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白菜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华王为试验材料,研究95%乙醇,80%丙酮,V乙醇∶V丙酮=1∶1、2∶1、1∶2,V乙醇∶V丙酮∶V水=4.5∶4.5∶1 6种提取液对白菜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叶绿素在这6种不同提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提取效果较好的为V乙醇∶V丙酮=1∶1、1∶2的浸提液。叶绿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浸提48 h后稳定性较好,提取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方法,以16种枣树品种为材料,用95%乙醇、乙醇丙酮混合液(1∶1)和80%丙酮分别浸提不同枣树品种叶片叶绿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不同浸提液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丙酮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不佳;95%乙醇和乙醇丙酮混合液(1∶1)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的效果好,且水平相当。但丙酮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浸提枣树叶片叶绿素应首选95%乙醇。  相似文献   

3.
菜心叶绿素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任红  罗丰  许彦  许如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55-1456
[目的]探讨研磨法和浸提法测定菜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优劣及快速测定的步骤。[方法]以菜心为试材,浸提法设5个处理: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1∶1、丙酮∶乙醇=1∶2和丙酮∶乙醇=2∶1,Arnon研磨法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提取液对菜心叶片叶绿素提取效果和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浸提法要优于Arnon研磨法;浸提法中,混合液浸提法的提取率和提取液的稳定性都优于单一溶剂浸提法,其中菜心叶绿素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单一的丙酮或乙醇浸提法效果较差。[结论]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2∶1的混合液浸提法直接浸提菜心叶片叶绿素的优点是步骤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稳定性好,可以快速测定大批量样品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槟榔叶绿素含量测定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1年生槟榔幼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称样量、提取时间、溶剂及光照和高温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提取剂体积相同时,称样量越少,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越高;提取时间越长,叶绿素含量越高,但超过24 h后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高温短时间提取比低温长时间提取叶绿素含量高,避光提取比见光提取叶绿素含量高;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浸提剂对叶绿素的浸提效果不同,其中100%丙酮和100%乙醇以3∶1体积比混合的浸提剂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邹登峰  谢爱泽  刘笑浦  陈艺  章艳  叶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95-12097
[目的]研究金花茶叶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温度、pH、光照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金花茶叶叶绿素提取的影响。此外,从光照时间、温度和pH三个方面来研究叶绿素稳定性。[结果]金花茶叶叶绿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为95%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液(V/,V 1∶1),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3.0 h。影响金花茶叶叶绿素提取效率的主次因素顺序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而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更有优势。叶绿素在高温、强酸、强碱和光照下很不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用于金花茶中叶绿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玉米叶片叶绿素快速浸提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体积分数80%丙酮、体积分数95%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丙酮(体积比1∶1)混合液4种浸提液,不同光温条件和不同样品预处理方式对叶绿素浸提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以乙醇-丙酮混合液效果最好,避光和50℃的提取温度有利于叶绿素提取;样品冷冻处理不利于叶绿素a的提取,而有利于叶绿素b的提取,总叶绿素以鲜样提取为宜。在大样本试验中浸提叶片叶绿素较适宜的方法是:将新鲜(或冷冻)玉米叶片放入50℃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中避光提取1.5h。  相似文献   

7.
张亮  曹丛华  任荣珠  王尽文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23-8925,894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剂、重金属以及紫外线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作为提取液时,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大叶黄杨叶绿素的光稳定性较差;在pH值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除Cu2+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提高外,其他重金属离子均使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紫外线可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结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丙酮(体积比为1∶2)混合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最高,并且提取液应在避光、中性、远离重金属离子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8.
罗甸小米核桃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直接浸提法与Arnon法从罗甸小米核桃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效率,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用丙酮、乙醇浸提法提取叶绿素的效率比丙酮、乙醇Arnon法高,以乙醇与丙酮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时,叶绿素浸提效率最高;分别在温度50℃、料液比1∶50、浸提5 h的条件下浸提效果最好;在温度为50℃、液料比为1∶40的条件下提取6.5 h,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最高,且3个主要因素对浸提结果影响次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料液比。  相似文献   

9.
冬青叶鼠刺叶绿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冬青叶鼠刺的生理生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7种提取溶剂在室温和冰浴条件下提取冬青叶鼠刺的叶绿素,研究在不同光照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浓度H2O2及处理时间和金属离子条件下叶绿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无水乙醇∶丙酮(1∶1)混合液提取冬青叶鼠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光度分别为1.622和0.675,80%丙酮提取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光度分别为0.458和0.264,说明无水乙醇∶丙酮(1∶1)提取冬青叶鼠刺叶绿素的效果最佳,80%丙酮的效果最差;H2O2对冬青叶鼠刺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温度对冬青叶鼠刺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光照时间对冬青叶鼠刺叶绿素a影响大;金属离子K+、Na+、Zn2+和Mg2+对叶绿素a稳定性影响不明显,Al 3+对叶绿素a稳定性减弱,Fe2+、Cu2+和Ca2+对叶绿素a的稳定性减弱。  相似文献   

10.
以毛叶丁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萃取剂、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叶片中叶绿素萃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萃取剂时,95%乙醇、80%丙酮、95%DMF对叶绿素的萃取效果较佳,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1.2440、1.5692和1.6129mg/g;使用混合萃取剂时,80%丙酮与95%DMF的比例为1:2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为1.4072mg/g;最佳萃取时间为0.5h;最佳萃取温度为0℃。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80-13382,13384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酶解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剂体积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10℃,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剂体积70 ml,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理论得率为32.29 mg/g,其实测值为31.87 mg/g,与理论值接近。[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充分利用茎瘤芥资源,提高叶绿素提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菜用黄麻为原料,叶绿素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单因素进行试验,利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菜用黄麻叶绿素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且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绿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95%乙醇,料液比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 h,最佳工艺条件下叶绿素提取量达3.375 mg·g-1.  相似文献   

13.
李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85-8686
[目的]寻找微波提取紫背天葵多功能花青色素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光降解动力学规律.[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提取效果及不同浓度色素液的光降解效果。[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作提取剂,提取剂用量为1∶60 g/ml,微波功率为648 W,提取时间为25 s,提取次数为2次。色素的光降解服从零级反应动力学。[结论]微波提取紫背天葵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溶剂浸提法。  相似文献   

14.
紫山药皮中色素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山药皮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色素,以吸光度为指标,对影响色素提取的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色素的最佳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8,提取剂浓度为30%。  相似文献   

15.
芦荟皮叶绿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芦荟皮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芦荟皮中的叶绿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等5个主要因素对芦荟皮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芦荟皮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叶绿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耐酸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分数φ(乙醇)=85%、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5.0h、料液比1∶50是最优工艺条件,叶绿素的提取率可达0.1970mg/g。芦荟皮叶绿素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自然光长时间照射会影响叶绿素的稳定性;在弱碱性介质环境中,叶绿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薇  于加平  李勇  孙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90-13792
[目的]研究黄花忍冬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浸提法对黄花忍冬果实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总黄酮产率为指标,探讨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值5因素对黄花忍冬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而分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溶剂浸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W/V,g/ml,下同),提取时间1.5 h,pH值为8,总黄酮的提取率为6.62%。[结论]该方法筛选了黄花忍冬果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猕猴桃糖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乙醇浸提法提取猕猴桃糖蛋白的最优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独立变量进行中心组合设计,以猕猴桃蛋白质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研究了各独立变量对猕猴桃糖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6.5∶1、乙醇体积分数24%、提取温度24℃、提取时间45min时,糖蛋白的提取率最高可达到63.05%,与试验设计结果相符,有助于设计猕猴桃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8.
溶剂法提取欧李果皮中单宁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提取欧李果皮中单宁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以成熟欧李的果皮为试材,以乙醇、丙酮为提取剂,选定浸提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为考察的4个因素,通过L25(56)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欧李果皮中单宁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溶剂法提取欧李果皮中单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丙酮浓度7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125。按此最佳工艺参数,单宁提取量达43.79 g/kg FW。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76-10077,10111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试验以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对山楂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并对影响山楂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山楂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4(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优化的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可高达2.43%。[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提取时间短、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