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为小秦岭矿区石渣坡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从2005年起,选用多种植物进行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试验,提出科学的配置模式。[结果]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选择的植物品种为:草本植物(高羊茅、猫尾草)、木质藤本植物(葛藤、爬山虎、五叶地锦)、灌木(珍珠梅、紫穗槐、荆条)、乔木(旱柳、山毛桃、侧柏),配置模式为:草本植物+乔木,适合海拔为500~1 500 m、小气候条件较好的矿区;草本植物+灌木,适合海拔为1 500~2 000 m的矿区;草本植物+藤本植物,适合海拔高于2 000 m、小气候条件较差的矿区。[结论]第1年种草,第2年种植乔木、灌木,科学追肥浇水,可改善小秦岭矿区石渣坡的植被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白及锈病严重危害其生长,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海拔、土壤、种植年限三因素正交试验,调查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在锈病早期开展药剂筛选试验。[研究结果]海拔200~480 m及800~1 500 m,或砂土、壤土的白及锈病发病率、危害指数较低;海拔500~750 m或黏土的白及发病率、危害指数较高;锈病早期,以锈特(有效含量20%)1 500 g/hm~2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敌锈钠(有效含量20%)1 125 g/hm~2。[结论]在海拔200~480 m、800 m以上,或者砂土、壤土种植白及可以降低锈病发病率、危害指数;白及锈病早期,以锈特(有效含量20%)1 500 g/hm~2可有效控制锈病。  相似文献   

3.
河南伏牛山常绿阔叶植物及垂直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伏牛山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伏牛山常绿木本植物共计31科、47属、106种及变种;垂直分布范围300~2 300 m;其垂直分布上限范围为500~2 300 m,分布在500~1 000 m的有53种;1 000~1 500 m的19种;1 500~2 000 m的23种;2 000 m以上的9种.垂直分布与生长习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海拔越高,乔木越少,而且有些乔木种类随海拔的上升而变为灌木.  相似文献   

4.
苦参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落叶灌木,高1~3 m,多野生在海拔200~2 500 m的向阳山坡或河滩荒地.苦参的根为常用中药材,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拔和坡向对伊犁河谷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伊犁昭苏和察布查尔县海拔1 400~2 800 m不同剖面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海拔和坡向对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南坡不同海拔全氮(0.33~3.24 g/kg)在1 400~2 0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后在2 2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1.43~76.33 mg/kg)、铵态氮(22.84~110.17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北坡不同海拔全氮(0.08~1.13 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铵态氮(27.96~132.73 mg/kg)在1 400~1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其后在2 0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0.73~13.8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除北坡相同海拔相同土层铵态氮大于南坡外,全氮、硝态氮及其他理化性质均呈南坡大于北坡。南坡海拔与含水量、全氮呈正相关,北坡海拔与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对伊犁草原生态保护、土壤氮循环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葵河作为丘北县的主要河流,对当地的经济和环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葵河山区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分析,以达到对山区不同海拔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为后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典型样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950~1 200 m范围内共有6个典型群落,其中海拔1 050 m以下主要以灌木和草本为主,海拔1 050 m以上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基本变化趋势相同,总体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灌木多样性受海拔影响较大,草本较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1 050 m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在海拔1 200 m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整体上石葵河山区植被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巧玲花是我国北方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落叶花灌木,北京百花山具有丰富的巧玲花资源。调查分析表明,其分布在海拔1 200~1 800m范围内。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百花山6个不同海拔梯度(1 200~1 300、1 301~1 400、1 401~1 500、1 501~1 600、1 601~1 700、1 701~1 800m)的巧玲花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百花山地区不同海拔巧玲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在1 500~1 600m的中海拔地区的群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75.43%),而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62.82%、73.08%);UPGMA聚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海拔呈一定的相关性。相邻海拔的巧玲花群体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近,而高山草甸与其他海拔的群体间表现出较远遗传距离,根据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的结果分析,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89.06%)。综合以上结果认为,海拔的不同引起了生境条件的变化,进而影响巧玲花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水平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低-高-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山梅花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梅花(Philadelphus incanus Koehne.)为虎耳草科山梅花属的落叶灌木,因花白色似梅花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东祁连山柳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干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盖度、重要值和多度作为测度指标,对东祁连山高寒地区柳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盖度和重要值作为测度指标时较为一致,而多度差异性较大。(2)在柳灌丛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水平上,草本层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3个指标均大于灌木层,但Alatalo均匀度指数则低于灌木层。灌木层中,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发生在海拔3150-3250m;草本层中,最大值均发生在海拔3100m处。(3)Whittaker指数和Routledge指数共同表明了灌木层β多样性水平高于草本层的多样性水平,而cody指数则未表征。在灌木层,β多样性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草本层,在海拔3150-3200m间,物种替代的程度最高;在此海拔之上,物种的替代速率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4)割灌试验表明,干扰前后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则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指数(dMe)、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有一定程度增长,其中,又以DMe值上升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 iRupr)又名太平花,属虎耳草科山梅花属落叶灌木。原产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朝鲜、俄罗斯亦有分布。高3~5m,花白色,花朵大,花期5~7月,  相似文献   

11.
以杉木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多花黄精生长的各时期延迟且持续时间延长;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基本上为30~40 d,从出土至枯萎 220~240 d。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及根茎鲜重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海拔500~600 m的多花黄精的生长量最高,多花黄精的地径、高度、根茎株产量的平均值分别达0.63 cm、85.21 cm、251.94 kg·株-1。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差异显著;海拔500~600 m与800~900 m、海拔800~9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不显著,海拔500~6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显著。多花黄精在不同海拔下的成活率都在91%以上,说明本区域适宜多花黄精生长。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不同生态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年变化:夏季>秋季>春季,且各季的空气离子评价系数均在 B 级以上,对人类健康十分有利,非常适合旅游、度假.(2)水体空气负离子浓度:瀑布>跌水>溪流>静态水,其中瀑布和动态水产生的负离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3)不同植被类型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灌木>乔木>草地.(4)不同海拔空气负离子浓度呈单峰型曲线,海拔1400m 达峰值,海拔1000~1400m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而上升,海拔1500~1900m 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喀斯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的六盘水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六盘水市耕地以坡度大于15°的坡耕地为主;石漠化面积以海拔2 000~2 480m的最多,为4 269.92km2,海拔640~1 400m的最少,为1 086.47km2;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 254.86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2.92%,其中,海拔640~1 400m的水土流失面积为711.3km2,海拔1 400~2 000 m的为1 806.96km2,海拔2 000~2 840m的为1 736.6km2,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6.72%、42.47%和40.81%。海拔640~1 400m的地区水土治理选择石坎坡改梯+粮食生产为主,或采用石坎坡改梯+经果作物(如猕猴桃、车厘子等);海拔1 400~1 800m的地区采用坡改梯+经济作物的治理模式,或采用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组装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海拔1 800~2 840m段采取土坎坡改梯+耐寒经济作物(茶叶、油菜、药材)的治理方式,或采用石坎坡改梯+植物篱生态过滤网带技术,或修建复式田坎(石坎+植物护坎),或采取生物修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澳洲坚果在贵州南亚热带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亚热区流域及气候条件将贵州32个热区县划分为12个小区,应用农业气候相似性原理,采用模糊优先选择比方法对澳洲坚果在12个小区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海拔800 m以下,赤水河流域500 m以下区域为适宜区;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800~1 000 m,赤水河500~800 m,乌江、锦江、阳河流域海拔500 m以下,都柳江海拔800 m以下的区域为次适宜区;其它区域为不适区。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对林区森林景观二维和三维的景观特征和景观适宜粒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混交林是林区优势森林景观,分布较广,乔木林地斑块数量最多,竹林地和苗圃地是劣势森林景观,苗圃地比竹林地分布集中;数据格式转换对森林景观面积和斑块数量有影响,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变化最大;竹林地、苗圃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竹林地和苗圃地的面积却减少,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大;灌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混交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 m,乔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苗圃地全部分布在海拔0~300 m,无立木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300~500 m,宜林地在海拔0~300 m分布最多,竹林地在海拔300~500 m分布最多;地形对尖峰岭林区景观适宜粒度几乎无影响,尖峰岭林区适宜景观分析粒度为海拔150 m。该结果为科学经营管理尖峰岭林区森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5年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15个中晚熟耐密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有12个品种表现良好,产量达到了11 518.5 kg/hm~2以上,明显高于全县平均产量,特别是农华032、金凯8号产量更是高于本县广泛种植品种先玉335,因此可在本县海拔1 500~1 900 m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秦岭栓皮栎林下灌草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11个栓皮栎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栓皮栎幼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J)在低海拔631.03 m处数值最高,J_(sw)和J_(si)分别为1.30和1.08,后随海拔升高趋于平稳。中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大,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平缓增大,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峰值出现在海拔1 052.77 m处,J_(sw)和J_(si)分别为1.19和1.04。成熟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在1 114.38 m处出现最小值4.67,在1 495.20 m处出现峰值11.00,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亦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无变化,后在1 495.20 m处有所降低。栓皮栎幼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海拔1 347.20 m处出现峰值12.00,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均无明显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其在海拔1 347.20 m处数值最小,Jsw和Jsi指数分别为0.92和0.91。中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处差异明显,整体呈增大趋势,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不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比较平缓的增大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均呈减小的趋势。成熟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均不明显,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平缓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分析石羊河中下游河岸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有4种植物群落类型,随着海拔(1 330~1 530m)的升高,其中3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基本一致,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乔、灌木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变化影响较大,草本相对较小。红崖山水库以下,群落各层次的多样性特征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水库以上,草木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从地形、气象、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对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索了1995、2005、2015年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特征与驱动力作用。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来看,雅砻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升高,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尺度上看,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脆弱性等级逐渐降低。不同海拔梯度带上,极高海拔地区(≥4 500 m)和高海拔地区(3 500~4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中高海拔地区(2 500~3 500 m)、中海拔地区(1 500~2 500 m)和低海拔地区(1 500 m)生态脆弱性程度相对较弱。由于当地政府大力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研究区内9个县市2005年生态环境情况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20.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4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68个EST-SSR标记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海拔范围及种都可以分为3类,Gro1代表海拔1 500 m以上的大厂茶群体,Gro2代表海拔范围1 000~1 300 m的茶群体,Gro3代表海拔不明显、种不明显的群体。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种、地区、海拔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群体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079 7、0.067 7、0.047 0,基因流(Nm)分别为5.774 1、6.885 2、10.134 8,表明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部个体间,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海拔差距越大,遗传距离越远,说明了海拔对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有重要的影响,为更进一步探明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演化和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