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铁皮石斛根系促生内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铁皮石斛根系促生内生真菌的筛选,为铁皮石斛的批量化生产提供生物防治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皮石斛根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单一回接试验将已分离内生真菌回接到铁皮石斛组培苗中,40 d后观察铁皮石斛根系生长情况,60 d后统计成活率。通过铁皮石斛根系生长指标,筛选出对根系促生作用最显著的内生真菌。[结果]从铁皮石斛根系中共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筛选出8株优势促生根系内生真菌,其中回接菌株F5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率最高,达99.00%,回接菌株F14的铁皮石斛苗成活率达100.00%,为对照组的395%。[结论]该研究成功解决了铁皮石斛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的内生真菌,研究DSE对铁皮石斛苗生长的影响,可为铁皮石斛专用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分为7个DSE菌株分别与铁皮石斛组培苗和盆栽苗共生培养两个阶段,按不同DSE菌株接种铁皮石斛组培苗设7个处理,另以不接种菌株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指标;按不同DSE菌株制成的菌液浇灌盆栽苗设7个处理,以未浇菌液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盆栽苗生长指标.[结果]供试菌株均能与铁皮石斛苗共生,其中菌株24L-4处理的促生作用较为突出;接种该菌株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重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增长33.3%、65.7%、27.3%和45.1%;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重和干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长104.0%、83.9%和114.7%;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株的深色有隔菌丝和类似微菌核的定殖结构分布于铁皮石斛根部皮层的细胞内.[结论]DSE真菌能明显提高铁皮石斛的生产能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和分析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内生细菌分布特点,筛选有较强定殖能力的活性菌株,为促进野生铁皮石斛驯化、提高药材品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铁皮石斛根、茎、叶各部位的内生细菌,利用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株进行分析鉴定,体外筛选具有解磷、解钾、固氮、产铁载体、产IAA、拮抗病原菌的促生活性菌株,回接后再分离,观察内生细菌在组培苗中的定殖动态。结果 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到285株内生细菌,其中,217株分离自野生铁皮石斛,归类于3门9属,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菌群存在于根、茎、叶中,其菌株数分别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9.26%和8.76%;68株内生细菌分离自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归类于1门3属,以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和埃希菌属Escherichia为优势菌群存在于根、茎中,其菌株数分别占总分离菌株数的54.41%和30.88%。泛菌属Pantoea在野生和人工栽培铁皮石斛中均有分布。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物种数(9)和多样性指数(0.85)明显高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物种数为3,多样性指数为0.61)。活性筛选共获得38株菌株,占筛选菌株的45%,4株野生铁皮石斛的活性内生细菌中有3株在人工组培苗具有较好的定殖性。结论 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的类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铁皮石斛内生细菌蕴含丰富的促生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有利于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发育的内生真菌。该研究从金钗石斛根部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3种内生真菌,将其分别配制成体积分数20%、40%和60%的液体菌剂,对铁皮石斛种苗进行接种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共培养150 d后,调查统计各处理组铁皮石斛种苗生物量,并利用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真菌侵染情况,以及重分离真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C6和FC8对铁皮石斛种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均能与铁皮石斛种苗形成菌丝团共生结构,菌株FC9则不能。通过对铁皮石斛种苗根部重分离的真菌鉴定,确定重分离得到了原接种真菌;菌株FC6和FC8能够侵入铁皮石斛种苗的根部组织,并在其皮层细胞中扩展、定殖,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其中,菌株FC6对铁皮石斛种苗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204株真菌,通过对白菜的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1株能显著促进白菜生长的内生真菌菌株24L-4。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进行ITS-r DNA和18S-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Devriesia lagerstroem。该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质量分别较未接种对照处理增加33.3%、65.7%、27.3%和45.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同时,盆栽试验表明:D.lagerstroem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较无接种对照增加104.0%、83.9%和114.7%,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微镜观察发现:D.lagerstroem可定殖于铁皮石斛根部的外皮层和皮层。研究结果表明,D.lagerstroem对铁皮石斛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可用于铁皮石斛菌肥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黎勇  罗培凤  朱丹丽  齐泽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98-11600,11618
[目的]分离鉴定铁皮石斛不同组织内生真菌,以期为提高其组培苗的大田定植成活率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改良PDA-抗生素酸性培养基为基础分离培养基,分别从金钗石斛菌根、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利用切片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纯化,并观察其菌落形态。[结果]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初步鉴定所纯化的6个内生菌株分别为:NJJG-1,NJJG-2,NJJR-1,NJJR-2,NJJR-3和NJYJ-1。试验结果表明材料表面消毒条件和方法以及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均直接影响真菌的分离纯化效果和分离得到的内生菌的多样性,其中以75%酒精处理30 s,再用0.1%升汞处理7 min的表面消毒效果稳定,再配合改良的PDA-抗生素酸性培养基分离内生菌,可以分离出较多的内生菌种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提供了指导方法,同时为提高其组培苗的大田定植成活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和比较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从中筛选抗炭疽病活性的菌株。【方法】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铁皮石斛内生真菌,采用载玻片培养法和基于rR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rDNA-ITS)的分子鉴定法对它们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炭疽病内生真菌。【结果】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到236株内生真菌,其中132株分离自野生植株,104株分离自人工栽培植株,野生植株内生真菌的总定殖率(50.46%)、总分离率(61.11%)及多样性指数(2.95)均明显高于人工栽培植株(其相应数值分别为39.35%、48.14%和2.49);筛选到34株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其中菌株F102(蜡孔菌Ceriporia sp.)、F27(硬孔菌Rigidoporus sp.)、F103(蚁巢伞菌Termitomyces sp.)和F122(伏革菌Peniophora sp.)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3.06%、88.20%、87.48%和84.57%。【结论】野生与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类群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抗炭疽病活性菌株,这为人工栽培铁皮石斛药材品质的改良及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作为兰科石斛属的一种珍贵药材,其生长与内生菌密不可分。目前已从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多种真菌和细菌,部分菌株对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详细总结铁皮石斛内生菌的多样性、内生菌对宿主作用的研究结果,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基对铁皮石斛壮苗生根的影响及移栽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的无菌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激素对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最适合移栽组培苗的基质。结果表明:最适合铁皮石斛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5 mg/L 6-BA+30 g/L蔗糖+8 g/L琼脂+1 g/L活性炭;移栽基质以泥炭土+树皮+碎砖+活苔藓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不同外植体组培快繁技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宜铁皮石斛繁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铁皮石斛成熟蒴果和1年生植株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激素对铁皮石斛种子和茎段诱导、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传统玻璃兰花瓶与聚丙烯透明薄膜袋在铁皮石斛工厂化生产上的成本投入。[结果]适合铁皮石斛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20 g/L香蕉+35 g/L蔗糖+7.0 g/L卡拉胶;适合增殖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5 mg/L NAA+120 g/L香蕉+35 g/L蔗糖+7.0 g/L卡拉胶;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80 mg/L NAA+120 g/L香蕉+20 g/L蔗糖+7.0 g/L卡拉胶。对于工厂化生产而言,选用蒴果作为外植体具有利于无菌体系建立、增殖倍数多和苗长势整齐一致等优点,聚丙烯透明薄膜袋可以代替传统的玻璃兰花瓶。[结论]该研究可为减少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产成本、缩短生长周期、获得大量优质组培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等具有代表性的石斛属植物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探索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途径.结果表明,在培养基1/2MS+马铃薯汁50g/L+蔗糖25g/L中种子无菌萌发情况良好;在继代培养基1/2MS+BA0.5 mg/L+NAA0.1 ms/L+马铃薯汁50g/L+香蕉汁50 g/L+活性炭5g/L+蔗糖25g/L中幼苗增殖效果显著,生长状况良好;炼苗移栽后存活率高.该研究不但实现了石斛属植物离体快速繁殖,而且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高效再生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球茎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铁皮石斛再生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建立铁皮石斛在生产中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Fonnesbech和N6中,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MS;原球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75mg/L+NAA0.2mg/L+4.0%白糖,接种35d后原球茎增殖倍数为4.19;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0.3mg/L+3.0%白糖,分化率为74%。分化出的丛芽在生根培养基MS+AC0.05%+白糖3.0%中,28d生根率达到8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培养生根优良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提高移栽成活率。【方法】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配比(1.0~3.0 mg/L NAA、0.5 mg/L 6-BA)进行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培养,并采取正交试验考察光照强度、pH和琼脂用量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MS培养基中NAA浓度的升高,试管苗的鲜重和生根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以添加NAA 1. 0 mg/L(处理1)和NAA 2. 0 mg/L(处理3)的试管苗长势最好。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培养条件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大小表现为光照强度>琼脂用量>pH值,生根培养基3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光照强度2000 lx,pH 5.5,琼脂用量8.0 g/L。【结论】铁皮石斛试管苗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10%香蕉泥 + NAA 1.0 mg/L + 2%蔗糖 + 0.05%活性炭,适宜的生根条件为光照强度2000 lx、琼脂用量8.0 g/L、pH 5.5。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茎段原球茎的诱导、分化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茎段原球茎途径的快繁技术体系,以带腋芽的无菌茎段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蔗糖质量浓度和添加物对原球茎的诱导、增殖与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4mg·L~(-1)+NAA0.1mg·L~(-1);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蔗糖30g·L~(-1)和1/2MS+蔗糖10g·L~(-1)+马铃薯泥10%;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1mg·L~(-1)+马铃薯泥10%+香蕉泥10%,成功建立了铁皮石斛茎段从原球茎诱导到植株再生的组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以无菌播种取得的铁皮石斛无菌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1/2 MS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添加物对铁皮 石斛的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汁和木瓜乳有利于诱导芽的增殖,其中又以1/2 MS+NAA 0.2 mg/L +蔗糖 30 g/L+马铃薯200 g/L 培养基最有利于诱导芽的增殖;香蕉乳有利于诱导生根,其中又以1/2 MS +NAA 0.5 mg/L+蔗 糖30 g/L +香蕉100 g/L 培养基最有利于诱导芽生根。  相似文献   

17.
根癌农杆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根癌农杆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其培养基优化来提高辅酶Q10产量。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35g/L,玉米浆50g/L,NaH2PO40.5%,Na2HPO40.5%,KNO30.5%。当发酵液初始pH值为7.5、接种量为12.5%,经32℃培养72h后辅酶Q10产量达到8.1mg/L,比最初条件增加了69.5%。  相似文献   

18.
郑辉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59-161
对谷氨酸棒杆菌JZ3356发酵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溶氧浓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NH4)2SO440 g/L、苯丙氨酸0.2 g/L、酪氨酸0.2 g/L、玉米浆25 mL/L、KH2PO410 g/L、MgSO4.7H2O4 g/L、Na2SO40.002 g/L、FeSO4.7H2O0.01 g/L、VB1100μg/L和VH50μg/L,流加糖为浓度70%的葡萄糖(质量体积比);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6.8,温度35℃,接种量10%,溶氧浓度控制在20%~30%。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促生效应,利用2种从齿瓣石斛根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促生菌根真菌,采用注射器注射接种法分别将单一菌剂及混合菌剂接种到松树皮基质上与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分析2种真菌及其不同接菌方式对铁皮石斛株高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生培养130d后,与对照组相比,FDdS-5接种组对铁皮石斛幼苗叶长、株高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dS-9接种组对叶数、根数、分蘖数、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混合菌剂(V_(FDdS-5)∶V_(FDdS-9)=1∶1)接种组对根数、叶长、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与单菌株接菌组相比,混合菌株接种对株高的促生作用为协同效应,在茎粗、鲜重及干重指标上表现为累加效应。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同样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混合接种有可能更大地发挥微生物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杨雪飞  罗建平  王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7-4949
[目的]研究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方法]以野生孢子体茎尖为外植体,先用不同灭菌液单独或配合使用对外植体进行表面灭菌,将表面无菌外植体转到添加多种抗生素和孔雀石绿的培养基上杀灭内生菌,然后将外植体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筛选茎尖培养的最佳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最佳表面灭菌方法为70%乙醇灭菌40 s,0.1%升汞溶液灭菌8 min,70%双氧水溶液灭菌10 min,培养2周,表面无菌率为63%。适宜的杀灭内生菌方法为表面无菌的外植体在附加0.5 mg/L孔雀石绿和100 mg/L抗生素AAS的培养基上培养4~6周,无菌率达52%。适宜的培养基为1/4MS矿质元素+1/2MS有机元素+2%蔗糖+4.5 g/L琼脂,pH5.8。在此培养基上茎尖外植体可生长出新枝,并可再生根。[结论]建立了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且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