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评估背景及相关说明 (一)评估背景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农产区域公用品牌的一种,指的是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所共有的,在茶叶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的评价,使茶叶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在农产品品牌领域,茶叶品牌是中国特色更为鲜明、文化积淀更为深厚的品牌类型。两年来,我们对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倾注了更多的关注。自2010年4月以来,这是我们第二次就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发布相应研究成果。2010年12月,在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上,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正式开展"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和评估工作。本次评估继续采用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沿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茶叶品牌收益×茶叶品牌强度乘数×茶叶品牌忠诚度因子"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至今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2022年底至2023年5月,以5个相关单位组成的课题组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20—2022这3年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评估,得出202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评估结论。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茶品牌发展的相关数据与资料,综合分析了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象与趋势,并对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茶区内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南、江南、西南和江北茶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不同茶区间差异贡献;无论是全国还是四大茶区内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呈增长态势,但各产茶省份其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绝对差异在逐渐扩大,其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程度在加大.针对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对2017—2019年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研、评估,得出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有关数据,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对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运营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廖翼  张婕妤  张国政 《茶叶通讯》2021,48(4):760-767
以湖南省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调研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所辖企业品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对企业品牌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中,产业带动效应最强,其次是搭载提携效应、集聚辐射效应,企业协同效应最弱.消极影响包括市场开拓抑制效应和负面信息溢出效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政府要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健全监督管理体系;龙头企业需找准品牌市场定位,做好品牌延伸;中小企业需加强自我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7.
4月11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天姥论茶——首届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县市长高峰论坛在浙江新昌县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近30名茶叶主管县市长、全国茶叶主产区的200多名产业主管单位代表、品牌研究学者与茶届专家齐聚一堂,就我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中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这是我国首次以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主题的县市长论坛。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突出的“一品多牌”问题,江西省实行了茶叶品牌整合策略,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茶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茶叶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扶持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是通过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间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监管、营销推广、产业发展条件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监管、提高产品营销推广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改善茶叶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9.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俪  魏远竹 《茶叶通讯》2021,48(2):341-347
创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是提升茶叶价值的重要方式,而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茶农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博弈.通过运用博弈论分析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与维护过程中利益相关方行为发现,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过程中需要利益相关方之间通过竞合行为以及各自的协同方式来促进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从而避免"公地悲剧",摆脱"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0.
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在中国茶业品牌化的实践过程中,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特定区域内生产主体共享的品牌,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茶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一直关注、研究这个领域的重要因素之一。2010年始,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采用"浙大CARD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工作。2011年年底,在前两轮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继续开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突出的"一品多牌"问题,江西省实行了茶叶品牌整合策略,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茶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茶叶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扶持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是通过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间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监管、营销推广、产业发展条件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监管、提高产品营销推广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改善茶叶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2.
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起,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权威机构,持续开展公益性课题——"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研究。本文以"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为数据基础,结合我国茶叶品牌建设相关政策和热点事件,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现状,并提出了4个未来发展建议:严格界定生产范畴,保障公用品牌权益;重视品牌传播,维护品牌声誉;遵守行业标准,奠定品牌大业;把握产业机遇,崛起国家品牌。  相似文献   

13.
201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从2010年起,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致力于"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研究。五年来,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整体上升发展,看到了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快速发展的成长历程,更体察到了茶叶区域品牌的年度细微变化与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18—2020年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甄别、赋值、评估,得出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同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相关数据和信息,研究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等组成课题研究团队,开展“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研究。本文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10年研究结果为数据基础,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总结茶叶品牌化之于精准扶贫战略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前言201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提出"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体现了国家对农产品从质量到品牌、从品牌到优质品牌不断深化的发展要求,强调了品牌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农业部对全国茶叶品牌建设情况展开了深入调研,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出"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茶叶强势品牌"。依托现阶段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基础,借助国家"一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2022年,课题组通过多方调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19—2021年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甄别、赋值、评估,得出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同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乐山市位于长江中上游名优绿茶产区,峨眉山茶既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乐山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更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章总结了10余年来乐山开展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建设的工作举措及成效,分析了品牌配套机制不全、基础保障不足、市场影响力不够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分别从品牌管理、品牌营销、品牌激励方面提出了健全领导管理机制、用好品牌符号、做大品牌营销、发挥政策激励等方面的举措建议,希望为今后乐山及相似地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吉林大米品牌创建的案例,研究了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各阶段政府角色和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牌萌芽阶段,政府重点为品牌建设提供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在品牌形成阶段,政府重点为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而加强对产业的支持与引导;在品牌发展阶段,政府重点加强品牌的监管与整合。研究结果对优化政府行为、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武当道茶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这是武当道茶继荣获"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12.74亿元"、"湖北省十大品牌茶"、"湖北省著名商标"、"十堰十大城市名片"等一系列殊荣之后,获得的又一荣誉.短短几年时间内,武当道茶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品牌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十堰茶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示范带动了全市特色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