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办初制茶厂,应积极贯彻执行“以土为主,土洋结合;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结合”的方针。按建厂的规模分类,可分为大型的日产干茶40—50担,中型厂日产干茶20—30担,小型厂日产干茶10担左右的初制茶厂。大中型茶厂一般可配备洋土结合的机器。小型厂以自制木质和铁木结构的机器为主。按制茶的种类,可分为红茶厂,炒青眉茶厂,炒青圆茶厂,扁茶厂,和烘青厂。不论规模大小,生产那一种茶类,在建厂的方法和步骤上大致总是一样的。为了  相似文献   

2.
绩溪县杨溪乡高视山生产队有茶园128亩,1983年产茶125.8担,户均产茶643斤,人均产茶118斤。在以前,虽然已经实行了采、管到户的责负制,但由于制茶责任制没有搞好,加之茶叶发展了,原有的初制厂已不能适应,大家就在议论希望联户办初制厂。1983年初,由立菜、永久等产茶较多的农户牵头,在农业部门和乡政府的支持下,采取贷款和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联户办起厂初制厂。从去年的实践来看,联户茶厂省工、省燃料,制茶  相似文献   

3.
帅沛 《茶业通报》1989,11(4):37-37
浙江省临安茶厂为了进一步提高眉茶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于1984年10月起在制茶车间和技术科试行“制率奖”,它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茶车间完成技术科下达的制率100%,全面完成各花色等级,每人每月得奖金10元. 二、制茶车间超制率部分,折合标准级成品后,换算成金额,由车间和厂部三七开形式分成,即30%奖励制茶车间,70%归厂部。三、制茶车间完不成制率,分析原因,视情况处罚制茶车间。四、为了防止制茶车间精制取料中片面挖制率、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制率奖”设奖标准规定各花色等级都以成箱品计算,而不是以半成品计算。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在凫峰及流口等屯绿名茶区设计、施工了10多座长炒青绿茶初制厂通过茶机的安装试验中,和广大茶农的反映,深感老茶机更新、老茶厂改造十分必要。一、老茶厂存在问题及其改造内容徽州地区自六十年代以来,建立茶叶初制厂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长炒青绿茶初制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由于茶叶产量的急增,制茶机械总体布置的不合理及制茶工艺的杂乱等原因,致使制茶品质下降,对销量影响很大。要提高制茶质量,首当其冲的就是改造现有的老茶厂,改造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改集体传动为单机传动。目前还有部分老茶厂用一台柴油机经地沟轴传动,带动多台茶机,不但操作不安全,而且耗能大,若改为单机传动,不仅操作安全,而且工作可靠,并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5.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治理措施。而茶厂中则存在“三害”(粉尘、噪音和震动),特别是粉尘污染危害最大,其次是噪音和震动。一、茶厂的粉尘茶厂粉尘主要指制茶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粉末状微粒。粉尘主要为有机粉尘,同含有极少量的无机粉尘和各种霉菌。制茶过程中产生着相当数量的粉尘,其中大部分飞散在车间  相似文献   

6.
闽76~2型花茶窨制联合机是福州茶厂继闽76型花茶窨制联合机,进一步改进后,于1982年7月正式投产使用的。它把花茶窨制技术中的茶坯储放、鲜花摊放养护、筛花、茶花自动配比、窨花拼和、通花和起花等多道工序全程机械化、连续化。并采用了R、T、P茶/花自动配比控制,以随动调节原理,实现茶、花自动跟踪配比给料。该机长23米、高5米,宽2.5米。生产能力:每小时筛选鲜花40~45担,每次可窨茶200~240担,拼和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次通花不超过1小时,产品降温10℃左右,起花每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燃耗和制茶成本,增加茶叶收入和维护生态平衡,1989年4月上、中旬,县农业局茶叶技干和县农村能源办配合,在黟县东源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助西递茶厂,首次从浙江引进180型,220型ZS系列制茶节煤器三台,经春茶生产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节煤效益。5月上旬,参加由黄山市能源办、市农业局和市燃料公司三家联合召开的制茶节能现场,各县、区来的三十多位代表、行家,在西递茶厂观看用节煤器烧煤杀青的现场操作表演时,一致认为黟县制茶节煤器,代替了传统的茶灶炉条,上火快,火力旺,燃烧完全,操作方便,节煤30%以上,值得总结推广。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红茶属全发酵茶类。我国出产的红茶,有条形工夫红茶,颗粒状碎红茶,以及小种红茶三种,各具不同的品质风格。以下简要介绍初制条形红茶与碎红茶的工艺原理和作业措施,工艺上综合了广东英德、云南夙庆、安徽祁门、湖南安化等地,1959年产制优质工夫红茶与碎红茶的生产经验,供当前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出口绿茶特别是眉茶品质下降,传统风格减弱。这是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严重的潜在危机。质量下降的原因,除政策上的不完善和执行中存在偏差之外,在生产、加工和过多的流通环节中也存在若干的意识和技术问题。本文就精制茶厂的原料和成品拼配、工艺技术,作初步研讨,以探求改进与提高品质的有效途径。Ⅰ、原料的拼配及付制原料的拼配付制是在毛茶验收归堆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所付制的毛茶进行合理的选  相似文献   

10.
皖南茶区在六十年代前后,年年同学生下乡进行实习,一方面指导茶农改进制茶技术,提高品质,颇有成效;另一方面自己提高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茶理论自群众中来,复回到群众中去。二者往还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措施。至今将近二十年,没有机会再同学生下乡实习了,直至1984年4月才同省高教局电教  相似文献   

11.
紹兴茶厂繼江苏师院試制靜电揀茶机成功后,在茶叶局的启示与协助下,在县委及厂党委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厂長亲自挂帅,經过兩个多月来的反复試驗研究,終于在本月中旬試驗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万沅县白羊乡卫星人民公社上游茶場是去年公社后,由原来的七个初級社合并組成的,有269戶,1196人,有主、半、附劳力630人。地处山区,海拔在800—1200公尺。茶場固定有150人,专搞茶叶生产,占該耕作区农业总劳力的24%,有茶树24万多叢折合面积600亩,五九年春茶已比去年同期增产60%,中上級茶占  相似文献   

13.
精制茶厂不同工序茶尘物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尘是影响茶叶品质和损害制茶工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茶厂精制车间茶尘的浓度、组成、和粒度的研究,为茶厂粉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试验采用在线检测、收集的方法,以红茶精制的5道工序各自所产生的粉尘为材料,设置近旁和1.2m处2个距离水平,于茶尘粒径≤2.5μm、2.5<φ≤10μm 分别在4h和8h时间条件下,进行浓度、组成及粒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浓度方面,当φ≤2.5μm时,最大值出现在分筛机,分别为65.321 mg/m3(近旁、8h)、47.354 mg/m3(1.2m、4h)和44.987 mg/m3(1.2m、8h),而当2.5<φ≤10μm时,撩筛机产生的茶尘浓度最高,分别高达29.667 mg/m3(4h)、26.919 mg/m3(8h);比较设备近旁和1.2m处,分筛机近旁>1.2m处,抖筛机和风选机与之相反,紧门机无变化。在组成与粒径方面,撩筛机和风选机可入肺茶尘数量是1.2m处>近旁,设备1.2m处可入肺茶尘数量占比最高达82.1%,出现在风选机;茶尘总粒度(包括φ≤2.5μm和2.5<φ≤10μm)为近旁<1.2m处,分别为59.7%、67.8%;紧门机两处不同类茶尘所占的比重均相同。上述结果说明,不同工序茶尘的物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各工序茶尘物理特性差异与设备的机械性能、工艺参数及其空间布置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茶叶在精制过程中,因为要經过反复的篩分、切断、风选等作业,故常有很多的茶灰噴散空中。这种茶灰,不仅严重地影响生产工人的健康,招致呼吸器官疾病,如尘肺、鼻粘膜炎、眼疾与因粘染皮肤妨碍汗液发散引起泡疹;而且飞散空中的茶灰,落在机器軸的迴轉部分或侵入軸承內部和机器的其他摩擦部分,便会使机械設备或电器設备过早  相似文献   

15.
浙江是我國的主要產茶省份,外銷分苏、新、资銷,包括38个国家,銷量已超过我省历史最高紀錄。內銷遍及長江下游及北方各省,包括內蒙古自治区。全省精制茶厂有國营杭州茶厂、紹兴茶厂、三界茶厂、溫州茶厂等8个單位。生產茶类外銷有杭遂綠、溫綠的珍眉、貢熙,平綠的珠茶和雨茶,越紅的工夫和碎茶等。内銷有龙井、旗槍、大方、花茶(茉莉、玉蘭等)、烘青花胚及內銷規格茶等。 1956年外內銷茶在品質規格上此以往獲得了較好的反映。如苏銷高級茶根本克服了1955年交貨降級現象,創造了很高的合格率;溫綠更創造了苏銷  相似文献   

16.
制茶工业的发展,大约概括分为四个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二、制茶技术改革时期;三、制茶发展时期;四、制茶机械化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从“神农”时期,公元前二千多年到公元九六○年;自首先发现野生茶树一直至唐宋作为普遍饮料,其间经过很复杂的变革,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由于光和热的作用,内质起了很大变化,可说为制茶的起源。到了魏朝(公元二二○年至二六四年)才制造饼茶烘干,饮用时候碾研冲泡。  相似文献   

17.
舒城茶厂是我省出口绿茶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过去实行计划经济,茶叶独家经营,利润年年有,1984年茶叶市场放开,实行以主渠道经营为主,多渠道流通为辅的政策,茶厂开始走下坡路。1 茶厂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原因1.1 花色品种单调,销售渠道单一。我厂主要加工外销绿茶,但近几年国际茶叶市场疲软,茶价下跌,外销不畅,调往省口岸的茶叶不能及时贸易成交,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加大生产成本。内销一直是我厂的薄弱环节,茶叶市场放开后,内销茶逐年下降,今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30%,这有品种结构上的原因,销售网点和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今年浙江省要实现全省制茶机械化,但以那一种机械适合目前大量推广应用呢?现介绍以下几种,供各地参考。我省制茶初制厂有土的、洋的、土洋结合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初制茶厂,使用着不同类型的制茶机器。  相似文献   

19.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开始用茶当药,后来发展成为普遍的饮料。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而形成了小型作坊式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制茶工业是处于落后状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制茶工业得到了发展,大量使用机械后才逐步实行生产专业化、工厂化,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有的国家制茶工业已从单机进入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对制茶化学所属学科的划分问题,长期以来在茶业界有所争论。总的有二种意见;其一是认为制茶化学属于生物化学;其二是认为制茶化学属于物理化学。笔者拟就对科学的整体性、各门学科的关系以及制茶中的实际问题来研究讨论。制茶化学属于那一学科,提出不成熟看法和大家商榷。众所周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等是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定义。它们是化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对它们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它们进行划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