土实际,提出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