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鳜鱼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苗种放养密度越来越高,水产病害频发,养殖风险迅速增加,严重限制了鳜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探索鳜鱼健康养殖新模式,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渌洋湖水产养殖场鳜鱼养殖户樊荣社在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开展了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试验与示范,实现产值171080元,亩纯效益6522.5元,套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8月到2012年底,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实施了有扬州市邗江区水产指导站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克氏螯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PJ2010—35),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中专题试验"克氏螯虾池塘主养高效养殖技术试验"。2012年进行克氏螯虾池塘主养高效养殖面积6.87hm2,养殖总产值56.43万元,总投资26.26万元,总利润30.17万元,平均效益达43 935元/hm2。现将养殖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鳜鱼为肉食性名贵鱼类 ,其苗种培育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的难题。笔者从事鳜鱼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育苗十余年 ,体会到要提高鳜鱼育苗成活率 ,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鳜苗开口培育 鳜鱼苗胚胎发育至卵黄囊消失 ,刚一平游就必须捕食适口饵料鱼。因此 ,同步繁殖开口饵料鱼成为育苗成败的关键。一般采用团头鲂作鳜鱼的开口饵料 ,在鳜鱼催产后 1 2h即同步催产团头鲂。这样 ,鳜鱼苗平游时 ,脱膜不久的团头鲂苗恰好成为鳜鱼苗适宜的开口饵料。因鳜鱼苗平游及开口持续 3 0h左右 ,开口饵料的投喂应在环道中进行 2~ 3d ,日饵量为鳜鱼苗的 8~ 1 0倍 ,以增…  相似文献   

4.
日前,受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委托,扬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邀请专家在扬州大学召开项目验收会,对扬州市维扬区观赏鱼协会与扬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共同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观赏鱼引繁选育与良苗种生产推广”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通过3年的赤眼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形成了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无公害赤眼鳟养殖中的环境条件、种苗放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增高,病害频发已成为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2016年以来,扬州市水产站承担了省级水产三新工程项目"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研究与示范",旨在利用鳜鱼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鱼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鳜鱼养殖废弃  相似文献   

7.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属鲈形目脂科鳜亚科鳜属,又名桂鱼、季花鱼,是一种凶猛性肉食鱼类,鳜鱼以其肉嫩味美驰名中外,是久负盛誉的淡水鱼珍品,在国内外广为畅销.由于天然资源量日趋减少,捕捞的鳜鱼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鳜鱼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驯化转食技术试验(从摄食活饵料鱼到摄食冰鲜鱼再到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功和推广,进一步推动了鳜鱼人工养殖的规模化.北方地区养殖鳜鱼的苗种主要是从水库中捕捞的天然苗和从南方采购的人工繁育苗.因天然苗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近年来实际生产中鳜鱼苗种主要是从南方购运人工繁育苗.而从南方购运繁育苗又存在运输饲养成活率低、易带进外源性病虫害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在北方地区开展鳜鱼苗种人工繁育是十分必要的,现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将北方地区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归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通过3年的赤眼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形成了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无公害赤眼鳟养殖中的环境条件,种苗放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丛宁  沈伯平 《内陆水产》1996,(10):10-11
塑料薄膜棚培育早繁蟹苗试验丛宁,臧素娟,凌爱珍(扬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225003)沈伯平,曹闻阳(扬州市郊区水产技术指导站225007)利用早繁蟹苗(大眼幼体)培育成幼蟹,投放于荡滩湖泊,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使其当年养成上市,这是本地近二年河蟹养殖技...  相似文献   

10.
<正>为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蟹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蟹池"11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即以河蟹为主,套养青虾和鳜鱼,667m2产河蟹100kg,青虾、优质鱼类100kg,667m2效益5000元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 000 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 548.3 kg,其中赤眼鳟1 126 kg,斑点叉尾(鱼回)90 kg,青虾47.3 kg,花白鲢285 kg每667 m2纯利达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恢复和保护赤眼鳟资源,开发新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江苏省泰兴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与泰兴市水产珍品养殖场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获得成功,共获苗25万尾,培育夏花9.24万尾,其中自留夏花5.5万尾,育成平均规格12厘米鱼种4.45万尾。2003年10月25日,泰州市科技局受江苏省科技厅委托,邀请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通过采取科学的水质调控技术和饵料投喂技术等措施,亲鱼的运输、驯养效果良好,池塘培育成活率高;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浮盘与水泥池组合、淋水与充气增氧的孵化技术,赤眼鳟受精…  相似文献   

13.
<正>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又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肿大,鳃、肝失血变白,肝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疫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2013—2016年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与扬州市江都区水生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了流行性病学调查、病原检测、疫苗免疫等研究和生产试验工作。试  相似文献   

14.
显恒水产农业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成功繁殖澳洲宝石斑鱼,是华南地区最早大批量繁殖鳜鱼苗的淡水鱼苗繁殖基地,年产鳜鱼苗、长吻鮠、丁鱥鱼、黄颡鱼、加州鲈等优质水产种苗数十亿尾,  相似文献   

15.
鳜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姚国成 《淡水渔业》1994,24(1):30-32
鳜鱼养殖技术姚国成(广东省水产局广州510222)为了发展鳜鱼养殖,广东省水产局于1985年下达鳜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由佛山市水产局和南海市水产养殖场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课题组进行试验研究,从长江水系引进装捞的天然鳜鱼苗试养,筛选出优良品系,摸索...  相似文献   

16.
陆红法 《淡水渔业》2004,34(5):49-50
野生或人工养殖的鳜鱼 ,雄鱼一冬龄以上 ,雌鱼二冬龄以上 ,可以用作亲鱼进行人工繁殖。通过不同水温下鳜鱼开口时间和团头鲂出膜时间的对比 ,适时催产团头鲂 ,使鳜鱼苗及时获得足量、适口的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17.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鮰90kg,青虾47.3kg,花白鲢285kg每667m^2纯利达到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华容县水产局的科技人员在鳜鱼人工繁殖及其育种试验的过程中,针对鳜鱼“苗好孵,种难育”的问题,把过鳜鱼“寸子关”育种作为水产养殖科研中的一个主攻课题来抓。他们通过近三年的反复摸索研究,在1992年家孵期间,以重点解决鳜鱼寸子苗的同步饵料鱼的繁殖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为完成江苏省靖江市“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项目,满足广大养殖户对长江翘嘴鳜大规格鱼种的需求,在靖江市“滨江水产良种场生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基地,靖江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将自繁自育的1.7-2.0cm的部分鳜鱼乌仔直接转入池塘培育,探索埭前屋后小水域生态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20.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09年江苏省灌南县水产养殖协会承担实施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虾蟹生态混养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率先在示范基地内流转承包土地81×667 m~2,建成两只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其中1号池占地47×667 m~2,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