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中籼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与根系特征。【方法】以江苏省近8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中籼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全生育期设置干湿交替灌溉(AWD)和常规灌溉(CI)处理。在矮秆、半矮秆常规稻和半矮秆杂交稻中各选择2个水分利用效率(WUE)存在明显差异的品种进行稻米品质和根系特征分析。【结果】无论是在AWD还是CI下,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和WUE均随品种改良逐渐提高。与CI相比,AWD显著增加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AWD下,各类型品种(矮秆品种、半矮秆品种、半矮秆杂交稻)的产量分别为6.96 t/hm2、8.71 t/hm2和10.14 t/hm2,WUE分别为1.30 kg/m3、1.62 kg/m3和1.91 kg/m3。各类型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淀粉溶解度与膨胀度、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以及脱落酸含量随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与CI相比,AWD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及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提高了稻米淀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淀粉的消减值和相对结晶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WUE及稻米品质均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结论】现代半矮秆品种尤其杂交稻在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较优的稻米品质,这与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在大麦生产及品种改良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农业部"948"项目组提供的900份国外引进大麦品种(系)生育期、黄花叶病抗性、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考察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主要表现晚熟、半矮秆、中抗大麦黄花叶病、籽粒外观品质较好。从中初步筛选出一批矮秆、高抗或抗大麦黄花叶病、熟期适宜、籽粒外观品质好的品种(系)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大麦是我国的四大谷类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建国以来.随着农田水、肥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的大麦品种也与其它主要作物一样,经历了由农家品种到系统选育再到杂文改良的演变和更替过程。平均每亩产量从五十年代的59.5公斤提高到140公斤。增加2.4倍。无疑,以抗倒伏为目的矮化育种对此起了重要作用。为了使我国今后的大麦矮化育种更加富有成效,本文通过对大麦品种资源的系统回失五年,近踪分析了我国人麦品种(系)的区域分布、株高变迁以及系统选育和杂交官成的矮和半矮秆品种(系)的矮秆基因来.源。以期为广大的大麦育…  相似文献   

4.
小黑麦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小黑麦品种(组合)产量形成特性表明:(1)小黑麦穗数少于对照固安大麦,每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固安大麦,产量表现有高有低。不同品种(组合)之间,冬性品种(组合)的每穗粒数高于春性品种(组合),饲草型品种(组合)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但产量差异表现不明显;(2)饲草型品种(组合)鲜草重和干草重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5.
小黑麦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不同小黑麦品种(组合)产量形成特性表明;(1)小黑麦穗数少于对照固定大麦,每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固定大麦,产量表现有高有低。不同品种(组合)之间,冬性品种(组合)的每穗粒数高于春性品种(组合)饲草型品种(组合)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但产量差异表现不明显;(2)饲草型品种(组合)鲜草重和干草重高于粮饲兼用型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目的在于确定半矮秆与普通高度大麦(Hordeum vulgare L.)基因型的籽粒产量、产量组成、旗叶面积和收获指数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反应。1976和1977年用了4个半矮秆基因型和2个一般高度的高秆品种进行试验。随机完全区组,五次重复。1976年三种不同土壤的水分环境;A)、重粘土接受雨水;B)、粉砂壤土,播后40和56天各灌水50毫米;C)、粉砂壤土接受部分雨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的矮秆大麦遗传资源我国是世界大麦起源国家之一,大麦遗传变异类型的丰富程度为世界所瞩目。其中的许多矮秆遗传资源或蕴藏的矮秆基因为我国的大麦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虽然在大麦遗传资源研究的常规记载中,一般仅将株高70厘米以下的遗传资源记为矮秆,但鉴于在当前的大麦矮秆育种工作中,70~80厘米的半矮秆资源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中提到的矮秆遗传资源包括了这部分材料。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已经编目入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水稻株型从高秆变为矮秆,使产量大幅度地提高。六十年代初我国矮脚南特等一批籼稻矮秆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六十年代中期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成功半矮生型高产品种IR8,并在一些热带国家迅速推广,都开创了水稻产量的新纪录。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和育种工作者,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了粳稻矮秆和半矮秆常规品种的选育和研究。日本人木下俊郎和新桥登等报道,1972年北海道植物育种系进行等基因矮生系育种。以粳稻品种潮狩作轮回亲本与12个矮秆基因型未知的矮生系分别杂交,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分离出以潮狩为遗传背景的21种近等基因矮生系,并观…  相似文献   

9.
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汀省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之一,其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22%,但现在与该栽培技术配套的半矮秆大豆品种还很少.利用美国矮秆晚熟大豆品种Hobbit与当地早熟大豆品种配制2个单交组合、2个回交组合,通过对各组合后代半矮秆大豆早熟性和矮生性研究,认为改良美国矮秆基冈最佳组配方式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当地早熟品种,其次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利用美国矮秆基因可以选育出适宜当地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小黑麦饲草产量和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饲草型、粮饲兼用型和粮用型)小黑麦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小黑麦随生育进程推移,植株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逐步上升,鲜草产量多数品种在开花达最大值,少数品种在孕穗期或籽粒形成期达最大值,干重产量至灌浆期或成熟期达最大值,品种间和类型间存在差异。②小黑麦冬前或籽粒形成期割青,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大麦,在拔节期至开花期收割,产量相差较小。③不同类型小黑麦植株蛋白质含量开花之前呈下降趋势变化,积累量呈"S"型曲线变化,整个生育期植株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大麦品种,粮饲兼用型品种各生育期蛋白质积累量均高于对照。植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育期推移呈先上升再下降或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积累量亦呈"S"型曲线关系。植株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一直下降的变化趋势。④综合产量和品质表现,不同类型小黑麦饲用的价值存在差异,粮饲兼用型品种中饲237可于拔节期至孕穗期割青作青或干饲料;饲草型品种OH1881在越冬期、开花期收割作青或干饲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大量大麦品种,经过9年的观察,鉴定和对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测试,筛选出了G23、308/1。京卓1号、京卓2号等适于北京及内蒙古卓资等地区栽培的啤、饲兼用的大麦品种,直接利用于生产。还选出一些具有特殊优良性状(早熟、抗逆性强、矮秆、大穗、大粒)的新大麦品种,做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增加了大麦育种的种质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相似文献   

13.
古老的高秆大麦品种由于株形差、营养生长过度以及茎秆易折断、弯曲、倒伏,产量很低。据已有报道,倒伏引起减产达12—66%。近年来,育种家已注意培育半矮秆大麦品种,作为减少倒伏的一个途径。但仅此还不能完全解决倒伏问题。许多工作者已对倒伏进行过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植株性状,如根系发育、株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给麦绿素用大麦新品种(系)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试验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品种生长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麦绿素用大麦品种从播种到出苗、第一次收获所需天数依次延长。大麦苗收获三期的鲜叶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以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最高,品质也较优;9月20日和10月20日播种的品质最优,产量也较高;而11月9日和11月19日播种的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麦绿素用大麦的适宜播期应为9月20日至10月30日。  相似文献   

15.
秀麦 3号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其组合为秀 82— 16 4 /秀麦 1号。该品种具有矮秆抗倒、强蘖多穗、品质较优的显著特点 ,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的大麦新品种 ,199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6年起秀麦 3号在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冬种面积稳定在 3.33万 hm2 左右 ,占大麦面积的 2 5 %~ 30 %,浙北地区的湖州市、嘉兴市种植比例高达 5 0 %~ 6 0 %,已成为我省大麦的主栽品种之一。1 产量表现1992~ 1994年嘉兴市区试 ,秀麦 3号产量连续 3年位居第一 ,平均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4918.5 kg,比对照浙农大 3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啤酒工业的兴起,带动了我市优质大麦的生产。大麦已成为酿酒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推广优质大麦良种,生产更多的优质原料推向市场,已成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转换职能、强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做好优质大麦生产向市场经济接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不断更新品种,提高大麦品质。回顾我市大麦生产,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不断改进.七十年代,我市以二校大麦早熟三号代替了六棱大麦就是一次较大的改革,它不但从品种类型上解决了大麦的抗性问题,单产和品质也得到较大循提…  相似文献   

17.
前言据报导,自然选择能显著改变小粒谷物的异质群体。在基因型竞争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生存优势与繁殖效率有关,而在纯种栽培条件下这种关系存在的可能性较小。Khalifa等曾报导过种植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品种混种群体,产量明显下降。他们认为,在选择之前应特别注意排除基因型之间竞争作用的影响。Khalifa等报导了过去研究的高秆和半矮秆小麦的杂种集团世代,发现从F_2—F_(?),高秆植株逐步增加而矮秆植株不断减少,但是和品种在混播的条件下的结果相反,杂种集团由F_2—F_(?)的籽粒产量却不断增加。在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中也有类似的报导。Tennings等亦报导过,若与竞争性的高秆植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大麦立体栽培理论,更好地推动高海拔地区大麦的生产,通过不同海拔种植大麦试验,分析了海拔对大麦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大麦生育期显著延长,株高显著增高,千粒重增大,籽粒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麦芽浸出物和库尔巴哈值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氮先降低再升高;海拔对产量也有明显影响,在试验区内产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对两个大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相同。因此,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重视海拔对大麦品质的调控作用,以改善大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普通小麦的产量随株高的降低而增加,因而广泛种植半矮秆和矮秆小麦品种。大多数矮秆和半矮秆品种的株高是由日本品种农林10号转育的隐性基因所控制(菲克和Qualset,1973)。农林10号品种携带二个主效基因,但也有几个微效基因和修饰因子,以致株高表现出典型的数量遗传。利用代换系已将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准确地定位于特定染色体上(Kuspira和昂劳,1957;Hermsen,1963;劳,1967;及其他)。然而这个方法除其它缺点外,还  相似文献   

20.
必要性近二十年来,世界小麦产量几乎每年平均以3.4%的速度增长着.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产量的急增与半矮秆品种的推广和株高的降低是联系在一起的.据统计,半矮秆小麦占当今世界小麦的半数以上,在集约经营地区更是以半矮秆品种为主,例如在美国的太平洋西北地区分别占冬、春小麦的85%和95%,在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法国和西欧其它一些国家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