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早期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早期手术组治愈7例,显效10例,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3例;保守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8例,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幕上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选择性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CT征象、治疗方法。结果中转手术8例,死亡2例,重残2例,中残13例,良好98例。结论幕上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综合患者的神志、瞳孔、血肿大小、类型、占位效应以及合并其它脑损伤程度考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 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非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 CT表现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加深对非外伤硬膜下血肿影像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2 8例 ,女 3例 ,其中成年人 2 5例 ,年龄 33~ 81岁 ,平均 6 5岁 ;儿童 6例 ,年龄 1个月~ 3岁 ,平均约 8个月。临床表现 :成人以头晕、头痛为主诉 16例 ,肢体无力 9例 ,18例发病时间较长 ,呈渐近性加重。6例起病突然 ,随即伴偏瘫症状。临床诊断脑动脉硬化 8例 ,高血压病 5例 ,伴显著脑萎缩 5例。儿童6例均有突发性抽搐 ,伴呕吐 5例。 6例患儿中血友病 1例 ,Vit K缺乏症 2例 ,出生后伴…  相似文献   

4.
钻孔负压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及术后复发的机理.方法:回顾我院19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负压引流治疗,分析其术后复发率及复发原因.结果:19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无1例复发.结论: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简便有效的方法,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24例分析)何旭升(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室,湛江524003)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外伤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提高诊断水平,现将作者收集的24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男20例,女4例,年龄24~82岁,平均4...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治愈76例(87.4%),无1例死亡;出院时按Bender分级:0+Ⅰ级病例为66.7% (58/87),与治疗前(27.6%)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引流管位置对脑复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及脑复张情况.根据引流管头端位置分为A、B两组,A组引流管头端位于穿刺点前方,B组引流管头端位于穿刺点后方.比较两组1周内脑复张及远期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30例,脑复张良好28例,差2例;B组患者22例,脑复张良好16例,差6例.A组术后血肿复发1例,B组术后复发5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将引流管头端位于血肿前方可促进脑复张,减少术后血肿复发.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误诊分析招康东(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湛江524003)硬膜下血肿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临床常见。可见于外伤后,也可见于完全无外伤史者。起病缓慢加之临床无突出的临床的特征性表现,因而往往误诊。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史往...  相似文献   

9.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自1995年2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0例,对其中18例行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岁。本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占55.6%,亚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占44.4%。18例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占5.6%。依受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伤3例,坠落伤6例,摔伤7例,其它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18例病人住院时GCS评分均在7~15分,7月~8岁的婴幼儿根据1981年Duncan的婴幼儿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法,8~14岁根据1977年Jennett等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入院时神志清楚11例,朦胧、嗜睡5例,昏迷2例。头痛15例,呕吐17例,贫血10例,癫痫发作1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为枕部着力,伤后有持续性头痛,频繁呕吐,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3 辅助检查:15例头颅X线平片提示有颅骨骨折13例,其中有明显颅底骨折临床征象者4例,如鼻腔、耳道出血或脑脊液耳鼻漏,“熊猫眼”征等;头部CT扫描18例均有硬膜外血肿,血肿量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10~20ml 11例,20~30ml 5例,大于30ml 2例。血肿量最大的1例为50ml,表现为双侧额颞部硬膜外血肿;12例CT检查无中线结构偏移,5例中线结构移位小于0.5cm,1例中线结构移位达到0.8cm;3例伴有少量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10.
唐祎  周先略  熊磊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49-150,225
目的:使用涎腺内镜对慢性下颌下腺炎导管进行内诊断的治疗,初步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涎腺内镜观察32例慢性下颌下腺炎患者导管,了解导管内及导管壁异常情况,根据不同病因给予对应的治疗,分别于术后1d和2d初步观察治疗结果。结果:32例慢性下颌下腺炎患者中,有28例存在导管结石;26例导管内有纤维样物质;22例管壁明显充血或出血;21例导管内有憩室;13例导管内发现脓性栓子;9例导管有狭窄。结论:涎腺内镜检查证实结石是慢性下颌下腺炎的主要病因,它和导管的解剖特点及管壁的炎症性反应是引起慢性堵塞症状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6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统计广东医学院附院及雷州市人民医院10a来急性外伤性血肿、发生率、病因及其诊治结果。结果:10a内两地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867例。硬膜外血肿345例(39.8%),硬膜下血肿262例(30.2%),脑内血肿260例(30.0%),总病死率为18.8%。结论:CT对颅内血肿有准确的诊断价值,特别是CT动态观察血肿的变化更是一种重要手段,能定位准确,以达到早诊、早治及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颅脑外伤患者在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本文总结我院1996年5月~2000年11月收冶的13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如何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并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18例(51.4%),中残4例(11.4%),重残3倒(8.6%),死亡10例,致残率为20.0%,死亡率28.6%。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时,应考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及时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是一种特殊的颅脑损伤,发生率不高,在法医鉴定过程中偶有遇到。现对怀安县公安局法医鉴定室鉴定的5例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成因、发生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以期对以后的法医鉴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简称SAH)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并发较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诊断本病的依据是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但自CT应用于临床之后,此病已获得早期无损伤性确诊,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是对56例新生儿SAH的CT所作观察和临床分析。1病例和方法1.1病例:收集本院1992年12月至199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的头部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SAH患儿56例,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CT前后对照复查资料作为讨论依据。56例年龄均为生后lh~30d新生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出血脑疝患者突发双侧瞳孔散大的抢救方法。方法:在头颅CT片提示下,对13例硬膜外出血脑疝、突发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先采用微创针钻入血肿,抽出血肿的液体部分减压,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13例患者的颅内压在微创穿刺粉碎针钻入血肿抽出不凝血液后即刻得到缓解,患者的健侧瞳孔也立即缩小。13例在手术后2~5 d内意识渐清醒,随访6个月~1 a,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 S),10例均预后良好,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残3例,生活自理。结论:采用微创针紧急钻颅引流能及时缓解颅内压,为手术赢得时间,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外出血脑疝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病死率,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与保守治疗30~40 mL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 57例30~40 mL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n=30)或保守治疗(n=27),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保守组比较,手术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7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以吸取教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结果37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有:不典型头痛、高血压15例,眩晕、呕吐11例,偏瘫4例,癫痫2例,急性视力障碍2例,低热、意识障碍2例,精神异常1例,6例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CT阴性病例脑脊液检查均见均匀血性脑脊液。结论应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典型症状的认识,对疑诊病例尽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局限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局限性腹腔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均1次置管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成功率100%。术中抽液30~450 m L,平均105.0 m L;术后引流时间3~22 d,平均6.5 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5 d,平均1.8 d;B超复查积液完全消失1~7 d,平均4.5 d。术后导管堵塞3例,冲洗后复通2例;需要无菌导丝通管1例。19例均治愈,术后随访1~6月,无异常发现。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局限性腹腔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引流积液,控制炎症发展,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腹腔局限性积液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伤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对侧DTIH的发生率、血肿类型、出现血肿时间、出血量。结果11例(22.0%)发生对侧DTIH,其中3例术中出现3例,7例为术后3h内出现,1例于术后12h常规复查CT发现;出血量最小40mL,最大150mL;4例血肿侧合并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内血肿1例。结论颅脑伤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DTIH时间短,出血速度快、出量大、硬膜外血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