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55%北方一号乳油系拟除菊酯与有机磷类第三元复配而成的一种高效,广谱性杀虫剂。它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经室内反复试验和毒力测定,表明其对多种害虫均有杀伤作用,尤其是对棉铃虫高令幼虫的防治有特效,对棉蚜害虫的防治也达到了良好效果,为了验证其田间实际防治效果,1993年在河北省肥乡县进行了棉蚜及二代棉铃虫的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30%胺.西.氯氰乳油对棉花害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室内生测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胺.西.氯氰乳油对棉铃虫和棉蚜具有明显或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对该2种害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7.6和201.4;田间0.30~0.45kg(有效成份)/hm^2剂量下,对棉铃虫7d内的防效均在85%以上,对棉蚜的防效在80%以上的,均优于供试的单剂。  相似文献   

3.
40%辉丰1号乳油防治二代棉铃虫试验薛克富(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250100)为明确40%辉丰1号乳油(江苏省大丰市农化厂研制生产)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我们在枣庄市进行了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及处理辉丰1号乳油(江苏省大丰市农化厂)每...  相似文献   

4.
棉蚜和棉铃虫是我县棉田的主要害虫。原定的防治指标是适合化学防治的,实行综合防治后,防治指标虽有所放宽,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紧。从1986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指导下,从棉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充分发挥系统内自我调节和控制作用,进行了放宽苗期棉蚜和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共计推广5万亩棉田,覆盖面占全县植棉面积的25%,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抗虫棉,主要是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的毒杀效果达95%以上,对甜菜夜蛾等的毒杀效果仅25%~50%,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棉蚜、棉粉虱、棉盲蝽等则没有毒杀效果。因此,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盲蝽等对棉花的为害日趋严重。2002年,在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只防治一次蚜虫的抗虫棉试验地,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市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吐鲁番市棉田主要害虫的灾变规律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棉花上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以棉蚜和烟粉虱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几种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通过3年连续田间调查,确定吐鲁番市高昌区棉田主要害虫为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棉蚜的种群动态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高峰期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上旬;棉铃虫的种群动态呈现无规律的波浪形变化;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呈单峰型,7月上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3种棉田主要害虫的全年总虫量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显著。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和阿维菌素防治棉蚜效果较好,施药后15 d防效分别达97.7%和96.2%;噻虫嗪防治烟粉虱效果最好,施药后15 d防效可达95.17%,有较好的持效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国内外已将化学农药研究的重点逐步放在复合剂型上,复合农药发展很快,美国和日本农田应用的复合农药数量占40——50%,我国已有三十多个农药复合剂用于生产,且药效显著。其好处是: 一、能对付抗性害虫。由于农药单一品种的长期使用,使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粘虫、玉米螟、菜青虫、果树山楂螨和蚊蝇等害虫,对溴氰菊酯、速灭杀丁、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等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有的失去效能。大力提倡使用复合农药,不仅能对付抗性害虫,而且还可以复活一些农药老品种。绵州农药厂生产的D—M合剂,是敌百虫与马拉硫磷复配再成,不但对抗性蚜虫效果好,而防治蝗蝻的效果为95%,防治粘虫幼虫效果为95—99%。1986—1987年防治棉花伏蚜,溴氰菊酯与速灭杀丁失去效能,亩用60%D—M乳剂75—100毫升,防治效果为90—95%,不但治住了棉蚜,还使已衰落的马拉硫磷又复活起来。二、促进增效、兼治。科学的复合农药能起到增效和扩大杀虫谱的作用。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20%菊脒菊酯,是戊酸氰醚酯与杀虫脒复配而成,  相似文献   

8.
农民朋友普遍认为抗虫棉不需治虫,其实不然。抗虫棉虽对虫害有一定抗性,可减少用药次数,但在中期仍应及时治虫,绝不可掉以轻心,错过防治时期。 抗虫棉生长期主要害虫有地老虎、棉蚜、棉叶螨和二代棉铃虫。其防治方法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西维因对抗性棉蚜和棉铃虫有较好防效,其对棉铃虫的LD0为1.7502μg/头,较对照药剂甲胺磷、马拉硫磷和氯氰菊酯的毒力弱;对棉蚜的LD50为0.3094μg/头,较对照药剂的毒力强,田间防治棉蚜及在陕西、河北两地对棉铃虫的药效均在60%以上,同对照药剂的药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1998~200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不同害虫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象甲等害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毒高氯乳油对棉铃虫、2 5%蚜虱立克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棉蚜、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对棉叶螨、25%星科乳油对棉象甲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3~5天为宜。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绿丹(0.26%苦参碱水剂)对棉蚜的防效及对天敌安全药性,分析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今后棉蚜无公害植物源农药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此试验。  相似文献   

12.
棉蚜、棉铃虫是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的两种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培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有效控制害虫为害最经济、简便的措施。棉花种质资源抗虫性鉴定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1986~1990年,我们分别对122份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棉蚜、棉铃虫鉴定,鉴定出高抗伏蚜种质6份,其中有辽657、75—30等;高抗棉铃虫种质17份;既抗棉蚜又抗棉铃虫的种质7份,其中有葡萄棉×1987、69—5、太原4号、辽657、辽2289、118、辽棉3号等。一、材料与方法抗棉蚜、棉铃虫鉴定材料分别为122份,由辽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13.
1993-1994年分别在安微濉溪、泗县、阜阳等地棉田进行“双扑”防治抗性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35%“双扑”乳油对抗性棉铃虫幼虫有很强杀伤力,亩用60-75克稀释1000-2000倍,防效达85%以上,7天后残效大于75%,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期长等特点,显著优于3种对照药剂。对棉蚜等常发害虫亦有很好兼治效果,对棉花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防治对策和综合防治措施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铃虫防治对策和综合防治措施的控害效果王厚振,董宝信,牟吉元,李照会(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250100)(山东农业大学)孙玉庭,董慈祥(临清市植保站)(菏泽地区植保站)棉铃虫(Heliothisa,miae,aHubner)是北方棉区棉花蕾铃期害虫...  相似文献   

15.
《广东农业科学》2006,(9):68-68
15%杜邦安打(茚虫威)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已登记用于防治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经试验,该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好、用量省、污染少。  相似文献   

16.
棉花的抗虫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的抗虫机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戴小枫,郭予元,王武刚,杨雪梅,姜永幸棉铃虫、棉蚜等害虫是中国棉花生产的重要致灾害虫,常年造成棉花产量损失在15%-20%间,产值损失达8亿美元,全国每年用于棉花害虫防治的杀虫剂量占杀虫剂使用总量的2/3。由于一些地...  相似文献   

17.
灭铃皇防治苹果害虫试验冯建国,刘立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250100)(南京第一农药厂)蒋桂福,马士云(栖霞县植保站)(栖霞县中桥乡果品分公司)灭铃皇是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一种复配杀虫剂,它对多种害虫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为探明该药对苹...  相似文献   

18.
8种杀虫剂对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效及对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治棉铃虫比较理想的药剂和处理有赛丹 +三唑磷、拉维因、赛敌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使用的时间长 ,对棉蚜防效差 ,不能作为防治棉蚜的专门药剂 ;8种试验药剂均不宜于防治棉叶螨 ;试验药剂及处理 ,对瓢虫卵杀伤力不强 ,但对瓢虫成、若虫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棉花抗性害虫的防治新药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混用杀虫剂对棉花主要抗性害虫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试验。结果表明,甲胺磷与氯氰菊酯配比为25:1时效果较好,其对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的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唐新燕 《农村科技》2014,(11):37-38
<正>巴楚县是产棉大县,棉铃虫是巴楚县棉花主要害虫,为有效防治棉铃虫,特设置了几种药剂防治棉铃虫对比试验,以筛选出对棉铃虫杀伤快、持效期长、防治效果理想的药剂品种,为今后棉铃虫防治提供依据。一、供试药剂来福灵、敌杀死、快杀灵、辛硫磷、功夫。二、试验设计试验地选在历年棉铃虫发生较重的巴楚县恰尔巴格乡5村1组,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