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霉菌病是由霉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禽呼吸器官为主的真菌病,各种禽类均能感染此病。幼禽的易感性最强,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所引起的原虫性寄生虫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侵害盲肠和肝脏,又称火鸡盲肠肝炎。由于患病后血液循环障碍,病禽头部呈暗黑色,  相似文献   

2.
1病原与症状信鸽血液原虫病是由孢子纲、疟原虫科鸽血变原虫入侵鸽红细胞而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感染后大多数病鸽经数日可自行恢复,少数幼鸽多次反复发作,导致病鸽贫血,肌体日渐消瘦,病鸽食欲不旺,个别严重者几乎废食,精神萎靡,缩颈垂头,肌体极度乏力,常伴发其他疾病,甚至引起死亡。2传染途径鸽血变原虫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染或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鸽子血液原虫病是由孢子纲,疟原虫科中鸽血变原虫入侵鸽红细胞内而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由于鸽子受染红细胞破裂,血变原虫裂殖子和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释入血流,而引起鸽子全身不适的反应。但大多经数日可自行恢复。少数幼鸽多次反复发作,病  相似文献   

4.
沈慧 《油气储运》2005,(10):18-18
鸽子血液原虫病是由孢子纲疟原虫科中鸽血变原虫入侵鸽红细胞而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  相似文献   

5.
<正>1禽组织滴虫病禽组织滴虫病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也称黑头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起的原虫病,鸡、火鸡、鹌鹑等禽类均可感染。临床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主要特征。1.1病原及主要症状本病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虫体大小不一,近圆形和变形虫形,伪足钝圆。无包囊阶段。盲肠腔中的虫体常见一根鞭毛,虫体内有一小楯和一短的轴柱;在肝组织中的虫体无鞭毛。火鸡组织滴虫以二分裂法繁殖,随病禽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6.
陈军 《湖南农业》2006,(5):28-28
1.高致病性禽流感能直接对居民构成威胁吗? 答:一般情况下,居民接触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为市场上销售的禽类和禽类制品是经过兽医卫生部门严格检疫的。病禽和不合格禽类制品不会进入市场流通。另一方面,禽类和禽类制品都是经过水煮或烧烤等处理加工后才供大家食用的。在这样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病毒被完全破坏和灭活,不再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7.
<正>鸵鸟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鹦鹉患本病曾称鹦鹉病,后又称鹦鹉热,而将鹦鹉以外的家禽及野禽的禽衣原体病则称之为鸟疫。鸵鸟感染禽衣原体病也已有报道。禽衣原体病临床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患病鸵鸟以肠炎和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有人则认为任何鸟类出现结膜炎都应怀疑是否感染了本病。各种鸟禽类患禽衣原体病后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其特征为胸腔和腹腔器官浆膜和气囊膜的纤维  相似文献   

8.
正禽衣原体病分为急性或慢性的禽类传染性疾病,许多笼养、野生以及迁徙的禽鸟易感,在临床上,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肺部或肠道的症状和病变。长久以来,潜伏的或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衣原体感染在禽类与人类之间染播,是衣原体病原传播主要且最重要的方式。历史上,在其他禽鸟中,禽衣原体病曾经被称为鸟疫。本病尚无有效疫苗,故重在做好日常防控。  相似文献   

9.
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禽类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俗称"白冠病",对养禽业危害较大,常引起雏禽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因禽衣原体病是由嗜性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禽类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该病被称为"鹦鹉病"或"鹦鹉热",该病最早被认为与鹦鹉以及与这些鹦鹉接触的人相关联。后来发现非鹦鹉类也是衣原体病原的自然宿主。禽衣原体病是一种全球性疫病,几乎所有的禽种均可自然感染衣原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良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它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野鸡、孔雀、珠鸡、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近年来,随着孔雀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散养和规模化养殖的数量不断增加,组织滴虫病的感染在孔雀当中也有陆续发病报道,成为孔雀养殖过程中易发病之一,给部分养殖户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疫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民间俗称鸡瘟。禽类感染之后死亡率很高,除了感染禽类,禽流感还可以感染猪。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通常人感染的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患病禽特征性症状为冠髯发绀出血,肿头流泪,呼吸困难,衰竭死亡,部分病例可能表现明显的共济失调等神经症  相似文献   

13.
<正>禽霍乱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疾病。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既可以地方性流行,也可以零星散发。感染该病的绝不限于家禽,各种野生鸟类都可以感染。金州区某鸵鸟养殖场曾发生过一起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鸵鸟霍乱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疾病概述1.1临床症状鸡支原体病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道感染,表现咳嗽、喷嚏、气管罗音和鼻炎。鼻炎尤其常见于火鸡,患禽一侧或双侧眶下窦发炎、肿胀,严重时眼睛张不开。常有鼻涕塞堵塞鼻孔,有时鼻孔被黏液混合物堵满,病禽频频摇头急于甩掉,有时用翅膀指擦鼻液致使其上黏着鼻液变污。眼部常出现轻度结膜炎,眼上有清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16.
禽绦虫病是一种常发性、危害严重的多种禽类的体内寄生虫病,绦虫种类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小的仅几毫米,大的可达几十厘米。鸡、鸭、鹅、鸽、鹌鹑、孔雀、野鸭等多种禽类均可感染发病。成虫在小肠内自体受精后,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虫卵被其中间宿主—甲虫、家蝇等吞食后,发育为似囊尾蚴,当禽啄食这些中间宿主后,便被感染。禽感染绦虫病后,会引起宿主腹泻、消瘦,体质下降,轻则延长育肥时间或降低产蛋量,重则可引起大批死亡,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禽痘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4种。禽痘发生范围广,涉及禽类品种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也会发生曾出现过禽痘和其他病毒同时感染的鸡群中。带毒病鸡和其分泌物、排泄物、病痂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蚊虫对禽痘的传播也不可忽视。根据禽痘发生的特点和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主要是通过刺种和气雾免疫,进行疫苗接种。对于已经感染禽痘的鸡群,应该将病鸡隔离,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消毒,并对未发病鸡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8.
禽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1禽流行性感冒分类及特征1.1分类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行性感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1.2传播途径及易感群体主要传播途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正>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各种禽类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通常称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以高热下痢、发病急、死亡快为主要特征,大多呈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征,但也有呈慢性或温和性的病征。各种日龄的禽及鸟类都可发生,但成禽更敏感,发病率都很高。该病无明显季节流行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尤以7、8、9月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河南省禽白血病感染情况,对来自39个鸡场的血清样品和蛋清样品分别进行禽白血病A/B亚群抗体、禽白血病J亚群抗体检测和禽白血病抗原检测,并按场点类别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禽白血病A/B亚群抗体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17.49%和41.03%,种鸡场个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商品代鸡场;禽白血病J亚群抗体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10.40%和23.08%,种鸡场个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商品代鸡场;禽白血病P27抗原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7.45%和23.08%,种鸡场和商品代鸡场个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规模鸡场禽白血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禽白血病净化工作亟需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