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盐胁迫对菊芋干物质和糖分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存在大量盐碱地,通过筛选耐盐植物可以改造部分盐碱地,但盐害通常极大的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菊芋因为耐旱、耐盐,病虫害少,可简化栽培,已经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在本研究中以菊芋品种南芋一号(NY-1)和青芋二号(QY-2)两种品种为试材,在温室进行全生育期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菊芋干物质和糖分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改变了两个菊芋品种的干物质分配格局,地上部分配比例均增大而块茎分配比例均减小,对QY-2的限制作用比NY-1更大,盐胁迫下NY-1和QY-2块茎干重降幅分别为57.78%和85.61%。在持续的盐处理下,两个品种的块茎和茎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但NY-1的含量比QY-2高;两个品种的茎中还原糖含量下降幅度较大,降幅分别为NY-1(77.34%) 和QY-2(60.79%),但茎中的非还原性糖含量却有所增加。盐处理使块茎发育前期(100~140 d, days after planting)的果聚糖含量上升,NY-1在140 d的果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QY-2在100~140 d的果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降低了块茎发育中后期(140~220 d)的果聚糖含量。盐胁迫对菊芋块茎中果聚糖积累的限制作用极其显著,尤其对QY-2的限制作用尤为突出,QY-2块茎果聚糖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下降幅度都大于NY-1,NY-1和QY-2块茎中果聚糖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4.02%和93.81%,块茎果聚糖积累速率降幅达到77.08%和98.44%。以上结果表明盐胁迫大大降低了两个菊芋品种的生物量,改变了植物体内的糖分分布模式,延缓了果聚糖在体内(尤其是茎)的积累,但南芋一号同青芋二号相比,块茎的产量和果聚糖降幅均较小,说明该品种可用于在部分盐碱地的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菊芋品种青芋二号为试材,在温室进行全生育期栽培试验,研究了青芋二号干物质和糖分积累分配以及去花处理(摘掉花朵)对青芋二号块茎干物质和糖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主要糖分是还原糖,块茎、茎中主要是非还原糖。青芋二号在开花期时总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地上部生物量减少,地下部由于此时块茎正处于膨大生长阶段,生物量继续增加。去花处理对青芋二号的块茎生物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块茎数量增多了39.67%,块茎个头变大了59.46%,块茎干重比未去花的增加22.53%。去花植株相同干重下的块茎组织中的总糖含量与未去花植株相比显著降低但还原糖含量没有差异。通过HPLC-ELSD(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检测仪)检测发现去花处理对糖的成分与含量也有影响,蔗果五糖含量增加了32.47%,更高聚合度的果聚糖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其他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果桑果实(桑椹,又称桑果)的糖酸积累及相关酶活代谢特征,选择桑椹甜度差异较大的大10(DS)和白玉王(BY)2个果桑品种,分别于不同发育时期测定鲜桑椹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2个果桑品种桑椹不同发育时期的糖分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从红果期开始至初熟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初熟期至成熟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糖分含量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于其他糖分,糖分积累均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但2个果桑品种桑椹在成熟期蔗糖含量均上升至较高水平。成熟期BY桑椹的有机酸含量均低于或与DS桑椹相仿,但差异不大。DS桑椹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合成作用呈正相关,BY桑椹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蔗糖积累正相关。对DS和BY 2个果桑品种鲜桑椹糖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主成分(PC1)中,葡萄糖和麦芽糖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共同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而在第2主成分(PC2)中,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栽培措施对BY和DS桑椹糖风味的主要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份特早熟/早熟荔枝种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特早熟/早熟荔枝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总糖比例的5.47%~62.34%。葡萄糖次之,果糖最低。果糖和葡萄糖在各种质间的变异相对稳定,为32.85%和38.73%;蔗糖变异较大,分别为61.11%。根据还原糖与蔗糖的比例,可将不同的特早熟/早熟荔枝种质分为蔗糖积累型和还原糖积累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内各糖组分中还原糖与总糖呈正相关,蔗糖与总糖呈负相关;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和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评价特早熟/早熟荔枝果实中糖度风味要同时考虑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操作简便、快速有效、同时分析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多种糖类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柱分离-脉冲安培检测法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葡萄糖、蔗糖、乳糖、低聚半乳糖三糖、蔗果三糖、低聚半乳糖五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的分析方法。考察色谱柱、柱温、检测波形和淋洗液(NaOH、NaAc)浓度及流速对8 种糖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柱,包括分析柱(3 mm×150 mm)和保护柱(3 mm×30 mm),流速0.30 mL/min,柱温30 ℃,在选定的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条件下实现高效分离;本方法对葡萄糖、蔗糖、乳糖、低聚半乳糖三糖、蔗果三糖、低聚半乳糖五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的检出限为3.0~12.0 μg/L,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豆浆样品中8 种糖类的加标回收率为78.0%~96.8%,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150 份椰子种质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了其8月龄椰子水的糖度、糖分含量,并对糖度与糖分含量、甜度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50 份种质的糖度平均值和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6.3、25.16 mg ?mL-1、35.88 mg ?mL-1、13.74 mg ?mL-1;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度与果糖含量、甜度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葡萄糖含量、总糖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蔗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利用糖度开展高糖、高甜椰子种质的筛选是可行的;最终筛选出4份高总糖含量种质和5份高甜度值种质。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枸杞属2种植物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龙强  蔺海明  米永伟 《草地学报》2011,19(6):1010-1017
以枸杞属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和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进行胁迫,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和150mmol·L-1 NaCl浓度下,2种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对照增加,而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重,叶片相对含水量迅速下降;盐处理组中2种植物叶绿体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盐浓度升高而增加,但Chl a/Chl b比值在低盐时增加,而后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快速下降;叶片质膜透性和各器官MDA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在中、高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各器官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同浓度胁迫下的宁夏枸杞;在对照及盐处理组,2种植物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同时,盐处理组中2种植物各器官中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同一盐浓度下,黑果枸杞叶片中积累的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宁夏枸杞,而茎及根中的含量却显著高于宁夏枸杞。相对而言,黑果枸杞比宁夏枸杞具有更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聚果糖对动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聚果糖( Fructoolygosaccharidl, FOS)又称寡果糖、果寡低聚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等,分子式为G-F-Fn(G葡萄糖,F果糖,n=1~3),是在蔗糖分子上以β-1,2糖苷键结合数个D果糖所形成的一组低聚精总称,广泛存在于香蕉、大麦、小麦、大蒜,洋葱、黑麦、马铃薯、洋姜、莴苣、菊芋等植物及酵母中,但提取较为困难,且难以批量生产,高品位FOS制剂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中具有的果糖转移活性酶(β-呋喃果糖苷酶、果糖转移酶)作用于蔗糖,经脱色、过滤、脱盐及浓缩精制而成,主要含GFn…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分离-脉冲安培检测法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葡萄糖、蔗糖、乳糖、低聚半乳糖三糖、蔗果三糖、低聚半乳糖五糖、蔗果四糖及蔗果五糖的分析方法,对4 种品牌乳粉中的糖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n=5),加标回收率为78.0%~96.8%,检出限为3.0~12.0 mg/100 g;采用国标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离子色谱法进行比较,2 种方法对乳粉中蔗糖、乳糖、蔗果三糖的检出结果基本相同,但其他5 种糖高效液相色谱法均未检出,而离子色谱法均检出相应含量,离子色谱法比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可同时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多种糖类。  相似文献   

10.
以金丝小枣、冬枣、灰枣、骏枣、长红枣、赞皇大枣、婆枣和圆铃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个主栽枣品种的花及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主要糖组分和cAMP的含量。结果表明,糖成分组成及含量因品种、器官和果实发育阶段而异;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过程中依次大量积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成熟果实总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是花的9倍左右,在花和幼果中未检测出蔗糖。枣成熟果实中两种单糖(葡萄糖、果糖)和一种双糖(蔗糖)的含量均高。不同枣品种成熟果实中两种单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很相近、以果糖含量略高,但单糖与蔗糖的比例差异显著,金丝小枣、冬枣、灰枣、骏枣和长红枣 5 个品种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蔗糖,而赞皇大枣、婆枣和圆铃枣3个品种的蔗糖含量均高于果糖和葡萄糖。根据以往文献可将成熟期果实蔗糖含量所占比例不同,可将枣品种分为蔗糖积累型和单糖积累型。在8个供试品种中,金丝小枣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赞皇大枣的蔗糖含量最高。8个主栽品种cAMP含量均随着果实发育和成熟逐渐积累,成熟果实中的cAMP含量约为幼果的7倍;在成熟期,以婆枣cAMP含量最高、为192.52 μg/g,圆铃枣的最低、为110.64 μg/g。婆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cAMP含量与总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蔗糖含量与cAMP含量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1。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现蕾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进行氮添加处理,测定其根系、茎秆、叶片、花、块茎等器官生物量,计算茎叶比、根冠比等相关指标,探讨现蕾期氮添加对菊芋各器官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以期为科尔沁沙地菊芋氮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现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菊芋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添加量为78.75 Kg·N·hm-2处理下,值分别为368.6633 g·plant-1,503.0667 g·plant-1,158.64 g·plant-1,208.84 g·plant-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菊芋根比重、花比重、块茎比重、根冠比均有显著差异,而茎比重、叶比重、茎叶比差异不显著;在不施氮条件下菊芋的根系、块茎产量达到最高,根冠比最大,根比重最大。综合来看,科尔沁沙地菊芋饲草利用最佳施氮肥量是78.75 Kg·N·hm-2。  相似文献   

12.
菊芋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向日葵属,起源于北美。菊芋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部分(块茎)均可作为优质的动物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作为饲用牧草,新鲜菊芋茎叶粗蛋白质(CP)和钙(Ca)含量在出苗后11~14周达到峰值,且含量与苜蓿草粉相近。菊芋茎叶青贮饲料的CP与Ca含量均高于玉米青贮饲料,与燕麦、大麦和豆科牧草青贮饲料等相近,可作为部分替代饲料。此外,菊芋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某些代谢产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多种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发生变化,在生物合成和生物降解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作为功能性寡糖,菊芋块茎中的菊糖不经过单胃动物的消化酶降解而直接传递到大肠,在胃肠道中主要充当益生元,改善肠道内环境,同时对血糖、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均有调控作用;作为生物活性物质,菊芋茎、叶、花中的黄酮类、酚酸类、萜类以及少量的甾醇类、氨基酸和多糖等化合物经大量动物临床试验表明,具有抗氧化、抗炎杀菌以及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医疗价值较高。本综述总结了菊芋的营养特性及发育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概述了菊芋青贮的发酵特性及饲喂价值,重点阐述了菊芋块茎和茎叶中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菊糖、黄酮类、酚酸类和倍半萜类)对动物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目的是为了详细阐述菊芋资源的开发潜能及其对动物健康水平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为研究对象,在其现蕾期进行不同梯度磷肥处理,测定其根系、茎杆、叶片、花和块茎生物产量,计算根冠比、茎叶比和各器官比重等相关指标,分析磷肥对菊芋生物量和物质分配的影响,为菊芋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菊芋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磷肥施用量为75 kg·hm-2时,菊芋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2.32 g·plant-1,112.85 g·plant-1和150.47 g·plant-1;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块茎生物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磷肥施用量为37.5 kg·hm-2时达到最高(64.22 g·plant-1);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茎叶比和根冠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施肥量为37.5 kg·hm-2达到最高值;叶片比重和块茎比重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75 kg·hm-2和37.5 kg·hm-2是地上生物量和地下块茎获得高产的最佳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刘辉  初文凯  滕爱娣  王琳  高凯 《草地学报》2016,24(5):1114-1118
通过对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进行不同的去叶处理,探讨营养生长期去叶对菊芋块茎生物产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菊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去下1/3叶和去下1/2叶处理条件下块茎生物量均得到提高,剪去倒数1/3叶处理块茎产量达到最高值;营养生长期去叶提高了块茎生物量,降低了分枝数、花数和叶数;去叶提高了菊芋根比重、茎比重、块茎比重和根冠比,降低了叶比重和花比重;块茎干重与块茎数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级分枝的数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块茎干重与根干重、叶干重和一级分枝干重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茎干重、花干重和二级分枝干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高凯  朱铁霞  王琳  高阳 《草地学报》2018,26(3):781-785
通过测定不同断根时间(50、65、80、95和115日龄)和半径(切除1/5、1/4、1/3、1/2根系长度和不切割)条件下菊芋块茎生物量、数量、体积以及水平分布规律,探讨断根对菊芋块茎生产性能及其水平分布规律的影响,阐明断根提高菊芋块茎生物产量的机制。结果表明:65日龄断根条件下块茎生物量最高(980.07 g·株-1),1/2断根半径条件下块茎生物量最高(1 115.28 g·株-1);115日龄断根条件下块茎平均体积最大(5.79 cm3),1/5断根半径条件下块茎体积最大(5.81 cm3);65日龄断根条件下块茎数量最多(616.72个·株-1),1/2断根半径条件下块茎数量最多(654.93个·株-1);断根时间和半径对块茎生物产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断根处理条件下单位面积内菊芋块茎生物量和数量随距离主根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断根时间和半径对块茎数量、生物量和体积的影响随着距离主根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家蚕幼虫添食蔗糖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养蚕时添食蔗糖的效果和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和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了桑叶中核糖、木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以及蚕体对它们的消化吸收率。并用桑园搭棚遮荫的方法人为造成日照不足叶,研究了养蚕时在光照叶和遮荫叶上添食蔗糖的效果。结果,在光照叶或遮荫叶上添食蔗糖,对蚕茧和蚕种的产质量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同时采收开花前菊芋秸秆和葎草,测定其营养成份,菊芋秸秆和葎草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76%、16.81%;粗纤维分别为20.86%、14.89%;菊芋秸秆和葎草18种氨基酸中天门冬氨基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矿物元素中铁、镁含量最高。经消化试验,测得结果:菊芋秸秆和葎草的可消化粗蛋白分别为7.56%、6.27%;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为34.1%、30.36%,中性洗涤纤维38.81%、30.99%。菊芋秸秆的消化能为4.16MJ/㎏,葎草的消化能为3.42MJ/㎏。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贯叶连翘引种驯化过程中生长适应能力以及活性物质的变化,以野生和栽培盛花期植株为材料,分别对生理生化特性、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栽培贯叶连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高于野生植株,尤其是其盛花期和地上部分干重分别较野生植株提前了7 d和提高了16.67%。总黄酮和金丝桃素含量在栽培和野生植株同一器官中无显著差异;总酚类在野生花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花,而叶中的含量则相反;野生和栽培植株各器官中,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含量在叶和花中的含量显著大于茎,而金丝桃素的含量表现为花>叶>茎。野生和栽培各器官抗氧化能力为叶>花>茎,其中,野生和栽培叶、茎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而栽培花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大于野生花。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贯叶连翘野生转栽培后,不仅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能力,而且主要活性物质的积累量及抗氧化能力并未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将对贯叶连翘种植栽培以及保护野生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