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生态文明与乡村人居环境逐步提升,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在营造与活化研究中成为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人点。通过聚焦宁波区域四个典型传统村落地域结构、乡土文化、空间绿化、生态旅游、村校合作,探索公共空间营造在乡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内在联系,提出保存乡土风貌、传承传统因素、打造特色景观、拓展空间旅游等发展思路,为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可行之路。本文根据乡村承载的文化特征,梳理山东文化资源优势,总结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问题。根据空心村的现象,说明文化振兴有赖于外部因素的作用,提出乡村旅游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策略,即空间活化设计原则,提高产品的体验性与感动性,打造商品化渠道,推进土地流转,缔造旅游工匠精神,以期为我省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并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愉悦农民、教育农民、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培养人才等多重功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外部供给与内部挖掘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的组织供给、人才供给、活动供给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挖掘乡村内部潜力,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发挥新乡贤和乡村知识分子的作用。二要载体搭建与能人培养相结合。既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乡村文化活动载体搭建,又要强化乡村文化能人培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力支持。三要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以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载体、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和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对奉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个中心核、两条发展轴、五个乡村旅游地系统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并根据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奉化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以“公共文化空间”概念指称乡村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了解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未来研究重点,对新时期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农民精神富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对2012—2022年10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结果/结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整体研究和特定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者包括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空间类型、价值功能、发展演变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重构路径;后者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空间、乡村现代文化空间、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研究。研究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显,研究日渐深化、系统化、理论化。未来可从不同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对比、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数字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创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评价指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特色等层面开展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规划和设计水平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来保障乡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权,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是多元文化交织下多群体价值诉求的公共空间,文化礼堂是实现村民精神富有的空间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语境下,挖掘各乡村特色文化,将文化礼堂建设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有效结合,通过重构乡村文化资源的要素配置、价值创造方式和主体塑造行为,适应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刻探讨农村文化礼堂对于乡村文化价值重构的认同维度、塑造主体、制度保障和农村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和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将阜阳市的地域文化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相融合,以延续地方文化脉络,唤醒乡土记忆,提升乡村活力.该文分析了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阜阳市可用于乡村景观建设的地域文化类型及表现形式,对具体的营造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阜阳市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转型发展产业驱动机制:以盘锦乡村旅游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乡村转型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众多,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和生态环保的特征,通过旅游开发可以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空心村治理、农村剩余人口的就地安置、农民增收和农村空间重构。在乡村转型发展驱动机制研究成果系统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对旅游与乡村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分析了旅游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辽宁盘锦某乡村旅游规划案例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创新型乡村度假地产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二种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模式,识别了旅游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立足资源禀赋,结合时代需求,注重产业融合,加强城旅联动,重视用地平衡,加强生态环保,开发模式创新,重视公共参与。探索了旅游驱动乡村转型发展模式在东北地区乡村发展和区域发展中的可行性与未来前景,为全国其他类似乡村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柳河风景名胜区依据柳河现有景观资源及实际发展情况,从景观元素设计与景观模式分析出发,通过借鉴欧洲乡村旅游经验,确定柳河农场走"三生"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对休闲农园的建设及该模式的发展特色、经营策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推广出农场旅游技术路线,为农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中景区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邻里之间重要的社交活动场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不仅仅可以为乡村的村民提高生活娱乐质量,也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兴朝阳产业,田北画村拥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北画村可以充分利用书画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以实现乡村振兴。在厘清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耦合性基础之上,以田北画村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禀赋,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困境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对田北画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乡村公共空间则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要求进行分析总结,结合重庆北碚柏林村的实践,以污水治理为出发点,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梳理,从点、线、面系统规划设计,以期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品质,促进村民公共交往活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绍兴市张家葑村为例,研究乡村公共空间和人群交往的关键性问题。分析认为乡村公共空间可归纳为开放型、半开放型、半私密型及私密型四大类,存在乡村特色风貌缺失、传统文化传承断裂、休闲交往功能匮乏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乡村风貌资源,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设置多元一体化功能区块、搭建多种盈利模式,重建乡村公共空间的架构,实现乡村公共空间全方位的建设与更新。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协调互动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勇  喻荣春 《农业考古》2008,(6):190-192
新农村建设重在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起乡村旅游与新农村文化协调互动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传承乡村历史文脉,弘扬乡村文化传统,促进乡村对外交往与旅游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绍兴市紫洪山村为例,研究乡村古台门建筑群现状及更新改造的关键性问题。分析认为紫洪山村具备“五古”特色、原生态自然环境、深厚人文内涵和丰富民风民俗,其中现存数量众多古台门建筑群是其侨乡文化的代表性遗产。同时,乡村存在内部交通不便、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力资源缺乏、古建筑修缮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建议在乡村建设与规划中,将“五古”特色转化为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复兴传统民俗活动,营造侨乡文化氛围,将古台门建筑群的更新与保护相结合,塑造公共空间,焕发台门活力,建设自然风光与历史文脉结合的特色古村落建筑群。  相似文献   

17.
特色乡村旅游是我国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它与现代农业、现代旅游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宕昌县的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对宕昌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特色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在对宕昌县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宕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宕昌县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既有景观功能、服务功能,又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规律与特征,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村容风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方法】在解读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功能变化,以及传统公共空间的布局特点,归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当前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结果、结论】得出当前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的原则,也要继承与运用传统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将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采取一定的文化传承措施。希望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运用,可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发扬与继承地方传统文化,并对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整体精神风貌,为文化自身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但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着政府的引领力不足、乡土文化渐行渐远、乡风文明尚待重建、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位、现代性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发挥阙如等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发挥其引领作用;重振乡土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发挥主体力量,形成乡村文化振兴的整体“合力”;完善现代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的场域意义,来提升乡村整体的精神风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渠道.同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的发展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所以,只有重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才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和精神支柱.但从目前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