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现代人们追求的理想型居住区必须具备舒适、自然、绿色环保的条件。在这些因素中"绿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居住区的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增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市居住区的现状出发进行了分析,在居住区的设计理念和目标、绿化规划原则和景观设计上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吕莉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41-242
结合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实践,对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手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生态性、功能性以度观赏性,以期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3.
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设计人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对现在居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景观要素的配置及现阶段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人的一生有2/3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度过的,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社区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化区的设计关系到人们的身心舒适程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极大影响。基于此,就居住区绿化设计进行探讨,以提高居住区的舒适度为目标,以期为居住区绿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居住区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概述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认真地分析了目前部分居住区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居住区绿化设计与建设的对策,并总结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营造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提高居住区绿化环境的品质这一意识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探讨居住建筑设计与绿化设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居住区绿化数据库"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居住区环境绿化是城市人居环境绿色空问保护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广州市居民的居住区绿化环境满意度访问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广州居住区绿地布置、植物选择与配置以及绿化管理等绿化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居民对环境绿化的满意程度,并针对广州居件区的环境绿化现状,提出了特色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绿化设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宿迁市六大典型住宅区的绿化实况调查,指出宿迁市在居住区绿化水平上存在的不足,针对在植物配置上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园林的原理,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宿迁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新思路,为其他城市居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的绿化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也加快了城市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并且取得的不错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城市园林绿地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园林绿地要体现"以人为本"为基本准则以及居住区绿化的功能作用、绿化功能作用的具体表现、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布局及作用、居住区绿化中植物选择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建设也都开始陆续进行,人们对于民居的发 展与进步也满怀着期望。但是,与之发展相矛盾的民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也开始出现。为了解 决民居环境与民居发展的矛盾,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民居生态规划设计便开始了,人们开始重视 生态规划设计,全面的促进民居的发展。本文对在“美丽乡村”理念下的民居生态规划设计进行 了探索研究,通过合理有效的民居生态规划来维持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阐释和建构有文化内涵和主题的居住区园林景观是月前的热点课题.通过诠析现代中式园林的概念与徽派文化的特点,通过案例总结现代中式徽派主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手法,其设计特点主要集中在服务对象的改变、文化的传承、空间的现代演绎、造园素材的抽象简化、植物景观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90-15491
解析了借景于意境的内涵,指出注重运用以文化与艺术的背景的借景手法,在意境的创造上可更胜一筹,强调借景手法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造园美学概念,分析了其在"诗情画意"、"以人为本"、"宛自天开"、"设计先行"、"动静虚实"意境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借景艺术手法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园林苗木栽植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植工程是指按照园林植物设计施工图或一定的计划,根据植物生态特性和栽培技术条件完成植树栽植任务。苗木栽植中,既要圆满达到园林绿化设计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又要保证其成活率,在栽植施工时就必须遵循苗木的生长规律、生长条件,遵守操作规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灵武长枣优质高效的培肥措施,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实产量。方法 采用行间生草与树盘覆盖交叉处理,生草草种选用白三叶和黑麦草,树盘处理采用覆盖园艺地布、覆盖稻草、清耕3种模式,以全园清耕为对照,测定枣园果实性状及其产量,分析不同培肥模式对灵武长枣种植园土壤特性和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 与全园清耕相比,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增加果实纵径、提高果实硬度(2.22%)及其产量(38.01%)。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有效提高坐果率(66.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5%)和类黄酮含量(29.79%);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整体孔隙度。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园艺地布组合模式可提高0~20 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17.68 mg/kg,土壤整体碱解氮含量增加53.44 mg/kg、土壤孔隙度提高了0.09%。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52.78 mg/kg、增加土壤整体有效磷含量1.78 mg/kg。结论 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和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园艺地布2种组合模式可提高灵武长枣果实品质。“黑麦草+稻草”模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整体孔隙度;“白三叶+稻草”模式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16.
黄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12-6013,6015
通过对南粤地区6个居住区园林工程项目的绿化设计进行调查,收集南粤居住区常用的植物种类以及使用量,此总结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品种选择的规律,为华南地区园林苗圃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雅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67-9469,9477
分析了园艺植物的设计理念及其在居住区植物景观中的配置原则,进而以西南地区的园艺植物为例阐述了造园手法,重点分析了园艺植物在转角处、景观组团、小区园路、私家花园的植物配置方式,旨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居民心理预期的农业化小区景观.  相似文献   

18.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全新的栽培技术。试验将“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与普通栽培模式在优质丰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在提高加工番茄的商品产量(“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总产量为97.74 t/hm2,传统栽培模式总产量为91.78 t/hm2,前者比后者增加6.5%),改善果实的品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3%,传统栽培模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33%,前者比后者增加11.5%),减少烂果,增加商品果率(“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果实的平均商品果率、烂果率和日灼果率分别为98.21%、1.62%和0.17%;传统栽培模式果实的平均商品果率、烂果率和日灼果率分别为83.67%、15.88%和0.45%);减轻病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10年来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实践举措,对坚持"以人为本、师生互敬、教学相长、享受教育、快乐学习"的办学理念,搞好师资培养、抓好教学改革、建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等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居住区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效在科研层面得到普遍重视,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和视觉审美效果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植物的生长表现关系着植物的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研究,筛选出适于居住区绿化的植物种类是可行的研究途径。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在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和体系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可以系统地分析树木的健康状况,包括整体状况、树冠、树干、根部等方面。但目前这种方法不足以应用在居住区绿化研究上,着眼于植物生长残损状况的调查及成因分析更是少见。为研究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生长残损的状况及原因,本研究选取了20个北京市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中的生长残损植物进行种类、数量和残损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生长残损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活型、树形)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栽植位置、树种选用适宜性等生长受损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乔木和灌木生长残损的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常绿乔木。植物种类的频次分析和树形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植物残损的成因分析表明栽植位置(距离建筑、基础设施、道路的远近)不合理造成的人为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存在树种选用不适宜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居住区绿化中的乔灌木规划和常用树种的深化研究,以及关注居民园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