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抗虫棉在黄河三角洲(东营)推广速度很快,全市抗虫棉普及率已达到100%,其中抗虫杂交棉达40%。去年11月份,我市又配出新抗虫杂交品种——华棉1号(暂定名),该品种抗病、抗虫、抗寒、耐盐碱等,是抗逆性强的杂交棉。抗虫杂交棉,弥补了常规抗虫棉产量低和常规品种不抗虫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应用卡那霉素快速鉴定苗床期抗虫杂交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虫杂交棉苗的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鉴定液进行涂抹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卡那霉素可以在抗虫杂交棉苗床子叶期、二叶期进行纯度鉴定或筛选非抗虫株,硫酸卡那霉素的适宜浓度分别为4000~6000mg/kg、2000~4000mg/kg。并应用该方法对抗虫杂交棉F_1种子样品进行纯度检验和F_2田间群体非抗虫株鉴定剔除,为杂交棉制种质量控制和扩大抗虫杂交棉F_2的利用,提高F_2群体抗虫能力,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抗虫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常规杂交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只有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路子,放宽行株距,建立稀植大棵的栽培模式,把握抗虫杂交棉的生育规律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生产潜力。建议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为18000—19500株/hm2。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郑杂棉3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在省区试、生产试验及生产示范中表现突出。为加快该品种的推广,需要高质量的杂交种子。本文进行了该品种高效制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昊  张怀银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70-71,224
介绍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苗床管理、及时移栽、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吐絮期管理等,以期为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河北省生产上利用的常规新品种(品系)与抗虫品种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了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之间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低酚棉品种抗虫性较差。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受常规亲本的抗虫性影响较小,同一抗虫亲本不同组合之间的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受常规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常规品种在不治虫条件下产量因素的下降幅度与其抗虫性无明显关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常规亲本的结铃数无明显关系。单铃重及衣分受常规亲本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但增减趋势不完全一致;然而产量构成因素受抗虫亲本影响较大。表现出随抗虫亲本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单株结铃数大幅度的增加将造成单铃重的下降,衣分受两者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鲁棉研系列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种子加工新技术系将传统过量稀硫酸脱绒技术(对照)的毛子剥3次短绒改为剥1次短绒,将燃煤系统改为燃油自动控温系统。研究表明,毛子剥1次短绒比剥3次短绒显著降低了破损率(降低2.47个百分点);燃油自动控温系统脱绒工段比燃煤供热系统的种子发芽率提高7.5个百分点、活力指数提高1.1、残酸率降低0.02个百分点、残绒率降低0.25个百分点;采用新技术加工后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薄膜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平均为84.8%、活力指数为9.84、残酸率为0.10%,薄膜包衣种子、光子发芽率分别提高3.2、9.3个百分点,均达到了GB4407.1—2008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抗虫杂交棉的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推动抗虫杂交棉在山东的推广利用,对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等品种的高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较好地协调了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一般比现在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增产10%~20%。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杂交棉叶面积增长快、光合午休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快而多。抗虫杂交棉早发早熟,但因叶面积载荷量大、根冠比小,干旱年份易呈现早衰熟相。综合分析山东各棉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认为鲁西南为杂交棉最适宜种植区,应重点发展;鲁西北为适宜种植区,应适度发展;其它棉区为基本不宜种植区,应限制发展。当前杂交棉的种植应主要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超高产栽培或节本高效的“精稀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1试验目的重点做好品种的筛选工作,进一步统一推广适应余姚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增效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来替代品质差、产量低、种植成本高的常规品种,同时通过系统观察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生育特性,研究一套适宜于高产栽培的新技术。2试验经过2004年首先选出8个抗虫杂交棉品种进  相似文献   

10.
抗虫杂交棉的高产制种是抗虫杂交棉推广,实现其抗虫增效的重要保证。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人工去雄授粉制种,良好的亲本纯度、过硬的制种技术、辅以得当的栽培措施和严格的生产管理是实现高产制种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彤 《北京农业》2010,(11):52-52
日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中心选育的红花标记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一鲁05H9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开创了我国棉花红花性状标记育种的先河,在世界上也尚属首例。专家称,红花标记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带上了“防伪标签”。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作实际,就影响杂交棉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保证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棉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抗虫杂交棉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劲松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8-148,267
本文分析了抗虫杂交棉抗虫性的时空变化与抗虫范围,并提出了抗虫杂交棉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日.山东省农科院棉花中心选育的红花标记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一鲁05H9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红花标记”就像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戴上了“防伪标签”。该品种开创了我国棉花红花性状标记育种的先河,在世界范围也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5.
组配优势杂交棉的关键在于优良亲本的选配。亲本的亲缘、地理及生态差异对杂优组合的选配至关重要。选择抗病、抗虫、综合性状优良的当地推广品种作为双亲之一,且双亲性状互补,配合力好,可获得良好的杂交棉育种效果。笔者主持育成的纵字号杂交棉品种苏棉23号、ZLTC-3.k和徐铜3号超标优势分别达20%以上,是优势杂交棉育种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底,我到武汉市蔡甸区棉花原种场考察,种有4公顷多棉花的棉农蒋涛对我说,前年他家棉田全是种的一个刚刚国审的杂交抗虫棉花新品种,单产(667平方米产量,下同)子棉有250多千克,去年也是种的这个品种,单产子棉只有240多千克,今年仍然种这个品种,单产子棉却只有200千克。而每年的棉种一样都是到种子经营部门买的,可棉花桃子越结越小、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7.
高品质棉是指纤维长度30.0毫米以上,比强度25.0cN/tex以上(ICC测试标准),马克隆值3.8-4.5,适合纺40-60支精梳纱的原棉。目前.江苏省主要推广的高品质棉品种为“科棉3号、科棉1号”等,均为抗虫杂交棉。因此,高品质棉高产高效集约化栽培技术也适用于一般抗虫杂交棉品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卢德清 《农技服务》2010,27(7):823-823
荃银2号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双价抗虫杂交棉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特点,是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抗虫杂交棉的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配方施肥等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其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抗虫杂交棉的育成背景,介绍了目前一些抗虫杂交棉的培育过程,并对抗虫棉及抗虫杂交棉在怀宁县棉花生产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