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11个娃娃菜品种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毛重与叶柄宽、叶柄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净重与株幅、内叶数、叶柄宽、单株毛重呈显著正相关;净菜率与外叶数、叶柄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内叶数、单株净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柱高对单株毛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柄宽对单株净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净菜率的正向贡献最大,最大叶长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对11个娃娃菜品种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毛重与叶柄宽、叶柄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净重与株幅、内叶数、叶柄宽、单株毛重呈显著正相关;净菜率与外叶数、叶柄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内叶数、单株净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柱高对单株毛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柄宽对单株净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净菜率的正向贡献最大,最大叶长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100,150,200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3个大豆品种87U-72、新大豆7号和黑农33号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后,通过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系数和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200Gy处理效果最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均高于CK,结荚高度均低于CK;单株产量与株高、结荚高度、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单株粒数、株高、单株荚数和茎粗.  相似文献   

4.
娃娃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1个娃娃菜品种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娃娃菜净菜率关联度最大的为内叶数,其次为单株净重和中心柱长,关联度较小的为球形指数、叶柄长和外叶数。净菜率与内叶数、单株净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外叶数、球形指数、叶柄长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娃娃菜单株净重关联度最大的为叶球宽,其次为单株毛重、株幅、内叶数和中心柱长,关联度最小的为球形指数。单株净重与内叶数、单株毛重、株幅、中心柱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叶球宽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与球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两个胡麻杂交种生产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景泰县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国内外首批胡麻杂交种陇亚杂1号、2号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陇亚杂1号产量为3112.5 kg/hm2,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17.45%;陇亚杂2号产量为3375.0 kg/hm2.较对照增产27.36%.两个品种在成株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及单株果数上优势明显.在抗...  相似文献   

6.
通过6×6完全双到杂交,对供试亲本及其杂交组合产量的配合力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豫麦10号的每穗粒数、单株粒重、陕农7859的千粒重、西安8号的单株穗数GCA最大;豫麦10号×陕农7859组合的每穗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以及冀麦5418×偃师4号组合的千粒重SCA最大.同时又采用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GCA相对效应值之和与产量的GCA相对效应值以及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SCA相对效应值之和与产量的SCA相对效应值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据此,讨论了如何根据配合力选配强优势组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早熟8号”大白菜2008年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 作结球白菜栽培,早熟,生长期55~60天;外叶绿色,叶柄白色,叶面无毛;叶球矮桩叠抱、白色,单株净重1.0~1.5公斤,每667平方米(1亩)净荣产量3000~4000公斤,净菜率70%左右。作小白菜栽培生长迅速,3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上市。  相似文献   

8.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位点组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品种“宁杂 1号”的保持系、恢复系与 10个供体亲本间组合的单株种子产量差异 ,估算出代表外源有利基因的遗传参数 μG′值 ,以此作为标准选择供体亲本 ,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分析结果 ,虽然 10个供体亲本与“宁R1”间杂种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明显 ,但 10个供体亲本中只有P6(“宁油 10号”)与“宁B6”间杂交组合产量比宁杂 1号明显提高(7 78% )。这表明通过直接选择恢复系来提高宁杂系统杂种组合的杂种优势的效率有限。 10个供体亲本的单株产量的G位点组效应 (μG′)值分析结果 ,有 3个供体亲本的 μG′值较高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这 3个亲本分别为“五十铃”、“苏油 1号”和“中油 82 1” ,它们可使宁杂 1号的单株产量分别获得 2 8 49%、2 9 70 %和 45 6 6 %的提高 ,表明这 3个亲本可作为候选供体亲本来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此外 ,研究结果还显示改良恢复系的配合力是提高宁杂 1号系统组合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气象因子与高粱产量形成关系,找出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选用辽杂37、辽粘3号两个高粱品种,在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10个试验站种植,记载生育时期、逐日气象因子,成熟后收获计产。[结果]气象因子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对辽杂37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累计降雨量的效应最小。对辽粘3号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为最低温度,影响最小的是积温。辽杂37、辽粘3号单株产量和气象因子间关系均可用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辽杂37的拟合方程模型为:y=64. 29+0. 829x1+1. 308x2+1. 331x3-0. 458x4-1. 289x5-0. 010x6,其中x1为最低温度,x2为相对湿度,x3为日照时数,X4为平均温差,x5为积温,x6为累计降雨量。辽粘3号的拟合方程模型为:y=-343. 749+2. 03x1+1. 488x2+1. 155x3-1. 08x4-0. 826x5+0. 019x6,单株产量为y,最低温度为x1,日照时数为x2,相对湿度为x3,累积降雨量为x4,最高温度为x5,积温为x6。从不同生育阶段来看,对辽杂37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为出苗到拔节阶段的最低温度,影响最小的为播种到出苗阶段的活动积温。辽粘3号的表现有所不同,表现为开花到成熟阶段的平均温度对辽粘3号单株产量的效应最大,出苗到拔节阶段的积温的效应最小。[结论]日照时数与辽杂37单株产量关系最大,最低温度对辽粘3号单株产量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在3个砧木品种“贝达”、“华佳8号”和“SO4”上分别嫁接“醉金香”,观测葡萄的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长势、产量、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醉金香/华佳8号“小脚”现象不明显,叶面积最大,叶绿素含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醉金香/SO4综合表现次之,而醉金香/贝达“小脚”现象明显,生长弱,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综上,不同砧穗组合的葡萄生长及品质表现由好到差分别为:醉金香/华佳8号,醉金香/SO4,醉金香/贝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合理的烤烟群体结构。[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与净光合速率、单叶重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烤烟叶片的气孔导度、光下最大荧光、实际光化学效率升高。种植密度为17 175株/hm2时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种植密度为15 150株/hm2时的单叶重虽然最高,但上中等烟率降低了5.11~10.58个百分点,均价降低了0.88~0.99元/kg,产量降低了342~453 kg/hm2,产值下降了8 166~9 273元/hm2。种植密度为19 350株/hm2时的上等烟率、橘色烟率、产量和产值较高。[结论]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重,但种植密度过低将降低烤烟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甘蔗单作、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间作3 种种植模式下杂草数量、土壤养分情 况、作物的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结果表明院(1)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中,田间杂草数为16.5~25.0 株/m2,而单作甘蔗 田间杂草数为40.0~45.0 株/m2,对比单作甘蔗,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田间杂草数量显著减少;(2)在甘蔗/大豆隔行 间作模式中,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分别提高0.03 g/kg、0.058 g/kg、0.1344 mg/kg 和5.34 mg/kg,表明间作模 式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甘蔗/大豆隔行间作模式下,甘蔗出苗率及甘蔗产量表现同甘蔗单作相比没有 明显差异,合理间作大豆对甘蔗生长没有负面影响;土地当量比为1.39~1.63,具有较强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种施氮水平,即全生育期施氮肥(折合纯氮)0、150、180、210、240、270、300、330 kg/hm2,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特征、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产量最高(10.4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直播稻郑旱10号的最高分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叶基角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结实率、粒叶比、透光率则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在齐穗后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降低趋势,但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同一时期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综上,当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质量较好,根系活力最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春甘蓝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蓝高产的钾肥施用技术。[方法]以甘蓝品种"春甘8398"为试材,设置了2个氮肥(N)水平(225、300 kg/hm2)和3个钾肥水平(0、225和338 kg/hm2)共5个处理。收获时调查了甘蓝的株高、叶片数、展开度、单球重、叶重、根重、单株生物量和净菜率。[结果]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能明显促进春甘蓝的生长发育。施钾量在338 kg/hm2以下时,株高、单球重、根重、生物量和净菜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加大逐渐增加。1999年施钾平均增产33.8%,2001年施钾平均增产27.7%。施用钾肥处理平均增收2 190~3 090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达3.85~5.19∶1。[结论]施用钾肥能大幅度提高甘蓝产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赣花92-01的种植效益。[方法]按磷酸二氢钾3kg/hm2+尿素3kg/hm2+硼砂1.5kg/hm2,加水1200~1500kg自制叶面肥,研究喷施叶面肥对赣花92-01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叶面肥的花生株高、每蔸分枝数、每蔸稿秆重和每蔸荚果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百果重、百仁重和每蔸产量分别提高2.47%~3.64%、4.02%~5.73%和9.27%~22.10%,每蔸饱果数提高7.50%~13.86%,均以喷施叶面肥1次的生物性状表现最好。喷施叶面肥1次的产量最高,为3748.54kg/hm2,其次为喷施叶面肥2次的,分别比不喷叶面肥处理增产28.16%和15.28%。喷施叶面肥2次的稿秆产量最高,为6601.95kg/hm2。[结论]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合理增施叶面肥能有效提高花生生物性状,改善花生的外观品质和质量,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6.
鲜食型糯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素菊  王晓明  林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16-1617,1692
对鲜食型糯玉米42个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穗长、行粒数、穗粗、秃顶长和株高与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秃顶长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行粒数、株高、穗长和穗位高对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有直接的作用;穗长、行粒数、穗粗和株高是提高杂交组合(F1)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的主要决定性状,穗位高则是主要限制性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氮条件(N-)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氮效率以氮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M)次之,低效(L)最低;H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且与N-下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显著相关,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对氮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氮效率品种的植株全氮含量(TN)无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AA)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以H最大,M次之,L最低,表明生育中后期N-下的植株氮素吸收能力是氮胁迫条件下籽粒产量和氮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群体茎数、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干物重(PDW)值;各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和光合势(Pp);各生育时期的叶片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以H最大,M次之,L最低。叶片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研究表明,N-下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和较好的植株生长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小麦品种获得高氮效率特征的重要基础。在丰氮条件(N+)下,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植株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与N-下的表现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个玉米杂交种的最佳产量密度与植株外观性状、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杂交种的最佳产量密度与叶面积是呈相关,与茎上叶片角度、叶向值呈正相关,与顶部叶、穗位上叶平均值、全株平均值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回归系数较高。2.最佳产量密度与穗粒重、穗粒数、穗长的表型值呈负相关,与百粒重表型值呈正相关,与百粒重、穗粒重、穗粒数的变异系数呈负相关,与穗长的变异系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24个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单株产量及9个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702和0.8439,且净效应均达极显著正值;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虽为正值且较大,但净效应呈负值;结角密度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及净效应均为负值。研究结果分析,浙北优质甘蓝型油菜高产的育种方向,在选择合适结角密度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每角果实粒数和单株有效总角果数两个主要目标性状的选择上,同时兼顾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